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陈直先生著作系列“摹庐丛著”之一种。本书收录了陈直先生已出版专著以外的主要论著(包括已发表的和未发表的),按照文学、史学、考古学三个方面分类编辑。文学方面收录了《楚辞解要》及对汉铙歌十八曲、张衡四愁诗、孔融离合诗等古典文学遗产的研究成果。史学方面收录的一些论著则早已成为治秦汉史学者的圭臬之作,如对《史记》的研究论文,皆为《史记》研究者之推荐阅读篇目,其中的论点与资料则广为引用。考古学方面的论著则广涉简牍、封泥、陶器、铜器、刻石、壁画、佛经佛像等各方面,其中虽多系短文,但却是不刊之论。如《汉晋少数民族所用印文通考》及对古文字、古器物考证的一些论文,至今仍为对这方面研究的专享著述。
陈直(1901-1980),字进宧,又作进宜,江苏镇江人,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生前曾任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考古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筹备组组长、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顾问、陕西省历史学会顾问。出版专著《史记新证》、《汉书新证》、《关中秦汉陶录》、《居延汉简研究》、《两汉经济史料论丛》、《三辅黄图校正》等。
1940-1942-在中国的使命-一个军事顾问的笔记 本书特色 本书是原苏联元帅崔可夫写的一部回忆录。该回忆录*初发表于苏联《新世界》杂志1979第11期和12...
宋代地域文化史 本书特色 《宋代地域文化史》一书,从学术价值及方法论上讲,研究一个时代的地域文化,打破了传统史学囿于按时间和类型排列文化现象和人物的窠臼,打通了...
历史的进退:晚近旧事与集体记忆 目录 帝国斜阳同文馆之争——“特殊性”与“普适性”的初次激辩/3“柔远”与普世价值/9为清廷打工的美国外交官/14被打出来的“海...
镜子里的中国-三千七百年中华文明的历史与现实 本书特色 本书站在人类文明的视角高度,跨越时间和空间以及固定的人物,以种种历史现象为主体,旁征博引,纵横交错,全面...
苏共亡党二十年祭 本书特色 2001年,一本《苏共亡党十年祭》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十多年来畅销不衰。十二年过去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人们对苏共亡党、苏...
隋唐五代史-(全2册) 本书特色 国人缺乏的不是历史知识,而是历史观点,明确以大历史观为重的史学著作;与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现代史学四大家”,吕思勉毕生功力...
梦幻之地:从梦想到狂想,美国精神五百年 本书特色 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实践了崭新的竞选逻辑,精彩的故事远比真相重要,幻想比现实更显真实,“后真相...
二战期间,土耳其政府为了拯救其居住在法国的本国侨民和其他犹太裔受难者,为他们派出了一列穿越德国开往伊斯坦布尔的秘密列车。
中国陶瓷文化史 本书特色 《中国陶瓷文化史》编著者骆文亮。文化由造物始,陶是人类*早的遗物之一,陶瓷文化是人类文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陶瓷对世界陶瓷的发展有...
刘汝明回忆录-原名:一个行伍军人的回忆 本书特色 《刘汝明回忆录(原名一个行伍军人的回忆)》作者刘汝明是西北军重要将领之一,曾参加蒋冯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
民国初年的国会政治 本书特色 本书以民国初年的临时参议会和两次国会为研究对象,以扎实的历史资料还原民初国会的运作状况,并以政治学的视角讨论国会政治与其他制度的互...
国家.战争与历史发展-前现代中西模式的比较 本书特色 中国为什么能在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中走向统一,并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大多数时间内保持了统一,而欧洲却在罗马帝国垮...
国际名人看中国:从英国到中国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分别讲述了孙如意父亲孙光俊、母亲苏珊以及她自己的成长经历。其中,*部分为作者父亲的自述,以*人称的角度...
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1971-1982) 内容简介 一、本编《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包括书目和报刊索引两部分,分别按大体一致的类项编次。所收文献的发表时间,为1...
史学遗产六讲-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史学遗产六讲》是白寿彝先生论史学遗产的代表性著作,其中所收录的六篇论文,写于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谈史学遗产》这篇长文撰于1...
《新潮职业》内容简介:做有意义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假如你正面临迷茫,更要在别人的事业里,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为此,我们
史记鉴赏:文白对照 内容简介 《史记》内容浩博,艺术精湛,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人民视为瑰宝的艺术精品。但是,当今的广大文学爱好者、社会青年、大中学生,因处于快节奏...
《三千年前那朵静夜的莲开》内容简介:隐世才女白落梅品味《诗经》之美,带你重拾内心深处被遗落的诗性与感动。在一卷《诗经》里,
三国史话 内容简介 《三国史话/大家小书》帮助人们廓清《三国演义》对历史的误读,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三国。作者分析文学和历史的问题,认为文学需要刺激和感情满足,扑...
中国不会亡-抗日特工绝杀行动纪实 本书特色 在八年的卫国战争中,除了碟血疆场的烈士之外,中国的特工人员,也曾在敌后与日伪展开激烈较量。旅日历史学者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