「早餐,是危險的一餐。」
「中午之前不要攝取任何熱量,才是健康祕訣。」
與其盲目相信政治正確的「早餐一定要吃」
不如看清「早餐真相」,注意身體發出的訊號
★歐美世界第一本探討「吃早餐≠健康」的大眾健康讀物!牛津權威學者以科學實證與社會歷史背景,從「早餐」開始,為你剖析「飲食習慣與健康之間,真正的關係」
★《泰晤士報》、《英國赫芬頓郵報》、《電訊報》、《愛爾蘭獨立報》、《太陽報》、《旁觀者雜誌》、《新科學家》、《美麗佳人》……各大媒體爭相報導
★作者是醫師,也是臨床生化學家,既有實事求是的科學家精神,也有文人的生花妙筆。原本高冷艱澀的科學實驗與數據,搭配作者所舉的經典名著、名人軼事、通俗喜劇等例子,清楚易懂也令人會心一笑
邱吉爾有句名言:「婚姻幸福的祕訣之一是……中午之前不要見到另一半。」作者將這句話改寫成:
健康的祕訣之一是,中午之前不要攝取任何熱量。
本書作者58歲確診糖尿病,醫生囑咐需要少量多餐,且早餐一定要吃,但作者測量血糖卻發現了一個驚人事實──起床後是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分泌的高峰期,讓人對胰島素產生抗性。這時「吃早餐」,胰島素會升高(比午晚餐高),導致血糖異常升高、胰島素抗性更嚴重──而「胰島素抗性」足以致死與致癌!尤其,體重過重、三高危險族群更應特別注意。
作者將拆解早餐的常識與迷思,提供另一種科學思考,幫你判斷「我有沒有必要吃早餐?」也要告訴你:
◆ 「早上吃得好」,其實沒有科學根據。
◆ 「早餐是最重要的一餐」,是刻意製造出來的形象。
◆ 從減重到降低血壓,「過午才食,一天兩餐」共有哪些好處?
◆ 為什麼吃早餐是致命因子「胰島素過多」的元兇?
◆ 哪些人適合採取「早餐斷食法」?
同時小心求證,大膽揭露四大關鍵重點:
◆聲稱「吃早餐有益健康」的研究,背後出資者都是大企業
早餐代表龐大商機,「吃早餐對健康有益」等選擇性發表的科學研究,背後金主都是大企業(家樂氏、雀巢等)。至今,數百位科學家累積起來的早餐研究數據,雖無造假問題,卻帶有偏見或錯誤詮釋。
◆早餐的3大迷思
迷思1∣早餐麥片很健康
迷思2∣早餐對大腦有益
迷思3∣早餐有助於減肥
◆早餐對健康的4種危害
危害1∣吃早餐會「增加」每日攝取的總熱量
危害2∣吃早餐會引發強烈飢餓感,結果吃得更多
危害3∣早上進食會引發並加劇現代人的頭號殺手「代謝症候群」
危害4∣早餐通常富含碳水化合物,會讓「代謝症候群」更加嚴重
◆早上是斷食時間,不進食才健康
每天早上(中午十二點前)是人體的「斷食」時間,作者認為不吃早餐的「8小時減肥法」,優於隔日斷食或五比二輕斷食,對健康有益,胰島素、血糖、三酸甘油酯、膽固醇的濃度都會直線下降。最大的好處是「減重」。
若是吃了早餐(breakfast),就是「停止」(break)「斷食」(fast),會增加罹患疾病的風險,如第二型糖尿病、肥胖症、心臟病、中風、高血壓、阿茲海默症(俗稱失智),以及肝癌、乳癌、胰臟癌、子宮癌等疾病。
Amazon讀者實證推薦
Bob,4顆星,2017/6/4
「我工作很忙,自從不吃早餐後,身體並無任何異狀……事實上,如同書上所說,我不但成功減重,而且減掉的幾乎都是脂肪,完全符合科學。」
S N Cowan,5顆星,2017/4/25
「我一邊讀這本書,一邊開始力行不吃早餐,讀完後就瘦了快2公斤!推薦本書給每一個想要過得更健康的人。」
neil,2017/3/8,5顆星,2017/3/8
「我今年50歲,10年前透過節食運動減掉了18公斤,原本一直維持體重……但這兩年卻開始復眫……從我的減肥史可知我對減重小有心得,但本書的方法更是好極了!……早上斷食比想像中簡單,我午餐吃得比較養生,晚上九點過後不吃東西,每天攝取的熱量確實減少了……最棒的是,我晚上都不會感到飢餓,覺得自己越來越瘦,越來越健康,充滿活力,目前已經瘦了9公斤。」
名人推薦
中華民國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理事長 郭育祥 醫師───審訂?1?76?1?74導讀
京華中醫診所主治醫師鄒瑋倫───專業推薦
各界讚譽
長久以來,人們都認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這本嚴謹的研究著作提出了一系列令人信服的論據予以推翻,讓你從此對早餐吃的麥片「另眼看待」!──《週日電訊報》(Sunday Telegraph)
本書巧妙拆解並打破大眾習以為常的慣性思考――早上是最重要的進食時間……作者擅長在說法雜沓的研究之中脫穎而出……這是一本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科學著作。乍看以為刻意引起論戰,細讀就會發現論述縝密、有理有據。──《泰晤士報》(The Times)
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斷食可以降低胰島素、血壓、三酸甘油酯與膽固醇,對健康有益。基利這本書有效顛覆了一個普遍觀念――我們應該少量多餐――可望成為此領域的一大貢獻。──《週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作者簡介
泰倫斯.基利(Terence Kealey)
曾就讀倫敦大學聖巴特醫學院(Barts Hospital Medical School, University of London,1970~1976年),其後於牛津大學取得臨床生化學博士學位。畢業後任教於新堡大學,後來以惠康資深臨床研究員(Wellcome Senior Clinical Research Fellowship)的身分於劍橋大學教授臨床生化學(1986~2001年)。2001~2014年擔任白金漢大學校長。目前在華盛頓特區的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科學研究中心擔任訪問學者,專門研究食物政策。
譯者簡介
駱香潔
清大外語系,輔大翻譯研究所,專事翻譯。譯作包括:《樹,記得自己的童年》、《用科學打開腦中的頓悟密碼》(商業周刊出版)、《死過一次才學會愛》、《超腦零極限...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在日本愛知縣出生,法政大學文學部畢業,日本兒童出版美術家連盟會員,所創作的繪本頗受好評。他熱愛自然世界,因此,所
当代室内设计:2 本书特色 突出功能性和实用性是文化办公空间所注重的,而本书就着重展示了如何针对具备特定公用的公共空间做出完美的设计方案。同时,收录的众多世界...
《螺旋肌肉链训练:治疗椎间盘突出和脊柱侧弯》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介绍治疗椎间盘突出的螺旋稳定训练方法和方案。本书与已经出版的
为了满足味蕾与情感的双重享受,食物的声音、场景、摆盘和味道如何被狠狠拿捏?吃海鲜时播放大海的声音,能让你激动得热泪盈眶听到母鸡的叫声,你会觉得鸡蛋冰淇淋的蛋香更...
编写这样一本城市指南就像是盘点一个城市的家当。这里有哪些新鲜事,还剩下些什么……过去几年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当我们编写上一版Time Out《柏林》的时候,集混乱...
法山叔律所一级合伙人,超人气法律博主。案件处理经验丰富,态度严谨、语言风趣,普法方式引人入胜。2018年获“十大公益法律大V”“微博十大影响力法律大V”等称号。...
We are now acutely aware, as if all of the sudden, that data matters enormously ...
西蒙·波伏娃,出生于巴黎一个天主教色彩很深的资产阶级家庭。她具有作家,哲学家、散文家、戏剧家等多重身份,21岁时和萨特结识,从此追随萨特,并与萨特结成终身伴侣,...
陈晓明,1959年2月生,福建人。早年有过知青经历,后上大学(77级),后读研究生,期间从事过教学和研究职业。1987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攻读博士...
作品目录推荐序 走出迷雾见真相张德芬 引言 第一章仅存的欲求 第二章看见虚空 第三章“一”与“万物” 第四章自杀式行动 第五章
爭取讀書謙受益BRAVAS艷羨肯定美女來源幸福蜃樓十件事雅子我們的英語我們的中文REGRETS同真的一樣一些新一些舊出來玩忠於自我苦悶經緯線不忘失敗個案整潔演譯...
熊月之,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章太炎》《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主编《上海通史...
德国在一战前曾是欧洲最富裕、最强大的经济体,反犹主义在政治中明显处于边缘地位。然而,起初只是一群极端分子和恶棍的纳粹党人,在数年之中就把德国变成了一党独裁的国家...
大手印研修专家、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香巴文化研究院院长。十七岁起拜师、深研、实修至今,精通经藏以及佛教传统实修,系大手印传承者;于悟后起修...
作品目录中文版序言法文版前言第1章 基本状况第一节 沉重的历史遗留农业状况贫瘠的工业教育和文化第二节 中国领土的使用情况
作品目录上平声卷一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支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聲卷二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
凉茶饮料 内容简介 凉茶“既不凉、也不是茶”。它是广东、香港、澳门地区民间常用复方或单味土产草药煎熬而成的饮料,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消...
佘贤君,四川泸州人,1972年11月生,心理学博士,高级编辑,中央电视台广告中心市场部主任。国内从事媒体广告经营的第一个博士。1991年至2000年,就读于北京...
《最美好的时光:智慧点亮人生•温情关爱生命》中精心摘选了80多篇经典励志短篇美文,思想深刻,意境悠远,给人启迪,相信会让每一
《逃离外企》是一本第一部通过博客推广的职场畅销书。这本书浓缩了作者12年在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的职业经历,以一个虚拟的故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