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作为中华文化的元典,其蕴涵的深刻哲理浸透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中。“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还是百姓当中,《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至高无上的圭臬。在《论语(无障碍阅读 珍藏版 套装共4册)》中,文若愚对《论语》二十篇进行了精确细致的注释和翻译,更便于普通读者正确理解《论文》,不失为雅俗共赏之佳作。
《论语(无障碍阅读 珍藏版 套装共4册)》除《论语》原文之外,包括题解、注释、译文、精读论语四个部分。“题解”中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对原文义旨以及历史背景的点拨;“注释”和“译文”对《论语》进行了准确细致的翻译;“精读论语”在把握《论语》原文要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带领读者聆听《论语》中包含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方略。该书是现代读者领悟《论语》之魂的理想读本。科学简明的体例、充满哲思的文字、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要素有机结合,打造出一个多元的阅读空间,全面提升该书的艺术价值。品读传世经典,汲取圣贤智慧,该书是值得你一生收藏、品读的珍品,也是馈赠亲朋的佳品。打开该书,让我们轻松进入《论语》的丰饶世界,领悟《论语》的思想内涵,掌握其中的智慧精髓。该书由孔子著、文若愚编。
【精读论语】追求更高境界本章所描述的,是一个师徒探讨学问的温馨场景,弟子的真诚询问、老师的循循善诱,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于探讨的内容,则是孔子适时引导子贡去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儒家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其实是有着次序、等级和境界之分的,这和道家修道、佛家修佛是一样的。只是现代人不太了解,故而视之为泛泛而修。这一章中,我们不难感受儒家人格修养的境界等差。子贡提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修养,并询问老师这样的人生境界怎么样。夫子首先肯定了这样的人生修养,但同时又向子贡指出更高的修养境界,那就是“贫而乐,富而好礼”。至于“贫而乐,富而好礼”之上又该是什么境界,孔子这里没有说,想必还是有的。因为在儒家的人生修养课上,人的道德的提高是没有尽头的。这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和“贫而乐,富而好礼”只是师徒讨论道德修养的一个立足点,并非核心问题。但是即便如此,仍然值得我们注意。事实上,这样的观点告诉我们在不同生活处境下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通常情况下,一般人与生活处境的关系是“人穷志短”和“财大气粗”,也即是说,人处在贫穷状态下,低三下四的多;当富贵在握之时,通常会傲视众人,当然,这是没有修养的人生境界。在贫富不同的处境下,第二层境界便是“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也就是说,一个人虽然穷困,但不逢迎、讨好他人,富有的人也不是恃财骄纵。能做到这一点,算是有修养的人了。能达到这个层次,已经比较可贵了,但这种人内心还存在着严重的贫富界限,还需更进一步。而更高的第三层境界则是“贫而乐,富而好礼”。达到这个层次的人已经认识到,贫或富只是一种外在的因素,个人生活是否幸福、快乐,并不取决于这些外在的因素,关键在于精神上是否得到了满足。达到这个层次的人通常不会让贫富问题左右他们的思想,而是以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礼让作为生活的内容与准则。可以说,这些人基本上看透了“贫富”。可见,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已不在财富之上,而是上升到了精神追求的界面,要比单论财富高出了许多。通过对修养过程中贫富问题的探讨,子贡有了感悟,便借助《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他的言下之意是:“老师,我明白了,人在道德的修养上是没有止境的。在达到一个层次之后,不能以此为满足,应该追求更高的境界。”孔子对子贡的回答非常满意,高兴地夸赞起来,对子贡举一反三的能力也作出了极大的肯定。师徒的这番对话,除了告诉我们在贫富处境中应该保持的正确人生态度之外,更是教导我们学无止境,修行无止境。还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应该永保进取之心,精修猛进,达到更高境界。另外,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孔子教导学生的手段,他并不是单纯地教授弟子们文学课,而是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剖析,善于通过启发提升学生的境界和修为。这种思路,启迪所有做师长的人应该怎样去教导自己的学生。【精读论语】了解别人很重要这一章**句与篇首“人不知而不愠”相呼应,说明学习修养的根本目的还是完善自我,别人不了解自己,对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根本不用担心什么。这一点,**章我们已经做了讲解,不再多谈,这里重点解读一下第二句。在孔子看来,“不知人”问题很严重。这里的不知人,并不是说不认识某个人,而是说我们对某人的人品、志趣、见识等了解得不够准确,对其人的性格、情感、才干了解不够全面。也即是说,对人的认识是片面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把事情托给其人,不但难以达到目的,反而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会给自己带来性命之忧。赵国时期,秦军攻打赵国,廉颇率赵军在长平阻击秦军。之后不久,赵王中了秦人的反间计,罢免廉颇,启用赵括为将。由于对赵括才干缺乏准确认识,结果导致长平惨败,40万大军被葬送。春申君名黄歇,因深受楚王信任,担任楚相。当时,有个奸诈的赵国人名叫李园,投到春申君门下,并骗取了春申君的信任。他先把妹妹献给春申君,待妹妹怀孕后又教唆春申君把妹妹献给膝下无子的楚王。他的妹妹果然生下太子,他也因此赢得楚王的信任,得以参与朝政。李园得志之后,生怕自己的丑行被春申君公开,便豢养死士,准备杀了春申君。楚王病重之机,门人朱英提醒春申君,李园将有阴谋。因为对李园的品行缺乏正确认识,春申君并未把朱英的警告放在心上。不久,楚王病危,召春申君议事,李园在官门设下埋伏,杀害了春申君。不知人有两种情况,一是上面所述,把无能者当成干才,把坏人当成好人,遭受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第二种情况则是把好人当成坏人,把才能卓著之人当作庸人,如此同样会造成恶果。比如上文所说的赵王,把杰出的军事家廉颇看成胆小鬼,剥夺了他的军事指挥权,后果我们都知道了。明朝末年,后金大军对中原虎视眈眈。明军督师袁崇焕智勇双全、忠肝义胆,率兵驻守宁远,使后金军无法施展。可悲的是,有眼无珠的崇祯皇帝竟把袁崇焕当作奸细,凌迟处死。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终为明朝招来灭亡之祸。不了解他人是正直还是邪恶,不知道孰是孰非,后果十分可怕。所以,孔子才强调“患不知人也”。……
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美学名著25种 内容简介 《历史上*具影响力的美学名著25种》对历史上*具影响力的25种美学名著进行了分析介绍。《历史上*具影响力的美学名著2...
圣经新约东方解 本书特色 中国人**次通解西方**经;中国现代人**次通解西方**经;一个当过六年和尚的中国人通解西方《圣经》;一个通解过《金刚经》、《论语》、...
哲学的门槛-写给所有人的简明西方哲学 本书特色 畅销英、美的西方哲学入门读本.出版以来重印超过30次已被翻译成丹麦语、匈牙利语、葡萄牙语、德语、意大利语、希腊语...
论柏拉图的《政治家篇》 本书特色 20世纪重要的法国思想家柯奈留斯·卡斯托里亚蒂斯经历传奇、身份复杂:出生于君士坦丁堡,成长于雅典,又流亡于法国;是当代欧洲一流...
周易悬象道德悬解 本书特色 在中国的传统里,医易相通。黄氏注解的《周易悬象道德悬解》见解新颖,对于临床医生和周易、道德的研究者都很有启发性,值得精读。周易悬象道...
东南亚宗教与社会 本书特色 《东南亚宗教与社会》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重点项目之一。它的出版,可以让我们看到在这一广阔地区,文化发展是多样的,不同地域各具特色,但...
女诫品读全书-女四书品读全集-第一卷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解读明末清初所冠名的“女四书”之东汉班昭所著《女诫》,分为“《女诫》品读本”“《女诫直解》品读本”“《女...
漫画圣经故事-新约 本书特色 1. 《圣经》是世界上发行量*大的图书——《圣经》是全世界译制本、发行量*大的书籍。长期以来,在全世界各类的畅销书中,《圣经》的年...
易隐-文白对照.足本全译 本书特色 这本《易隐(文白对照足本全译)》由曹九锡、曹横琴著,金志文译注。《易隐》被公认为研究周易与六爻纳甲法的上乘之作,甚至...
藏传佛教大趋势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揭示藏传佛教向西方的传播过程以及西方人对藏传佛教的反映。书中首先回顾了西方人探寻藏传佛教的历程,随后展现了藏传佛教在欧美传播的...
本书是我国学者欧阳康邀请英美哲学界一流哲学家专为中国读者撰写的学术自述。本书作者阵容豪华,有以赛亚·柏林、唐纳德·戴维森
传习录 本书特色 言心学者必能任事,阳明辈是也。大儒能用兵者,惟阳明一人而已。 —— 康有为一生俯首拜阳明。 —— 东乡平八郎(日本近代著名的军事家) 守仁勋业...
智慧的故事 内容简介 神秘的犹太传说机智且具讽刺意味,漫长的历史丰富了民间故事,长久的苦难却造就了犹太人的乐观,因他们用故事中的欢乐和幽默取代了眼泪和伤痛。犹太...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博学文库 本书特色 经典是民族的文化基因,经典是思想的源头活水,解读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思想精华与丰富内涵,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
《王阳明》三部曲,是迄今首部讲述王阳明的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也是一部阳明心学入门必备读物。本书百分之九十的内容来自史料,
宋明理学 本书特色 本书论述了宋明理学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及其主要原因,并介绍了其中的主要观点与思想。作者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农奴制和自由租佃制两个发展阶...
本书系近年来国内学界有关后现代主义争论问题的一部专门评述。鉴于课题涉及西方人文学术的改造与发展前景,又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性
《宋明儒学与浙东学术:董平学术论集》 本书特色 在宋明研究领域,我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南宋以吕祖谦为代表的“浙东学派”诸家,二是明代...
本书内容涉及颇广,包括心诺斯替教、印度教、炼金术、佛教、道教和基督教,并讨论了古代帝王的宗教政策和近世哲学家、文学家的思
汤用彤佛学与哲学思想论集 内容简介 有百年历史的南京大学,曾经出现过许多大师级的学者。1922年至1931年夏,在南京大学的前身——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哲学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