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当代摄影家、随笔家藤原新也的首部随笔集,共收录二十篇文字,主要描写自己在印度旅居时的感受。二十三岁时,他放弃学业,身背相机和二十卷胶片,配合《朝日画报》的企划,报道在印度的所见所闻。报道一经刊出,反响不断,两年后他又一次踏上印度的土地,继续专栏报道,后将作品结集成书。
年轻的摄影师藤原新也在这部作品中追寻生命的意义、旅行的意义。他出发时,日本正处于激烈的社会变革中,追求高效的社会让人心疲惫而孤独,逐渐丧失了生活的热情。他走遍印度的城市和乡村和市集,经历过沙暴,在恒河边目睹当地人的水葬、火葬,和苦行僧一起攀登雪山,观察普通村民的每日生活。他看到的印度是一个炙热的国度,这里的人们没有过度丰盛的物质文化,生活方式简单粗暴,但大家尚有热情和自由,无论卑微还是高尚,每个灵魂都以自己想要的面貌活着。在这里,生命呈现出最本真的东西,美与丑都淋漓尽致,一切追求表现的形式都相形见绌。
藤原新也(Fujiwara Shinya)
1944年出生于福冈。日本知名作家、摄影家。曾荣获被喻为“摄影界芥川奖”的木村伊兵卫奖、每日艺术奖等殊荣。
《印度放浪》是藤原新也的处女作,二十几岁时,他放弃学业来到印度,走遍印度的城市和乡村,直面印度古老文明的灼热与黝黯,追探生命的真相与本质。
事实上,每次我在印度遇到嬉皮士,都会被一种无法克制的自卑感围绕。在印度这样的地方,站在一个以生命本身为一切的人面前,如果你还要在表现形式上赋予行为意义,那简直是相形见绌。总是备好退路,始终忙着将生命现场转化为图画或文字的旅人,如何称得上“放浪”?我的所谓履行,并没有建立在足够的觉悟上。
——引自第54页
所谓邂逅,多数都在无知无觉得情形下发生,于不经意间被忘却。继续上路......每一次踏上旅途,我总是更清楚地看见自己,以及多年来自己所熟习的世界之虚伪。然而同时,我也看见其他美好的事物;我看见以巨大榕树为家无数生灵,还有它后方涌升的大片雨云;我看见亢奋的大象抵抗人类,还有制伏大象后斗志昂扬的少年;我看见将象与少年重重围绕的高耸森林。这世界,如此美好。大地与风,充满野性........花与蝴蝶,这般迷人。我在路上。遇到的人有的顽劣得令人感到悲哀,有的形容枯槁,颜色凄惨;有的滑稽,有的洒脱;有的绚丽灿烂,有的高贵至极,有的粗暴鲁莽。这样的世界也不错。旅行是一部无字的圣典。自然就是道德本身。沉默俘虏了我,是的,从沉默发出的话语俘虏了我。不拘善恶,一切都是美好的。我凝视这一切,捕捉当下的实相.......并让它们原原本本地映照在自己身上。看着地平线生活的动物,能立刻察觉自己半规管的故障。我直视地平线这部无言的圣典,马上可以发现自己为何没有站地笔直。我可以大胆地说,凝视地平线即是印度教。捡起散落身边的石砾.岩块之类的东西观察,即是印度教。以双眼追踪月亮从升到落的轨迹,也是印度教。走进河水,将身体浸泡其中也是印度教,踏入沼泽,以泥浆涂抹全身是印度教。亲吻眼镜蛇的头是印度教。像瑜伽士一样倒立着仿佛和平时头上脚下站着一样轻松,是印度教。如河水般流动布居-亦即旅行,是印度教。如如不动就像如下的佛陀,是印度教。尝试歌咏,嗅闻,描绘,静观,抚触甚至嚼食一朵花,穿衣,裸身,看,不看,存在......这一切的一切,全都是印度教。简单讲,所有我们不断失去的事物,不管其中哪一样来看,都是印度教。
——引自第144页
吴根妹是一位普通的中国劳动妇女。她1952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在乡下老宅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光。婚后,跟随丈夫搬到镇上,住在政府分配的公租房里,工作也经历了从生产...
说是想把这段记忆埋起来,其实贴到这里来还是给人看的。给以前的老相识,大家一起闪回片刻。也许在这里拣起几件你已经快忘掉的趣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19世纪最伟大的爱尔兰作家、诗人、剧作家,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被誉为19世纪英国“最为特...
喬靖夫,1969年香港出生,武俠電視劇、動漫畫與電玩遊戲養育長大的一代。翻譯系畢業,1996年開始專職小說寫作,作品類型多變,包括動作幻想系列《吸血鬼獵人日誌》...
设计师在从事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被问及较多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我的客户不尊重我的设计?”而答案集中的是客户不懂审美。本书试图从设计背后的逻辑层面回答这个问题,设...
一种设计,无论原理上多么先进,如果缺乏量产的可能,对于企业或产业的意义恐怕很有局限。经过20年市场换技术的尝试,我们发现自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最后的精灵迫不及待想与最爱的人分享的故事欧洲当世唯一可与《小王子》媲美的生命寓言意大利、法国、日本三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温馨分享的成人童话英法...
《温疫论》内容简介:本书,明代吴有性(字又可)撰于崇祯十五(1642)年,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系统研究急性传染病的医学著作,是中医
Der Roman erschien 1985 im Diogenes Verlag (ISBN 3-257-22800-7). Er zeigt auf de...
無論多麼惡名昭彰,共產主義仍然是20世紀偉大的政治運動──在巔峰時期,全世界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受到共產政權統治!但共產主義已經消亡了嗎?它是人類的遺產還是夢魘?...
英国法释义(第一卷) 内容简介 作者论述了英国法的基本原理和英国民主政体的形成基础,运用法律和法理学的基本精神和各项原则,对英国宪法的起源、历史及其合理性作了涵...
在线阅读本书Intended for both the student and the practitioner, this is the first user...
维新医集:仝小林中医新论 本书特色 《维新医集(仝小林中医新论)》为仝小林教授学 术思想之集成,内容涉及仝教授在中医理论创新、疾 病辨治心法、用方用药心得、养生...
●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会员。● 他的代表作《枪炮、病菌与钢铁》荣获1998年普利策奖及英国科普图书奖。在...
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兼职教授。曾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秦汉区域文化...
刘黎平,笔名“刘备我祖”,现供职于广州日报,主任编辑、作家。同名微信大号“刘备我祖”,位列中国原创类微信公众号TOP50。人生的梦想从12岁时看到一本《中国古代...
烧伤科手术点评 内容简介 本书由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整形科张国安主任组织本院部分专家编写而成,该科是全国*大的烧伤及烧伤整形治疗中心之一,多项科研成果为烧伤医学事...
马伯庸,本名马力,作家。2010年人民文学奖得主,2012年朱自清散文奖得主。作品涵盖诸多领域,备受赞誉。已出版作品:《她死在QQ上》、《风起陇西》、《殷商舰队...
亚龙•布鲁克(Yaron Brook),安•兰德机构执行董事,《华尔街日报》、 《投资者商业日报》和CNN撰稿人 ,《福布斯》杂志专栏作家;曾是圣•克拉拉大学金...
BarrettBoslerhasdistilledhisimpressionsofpeople,places,andexperiencesintobrief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