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是京张铁路的终点。清政府之所以把从北京向西修筑的铁路终点选择在张家口,是由于张家口在当时中国国内经济、对外贸易以及在融合民族关系中的重要地位。自明末开启蒙汉互市以来,张家口一直是万里茶路中外贸易往来的中枢。著名的张家口至蒙古库伦,并延伸到俄罗斯恰克图的张库商道就起始于张家口。五百年来,这条商道既带动了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给沿途各地带来了商机,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也给清政府带来了丰厚的税收利益。同时,蒙汉通商也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睦,增进了民族团结。因此,张库商道既是一条对外贸易之路,也是一条促进民族团结之路,增进不同国家文化交流之路。但是,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家主权的丧失,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急速加剧,海陆、陆路运输权也先后被列强垄断,张库商道大量货物改由中东铁路运输,同时,由于没有现代交通工具,从内地运往张家口的货物只能靠驼队和牛车,这样既加大了运输成本,也延长了运输时间,在当时激烈的贸易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为改变这种状况,重振商道经济,晚清以来,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清朝政府中一批远见之士率先提出修筑北京到库伦的铁路,以降低张库商道的运输成本,增加与外商的竞争力,京张铁路的修筑就是在这样一个大历史背景下产生并付之实施的。
1943-中国在十字路口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1943年,同盟国宣布退出不平等条约、蒋介石写下中国的命运,在开罗与罗斯福和丘吉尔...
天下桂系-李宗仁.白崇禧成败录 目录 **章 异军突起1.李、黄起家2.玉林合流3.倒陆征沈4.掌控广西第二章 投身北伐1.两广统一2.“策动”北伐3.北伐“钢...
冯永轩集(全2册)/冯永轩 本书特色 ★16开布面精装,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冯永轩,历史学家,先后师从黄侃、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专于古文字学,西北史地和楚史...
1799-1900-世界大历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世界大历史”系列丛书的第四本。时间跨度为整个19世纪(1799—1900)。拿破仑·波拿巴的横空出世,拉开了1...
国史探微 内容简介 杨联陞先生《1914—1990》,字莲生,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在陈寅恪先生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租庸调到两税法》,嗣后赴美,就读于哈佛...
20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 :关于历史学理论的学术论辩(精 历史卷) 内容简介 本书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发生在五四时期中国史坛上影响与规模都比较突出的几个论辩问题,如...
日本汉文史籍丛刊-第一辑-(共十九册)-纪传本 内容简介 《日本汉文史籍丛刊(第1辑纪传体共19册)(精)》(作者孙锦泉、周斌、粟品孝)系《日本汉文史籍丛刊》*...
中国博物馆志-5 本书特色 中国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博物馆协会编著的《中国博物馆志5》内容介绍:博物馆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
世界简史-(英文版) 本书特色 1. 威尔斯的《世界史纲》、《世界简史》等书自上个世纪40年代由著名学者林徽因等译介过来,在中国一直拥有*广泛的读者,不光一般人...
前言人与外部世界发生关系,由于知识的存在,而得以超越单纯的感官体验。近代中国自“开眼看世界”后,西方新知大量涌入,深刻地
微历史:Ⅴ:大变革1500-1900 本书特色 1500~1900,这是欧美历史上*翻天覆地、*惊心动魄的四百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次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东北亚史研究导论 目录 绪论 东北亚学的兴起与学者的责任**章 古代东北亚的国际体系沿革**节诸家竞说古代东北亚国际体系第二节体系的酝酿与初步形成第三节体系...
《复合体:军事如何入侵我们每日的生活》内容简介:这是《黑客帝国》中的“红色药丸”,揭秘我们这个被军事复合体控制的新世界! 《
帝国衰亡史 本书特色 科马克·奥·勃里恩编著的《帝国衰亡史》是一本引进版的历史文化图书,讲述了古代16个伟大帝国的崛起、胜利、动荡、衰亡,从多个角度对这些强大国...
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隆平集校证(全2册)/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 本书特色《隆平集》记载了宋初至英宗五朝史实。该书以纪传体为主,杂糅了会要体:卷一至卷三记五朝典章...
《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内容简介:二战结束七十年来,当正义的一方欢呼胜利,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危险的民族”,又是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本书特色 《纽约时报》畅销书,《华尔街日报》、《远东经济评论》*佳亚洲题材图书 *冷酷的战争,*辛辣的笔触 *动人的故事残酷...
《中国转向内在》内容简介:在两宋之际的战乱动荡中,政治凌驾于经济、文化之上,专制皇权膨胀为绝对独裁,一些倾向保守的知识分子
《水彩不孤单》内容简介:清风徐来,你自盛开。绘画,本就如同时光的流逝,能让我们在不断地修炼自我中缓慢进步,体味人生路上的美
康輶纪行 本书特色《康輶纪行》的作者姚莹,为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康輶纪行》12卷本初刊于道光末年,16卷本再刊于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收入《中复堂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