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代表作。本书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人类思想史上首次系统地探寻人类正义问题的著作。本书通篇充斥着哲学的智慧,饱含着政治思想的精华,这体现了柏拉图毕生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王”。故而被后人誉为震古铄今之书。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承前启后,一生著述颇丰,尤其擅长以对话形式的辩论文体写作,作品思想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是辩论的必读书籍之一。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该书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
译序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他出生于雅典的贵族家庭,小时候师从苏格拉底,青年时期功成名就,并和后来师从于他的亚里士多德及苏格拉底一道成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对哲学有一种执拗式的偏爱,创立了哲学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理论体系。柏拉图认为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而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孩童时的柏拉图正处于国家的衰落时期,那时的雅典局势混乱,私人互相报复,到处械斗,加之社会上疫疠流行,大政治家伯利克里染疾去世后,群龙无首,以致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柏拉图的思想感情显然是出于维护贵族奴隶制的社会。随着民主政权的重新诞生,苏格拉底被处以极刑,已经在哲学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的柏拉图目睹了雅典贵族政治堕落为寡头政治的现实,深感哲学走进政治与走进国家统治的重要性。为此他广交朋友,大力宣扬要让哲学家统治国家的思想。柏拉图认为城邦的农民、工人、商人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和推销者,他们不适合人事国家政务的管理,与国家政治活动相应的所有活动都应该由管理层的人来担任。他理想的国家应该是: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应该为治理国家和扞卫国家荣誉尽心尽力。城邦的老百姓要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来供养领导人,领导人再拿出钱来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同时,柏拉图还极力提倡巩固国家的治安、国防,以及教育事业,而他自己也为此付出了许多。译序理想国当恩师苏格拉底因被人诬告而被处以极刑后,柏拉图痛定思痛,立志要以继承苏格拉底大业为己任,加倍刻苦地钻研哲学。先后共着有以苏格拉底观点为主线的对话19篇,其中,著名的《理想国》成篇于不惑之年。另外还有6篇,其真伪还有待进一步考证。苏格拉底一生未曾留下着述作品,但其思想精粹,通过柏拉图之笔,已使后人得以传承。公元前387年,雅典被波斯人征服,割让了小亚细亚,同时又与斯巴达战争不断,整个希腊处于混沌状态,柏拉图痛感端政治之难,便在雅典创办学园,很快声名鹊起,希腊城邦的不少世家子弟都纷纷前往求学,柏拉图也因此为国家的下一代培养了一大批有学识的政客。《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该书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这本书诞生于西西里岛的锡拉古城试验“正义之邦”受挫之际,它为统治者设计了治理一个理想的国度不可或缺的“法律”蓝图,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柏拉图二元论的思维方式,在思辨理念的“天上的”“原型城邦”之后,设想“正义之邦”不完全的“人间摹本”,从而向世人提出了“一种否定现存社会形式,代之以新模式的改革方案”。这正是其哲学思维的矜持使然。《理想国》面世后,立即被译成20多种语言,很多国家乃至城邦的统治者视其为瑰宝,故后人誉为震古烁今之书。原书共分十卷,以“理想”为定义,主要涉及国家专政、独裁、正义非正义、善与恶、民主、法律、宗教、道德、妇女参政、教育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在这本书中,柏拉图所关心的理念主要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评价,他通过苏格拉底与色拉马霍斯、格劳孔、阿德曼托斯的辩论对话的形式,把自己的治国理想渗透于其中。这种构思,不但显示出哲学家的胆略,更显示出思辨的智慧。在重译《理想国》这本书时,考虑到现代人知识需求的全面开花,无法腾出太多的时间在一个名家身上“王顾左右”,故删去部分(并非因糟粕之故)译者认为不太适合现在人阅读的内容,这样能使此书更加精炼、易读。译者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出身于雅典贵族家庭,青年时期师从苏格拉底,后与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并试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柏拉图承前启后,一生著述颇丰,尤其擅长以对话形式的辩论文体写作,作品思想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木犁书系/我思文丛:直观 本书特色 “风雨文丛”,是一批德高望重,极有影响的前辈学者(以现当代文学研究为主)学术随笔自选集,或是对现当代文坛的风风雨雨作些梳理和...
中国儒教史(下卷) 本书特色“儒教是教说”是中国大陆近二十年来在宗教和传统文化研究领域*重要的创新学说。它否定了近百年来学术界一致认为中国古代是“非宗教国”的“...
制度儒学 内容简介 本书反思了近代以来,特别是新儒家将儒学窄化为心性之学的缺失,主张以精神理想和现实制度相结合的方式来审视儒家的本来面目和未来发展空间,书中有三...
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内容简介 本书是海德格尔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通过对荷尔德林诗歌的阐释表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本书初版于1944年,而后多次再版,到1971年第四...
小学-中华蒙学经典 本书特色 《小学》对儿童的教育,内容具体,要求详细,操作性强。如“父子之亲”的小目类中,有子女问候父母的仪节,有子女侍奉父母着衣、进食、安寝...
《现代西方哲学辞典》按西方现代哲学的各流派分类编排,不仅考虑到了为读者查阅提供便利,更从全面系统了解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概
中国三大教及传说 本书特色 《中国三大教及传说》将乌上层建筑式的文化概述与生动具骨的传说故事相结合,再以具有时代感的传统工律绘书形式表现出来,毁不乏理论内蕴,又...
易学今昔 本书特色 余敦康所*的《易学今昔》对易学史的发展脉络以及现代中国哲学家对易道的探索的梳理,凸显出作为中国古代群经之首的《周易》价值。而对《周易》的思想...
管子探源 本书特色 《管子探源》作者罗根泽(1900—1960),字雨亭,河北深州市人,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多年在高校任教,在诸子学、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中国文学...
正常与病态 本书特色 乔 乔治·康吉莱姆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史家,是法国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知识运动的主要源头之一,对阿尔都塞、福柯等人影响...
宋代程朱理学官学地位研究 本书特色 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和教育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笔者围绕着“程朱理学如何从一个地方学术派别成为国家正统官学并能保持700多...
欧洲评论-第1辑 本书特色 《欧洲评论(第1辑)》:欧洲的身份人类生存条件审美与政治历史与记忆欧洲评论-第1辑 内容简介 本刊以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为研究平台...
孟子译注(简体字本) 本书特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杨子取为我...
精读康有为 内容简介 康有为先生学行小传一、专著春秋董氏学春秋董氏学自序春秋旨**作经总旨奉天天子诸侯等杀立君书不书讥赏罚不当亲德亲亲恶伐同姓伤痛敦重恶欲为君则...
山中来信 本书特色 卢梭在写作《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之后,受到法国政府的迫害和查禁,日内瓦的宗教界人士和普通民众对是否通缉卢梭产生了争议,掌握行政权的小议会...
杨万里易学哲学研究---以史证易 本书特色 曾华东编著的《以史证易——杨万里易学哲学研究》依据文本资料,在吸取国内外学术界相关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从杨万里的生平入...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卷四)-宗教. 政治.民族 内容简介 本书的结构是分成上下两篇,上篇为中国宗教与政治,下篇为中国宗教与民族。在上篇中,...
康德著作全集第5卷·实践理性批判 判断力批判 内容简介 本卷收入了康德三大批判中的两部:《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思想的核心部分,...
王阳明全书-家庭书架升级版 本书特色 家庭书架编委会编著的《王阳明全书(升级版)》从“立志由心,量力而行”“持纯粹心,做至诚人”“静察己过,不论他人是非”“人世...
康德哲学原著选读 内容简介 编选者是加拿大哲学教授华特生(147-1939)。他从康德四部书——《纯粹理性批判》、《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实践理性批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