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遴选了《论语》精华部分,精心编撰了此本《论语全解》。本书分为四大部分,即原文、注释、译文和圣人的智慧。这四大部分相互联系,注释、译文是对原文的意译,使其简单易懂;圣人的智慧则是以原文为基础展开的评论,其中有幽默生动的故事,也有发人深省的寓言,更有从孔子言行中悟出的生活感言。为了便于展开圣人的智慧,书中将原文相关章节进行了顺序调整,这样更有利于孔子思想的完美体现。
1.“仁”“义”“孝悌”“君子”……孔子的谆谆教诲,弟子的勤勉好学,《论语》为您讲述不一样的智慧人生。 2.通俗的讲述,简练的注释,如话家常的解读,《论语》的精髓被剖析出来,让你汲取知识的养分。 3.开本适中,适合随身阅读,也是书房**好书。 4.无论内容或装帧设计,从纸张选择到印刷,都有着很好的品质,有一定典藏价值。
学而**1
共十六章,节选十三章。此篇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对孔门“为学”“孝悌”等基本范畴进行了发挥,引导初学者步入“道德之门”。
为政第二17
共二十四章,节选十二章。此篇主要围绕“为政”“君子”“为学”等问题展开讨论。
八佾第三29
共二十六章,节选十六章。此篇主要记录的是孔子论“礼乐”的内容。孔子所处的春秋末年,礼崩乐坏,孔子极力想恢复西周初年周公旦所创制的礼乐制度。本篇是我们观察孔子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
里仁第四43
共二十六章,节选十八章。此篇孔子仍然是围绕着“仁”“德”和“孝”的主题有所议论。
公冶长第五55
共二十八章,节选十五章。此篇主要记录的是孔子对众弟子以及对当世的著名人物和古人的评论。本篇集中体现了孔子臧否人物的标准和思想。
雍也第六71
共三十章,节选十六章。此篇主要记述了孔门众弟子的言行,以及孔子对他们的教导。
述而第七87
共三十八章,节选十八章。此篇涉及孔门师徒间的对话并不多,更多记录的是孔子吐露自己为学和为人的心声。此外,孔子的起居形貌也散见本篇之中。
泰伯第八103
共二十一章,节选十一章。此篇主要是孔子对古代圣贤的评赞。
子罕第九113
共三十一章,节选二十一章。此篇的主要内容是孔子提倡礼制,勉励弟子们好学不倦,以及记述孔子赞同和反对的事情。
乡党第十127
共二十七章,节选十四章。此篇集中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颂扬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本篇中还记载了孔子日常生活的一些侧面,为人们全面了解孔子、研究孔子,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先进第十一135
共二十六章,节选十七章。此篇主要论述孔子诸弟子的行为志向及孔子对诸弟子的评价。
颜渊第十二149
共二十四章,节选十六章。此篇主要是孔子和弟子们关于“仁”的问题的探讨。
子路第十三163
共三十章,节选十六章。此篇篇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等。
宪问第十四175
共四十四章,节选十六章。此篇中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卫灵公第十五191
共四十二章,节选二十一章。此篇内容涉及孔子“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季氏第十六207
共十四章,节选七章。此篇以箴诫为主,主要记录君子如何以礼治国、择友择乐、修身处世、学诗学礼等。
阳货第十七215
共二十六章,节选十二章。此篇主要记录孔子教育弟子们要讲究仁德,阐发修德治民、以礼乐治国的道理。
微子第十八225
共十一章,节选七章。此篇主要记录古今人才、贤士以及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的行为。
子张第十九233
共二十五章,节选十八章。此篇主要记录的是孔子的弟子们对学问、品德的探讨以及弟子对孔子的敬仰与维护。
尧曰第二十245
共三章。此篇记载的是古代先贤圣王尧、舜、禹、汤等的言论以及孔子对从政的看法。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注释 义:合理的,符合周代礼仪的。复:实践,施行。因:依靠,凭借。宗:尊奉。 译文 有子说:“讲究信用而合乎事实,说过的话是可以得到实践的。恭敬而能合乎礼节,这样才可以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信赖的人,这样也是值得尊敬的。” 圣人的智慧 有子这段话,可以说是孔门心传,说明了“信”和“恭”对于个体来说的可能和必要,说得非常具体和实在。口中说诚信,处处行恭敬,诚信与恭敬作用到自身,到底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两者在现实生活中是有限度的,不是随便怎样都是正确的。季布一诺千金,这是诚信,但是乱许诺,不实事求是,这就不叫诚信。只有符合实际的诚信才能付诸实践,才能得到应验。所以诚信的核心就是要合乎“义”,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就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不合乎义的诚信等于空话。同样,恭敬也要合乎礼仪道德,只有在道德礼仪范围内的恭敬才是可取的,否则就会流于谄媚,取媚于人,必受耻辱,这是不言而喻的。因而恭敬必须合乎礼仪。诚信而合乎事实,恭敬而不悖于礼,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做事可靠、受人尊敬的人。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注释 就:靠近,接近。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生活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勉,言语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这就可以说是喜欢学习了。” 圣人的智慧 在本章里孔子解答了怎样做个好学君子这一问题。孔子认为君子求学应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不仅仅为了吃饱饭和睡好觉,努力向有道德的人学习,做事勤勉,说话小心谨慎。做到这些,可以算是好学了。 吃饭是为了活着,但在孔子眼中,或者并不仅仅是为了吃饱饭,居处安逸。很多人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忙碌着,这在儒家看来,只是碌碌无为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呢?儒家教人是要积极地入世,不仅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奋斗,而是为了探寻生之为生的意义。推而广之,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这样的宏图大志来说,饮食无缺、居处安逸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认可的是为己之学,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才能学问才是我们求学的目的。今天,我们都在讨论首先是做好人,其次才是增长学问能力。如果学习不仅是为了三餐温饱,而是有更高尚的追求,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就会发扬光大。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学派的经典。方韬,男,陕西汉中人。1998年至2002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至2010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博连读),获文学博士学位。2010年7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导师刘家和先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左传》学与魏晋学术史。在《文史》《中国文化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并出版古籍译注多部。
西藏瑰宝-吐蕃分治时期壁画精选 本书特色 《西藏瑰宝》系列图片,首套共八册。所有图版及说明文字,均选自朝华出版社出版的《宝藏——中国西藏历史文物》画册。 《宝藏...
张一兵自选集 本书特色 《张一兵自选集》的主要内容:一代有一代之学术,一代有一代之学人。学术所依托者,学人也。学人须由学殖养成,非纯由天资铸就。学殖者渐,天资者...
老子.孔子.墨子及其学派-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梁启超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是近代研治老子、孔子、墨子的大家,其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本书是梁启超先生的重...
图说周易(彩图版) 内容简介 《周易》在我国素有“群经之首”的美誉,是公认的中华文化之源头,号称蕴有“鬼神莫测”之智慧。然而,《周易》又是我国历史上*难读懂的经...
西洋哲学史纲 本书特色 《西洋哲学史纲》作者黄忏华(1885—?),字璨华,号凤兮,广东顺德人。于印度、西洋哲学和美学多有研究,著述甚丰,除本书之外,另有《佛教...
长老偈.长老尼偈 本书特色 对于佛教徒来说,又怎能不了解这些佛陀众多亲传弟子的**手作品呢?对于一般大众,如果想了解佛教,这本书才能让你直观的把握佛陀在世时佛教...
中国哲学史大纲 本书特色 《中国哲学史大纲》:哲学的定义从来没有一定的。我如今也暂下一个定义:“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 本书特色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是一部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人的作品。中国人的宗教信仰 目录 序言**章 乡村宗教乡村生活圣地和乡村节日古代信仰民间...
中国哲学史 内容简介 20世纪20年代,胡适以半部《中国哲学史》暴得大名。起而批评者有陆懋德与钟泰。陆著《周秦哲学史》,反对胡以西式知识论与逻辑法肢解先秦哲学;...
道德经释义(修订版)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传统文化爱好者,哲学爱好者、研究者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会让你想起仙风道骨的老子,还是想起摇头晃脑的...
图解心经 本书特色 《心经》是一本文字简要,内容丰富的佛教经典,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经只有260字,在佛教界的地位即举足轻重。它摄取600卷《大般若经》...
佛学研究十八篇 本书特色 《佛学研究十八篇》:佛法初入中国,相传起于东汉明帝时。正史中纪载较详细,为《魏书·释老志》。其文如下:汉武……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器还...
人生大问题 内容简介 在日常话语中,我们常常听到人们玩笑般地提到他们所谓的“终极问题”、“大问题”或“人生大问题”。然而,根据唐·库比特的判断,这些问题绝不是笑...
孤独的哲学 本书特色 哲学的孤独乃是指本体论上的人的不可雷同性,人是自己思想的主人,人有独立的存在,人是不可替代的、不可重复的。孤独与独立是人类所向往的。孤独指...
史学 经学与思想:在世界背景下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思考 内容简介 当今的世界固然已经是一个联结为一体的世界,其所以能成为一体,无疑是因为各国之间有了越来越多的...
变动不居的经典-明代《大学》改本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上编主要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明代理学精英争夺《大学》文本话语权的各种奇思妙想,以及由此催生出的众声喧哗的改本...
培根论人生 本书特色 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哲学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许多实干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内容简介 我们如何知道外部世界的存在;我们如何知道他人心灵的存在;我们如何判断行为的对与错;我们如何面对死亡的恐惧;我们又如何寻找到生活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五卷) 内容简介 中文版《亚里士多德全集》共十卷,包括迄今所发现的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48种和一些残篇。它是自西方哲学进入我国百余年来**部西...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深入系统的分析了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传入的历史,根据大量史料、经过认真详实的考证,总结出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