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11章,内容包括西方建筑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西方现代建筑思潮的流行(1937~1949);近代的中国建筑师、建筑技术与管理机构等。
★ 16开精装,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 作者刘先觉(1931—2019),著名建筑学者和建筑教育家,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梁思成之弟子
★ 上半部分时间范围为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解放前,内容侧重于新建筑方式的发展与中西建筑文化的交融过程
★下半部分时间范围为1949年建国后到20世纪末,内容侧重于新中国建筑发展过程、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成就。
★书中收入大量范例,以及照片与示意图,兼具专业性与资料性
友情提示:本书因年版久远,部分书页切口处有斑点,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全书时间线以1949年为界,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近代建筑艺术”,下篇“新中国建筑艺术”。下面分别就这两部分作简介:
【上篇“近代建筑艺术”】
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内容,既包含传统建筑方式的延续与变化,旧城镇改造,也包括近代西方建筑方式的传入与发展,以及新兴城市的建设活动。在这一时期,传来了大量的西方建筑方式。新兴的西方建筑方式日益得到传播,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产生了严重挑战,并促使中国近代建筑逐步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从本质上讲,这一时期的建筑文化反映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也是中西建筑方式交融的过程。在这段时期,民族矛盾与社会矛盾非常突出,经济与政治形态变化很快,加上生力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所有这些因素终于打破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戒规,使中国近代新建筑开始在中西建筑文化的交融中逐步成长起来。它是一个混血儿,一诞生开始就具有异乎寻常的生命力;它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对解放后的新中国建筑事业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近代建筑艺术讨论的时间范围,主要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1949年解放以前,内容侧重于新建筑方式的发展与中西建筑文化的交融过程。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近代新建筑的发展过程,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这是近代建筑发展的早期;第二阶段是从1912年到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这是近代建筑发展的盛期;第三阶段是从1937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近代建筑发展的后期。
【下篇“新中国建筑艺术”】
新中国的建筑艺术是在近代建筑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继承与革新的痕迹。由于建筑是物质与精神结合的创作成果,它必然要在原有建筑技术的基础上逐渐进步;在创作思想上也必然要符合中国的国情,既要满足经济的要求,也要符合一定的政治意图。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新中国建筑在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动荡与变革,形成一种螺旋形上升的态势,为新中国建筑的发展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尤其是从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不论在创作体制方面,还是技术与材料的应用方面都已走向了国际舞台,在鼓励竞争的政策指导下,一批国际顶级建筑师已在中国设计了不少杰出的建筑作品,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本土建筑师的快速成长,这便使20世纪末的中国建筑作品大为改观,令人刮目相看,已远非50年前的建筑水平所能相比。这些在建筑创作与建筑技术上的巨大成就与快速发展已充分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也反映了新中国建筑师的进步。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变化,许多城市进行了空前未有的规划与建设。不仅如此,还有一批新城市在新形势的促进下已拔地而起,为神州大地增加了新的亮点,广东的深圳、珠海,上海的浦东,新疆的石河子,四川的攀枝花,甘肃的山海关等新城市、新城区都已享誉世界。此外,北京的首都规划更是展现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宏图。
这一部分将就新中国建筑发展的过程、20世纪末的建筑特征、建筑师创作的倾向和典型建筑,以及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成就分别进行分析,时间范围在1949年建国后到20世纪末。
刘先觉(1931—2019),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建筑学者和建筑教育家。梁思成先生弟子。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意大利国际城市建筑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英国名人研究中心(IBC)顾问,美国名人研究会(ABI)顾问。
王铎行书集-中国历代法书名碑原版放大折页之三十七 本书特色 《中国历代法书名碑原版放大折页系列》从中国历代书法经典作品中精选常用碑帖,原版放大,印制精良,并配以...
(精)王铎书法全集 (6-10卷) 本书特色 ★ 8开函套精装,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王铎书法与董其昌齐名,吴昌硕更是对其推崇备至,称其有明书法推第*★ 由著名...
随着文明的发展,由于文化与宗教的背景不同,不同文化闻在基本的空间模式观念上,在基本空间图式及原型空间的选择上,在空间轴线
弁言我多年来除了写些学术论文和相关著作,有时也写一些散文、游记和随笔之类的文章。这类文章不是单纯记事,而往往是有些感想,
约翰内斯·伊顿(1888-1967)瑞士著名的色彩大师,表现主义画家、设计师、设计理论家、艺术教育家,是现代设计基础课程的创建者。伊顿是包豪斯学校的教员,是早把...
说墙 内容简介 七篇清雅入心、回味悠远的美文,从古至今,由浅入深,对墙的沿革变化、类别特征、功能性质及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底蕴等方面进行了别具匠心的描述,辅以一百...
本書以超過二十萬字的內容,堂堂遍歷「台灣實驗電影」這片台灣電影歷史論述中一直是世人極為陌生的地帶,為中文書寫「實驗電影史
唐曹仁墓志-中国碑刻经典 内容简介 唐《曹仁墓志》,全称》唐故左龙武军大将军谯国曹公墓志铭并序》。志高、宽各59.5厘米。2002年秋出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吕店...
欧阳询 楷书-名家名帖集字唐诗水写帖 内容简介 《名家名帖集字唐诗水写帖:欧阳询(楷书)》主要体现出了以下特色:突出实践性。本套字帖力求还古帖以原来面目,赋古帖...
蔡国强:我想要相信 本书特色 ★12开平装,人民出版社出版★本画册是《蔡国强:我想要相信》全球巡展的集结★美国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主席克伦斯编著★中央美术...
神策军碑 本书特色 《神策军碑》为柳公权66岁(843年)时书。唐崔铉撰文,柳公权奉敕书,记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策军事,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具有高超的书法价...
曹全碑 内容简介 此碑全称“漠合阳令曹全碑”。碑主曹全,字景完,曾任合阳令。此碑又称“曹景完碑一,于东荚灵帝中平二年(公元一八五年)立。明代万历初年在合阳(今陕...
日本仙台的Mediatheque是用于图书馆、美术馆、电影馆的综合性建筑,1995年设计,1997年开始施工,2000年竣工,目前已向公众开放近
华山庙碑-中国古代碑志法书范本精选 本书特色 《华山庙碑》全称《西岳华山庙碑》,东汉延熹八年(161)四月刻。碑文22行,每行37字。碑额篆书『西岳华山庙碑』。...
上海木版年画 内容简介 上海是旧中国年画出版的主要产地之一,这与鸦片战争后上海所处的殖民地位不无关系,特殊的历史阶段和城市地位产生了与之相关的年画作品。《上海木...
创意-汉字图形设计 内容简介 在世界文化长廊里,汉字是中国*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在图形及表意方面有着美观、概括和凝练之特点,这也使其成为有效的设计元素。 ...
ThiscomprehensivebookexploresthespectacularartofthefirstmillenniumB.C.fromtheNea...
文化传承与形式探索----中国美术馆篆刻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内容简介 《文化传承与形式探索:中国美术馆篆刻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共收录论文三十余篇,包括“对篆刻展览的...
历代名家尺牍精选系列:赵孟頫(二) 本书特色 陈纯之主编的《赵孟頫(2)/历代名家尺牍精选系 列》收录历代名家赵孟頫彩色放大原帖,采用**底 本,使得细节纤毫毕...
赵孟頫行书集-第二辑-彩色本 本书特色 为了满足广大书法爱好者及学生学习书法,进行原碑帖临摹的需要,我们特编写了这套字帖。本套从帖所选碑帖参考了教育部发文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