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遴选了《论语》精华部分,精心编撰了此本《论语全解》。本书分为四大部分,即原文、注释、译文和圣人的智慧。这四大部分相互联系,注释、译文是对原文的意译,使其简单易懂;圣人的智慧则是以原文为基础展开的评论,其中有幽默生动的故事,也有发人深省的寓言,更有从孔子言行中悟出的生活感言。为了便于展开圣人的智慧,书中将原文相关章节进行了顺序调整,这样更有利于孔子思想的完美体现。
1.“仁”“义”“孝悌”“君子”……孔子的谆谆教诲,弟子的勤勉好学,《论语》为您讲述不一样的智慧人生。 2.通俗的讲述,简练的注释,如话家常的解读,《论语》的精髓被剖析出来,让你汲取知识的养分。 3.开本适中,适合随身阅读,也是书房**好书。 4.无论内容或装帧设计,从纸张选择到印刷,都有着很好的品质,有一定典藏价值。
学而**1
共十六章,节选十三章。此篇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对孔门“为学”“孝悌”等基本范畴进行了发挥,引导初学者步入“道德之门”。
为政第二17
共二十四章,节选十二章。此篇主要围绕“为政”“君子”“为学”等问题展开讨论。
八佾第三29
共二十六章,节选十六章。此篇主要记录的是孔子论“礼乐”的内容。孔子所处的春秋末年,礼崩乐坏,孔子极力想恢复西周初年周公旦所创制的礼乐制度。本篇是我们观察孔子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
里仁第四43
共二十六章,节选十八章。此篇孔子仍然是围绕着“仁”“德”和“孝”的主题有所议论。
公冶长第五55
共二十八章,节选十五章。此篇主要记录的是孔子对众弟子以及对当世的著名人物和古人的评论。本篇集中体现了孔子臧否人物的标准和思想。
雍也第六71
共三十章,节选十六章。此篇主要记述了孔门众弟子的言行,以及孔子对他们的教导。
述而第七87
共三十八章,节选十八章。此篇涉及孔门师徒间的对话并不多,更多记录的是孔子吐露自己为学和为人的心声。此外,孔子的起居形貌也散见本篇之中。
泰伯第八103
共二十一章,节选十一章。此篇主要是孔子对古代圣贤的评赞。
子罕第九113
共三十一章,节选二十一章。此篇的主要内容是孔子提倡礼制,勉励弟子们好学不倦,以及记述孔子赞同和反对的事情。
乡党第十127
共二十七章,节选十四章。此篇集中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颂扬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本篇中还记载了孔子日常生活的一些侧面,为人们全面了解孔子、研究孔子,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先进第十一135
共二十六章,节选十七章。此篇主要论述孔子诸弟子的行为志向及孔子对诸弟子的评价。
颜渊第十二149
共二十四章,节选十六章。此篇主要是孔子和弟子们关于“仁”的问题的探讨。
子路第十三163
共三十章,节选十六章。此篇篇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等。
宪问第十四175
共四十四章,节选十六章。此篇中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卫灵公第十五191
共四十二章,节选二十一章。此篇内容涉及孔子“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季氏第十六207
共十四章,节选七章。此篇以箴诫为主,主要记录君子如何以礼治国、择友择乐、修身处世、学诗学礼等。
阳货第十七215
共二十六章,节选十二章。此篇主要记录孔子教育弟子们要讲究仁德,阐发修德治民、以礼乐治国的道理。
微子第十八225
共十一章,节选七章。此篇主要记录古今人才、贤士以及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的行为。
子张第十九233
共二十五章,节选十八章。此篇主要记录的是孔子的弟子们对学问、品德的探讨以及弟子对孔子的敬仰与维护。
尧曰第二十245
共三章。此篇记载的是古代先贤圣王尧、舜、禹、汤等的言论以及孔子对从政的看法。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注释 义:合理的,符合周代礼仪的。复:实践,施行。因:依靠,凭借。宗:尊奉。 译文 有子说:“讲究信用而合乎事实,说过的话是可以得到实践的。恭敬而能合乎礼节,这样才可以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信赖的人,这样也是值得尊敬的。” 圣人的智慧 有子这段话,可以说是孔门心传,说明了“信”和“恭”对于个体来说的可能和必要,说得非常具体和实在。口中说诚信,处处行恭敬,诚信与恭敬作用到自身,到底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两者在现实生活中是有限度的,不是随便怎样都是正确的。季布一诺千金,这是诚信,但是乱许诺,不实事求是,这就不叫诚信。只有符合实际的诚信才能付诸实践,才能得到应验。所以诚信的核心就是要合乎“义”,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就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不合乎义的诚信等于空话。同样,恭敬也要合乎礼仪道德,只有在道德礼仪范围内的恭敬才是可取的,否则就会流于谄媚,取媚于人,必受耻辱,这是不言而喻的。因而恭敬必须合乎礼仪。诚信而合乎事实,恭敬而不悖于礼,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做事可靠、受人尊敬的人。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注释 就:靠近,接近。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生活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勉,言语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这就可以说是喜欢学习了。” 圣人的智慧 在本章里孔子解答了怎样做个好学君子这一问题。孔子认为君子求学应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不仅仅为了吃饱饭和睡好觉,努力向有道德的人学习,做事勤勉,说话小心谨慎。做到这些,可以算是好学了。 吃饭是为了活着,但在孔子眼中,或者并不仅仅是为了吃饱饭,居处安逸。很多人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忙碌着,这在儒家看来,只是碌碌无为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呢?儒家教人是要积极地入世,不仅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奋斗,而是为了探寻生之为生的意义。推而广之,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这样的宏图大志来说,饮食无缺、居处安逸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认可的是为己之学,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才能学问才是我们求学的目的。今天,我们都在讨论首先是做好人,其次才是增长学问能力。如果学习不仅是为了三餐温饱,而是有更高尚的追求,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就会发扬光大。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学派的经典。方韬,男,陕西汉中人。1998年至2002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至2010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博连读),获文学博士学位。2010年7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导师刘家和先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左传》学与魏晋学术史。在《文史》《中国文化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并出版古籍译注多部。
韩国儒学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学者撰写的**部关于韩国儒学发展演变的学术专著,由三部分内容构成:“绪论”,通过对中韩儒学的比较,既阐释了韩国儒学“重气”、“重...
邓中夏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对邓中夏思想的研究,力求做到实事求是,把邓中夏及其思想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考察,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其思想的形成和思...
柏拉图的真伪 内容简介 柏拉图著作的真伪问题与所谓的“荷马问题”、“圣经问题”和“苏格拉底问题”一样,主要不是纯粹的学术考据问题,而是“现代性”的义理问题。从某...
阳明学士人社群历史.思想与实践 本书特色 本书以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取径,研究有明一代*重要的学术运动——阳明学之兴衰。除了循时序描述阳明学...
俞吾金讲演录-时代的哲学沉思 内容简介 作为“文化大革命”后的**届大学生,即77级大学生,我于1978年初进入复旦大学哲学系,1984年12月获得硕士学位并留...
傅佩荣-哲学与人生2 本书特色 哲学课可以是*令人生厌的,也可以是*引人入胜的,就看谁来上这门课了。谁来上是重要的。与别的课以传授知识为主不同,在哲学课上,传授...
观念的选择:20世纪中国哲学与思想透析 内容简介 本书从社会思想史的视角,透视了20世纪中国哲学与社会思想的历史演变。本书认为:“观念的选择”可以作为观察20世...
和其他心灵修道的旅程相比,佛陀是从发问开始,而不是从答案开始。从一位王子到苦行者,从各种疑惑到完美觉醒,当我们想要仿效同
经学通论 本书特色 如今我國處於數百年難逢的歷史時期,修復我國已然破損的文明傳統,乃當下的世紀性學術使命。清代學術的輝煌傳世成就,顯見於整理國故...
论语通释-(二) 本书特色 1. 名家执笔,精心编著; 2. 文本厚重,阅读性强;3。寓理于事,深入浅出。 论语通释-(二) 内容简介 本书是已经出版的《论语通...
周秦诸子斠注十种 本书特色 周秦诸子之学,乃我国学术思想之重要起源,后世学者多所重视,亦由此产生了大量对诸子之书进行校注、校补、考异的整理、研究性著作,清代学者...
印度哲学史-经典珍藏版 本书特色 作品以著名哲学大师汤用彤先生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授课讲义编印而成,作者于绪沦中指出印度学说宗派之复杂,并总括其共同...
自由主义、社群与文化 本书特色 《自由主义、社群与文化》是金里卡集中为西方自由主义传统辩护并加以修正之作,内容分为:一、从学理上对自由主义传统精神进行梳理(如从...
徽州鸿儒汪道昆研究 本书特色 汪道昆作为明代徽州历史人物,其在文坛上的影响和历史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他不仅武略超群、官居兵部左侍郎,而且文韬也相当出众,...
周易十讲:增补本 内容简介 《周易》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炎、黄子孙的骄阳。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何止千千万万,但《周易》乃“十三经”中**“经”,《四库全...
国学今读—传习录全鉴 本书特色 综观王阳明的生命历程,虽然一路坎坷,但他世功显赫,学名昭昭,成为了中国历史 上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显著作为的大家。中国著...
现象学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为许茨文集第三卷。讨论了众多主题,包括詹姆士思想的现象学解释,胡塞尔思想研究,本书花了较大的篇幅在胡塞尔研究上,该书在其生前未出版...
中国哲学史-(全三册)-经典珍藏版 本书特色 胡适中国哲学史首次完整版面世国学大师胡适先生的首部哲学通史巨著.梁启超、蔡元培、冯友兰、顾颉刚、李泽厚等大师鼎力推...
国学道德经典导读 内容简介 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中华民族丢失科学创造力源泉的原因,在于丢失传统根文化中的“慧性”教育,仅进行“智性”教育,从而残缺了...
老子注 本书特色 马一浮自序:此庚申年逭暑所作。以老子义印合般若、方等,于禅则与洞山为近,触言玄会,亦似通途寥廓,无有塞碍。后以病缘中辍,不复措意。维老氏之旨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