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朱光潜作品精选集》收入了朱光潜先生关于读书治学的随笔,收录的篇章有“人文方面几类应读的书”“如何把‘死’知识变‘活’”等二十余篇。其中既有高屋建瓴的方法心得,亦有平易近人的亲身体悟。作者以行云流水、深入浅出的文字,传授读书方法,分享治学体悟,为青年提高阅读素养以及自身修养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书中插入了朱光潜先生的照片和书法作品,使得《谈读书/朱光潜作品精选集》图文并茂,更显厚重,更具收藏价值。
朱光潜经典作品,珍贵老照片、书法作品精彩呈现。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每科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途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淹没,就全靠有书籍记载流传下来。——朱光潜
《谈读书/朱光潜作品精选集》:这是一个大题目,不易谈,因为许多人对它有很大的误解,却又不能不谈。*大的误解在把学问和读书看成一件事。子弟进学校不说是“求学”而说是“读书”,学子向来叫做“读书人”,粗通外国文者在应该用“学习”(learn)或“治学”(study)等字时常用“阅读”(read)来代替。这种传统观念的错误影响到我国整个教育的倾向。各级学校大半把教育缩为知识传授,而知识传授的途径就只有读书,教员只是“教书人”。这种错误的观念如果不改正,教育和学问恐怕就没有走上正轨的希望。如果我们稍加思索,它也应该不难改正。学是学习,问是追问。世间可学习可追问的事理甚多,知识技能须学问,品格修养也还须学问;读书人须学问,农工商兵也还须学问,各行有各行的“行径”。学问是任何人对于任何事理,由不知求知,由不能求能的一套工夫。它的范围无限,人生一切活动,宇宙一切现象和真理,莫不包含在内。学问的方法甚多,人从堕地出世,没有一天不在学问。有些学问是由仿效得来的,也有些学问是由尝试、思索、体验和涵养得来的。读书不过是学问的方法之一种,它当然很重要,却并非唯一的。朱子教门徒,一再申说“读书乃学者第二事”。有许多读书人实在并非在做学问,也有许多实在做学问的人并不专靠读书,制造文字——书的要素——是一种绝大学问,而首先制造文字的人就根本无书可读,许多其他学问都可由此类推。子路的“何必读书然后为学”一句话本身并不错,孑L子骂他,只是讨厌他说这话的动机在辩护让一个青年学子去做官,也并没有说它本身错。一般人常埋怨现在青年对于学问没有浓厚的兴趣。就个人任教的经验说,我也有这样的观感。平心而论,这大半要归咎我们“教书人”。把学问看成“教书”“读书”一个错误的观念如果不全是我们养成的,至少我们未曾设法纠正。而且我们自己又没有好生学问,给青年学子树一个好榜样,可以激励他们的志气,提起他们的兴趣。此外,社会上一般人对于学问的性质和功用所存的误解也不无关系。近代西方学者常把纯理的学问和应用的学问分开,以为治应用的学问是有所为而为,治纯理的学问是无所为而为。他们怕学问全落到应用一条窄路上,尝设法替无所为而为的学问辩护,说它虽“无用”,却可满足人类的求知欲。这种用心很可佩服,而措辞却不甚正确。学问起于生活的需要,世间绝没有一种学问无用,不过“用”的意义有广狭之别。学得一种学问,就可以有一种技能,拿它来应用于实际事业,如学得数学几何i角就可以去算帐、测量、建筑、制造机械,这是*正常的“用”字的狭义。学得一点知识技能,就混得一种资格,可以谋一个职业,解决饭碗问题,这是功利主义的“用”字的狭义。但是学问的功用并不仅如此,我们甚至可以说,学问的*大功用并不在此。心理学者研究智力,有普通智力与特殊智力的分别;古人和今人品题人物,都有通才与专才的分别。学问的功用也可以说有“通”有“专”。治数学即应用于计算数量,这是学问的专用;治数学而变成一个思想缜密、性格和谐、善于立身处世的人,这是学问的通用。学问在实际上确有这种通用。就智慧说,学问是训练思想的工具。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必定知识丰富,思想锐敏,洞达事理,处任何环境,知道把握纲要,分析条理,解决困难。就性格说,学问是道德修养的途径。苏格拉底说得好,“知识即德行。”世间许多罪恶都起于愚昧,如果真正彻底明了一件事是好的,另一件事是坏的,一个人决不会睁着眼睛向坏的方面走。中国儒家讲学问,素来全重立身行己的工夫,一个学者应该是一个圣贤,不仅如现在所谓“知识分子”。……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省桐城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二、三、四、五届委员、六届常务委员,民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地图的历史-(彩色人文历史) 本书特色 “地图”是什么?它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吗?答案是既是又不是。当我们惊叹于今天地图绘制的细致与精准时,别忘了很长时间里它并...
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修订本) 本书特色 汉语基本词汇发展史的**本力作1. 著名语言学家江蓝生教授为本书初版作序。 2. 初版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跨越文化边界-学术随笔 本书特色 《跨越文化边界——学术随笔》由乐黛云著:回首往事,感到自己写得较好的,倒是这些灵光一现的学术随笔,它们不是高论,却也胜似高论,...
老天津画传 本书特色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中国人的老话儿,欧美则不然,他们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不停地检讨——向上帝赎罪。无论是性善说还是原罪论,当他走...
日月寝兴-中华起居文化撷萃 本书特色 起居文化的内容,包括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两大部分。也包括诗意的吉祥物“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四大要素。本书在介绍人们生活...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十六讲 本书特色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十六讲》分十六讲叙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阶级制度、封建制度、官制、选举、兵制、法律、租税、刑法等方面,详...
中华生活经典-宅经 内容简介 相宅文化长盛不衰,江湖术士遍布民间,而今科学解读的相宅书却难得一见。《宅经》,旧题《黄帝宅经》,是中国古代流传*广的相宅书之一、中...
现代汉语通论-(上下册)-(第三版) 本书特色 《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007年第二版,2016年第三版)经过十多年教学实践、精心修...
鲤鱼洲纪事-(修订本) 本书特色 鲤鱼洲位于江西鄱阳湖畔,从1969年到1971年,这里是北大、清华两所高校的“五七干校”所在地。《鲤鱼洲纪事》为北大中文系师生...
书院北京 内容简介 今天,我们无论是遨游于历史久远的国子监、顺天府学、金台书院、还是漫步在近代著名的清华园、北大燕园、师大辅仁校园,都会因观看到一页页掀开的历史...
古今汉语发微 本书特色 本文集收录了笔者共四十篇文章。这些文章主要对现代汉语表示程度的三级形式、语法作用、若干词的用法、古汉语的供动、古汉语的名词动用、语法与训...
《萌·日本史》内容简介:本书是以经典日本动漫为切入点,深入剖析日本历史和社会各个层面的历史读物。其中收录的日本经典动漫都是
你不可能用舊的自己,換一個新的未來當你表現得最像自己的時候,就是你最沒有創意的時候結合最新腦神經科學和古老靜坐智慧,打開潛意識與意識的大門,勇敢改寫大腦慣性迴路...
西方文论经典阐释 内容简介 本书分14个章节,选取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西方文论经典,进行阐释,并结合文论经典的创作背景和著者的文论思想予以深入的阐述和评析,力图...
黄嘉略与早期法国汉学-(修订版)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介绍黄嘉略生平及其为在欧洲传播中华文明做出的贡献。 黄嘉略自1702年来到巴黎,为早期法国汉学...
亚美利加文明 本书特色 ★ 大16开精装,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刘明翰是我国著名世界史研究专家,著有《罗马教皇列传》《日本女皇·孝谦传》《世界史简编》《美州...
三十六计-国文珍品文库 内容简介 我国古代,兵书丛集,蔚为大观。仅见于记载的就有三千余种,保存至今的也不下千余种。其中,《三十六计》格外被人看重。故古书有云:“...
《射频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内容简介:全面介绍了射频技术在多个临床科室中的应用现状、诊疗规范及新进展。内容涵盖了神经外科、耳
战后日本的汉字政策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言文字功能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对战后日本的当用汉字、人名用汉字,jis汉字等汉字政策的演变轨迹,从字种、音训、字体等三...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社会学转向 本书特色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社会学转向/西方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视野》编著者davidblock。这套开放式的二语习得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