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首要关怀无疑是新生政权的巩固与安全。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作为国内与西方世界联系最为紧密,且意识形态与无神论政党完全对立的团体,自然也就成为新政权必欲进行改造以实现对其控制的重要领域。然而,由于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群众性、国际性以及苏联公开反宗教的失败教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断然宣布两教为敌对势力,进行公开打击,而是允许信徒在“信仰自由”原则下进行宗教活动的同时,借用中国教会历史上已经发展起来的“三自”的血统形式,全力引导和推动了旨在彻底切断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与西方世界联系的革新运动。通过此举,中共新政权不但实现了割断两教与西方世界联系以巩固新生政权的目标,而且完成了对中国教会的初步改造,最终基本上控制了这一被认为是影响其政权安危的特殊领域。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则在这种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萎缩和明显的分化。 本论文共包括七部分,即绪论、五章和结论。 绪论部分论述了文章的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切入点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资料情况以及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等问题。 第一章从源头入手,分析中国传统的反教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宗教观以及苏联宗教政策的前车之鉴等诸多因素是如何作用于中国共产党的。 第二章从新中国内外政策与教会势力之间矛盾冲突的角度切入,阐述新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政策的形成过程,并重点考察新政权为彻底割断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与西方世界之间的联系是如何发起两教的“三自”革新运动。 第三章着重论述中共新政权对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关系的全面清理。中国介入朝鲜战争以后,紧迫的危机感促使新政权对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政策日趋激进。在这一形势下,新政权开始全面清理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关系,来彻底杜绝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从新中国内部搞破坏的可能。控诉教会罪恶、驱逐外国籍传教士、切断源自西方各国的津贴以及接办教会所属机构等举措,无不体现出新政权的这一目的。 第四章重点考察了新政权为进一步“纯洁”教会而进行的几场重大斗争。在政府的全力引导和推动下,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三自”革新运动虽有相当的进展,但不管是基督教内,还是天主教内,都有对抗革新的势力存在。为进一步推动“三自”革新运动的发展,彻底割断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从1955年下半年开始,中共新政权在两教内发起了进一步“纯洁”教会的肃清反革命运动。通过此举,两教内公开对抗革新的势力被彻底打跨。 第五章分析了新中国宗教政策对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影响。新政权通过一系列措施,终将其权力和影响深深地植入了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内,使得原本带有极为浓厚的西方成份和亲西方色彩的基督教、天主教彻底改变了在中国的存在形式。在接受改造的过程中,中国教会的阵地不仅大为缩小,而且其内部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本论文的结论部分对全文作结,指出建国初期新政权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政策极其复杂,内部充满了张力。首先,建国初期新政权基督教、天主教政策的最大诉求是通过“反帝”的形式来彻底切断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之间的联系,并在这一有着特定含义的“反帝”过程中借用“三自”的血统形式来改造教会,以使中国教会完全脱离西方世界而置于新政权的严密控制之下。其次,虽然宗教与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格格不入,但中共新政权从统战的角度出发,仍允许信徒享有“信仰自由”。与此同时,中共新政权又提出在可能的条件下积极限制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发展,即所谓“缩小(两教)市场”、“限制(两教)发展”的政策。这就使得新政权的基督教、天主教政策变得异常复杂。再次,建国初期新政权的宗教政策不管是对中国共产党,还是对中国教会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对中共来说,新政权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政策不仅彻底割断了中国教会与西方世界的联系,而且在“三自”中完成了对两教的初步改造和控制。然而,若从中国教会的角度视之,情况就完全两样了。
「中國基督教史研究叢書」總序 邢福增
楊序 楊奎松
邢序 邢福增
導論
一、選題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狀況分析
三、研究的初入點和主要內容
四、研究的方法及資料情況
五、幾個重要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共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政策探源
一、中國傳統之源
二、意識形態之源
三、蘇聯前車之鑒
四、中共基督教和天主教政策的歷史回顧
第二章 中共改造教會的最初嘗試
一、中共建國前後中國基督教和天主教發展狀況
二、中共的內外政策與教會勢力的矛盾
三、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共基督教和天主教政策的形成
四、中共改造教會的最初嘗試
第三章 中共對中國教會與西方世界關係的全面清理
一、控訴教會罪惡
二、驅逐外藉神職人員
三、接收教會舉辦的各類機構
四、取締教會中的「秘密反動組織」
第四章 中共進一步「純潔」教會的重大鬥爭
一、「肅反」運動前兩教改革運動發展狀況
二、中共摧毀基督教內抵抗勢力的鬥爭—肅清「王明道反革命集團」
三、中共推毀天主教內抵抗勢力的鬥爭 —肅清「龔品梅反革命集團」
第五章 中國基督教和天主教在革新的異變
一、中國教會與西方世界的離異
二、中國教會的萎縮
三、 中國教會在革新中的分化
道德意识现象学-情感道德篇 本书特色 爱德华·封·哈特曼编著的《道德意识现象学--情感道德篇》是从作者的伦理学主要著作《道德意识现象学》中抽取出来关于情感道德的...
《儒家主体精神探索:丁为祥学术论集》 本书特色 这里所选的十五篇文章,主要通过主体生存实践的视角,对儒学之发展历史进行了“点”式的解剖。...
本书是梁漱溟先生对山东乡村建设研究历届(自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研究部同学,在朝会时讲话的笔录所集成。但只是笔录中的一
欧洲文学与基督教 本书特色 由肖四新编著的《欧洲文学与基督教/人文学丛书》主要内容包括:中世纪文学与基督教;人文主义文学与基督教;莎士比亚戏剧与基督教;17世纪...
道家与中国哲学(魏晋南北朝卷) 内容简介 该卷分为老子思想与正始玄学、庄子思想与竹林玄学、道家与西晋玄学、魏晋南北朝道教理论与老庄、魏晋南北朝道教理论与儒学等十...
南华真经副墨,明陆西星着。陆西星为道家一代学养兼深之宗师,以其精修内外丹法,融通儒释道三家要旨,造诣高超,深契道妙,故于
传播与伦理——大众传播中的伦理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传播与伦理:大众传播中的伦理问题研究》从选题到内容安排都是本人独立确定的,写作过程中,我的研究生谭平剑帮我写...
圣经的故事 精装插图本 本书特色 《圣经》是人类伟大的遗产。它并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却是众多文学书、哲学书和历史书的智慧之源。 《圣经》原典的...
般舟三昧经-中国佛学经典宝藏-净土类-40 本书特色 本经为现存大乘经典中*早时期问世的作品,也是有关弥陀经典中的*早文献,是净土经典的*早先驱。《般舟三昧经》...
做梦的艺术 本书特色 《做梦的艺术》:一个关于心灵成长与自由意志的传奇故事一位人类学家学习印第安巫术的奇特纪录做梦的艺术 目录 译序自序一、古典的巫士与“做梦”...
朱光潜美学十辨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10章,主要内容包括:朱光潜对西学的“照着说”与“接着说”——以《悲剧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为例;朱光潜美学与克罗齐的关系—...
西藏瑰宝-分治时期壁画精选 本书特色 《西藏瑰宝》系列图片,首套共八册。所有图版及说明文字,均选自朝华出版社出版的《宝藏——中国西藏历史文物》画册。《宝藏》画册...
图解京氏易传 本书特色 史上*经世致用、神奇灵验的易学巨著中国历史上唯一以作者名字命名的易传,连孔子都未获得此待遇 特别擅长推算灾异,推衍人事,已经灵验数千年1...
《净空法师说佛》内容简介:我知道净空法师,是由于偶然邂逅的两位朋友。一位是刚刚落脚南京做小生意的广东人,他得知我写过一部
风水皕问 本书特色 提到风水,便想到家居风水、装修风水、办公室风水等,坐卧立行皆诸多顾忌。风水用品甚多,盲目相信家具换个位置、摆个花瓶就能改变自己的运势,甚至不...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中一个古老的教派,她所传的大圆满法,也是藏传佛教中最重要的修证法门之一。以前,我对藏传佛教只有一些极肤浅
1976-必须保卫社会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福柯勾勒出“惩戒”权力的一般草图,即通过惩罚机关的监视技术、规范性的制裁等,个别地运用于肉体的权力,从而勾画出“生命...
经学和经学史 本书特色 周予同原著、朱维铮编校的《经学和经学史》的原作者周予同先生是上世纪中国经学史的学术大师,他的著作代表了中国学术界研究经学史的*高...
金刚经注疏 本书特色 本书为古籍整理点校类图书。《金刚经》与《心经》是作为大乘佛教基础的般若系经典的精华,是中国佛教各个宗派共同依据的经典,历来广为流传,对中国...
新纲常:探讨中国社会的道德根基 本书特色《沉思录》译者、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何怀宏忧国之作!为中国社会的平稳过渡进言 为未来长治久安的社会之道德根基提供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