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首要关怀无疑是新生政权的巩固与安全。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作为国内与西方世界联系最为紧密,且意识形态与无神论政党完全对立的团体,自然也就成为新政权必欲进行改造以实现对其控制的重要领域。然而,由于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群众性、国际性以及苏联公开反宗教的失败教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断然宣布两教为敌对势力,进行公开打击,而是允许信徒在“信仰自由”原则下进行宗教活动的同时,借用中国教会历史上已经发展起来的“三自”的血统形式,全力引导和推动了旨在彻底切断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与西方世界联系的革新运动。通过此举,中共新政权不但实现了割断两教与西方世界联系以巩固新生政权的目标,而且完成了对中国教会的初步改造,最终基本上控制了这一被认为是影响其政权安危的特殊领域。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则在这种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萎缩和明显的分化。 本论文共包括七部分,即绪论、五章和结论。 绪论部分论述了文章的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切入点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资料情况以及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等问题。 第一章从源头入手,分析中国传统的反教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宗教观以及苏联宗教政策的前车之鉴等诸多因素是如何作用于中国共产党的。 第二章从新中国内外政策与教会势力之间矛盾冲突的角度切入,阐述新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政策的形成过程,并重点考察新政权为彻底割断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与西方世界之间的联系是如何发起两教的“三自”革新运动。 第三章着重论述中共新政权对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关系的全面清理。中国介入朝鲜战争以后,紧迫的危机感促使新政权对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政策日趋激进。在这一形势下,新政权开始全面清理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关系,来彻底杜绝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从新中国内部搞破坏的可能。控诉教会罪恶、驱逐外国籍传教士、切断源自西方各国的津贴以及接办教会所属机构等举措,无不体现出新政权的这一目的。 第四章重点考察了新政权为进一步“纯洁”教会而进行的几场重大斗争。在政府的全力引导和推动下,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三自”革新运动虽有相当的进展,但不管是基督教内,还是天主教内,都有对抗革新的势力存在。为进一步推动“三自”革新运动的发展,彻底割断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从1955年下半年开始,中共新政权在两教内发起了进一步“纯洁”教会的肃清反革命运动。通过此举,两教内公开对抗革新的势力被彻底打跨。 第五章分析了新中国宗教政策对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影响。新政权通过一系列措施,终将其权力和影响深深地植入了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内,使得原本带有极为浓厚的西方成份和亲西方色彩的基督教、天主教彻底改变了在中国的存在形式。在接受改造的过程中,中国教会的阵地不仅大为缩小,而且其内部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本论文的结论部分对全文作结,指出建国初期新政权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政策极其复杂,内部充满了张力。首先,建国初期新政权基督教、天主教政策的最大诉求是通过“反帝”的形式来彻底切断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之间的联系,并在这一有着特定含义的“反帝”过程中借用“三自”的血统形式来改造教会,以使中国教会完全脱离西方世界而置于新政权的严密控制之下。其次,虽然宗教与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格格不入,但中共新政权从统战的角度出发,仍允许信徒享有“信仰自由”。与此同时,中共新政权又提出在可能的条件下积极限制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发展,即所谓“缩小(两教)市场”、“限制(两教)发展”的政策。这就使得新政权的基督教、天主教政策变得异常复杂。再次,建国初期新政权的宗教政策不管是对中国共产党,还是对中国教会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对中共来说,新政权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政策不仅彻底割断了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的联系,而且在“三自”中完成了对两教的初步改造和控制。然而,若从中国教会的角度视之,情况就完全两样了。
「中國基督教史研究叢書」總序 邢福增
楊序 楊奎松
邢序 邢福增
導論
一、選題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狀況分析
三、研究的初入點和主要內容
四、研究的方法及資料情況
五、幾個重要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共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政策探源
一、中國傳統之源
二、意識形態之源
三、蘇聯前車之鑒
四、中共基督教和天主教政策的歷史回顧
第二章 中共改造教會的最初嘗試
一、中共建國前後中國基督教和天主教發展狀況
二、中共的內外政策與教會勢力的矛盾
三、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共基督教和天主教政策的形成
四、中共改造教會的最初嘗試
第三章 中共對中國教會與西方世界關係的全面清理
一、控訴教會罪惡
二、驅逐外藉神職人員
三、接收教會舉辦的各類機構
四、取締教會中的「秘密反動組織」
第四章 中共進一步「純潔」教會的重大鬥爭
一、「肅反」運動前兩教改革運動發展狀況
二、中共摧毀基督教內抵抗勢力的鬥爭—肅清「王明道反革命集團」
三、中共推毀天主教內抵抗勢力的鬥爭 —肅清「龔品梅反革命集團」
第五章 中國基督教和天主教在革新的異變
一、中國教會與西方世界的離異
二、中國教會的萎縮
三、 中國教會在革新中的分化
趣味逻辑学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如何指导人们去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与奥秘的新逻辑体系,突破了现代通行的逻辑教材的旧框框,为传统逻辑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个引人瞩...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精装珍藏版 本书特色 丛书简介:本套丛书是季羡林唯一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
批判性思维工具 本书特色 风靡美国50年的思维方法。国际公认的批判性思维权威大师之作。耶鲁、牛津、斯坦福等世界名校*重视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国教育不会教你的批判性...
《妙法莲华经》在日本圣德太子注《义疏》以后,此经便成为日本镇护国家的三部经之一,古来即受到尊信。最澄入唐学习归日本开天台
循法成德-韩非子真精神的当代诠释 本书特色本书主要内容涉及韩非子思想内涵的重新理解以及当代价值的发掘,核心观点在于:韩非子思想重在阐释社会规则体系的运作机制。道...
驯服欲望(施特劳斯笔下的色诺芬撰述) 本书特色 本书包括:黑格尔、马克思和基督教;哲学与政治;普遍均质国家的可倡导性等内容。本书是一本文集。集中了一些为理解施特...
真诰校註 内容简介 本書是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六朝道教研究”課題共同研究班**其(1986年4月至1991年3月)和第二期(1991年4月至1996年3月)...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专论的方式,对中国近代社会之思潮进行了探讨、研究。每个专论由各领域资深研究学者撰写。全书共分十二章,内容涉及导论、人的尊严—...
朱光潜美的人生 本书特色 本书为“人生之思”丛书之一。这套系列丛书,精选了“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名家作品,他们用融贯中西学养的大智慧,阐释人生真谛。时代虽早已巨...
大家国学:蔡元培卷 内容简介 大家国学”者,前辈大师的国学修为,今日大众的国学养分也。在“国学热”经由电视讲坛途径进入百姓视野、传统文化过度娱乐化,而国学常识却...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类 内容简介 这两篇论文是互相独立的,是由于外界因素而形成的,然而它们又相互补充成为一个关于伦理学基本真理的体...
故事离真实有多远 内容简介 一切不曾发生,除非它被记述。任何真实发生过的历史,都必须以被人讲述的形式流传下来。本书透过一个个具体的故事,直逼人类曾经的真实和民族...
《楞严经》是我国禅宗、净土宗依奉的一部重要经典。自唐以来,光是它的注疏就有一百多种,至于寺院内外的诵持讲习则更为普遍,有
珞珈思存录-珞珈中国哲学 目录 中国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史学对一个哲学史方法的思考中国辩证法史研究刍议中国传统哲学史方法发微方以智的哲学观与哲学史观谢无量与中国哲学...
《开示:虚云老和尚说法》收录了虚云老和尚在上海玉佛寺亲自主持两个禅七开示、在云居山方便开示、在云居山戒期开示三个时间段中对
周易原旨 易源奥义--易学典籍选刊 内容简介 《周易原旨易源奥义》为元人解《易》著作之一,其学本于程颐,常就卦体解释卦义,重点在阐释义理,有不少人生体验,文字简...
中国佛学各宗要义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为主要内容,概括地叙述了中国佛教的十个宗派,即法相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真言宗、律宗、俱...
中庸-论儒学的宗教性 本书特色 在各个时期,杜维明的思想和著述重点有所不同。1966-1978年,他诠释儒家传统,确立了对儒家精神价值作长期探索的为学方向;19...
新事论 本书特色抗战时期,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移居西南,反省中华民族何以至于遭遇此等危险困窘,思考如何摈除民族惰性、改造社会人生、建设美好家邦。这些文章,都从切近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本书特色 本选集分为四卷。**卷是1843-1859年的著作,第二卷是1857-1871年的著作以及《资本论》节选,第三卷是1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