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套丛书所展示的,是近三十余年来易学家从现代文化的视角出发,对《周易》经传中的人生智慧与思维方式的贯通、探讨。相信再过三十年,随着我们生活内容的日益丰富与文化境界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岁月的流逝中将通过各种外显的八卦符号与内应的五行生克机理,寻求认识世界与把握世界的新方式。因此,《周易》将成为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丰富自身文化发展永恒的研究母题。
本书分析了《周易》阴阳、气论、感通等思想对中国养生学的重要影响,并以气功等实际功法为例,具体展现了两者之间的深刻联系。更为重要的是,作者于*后一章论《周易》与哲理养生,根据《周易》中的快乐主义、诗意生活、道德修养等,提出了由生命境界的提升与养神来养生的观点。哲理养生是中国养生学的根本特色所在,是*重要的养生方法,极有现实意义。
《内经》所讲的顺应四时变化而养生的原则,在后世被系统化为所谓“四时养生”,就是指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健体和延年益寿的目的。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受四时气候变化的影响,于是形成了春夏秋冬、生长收藏的自然规律。四时气候变化当然也会时刻影响人体生命活动。人体脏腑、四肢、九窍、筋骨、血脉、皮肤等组织的生命活动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因此,根据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加以调摄,就能预防疾病的发生,延长寿命的时限。人体生命活动的四时变化与四时之间自然万物生长的规律一致,也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仅如此,昼夜之间的节奏变化也与四时相对应,其变化的道理与四季交替一样。晨为春,日中为夏,日落为秋,半夜就是冬。与此相对应的是,人体阴阳气机的变化在一日中也表现为生、长、收、藏四个基本样态。古人把一年分为四季,每季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又分三候,组成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一年之中季节、温度、降水量及物候都密切联系,通过二十四节气表现出来。比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时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表示季节变更的转折点到来;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则说明气候变化的冷热程度;白露、寒露、霜降,则表示温度下降后低层大气中水汽的凝结现象;雨水、谷雨、小雪、大雪,表明降水量的多少;而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则反映了物候的特征,用以说明自然界的一切生物与季节变化都息息相关。春夏时节,自然界阳气生发,万物生机勃勃。这时候如何顺时而养?就该涵养和保护体内阳气,让它更加充实饱满。因此,春夏时节不应过于损伤和阻碍阳气,这叫作“春夏养阳”。而秋冬时节,自然界阴气鼎盛,万物敛藏,这时养生就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抗病延年,这就是所谓“秋冬养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说夏天不宜图一时爽快而贪冷饮凉,冬天也不必畏寒怕冷而一味保暖,就是因为夏天贪凉会损伤精气,冬天过暖也会损伤精气。俗语说,夏有真寒,冬有真火,就是说的这个道理。简单而言,就是该热的时候就让它热,该冷的时候就让它冷,一切顺其自然,顺应天时,过犹不及,才是养生正道。春应于肝,肝藏血,主疏导和发泄,在志为怒。肝气不足,无法疏导和发泄,就会表现为暴躁、敏感和易怒,我们常称这种人为肝火太盛。肝喜欢的是条达舒畅的心情,不喜欢抑郁恼怒的情绪,抑郁伤肝。养生家们主张,春色怡人的时节,正适合踏青览胜,游山玩水,登高抒怀,让所有情绪的阴霾在山水花草游目骋怀中一扫而光。春天,在日常起居中,应晚睡早起,散披长发,舒展形体,在庭院中信步漫行,使血液畅通,气血调和,精神焕发。在春季乍暖还寒时,要注意御寒防风,养阳敛阴。衣着不妨宽松舒适,但同时需要保暖,衣物不可顿减。如果过早地脱掉棉衣,极易受寒,寒则伤肺,导致呼吸系统的疾病。因此,要按“春捂秋冻”的原则随气温变化而及时加减衣服。在饮食上,根据春季阳气升发、人体代谢开始旺盛的特点,宜选符合肝木之性的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宜清淡平和,忌食生冷油腻。因为冬天人们的室外活动较少,因而身体活力和脏器功能都会减弱,所以进入春季以后,就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爱好和习惯,来选择室外活动和锻炼项目。春季多进行室外活动,保持锻炼的习惯,就会活力充沛,抗病力强。夏季是一年阳气*盛的季节,人体阳气此时*易发泄。夏季三个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了,因而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夏季气候炎热,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火热主夏,内应于心。心主血,藏神,主神志,为君主之官。七情过激皆可伤心,致使心神不安。……
刘云超(1976—),男,山东平原人。2008 年在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获中国哲学博士学位。2008 年至今,先后在山东社会科学院儒学研究所、文化研究所从事儒学研究。研究方向为易学哲学、儒家哲学和生态哲学。在《孔子研究》《东岳论丛》《理论学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并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于中国台湾《鹅湖月刊》、韩国《中国学论丛》《东洋哲学》《退溪学》《人文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本书是梁漱溟先生对山东乡村建设研究历届(自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研究部同学,在朝会时讲话的笔录所集成。但只是笔录中的一
道教史 本书特色 《道教史》突出之处,主要在于它是**部道教的专史。许地山先生因而也便成为系统梳理道教历史的先驱者。是在占有大量材料和吸取众多成果的基础...
全书有四部分。第一部分--“钥匙的统治”--舍斯托夫把它写成陀思妥耶夫斯基大法官传说的续篇。陀思妥耶夫斯基大法官凭借手中的权
追寻最后的一道青烟-《存在与时间》前38节的思维 内容简介 《追寻*后的一道青烟: 前38节的思想》是20世纪的人文经典。其旨趣的诗意性、追问的彻底性、运思的诡...
美学十讲 本书特色 有“文化愤老”之称的赵士林被大众誉为“*佳国学教授”。他为贫者呼、为弱者鸣、评议时政、臧否人物从来都是口无遮拦,意尽而言止。读者见惯了他“手...
傅佩荣-《易经》的智慧 本书特色 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大师、身心灵整合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凤凰卫视《国学天空》栏目主讲专家。说《易经》,明“义理”...
本书辟为两编,“本论”部分阐发儒家“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及墨学源流,脉络清晰,曲折有致,深切精纯;“广论”部分旁及周
周予同(1898—1981)初名周毓懋,学名周蘧,又一学名周豫桐,浙江瑞安人。少年时代,就读于晚清经学大师孙诒让创办的蒙学堂。毕
单一的现代性(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本书特色 詹姆逊关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看法,不论你是否同意,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是因为,詹姆逊一向注意以历史辩证的方法从社...
印度因明学纲要 内容简介 印度因明学(逻辑学)是古典逻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他有希腊逻辑学(亚里士多德)、中国逻辑学(墨子名学)等。本书论述印度古典逻辑学的基本...
北方禅宗研究-第三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论文集 本书特色 黄夏年编著的《北方禅宗研究(第三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论文集)》主要探讨了僧稠、菩提达摩、慧可以及耶律楚材等人...
心灵与身体-心灵哲学中的新二元论探微 本书特色 《心灵与身体——心灵哲学中的新二元论探微》由高新民著,多年来,笔者在跟踪西方尤其是英美心灵哲学的发展时,一直没有...
中国的名家 内容简介 名家,是司马迁之父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旨》中对战国时代一些学者的概称:同阴阳、儒、墨、法、道五家并立而六。其实这些学者在战国当时,通称是辩者...
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朴素唯物论者王夫之 内容简介 本丛书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中国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十大思想家的生平以及他们的思想理念,萃取了他们的人生智慧,力求尽善尽...
周易新解 本书特色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其中就有《周易》。本书参考大量易学著作,借鉴老子《道德经》中...
儒道释疏观 本书特色 作者以古文写作的形式,梳理出一条中国传统文化的隐藏脉络。以大量的文献材料为支撑,让人读来过瘾。是一道营养丰富的国学大餐。儒道释疏观 内容简...
顾净缘著述集-(全六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东方出版社出版★ 本书搜集了现代学者顾净缘留存的绝大部分著述,由其女顾龙珠主持点校★ 本书的各专题依据《威音...
海德格尔.艺术与政治 本书特色 本书是拉巴特关于海德格尔纳粹问题研究的代表作。海德格尔加入纳粹的行为,对西方二战后一代知识分子而言是难以释怀的重大事件和焦点话题...
沉思录 本书特色 通过张艳玲编著的《沉思录》,你可以阅读到马可·奥勒留的这部经典之作的基本风貌,从这部经典之作中学习到那些千古流传的永恒箴言,也可学到怎样对待自...
原本大学微言,ISBN:9787309035513,作者:南怀瑾著目录 第一篇开宗明义一、原本《大学》的原貌二、从教授来访说起自幼诵读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