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与解释·伯纳德特集”之一,以美、诸在之在作为核心,解读柏拉图的三篇对话 伯纳德特的重要性,在他身后才格外彰显,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思想史上的意义也将长久不可磨灭。 伯纳德特的这部《美之在》,以《希琵阿斯前篇》作为引子,翻译并注疏了柏拉图的三篇对话:《泰阿泰德》、《智术师》、《治邦者》。 ?解读这三篇对话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阅读方式,使人在阅读柏拉图时,面对那混合着苏格拉底式和柏拉图式反讽的迷宫,一旦意识到每一条似乎能领人走出这迷宫的线索:在人企图去倚赖它时,都会突然断掉时,还能站得稳而不致失衡。
雅典似乎一直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美,正如耶路撒冷满腔热情地献身于正义;柏拉图把各个种的自然称作该种的形相;而形相有时也单独指美之形式——这三点加在一起,可能会使人猜测柏拉图之所以把美等同于诸在之在,乃是因为他错把他所属的那个民族的精神当成了事物的本质。
美并非柏拉图的高原则,柏拉图的高原则是善,或善的型相,它高于在。苏格拉底的无知终止于美与善之间颇成问题的关系——美就是诸在之在,善则是那没有它就没有在或诸在的东西。假如柏拉图不是首先思考他去往美的道路,而是单纯作为希腊性的传声筒,这一关系不可能成为问题;而除非柏拉图已经开始思考人们体现于日常用法中的关于美的共同意见,这一关系也不可能全面成为问题。《泰阿泰德》、《智术师》和《治邦者》不但在语言上、而且在主题上都由美联系在一起。
雅典似乎一直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美,正如耶路撒冷满腔热情地献身于正义;柏拉图把各个种的自然称作该种的形相;而形相有时也单独指美之形式——这三点加在一起,可能会使人猜测柏拉图之所以把美等同于诸在之在,乃是因为他错把他所属的那个民族的精神当成了事物的本质。 美并非柏拉图的高原则,柏拉图的高原则是善,或善的型相,它高于在。苏格拉底的无知终止于美与善之间颇成问题的关系——美就是诸在之在,善则是那没有它就没有在或诸在的东西。假如柏拉图不是首先思考他去往美的道路,而是单纯作为希腊性的传声筒,这一关系不可能成为问题;而除非柏拉图已经开始思考人们体现于日常用法中的关于美的共同意见,这一关系也不可能全面成为问题。《泰阿泰德》、《智术师》和《治邦者》不但在语言上、而且在主题上都由美联系在一起。《美之在》一书中,伯纳德特以《希琵阿斯前篇》作为引子,翻译并注疏了柏拉图的三篇对话——《泰阿泰德》、《智术师》、《治邦者》。解读这三篇对话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阅读方式,使人在阅读柏拉图时,面对那混合着苏格拉底式和柏拉图式反讽的迷宫,一旦意识到每一条似乎能领人走出这迷宫的线索——在人企图去倚赖它时——都会突然断掉时,还能站得稳而不致失衡。 美不仅仅是偶然性地与苏格拉底的转向相结合,而是本质性地属于这种转向。其间的本质联系即在于此。苏格拉底的转向人类事务乃是把美从诗人们那里夺走,并把美确立为一个哲学问题。
作者:
伯纳德特(Seth Benardete,1932-2002),美国著名的古典学家和哲学家。1950年代于芝加哥大学求学期间,伯纳德特与布鲁姆(Allan Bloom)、罗森(Stanley Rosen)等师从施特劳斯。自1965年起,伯纳德特任教于纽约大学,在教书和研究的40年中,他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对古希腊哲学和文学的研究与翻译上。他的学养和作品在古典学界和施特劳斯学派内博得很高的赞誉:很多一流古典学学者(如Harvey Mansfield和Vidal-Naquet)将其视为美国当代伟大的古典学者之一。
伯纳德特的代表作有《苏格拉底的再次起航》、《情节中的论辩》、《生活的悲剧与喜剧》、《道德与哲学的修辞术》、《发现存在者》、《美之在》等(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译者:作者:伯纳德特(Seth Benardete,1932-2002),美国著名的古典学家和哲学家。1950年代于芝加哥大学求学期间,伯纳德特与布鲁姆(Allan Bloom)、罗森(Stanley Rosen)等师从施特劳斯。自1965年起,伯纳德特任教于纽约大学,在教书和研究的40年中,他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对古希腊哲学和文学的研究与翻译上。他的学养和作品在古典学界和施特劳斯学派内博得很高的赞誉:很多一流古典学学者(如Harvey Mansfield和Vidal-Naquet)将其视为美国当代伟大的古典学者之一。伯纳德特的代表作有《苏格拉底的再次起航》、《情节中的论辩》、《生活的悲剧与喜剧》、《道德与哲学的修辞术》、《发现存在者》、《美之在》等(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译者:柯常咏,中山大学哲学博士,研究方向古典学-经学,译有柏拉图《智术师》(收入《柏拉图中短篇集》,即出),《发微》(合译,即出),《城邦与自然:亚里士多德与现代性》,戴维斯《探究希腊人的灵魂》(合译),施特劳斯“摆脱无论左派还是右派的偏见”(收入《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罗森《柏拉图的〈智术师〉》(统校)。 李安琴,华夏出版社编辑,前学刊《古典研究》执行编辑。译有“古代基督信仰注释丛书”系列之《路加福音》(合译)、《使徒行传》、《以赛亚书1-39章)》、《诗篇1-50篇》,C·S·路易斯《地狱来鸿》(合译),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合译)等。
易经通解 内容简介 《易经》自古被尊为群经之首,主要因为:一、它是华夏独有而又*古老的精神文化遗存。二、它只用简单的符号就描绘出一个抽象的宇宙总体框架,提供了一...
心通《周易》 本书特色 《阳明宇读典系列:心通》:发掘中华元典智慧之根 圆满人生心通《周易》 内容简介 本书用历史故事、现实事例阐发《周易》中的微言大义;以准确...
当代法国伦理思想 内容简介 几百年来,法兰西形成了悠久的伦理思想传统。当代法国伦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国伦理学为理论基础,它和法国社会的...
道德情操论(全译本) 本书特色 一、总理推荐,影响广泛温家宝总理六次推荐此书;从世界**哲学家、经济学家到我国著名学者,此书一直被鼎力推荐。二、亚当?斯密经典作...
道教史 本书特色 《道教史》突出之处,主要在于它是**部道教的专史。许地山先生因而也便成为系统梳理道教历史的先驱者。是在占有大量材料和吸取众多成果的基础...
马克思的哲学 内容简介 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面对深邃的哲学思想论述,我们常常感到困难重重。坦率地讲,这绝不是一本易读的书,首先是因为其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从一...
静心.舍得.放下-(全三册) 本书特色 弘一法师、印光法师、太虚法师是民国时期的三位得道高僧,他们不仅参透了深彻的佛教禅理,还用*简白、*纯净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
民国佛学四大名著:佛学研究十八篇 内容简介 粱启超说:“我喜欢研究佛教”,“愿夙好治佛学史”。他一生共发表了30余篇佛学文章,并经两次结集。1936年,中华书局...
悲剧的诞生 本书特色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部较为系统的哲学和美学著作,他在书中独创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这一对重要概念,借此为切入口,以独特的视角和睿...
《海德格尔的政治存在论》内容简介:马丁·海德格尔与纳粹的公开结盟,以及这一结盟与其哲学思想中的具体关系——也就是在何种程
审美文化学导论 本书特色 “审美文化学”是一个以往不经见的新概盒,作为一种“学”更是一个新的学科方向。这一新概念或新学科方向的形成,得力于20世纪90年...
为生命找道理 本书特色 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孔子等大师一道寻找生命的真谛。畅销书作家,电视名嘴,台大哲学系主任林火旺教授*新力作。台湾著名导演赖声川、著名歌...
经典与解释-米诺斯 本书特色 《米诺斯》:“盛世必修典”——或者说,太平盛世得乘机抓紧时日修典。对于现代之后的中国学术来说,修典的历史使命当不仅是续修中国古代典...
让良知自由-王阳明自画像 本书特色 《让良知自由(王阳明自画像)》是作者王阳明**部完美展示心灵世界的历史小说,心学大师告诉我们,该怎样做“*真的自己”。作者浸...
从容-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课 本书特色 在人心浮躁的当下,每一个人都想多几分从容宁静,弘一法师的佛学作品中,传达了无限宁静的气息,让人读其文,感受其气息,从而使内...
四书五经故事-中华国学传世浩典(经史精解本)(最新彩图版)(上下册) 内容简介 《四书五经》,一部儒学的正典,一部东方的《圣经》,一部研究封建伦理道德及整个社会...
论道崇真集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道教指要、道学宏旨、仙真风范、编余拾零等编。具体有“老子、《道德经》与道教”、“道教养生法则与古天文”等章节。论道崇真集 目录 总...
希腊哲学史-第四卷-(上下册)-(修订本) 本书特色 《希腊哲学史》1~4卷,共近400万字,是汪子嵩先生负责主持,由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撰写,三代学...
清人张之洞有言:“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倍。或经,或史,或词章,或经济,或天算地舆。经治何经,史治何史,经
科学哲学与人生-方东美作品系列 本书特色 方东美所著的《科学哲学与人生(方东美作品系列)》在编校过程中,对与大陆现行用词、表达习惯、学术观点不尽一致之处,除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