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行当》描绘了一百一十五种如今已消失,或濒临消失的老行当,如铁匠、桶匠、豆腐匠、烧炭人、杂耍艺人、澡堂搓背人……每种均配有手绘插图。在那个没有选择的时代,工作就是为了吃饭。人们常常说“可惜”,东西坏了就修修再用,绝不简简单单换一个。这种朴实的生活中传递出浓浓的人情味道。
如今,生活越来越便利,我们是否却因之丢失了珍贵的东西?这些老行当不仅能唤起久远温馨的记忆,更可以让人从中学习专心做一件事的幸福,回味传统技艺的温暖初心。
生活越来越便利,我们却因之丢失了珍贵和温暖的东西
从这本书中,学习专心做一件事的幸福,回味传统技艺的温暖初心
铁匠、木胎师、烧炭人、卖金鱼人、卖豆腐人、卖柴人、打字员……
这115种行当如今已消失,却让我们看到曾经的质朴与温暖,寻回弥足珍贵的生活原味
100余幅手绘插图,真切感受手工年代的细致与精心
充满怀旧风的语言和绘画直击当下人的心灵,唤起久远的感动
海报:
前言那消失的行当的呐喊
来自老行当的无声呐喊
首先说一下本书提到的“昭和的行当”的含义。一种是昭和时代常见的庶民从事的职业,但现在已经消失。人力车那些昭和初年就不见踪影的行当也包含在内。另一种是正在慢慢消失的工作,虽然现在偶尔还能看到,但*繁荣的时期是昭和时代。另外还介绍了作为谋生的职业虽已消失,但作为地区文化活动偶尔还能一见的行当,例如纸芝居屋。
我将这些象征着昭和时代,或结束于昭和时代,或在昭和时代迎来全盛时期的职业全部包括在内,统称为“昭和的行当”。
写作本书之际,我再次认识到,这些老行当已经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要再次发掘出来非常困难。
古往今来,不管哪类工作,即便在某一时代曾经流行过,也会被更加方便的形式取代,之后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当时的记录已所剩无几,曾经见证过的人也日渐减少,那究竟是怎样的职业,有的连内容都弄不清楚了。昭和的老行当几乎都面临这种宿命。不过在如今这个时代,那些早已失去作用的行当也有着属于它们的不甘吧?如果能听听这些无声的呼喊,想必除了实用价值之外,人们对这些工作还会有其他的认识吧?
的确,这里所举的职业,被取代的理由并没有反驳的余地。即便有,也只余抱怨和叹息。即便如此,那些过去的老行当,还有以此为生的人们无声的呐喊,就注定要默默地消失吗?在一心追求合理化,追求快速和便利的过程中,我们或许错失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即使是当代*尖端的职业,也面临着像昭和的行当那样*终消失的命运。如今兴盛的职业也终将被更便利更低廉的方式取代。
那些无声的呐喊到底说了什么呢?我想请各位读者自己思考一下。书中讲述的这些职业远比现在的工作更有人情味和温度。
那不是被操作指南掌控的冷冰冰的关系,而是通过工作来交换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情感的关系,昭和的老行当是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意味着无论是劳动者也好,客人也好,都不是孤独的。虽然和现在相比,那些职业既不方便,效率也低,但其中有人情在。以人为媒介,工作才得以成立,所以人也会得到重视。不仅重视人的存在,同样也重视物件的价值。昭和时代的人们经常说“可惜”,珍惜地使用各种东西,用坏了就修修再用,绝不轻易地换一个新的。可以说“可惜”一词包含着一种支撑昭和时代的精神。
但这种精神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快就消失了,到了今天,人们变得只重视便利。
经济高速发展带走的东西
从“可惜”这个词又联想到了“忍耐”。
那个时代不像现在,人们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讨论什么天职或者合适的职业。首先,经济上捉襟见肘,大家不得不想办法努力维持生计。谋生是人们干活的根本出发点。现在工作种类增多了,而在那个没有选择的时代,人们工作就是为了吃饭,这样的出发点显而易见。他们几乎没有余力思考工作的价值,以及这份职业是否适合自己。即便酬劳不高,工作环境残酷,人们也不得不忍耐着干下去。
因为贫穷,也有人钻法律的空子骗人,做些欺诈和违法的买卖。这在哪个时代都一样,但追溯那些职业的源头,也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悲哀。
日本不久后迎来了始于昭和三十年代后半期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慢慢地脱去了贫穷的外衣。彩色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陆续进入普通家庭,商品琳琅满目。
但随着城市越来越繁荣,曾经活跃在时代前沿的人们逐渐消失了。这一点在这个时代表现得*为明显。
河上架起了铁桥,以前运送客人去对岸的摆渡人去了哪里?雨伞很便宜就能买到,依靠修伞谋生的那些人又去了哪里?随着电视机的普及,总是在傍晚时分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的纸芝居的老大爷又到哪儿去了呢?
我家旁边有一家带停车场的大型便利店。二十年前刚搬到这里时,附近有水果铺、豆腐店、酒铺、文具店、点心铺等,各种小店鳞次栉比。随着大型超市和便利店的登场,这些店铺都消失了踪影。生活的确是方便了。但是,那些小店还在的时候,顾客会和店里的人们聊聊天,进而形成一种地区共同体般的关系,为社区增加活力。如今,便利店的周围虽然人流密集,整个社区却静悄悄的。当然,这种便利店里没有人与人的交往,只有简单的购物行为。
这样发展下去真的好吗?每次回顾各种各样的昭和的老行当,我的脑海里就会闪过类似的思绪。
泽宫优
二一六年二月八日
泽宫优
作家,出生于熊本县八代市,毕业于青山学院大学文学系、早稻田大学第二文学系,主要以努力生存的小人物为创作主题,代表作有《巨人队捕手》《昭和的工作》《战国废城纪行》《消失的行当》等。
平野惠理子
作家,插图画家,出生于静冈县。主要作品有《日本岁时记图鉴》《我的东京散步术》《料理图鉴》《生活图鉴》等。
《雅思周计划——语法(第五版)》内容简介:本书结合Cambridge 1-15中的真题系统讲解了句子成分、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 本书特色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是催泪率96.5%的中国**奇书。本书在北京、上海、西安、丽江、绍兴等城市抽样调查1000人,仅有3...
冯唐诗百首 本书特色 ★《冯唐诗百首》,著名跨界作家冯唐的唯一诗集.★本书收录了冯唐到目前为止所创作的116首诗歌,一如既往的笔调辛辣,用语直接.★诗歌篇幅有限...
《李银河说爱情》内容简介:四十堂关于爱情的必修课,社会学家、学者李银河为你讲透爱情、婚姻与性的本质。本书是李银河四十年来婚
《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内容简介:对于20世纪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一个最大的历史悲剧就是,他们是最早投身
时隔两年,超人气漫画家白茶全新力作!今夏多巴胺阅读首选,吾皇巴扎黑一家爆笑来袭!《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是家庭情景剧式系列漫画,讲述一只叫“吾皇猫”...
中国传统文化启蒙经典-幼学琼林 内容简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千百年来,蒙学堪称中国古代文化一道独特...
唐诗里的衣食住行 本书特色 唐诗是大雅,所谓“琴棋书画诗酒花”;生活是大俗,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潇洒豪迈如唐代诗人,是怎样度过凡尘俗世的生活的?而五万首意境...
从五四走来:刘纳学术随笔自选集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时代是读书人*为向往的:先秦、魏晋、晚明,还有五四。对于当代的知识分子来说,五四是一个*值得缅怀、*值...
纪实中国:第二卷 本书特色 1、中国**本华语纪实文学大部头著作,概述中国社会民生百态,直面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故。2、紧扣时代主旋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
《世界在门外闪光: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诗选(上卷)》选录了克莱尔、丁尼生、勃朗宁、胡德等家喻户晓的大诗人的代表作品,另收录极具东
苗族卷-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上.下) 本书特色 佳作荟萃,群星璀璨。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的一部分,中国作家协会编辑出版了“新时期中国少...
这无穷尽的平原的沉寂-魏尔伦诗选 本书特色 将魏尔伦的作品放在一起,人们会看到一种令人惊奇的混合物:既有温柔诚挚、高尚纯洁的感情,又有从玩世不恭的心灵中排泄出来...
曼布克奖得主短篇小说精选 本书特色 《曼布克奖得主短篇小说精选》由郭国良、徐红编著,编译了自1969年到2011年历届曼布克奖得主的优秀短篇小说,展示了这一国际...
把日子过成诗-2020年日历 本书特色 ★ 24开精装,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学宝库,中国画是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一朵奇葩,将二者融入日...
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说集-名家名译全本世界经典文学名著 本书特色 ★从世界文学史中浩若繁星的著作中,遴选对人类发展进步尤其是对国人影响深远的数十部作品,本本经典...
陈丹燕的上海:公家花园 本书特色 陈丹燕新作。公家花园就是那座“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公园,是中国**座现代意义上的公园。150年的历史,处处折射出上海的风云变幻...
《出版理论与实务研究2019》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激励出版社员工关注出版社、出版行业,鼓励员工总结出版工作经验
脍炙英雄 本书特色 《脍炙英雄》为孔庆东2008年度新作结集。*生猛辛辣的杂文,针砭时弊,纵横古今中西,诙谐幽默,鲁迅之后,少有人及。本书大量篇幅以*大尺度畅谈...
哇哦!这些姑娘好有才 本书特色 ◎“极简的阅读”新系上市◎超轻松愉悦的经典重读,遇见值得一读的文字◆良人、真情、妙悟、养心。◆尽精微,致意趣。字里春色,行间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