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行当》描绘了一百一十五种如今已消失,或濒临消失的老行当,如铁匠、桶匠、豆腐匠、烧炭人、杂耍艺人、澡堂搓背人……每种均配有手绘插图。在那个没有选择的时代,工作就是为了吃饭。人们常常说“可惜”,东西坏了就修修再用,绝不简简单单换一个。这种朴实的生活中传递出浓浓的人情味道。
如今,生活越来越便利,我们是否却因之丢失了珍贵的东西?这些老行当不仅能唤起久远温馨的记忆,更可以让人从中学习专心做一件事的幸福,回味传统技艺的温暖初心。
生活越来越便利,我们却因之丢失了珍贵和温暖的东西
从这本书中,学习专心做一件事的幸福,回味传统技艺的温暖初心
铁匠、木胎师、烧炭人、卖金鱼人、卖豆腐人、卖柴人、打字员……
这115种行当如今已消失,却让我们看到曾经的质朴与温暖,寻回弥足珍贵的生活原味
100余幅手绘插图,真切感受手工年代的细致与精心
充满怀旧风的语言和绘画直击当下人的心灵,唤起久远的感动
海报:
前言那消失的行当的呐喊
来自老行当的无声呐喊
首先说一下本书提到的“昭和的行当”的含义。一种是昭和时代常见的庶民从事的职业,但现在已经消失。人力车那些昭和初年就不见踪影的行当也包含在内。另一种是正在慢慢消失的工作,虽然现在偶尔还能看到,但*繁荣的时期是昭和时代。另外还介绍了作为谋生的职业虽已消失,但作为地区文化活动偶尔还能一见的行当,例如纸芝居屋。
我将这些象征着昭和时代,或结束于昭和时代,或在昭和时代迎来全盛时期的职业全部包括在内,统称为“昭和的行当”。
写作本书之际,我再次认识到,这些老行当已经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要再次发掘出来非常困难。
古往今来,不管哪类工作,即便在某一时代曾经流行过,也会被更加方便的形式取代,之后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当时的记录已所剩无几,曾经见证过的人也日渐减少,那究竟是怎样的职业,有的连内容都弄不清楚了。昭和的老行当几乎都面临这种宿命。不过在如今这个时代,那些早已失去作用的行当也有着属于它们的不甘吧?如果能听听这些无声的呼喊,想必除了实用价值之外,人们对这些工作还会有其他的认识吧?
的确,这里所举的职业,被取代的理由并没有反驳的余地。即便有,也只余抱怨和叹息。即便如此,那些过去的老行当,还有以此为生的人们无声的呐喊,就注定要默默地消失吗?在一心追求合理化,追求快速和便利的过程中,我们或许错失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即使是当代*尖端的职业,也面临着像昭和的行当那样*终消失的命运。如今兴盛的职业也终将被更便利更低廉的方式取代。
那些无声的呐喊到底说了什么呢?我想请各位读者自己思考一下。书中讲述的这些职业远比现在的工作更有人情味和温度。
那不是被操作指南掌控的冷冰冰的关系,而是通过工作来交换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情感的关系,昭和的老行当是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意味着无论是劳动者也好,客人也好,都不是孤独的。虽然和现在相比,那些职业既不方便,效率也低,但其中有人情在。以人为媒介,工作才得以成立,所以人也会得到重视。不仅重视人的存在,同样也重视物件的价值。昭和时代的人们经常说“可惜”,珍惜地使用各种东西,用坏了就修修再用,绝不轻易地换一个新的。可以说“可惜”一词包含着一种支撑昭和时代的精神。
但这种精神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快就消失了,到了今天,人们变得只重视便利。
经济高速发展带走的东西
从“可惜”这个词又联想到了“忍耐”。
那个时代不像现在,人们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讨论什么天职或者合适的职业。首先,经济上捉襟见肘,大家不得不想办法努力维持生计。谋生是人们干活的根本出发点。现在工作种类增多了,而在那个没有选择的时代,人们工作就是为了吃饭,这样的出发点显而易见。他们几乎没有余力思考工作的价值,以及这份职业是否适合自己。即便酬劳不高,工作环境残酷,人们也不得不忍耐着干下去。
因为贫穷,也有人钻法律的空子骗人,做些欺诈和违法的买卖。这在哪个时代都一样,但追溯那些职业的源头,也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悲哀。
日本不久后迎来了始于昭和三十年代后半期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慢慢地脱去了贫穷的外衣。彩色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陆续进入普通家庭,商品琳琅满目。
但随着城市越来越繁荣,曾经活跃在时代前沿的人们逐渐消失了。这一点在这个时代表现得*为明显。
河上架起了铁桥,以前运送客人去对岸的摆渡人去了哪里?雨伞很便宜就能买到,依靠修伞谋生的那些人又去了哪里?随着电视机的普及,总是在傍晚时分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的纸芝居的老大爷又到哪儿去了呢?
我家旁边有一家带停车场的大型便利店。二十年前刚搬到这里时,附近有水果铺、豆腐店、酒铺、文具店、点心铺等,各种小店鳞次栉比。随着大型超市和便利店的登场,这些店铺都消失了踪影。生活的确是方便了。但是,那些小店还在的时候,顾客会和店里的人们聊聊天,进而形成一种地区共同体般的关系,为社区增加活力。如今,便利店的周围虽然人流密集,整个社区却静悄悄的。当然,这种便利店里没有人与人的交往,只有简单的购物行为。
这样发展下去真的好吗?每次回顾各种各样的昭和的老行当,我的脑海里就会闪过类似的思绪。
泽宫优
二一六年二月八日
泽宫优
作家,出生于熊本县八代市,毕业于青山学院大学文学系、早稻田大学第二文学系,主要以努力生存的小人物为创作主题,代表作有《巨人队捕手》《昭和的工作》《战国废城纪行》《消失的行当》等。
平野惠理子
作家,插图画家,出生于静冈县。主要作品有《日本岁时记图鉴》《我的东京散步术》《料理图鉴》《生活图鉴》等。
少年维特之烦恼 本书特色 一、朱永新主编倾情推荐,邀请优秀译者进行经典重译,让经典名著以不同的风貌呈现。 二、用“阅读引擎”介绍每本书的文学地位、历史影响、作者...
屈原楚辞大全图解 内容简介 本书共计有插图194幅,它们分别是:离骚图43幅,九歌图13幅,招魂图14幅,天问图65幅,九章图17幅,卜居渔父图3幅,大招图7幅...
叙述主人公埃里克·莱因哈特在妻子玛戈罹患癌症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经历:他异乎寻常地把自己全部的爱给予玛戈,也异乎寻常地给予同样患了癌症的女性玛丽,甚至想着给予酒店...
李白诗选:图文典藏本:[中英文本] 目录 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长干行金陵酒肆留别夜下征虏亭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长相思蜀道难行路难春夜洛城...
文艺卷-给灵魂一点时间-读者原创版高端访谈-读者原创版 本书特色 本书为《读者原创版》杂志历年采访的国内知名作家、知名学者、知名媒体人、知名音乐人、知名演员等的...
鲁迅学术作品精选集 本书特色 《鲁迅学术作品精选集》是鲁迅作品精选丛书之一,精选了鲁迅先生的学术作品三部分,包括:《中 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作品目录001_红拂夜奔181_唐人故事· · · · · ·作者简介王小波(1952-1997),男,汉族。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也是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诗歌有:感遇二首(其一);感遇二首(其二);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月下独酌;春思;望岳;赠卫八处士;梦李白二首(其一)...
拍卖索斯比 本书特色 一幅幅珍贵画作或文物以天价卖出时,人们口中逸出的惊呼声,代表着上流社会的豪举。但层层黑幕之下,文化遗产正遭受难以想象的摧毁与破坏。一位被索...
一杯闲.半生愁 本书特色 叶倾城,情海浮沉多游历,煮字疗饥兼疗伤。 本书为她的散文集《一杯闲半生愁》,主要收录了《当好人爱上好人》、《祝你幸福》、《正面是壹,背...
一九三三-一九九一-杂忆与杂写 本书特色 《杂忆与杂写》初版选收了杨绛怀人忆旧的文章三十余篇,作者为自己或他人的作品所写的序文、前言,以及作者的讲演、发言和有感...
你好.新疆 内容简介 新疆是作者的第二故乡,是作者人生的纪念,在本书中,作者带领读者回顾了其在新疆美好的回忆,向大家述说了新疆给予作者的精神力量。你好.新疆你好...
《实证社会科学(第五卷)》内容简介:本书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类学术丛书,以实证性研究为导向,以
艾特玛托夫读本 本书特色 艾特玛托夫曾是苏联文学的一面旗帜,他是一代中国作家的精神源泉。对新世代的中国读者而言,他的名字已然陌生,这个被遗忘的名字,像幽灵般出没...
张怡微,上海青年作家。历获台湾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香港青年文学奖小说高级组冠军等。代表作《情关西游》《云物如故乡》《我自己的陌生人》。
团购:费孝通作品集4部5册 本书特色 ★ 从费孝通自1926年至1999年70多年里所写的文字中,撷取精粹,分别结集成《费孝通人物随笔》《费孝通域外随笔》★ 《...
银河铁道之夜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 日本的《小王子》,一部跨越时空的经典童话集。银河铁道之夜 内容简介 本书由日本诗人、童话作家、教育家宫泽贤治所著,收集...
孟子-最美国学 本书特色 精选《孟子》名句100则,就该名句的相关语文知识,提供一篇完整而实用的介绍。文字活泼,糅合现代风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结构统一,包括以下...
大河上下-黄河的命运 本书特色 陈启文著的《大河上下——黄河的命运》是一部以报告文学的方式对黄河进行全景式描述的史诗巨献,是一部以赤子之心对黄河和她所承载的中华...
《大国较量》内容简介:资深外交家姜恩柱是中英关系以及整个中欧关系发展的直接参与者,甚至是塑造者。从西欧司司长,到驻英国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