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有志青年突围无力、有志难成的坎坷故事,表现了时代动荡之下,一班富贵阶级的崩溃和怀才者生不逢时的悲哀。
顾明道著的《奈何天》是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顾明道卷之其一。作为中国近代通俗小说文坛上的一个奇才,顾明道的创作领域,涉及了言情与武侠两大类,而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顾明道被时人评价其言情小说可与张恨水、周瘦鹃匹敌。文学观念的进步,必然促动人们的在看雅俗问题时,取一种更宽容、更辩证、更有前边于良性文化生态形成的观点。无论是从满足有民族文化特点的叙事审美心理的角度看,还是从适应正在到来的都市时代市民文化的多重需求角度看,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都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积极的启示。
《奈何天》:**回 明月清风何来妙侣阳春白雪竟遇知音天空中有一丝雨丝轻漾着的白云,淡妆素雅的月姊,泻下她皎洁的月光,照在这个幽静多美的湖上,变成一片银色。微风吹动了水面,又似一绉一绉的银鳞,此时西子正蒙着轻纱白衣,在这轻灵的夜色中,现出她美丽的面目来。露挹清辉,四野轻风,树分凉影波光泛滟,四面众山静绕,又如千百美人临镜梳头,别成奇观。平湖秋月前的两株老柳被烟月笼着,微黄的柳条,飘拂在水边,虽已不是张绪当年,风姿濯濯,而半老徐娘立在秋风里,尚有一些媚态。树下站着一个少年,他头上尚覆着一顶草帽,月光下只露出了他脸的下半部,身上披着一件半新旧的白罗长衫,足下踏着一双白帆布的鞋子,反负着双手,仰首看着天上的素月,低头瞧着湖上的波光,远远睹着环绕湖上的青山,静静地隐着它们的影儿,好似都睡着了,又好似被拥抱在月姊的一双白臂膀中间了。耳边又听得背后草地里秋虫唧唧的声音,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在那里奏着失恋的挽歌,或是唱着悲秋的曲调,一阵微微的秋风吹到他身上。此时的他,正是静静地立着,被这月色波光沉浸着,醉了醉了。当着这个微妙清艳的夜景,他的一颗心也已如醉如痴地融化在西湖姊姊的怀中了,又好似他已跳出了本来的环境。在这个一刹那的环境中,享受着一种大自然的安慰,醉了醉了。可是这一阵微风吹来,虽然是微微的,而在夜间的湖上,正当新秋,已含着大大的凉意,所以他陡然觉得身上一凉,从沉醉中醒过来,看看自己身上满披着月光,一个瘦长的影儿倒映在右面地上,他口里不觉微吟道:“百顷西湖一明月,此身已在广寒宫。”又自言自语地说道:“今夜的月色好极了,我哪里能够长对着明月,长伴着这美丽的西子湖过此一生呢?恐怕这一刹那的享受也不能说是现实的。听到这凄凉的虫声,又将勾起我的万斛牢愁,自伤身世了。唉!天边的明月,湖上的清风,青的山,绿的水,你们是虽历数千百年而不知忧愁为何物的,你们都是金刚不坏之身,逍遥自由地度你们悠久的岁月。无奈人们血肉之躯,有灵感的机体,欧阳子所谓‘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像我这样空度着逝水华年的宝贵光阴,一无所成,坐待老大,怎不能自叹自恨?”他说到这里,草间的秋虫益发叫得响了,好似听了那少年的说话,深表同情,助他的叹息,因为它们的生命在秋风中也不过一刹那的时间就要过去的,哪得不竭力地鸣着呢?在这个时候,烟月朦胧的湖上,远远地听得打桨的声音,有一只划子船很快地向这里摇来,一会儿已在岸边靠住。那少年见了,且立在树的阴面向船上看来,先听得有温柔的笑语声,接着便有两个女子从舟中走向这平台,革履叽咯的声音,两人已走到月光里。那少年瞧得亲切,见她们都不过在十七八岁年华,头上都是烫着头发。一个身穿一件青地银点的软绸旗袍,身上满是一点一点的小银圆,被月光映着,一亮一闪的,好似有千百个小圆圈在她的身上。袖子只有几寸长,露出了一双雪藕也似的粉臂,和她的同伴紧握着手。那一个身上穿的一件红色的绸旗袍,触目生缬。月光照在她们的脸庞上,都是纤细的蛾眉,流利的美目,红红的颊,薄薄的唇,更见得一样妍丽。不知谁家娇娃,月夜游湖到此,倒也是雅人清兴呢!少年一声不响地在树下静窥着,她们起初好像并不觉得别有人在此赏月,所以嘻嘻哈哈地跳踉着,又好似童心未除的女孩子一般。一个红衣的仰头指着天空的明月道:“前几天只是下雨,我们只好在校中闷读书,今晚秋月这样皎洁,还是**次呢!若不是我约你出来游湖,哪得赏此美景?方才我们在三潭印月也遇见许多游人,可见得人家都有兴致呢!”那青衣的说道:“谢谢你。”遂曼声唱起几句《月明之夜》的歌词来,声音清脆得很,如出谷雏莺一般,非常好听。那红衣的女子笑道:“此间无人,我们舞一会儿吧!”两人遂翩翩跹跹地舞起来。渐渐舞到柳树近处,那青衣的偶然回过头来,瞧见了那少年,好似石像一般地立在树后,不觉吃了一惊,连忙放下手来,忍不住对那红衣的笑道:“你说这里无人,那边不是一个好好的人吗?”红衣的跟手向树边瞧了一瞧,微微一笑,遂挽着青衣的手臂走到前面去了,走的时候低低地耳语着,不知说什么话。此时少年也只得将身子走动着,又立在一处望着湖,一会儿革履声响,那两人又走回来。红衣的且行且说道:“我们摇进西泠桥去,到孤山去一游吧!这里太静寂了。”红衣的答应一个好字,于是二人走下小艇,面对面地坐着,舟子将桨划开银色的水,水声汩汩地向西泠桥划去。“V”样的纹痕,像一把银色的剪斜曳着,剪碎了一片银光的水面。终于人舟俱杳,秋虫唧唧地兀自悲鸣着。……
顾明道(1897-1944),江苏苏州人。原名景程,别署“正谊斋主”“虎头书生”“石破天惊室主”等。十七岁时开始写小说并发表,十八岁被聘为《小说新报》的特约撰稿人。二十五岁时,参加了范烟桥在苏州组织的“星社”。作为中国近代通俗小说文坛上的一个奇才,顾明道的创作领域涉及了言情与武侠两大类,而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时人评价他的言情小说可与张恨水、周瘦鹃匹敌,武侠小说则可与向恺然、赵焕亭并论,并赞其“武侠则有声有色,写社会则入情入理,记事则惟妙惟肖,言情则可歌可泣”。
皮皮文集-如风如果 本书特色 有人说,散文贵在散,我说,散文贵在真:由感觉入灵魂之后的升华,之后的散文云游在怎样的远方其魂魄都系于作者的心灵。皮皮文集-如风如果...
夏济安日记 本书特色 《夏济安日记》是作者夏济安去世后由其弟夏志清在整理遗物时发现的。所记时间虽然不到一年,却是爱情、友情、亲情的真实记录,是一代学人的...
新苗放草绿荫与大竹岚 目录 作家素质和修养在作品中的鲜明体现(序)**辑 新苗青青一桶鱼虾爸爸,不要吸烟小病号拂晓雨中新房子落成之后福桔上市的时候天想书和礼物年...
枕上诗书:彩图珍藏版:遇见最美唐诗 本书特色 初唐的万象更新,造就了唐诗的气象;盛唐的壮阔恢弘,造就了唐诗的气度;晚唐的孤清悱恻,造就了唐诗的气韵。唐诗里,有大...
本丛书是全套影印的大型专题性丛书,它打破了作品形式的限制,以题材为主,基本上包罗了从隋至晚清间有关女性和小说、诗词、曲赋
器物里的旧光阴 本书特色《器物里的旧光阴》分为两辑,一辑是皖南的器物,一辑是皖南的村落。在村落这一辑中,作者的笔端带有深深的怀旧和亲情感,是童年皖南的乡村忆旧。...
夏日漫步山间--触摸自然小丛书 本书特色 这一刻,放松心情,洗去铅华,找一片蓝天,寻一片绿荫,掬一汪山泉,听一声鸟鸣……这一刻,缩小自我,回归童年,在自然的摇篮...
鲁迅自编文集热风 本书特色 《热风》收作者1918年至1924年所作杂文四十一篇。有鲁迅在《新青年》的《随感录》中做的一些短评。除几条泛沦之外,有的是对于扶乩,...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出身德国的杰出诗人、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孤独、彷徨、伤感、怀古、对童年的回忆、哀叹失去
《创新:不灭的火炬》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企业家、投资人陈明键先生在以色列访学期间,一边创立药企积极合作实践,一边以“以色列
黄河之旅:追溯五千年中华文化明之源 本书特色 本书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深度对话中华母亲河的行走笔记,书中囊括了黄河沿途重要历史遗迹、自然景观、风...
现代散文-石评梅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获首届国家图书奖。现代散文-石评梅散文选集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象珍珠般在熠熠生辉!《百花散文书系》不敢说已...
几多心影——叶嘉莹讲十家词 本书特色 《几多心影——叶嘉莹讲十家词》是词学大家叶嘉莹近几年在北京、天津两地所做演讲的整理稿,讲述唐五代至...
2016中国杂文年选 本书特色 2016中国杂文年选,精选了2016年度国内公开发表的杂文作品,较为全貌地呈现了此年度杂文创作的广度、深度与高度。2016中国杂...
白话聊斋-线装经典 本书特色 蒲松龄编写的《白话聊斋》的内容十分广泛,多 谈狐、鬼、花、妖,并以此来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 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书中既有...
呼兰河传 生死场 本书特色 《呼兰河传生死场(萧红精选集)(精)/名家文丛》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萧红*重要的代表作之一,1940年写...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本书特色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福克纳的作品风格多变,常常不按照时空顺序来组织情节,让人...
舌尖风流 本书特色 谈吃的文字颇得港台名家董桥之神韵。据说,董桥读马克思,居然能够读出心旌荡漾的感觉来;而晓剑说饮食,却也带着几丝风流的怅惘来,让人不禁莞尔。其...
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 内容简介 纳兰性德,本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被称为“满洲**词人”。其词内容上多抒写个人哀怨,以“哀感顽艳”闻名,反映了...
倒读与反写 本书特色 所谓“倒读”,其实是“乱翻书”的另外一种说法。这样的阅读自然不可能系统而富有条理,但往往可以发现一些常规逻辑难以发现的奇妙之处,其阅读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