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著为20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的东亚研究系列作品之一。作为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教授的高徒,作者广泛搜集和运用了包括中、英、法、俄、日各语种文献在内的资料,以1858—1880年这一时间段限为切入点,对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在一系列外交事件中的行为与观念作出细致阐述与精辟分析,呈现了近代中国如何由天朝中心主义转型为现代国际社会的一员,尤其是对外交往方面,随着朝贡体系的难以为继,艰难地转向主权国家间的现代外交模式这一过程。
本书主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京使馆的建立过程,互派使节常驻这一在现代外交看来习以为常的制度,最初却遭遇了从观念到制度层面的反复博弈;第二部分,则详述了国际法引入中国的过程,从林则徐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节译国际法至丁韪良应邀翻译的《万国公法》被刊行引用,其中曲折亦多;第三部分则阐述了中国常驻外国使馆制度的建立过程,从同治年间向欧美派出临时性使团到光绪帝继位后大规模派遣常驻外国使节、设立驻外使馆,观念的冲突、人事的龃龉、制度的悖谬,都在这一过程中纷纷呈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关注的议题不仅在于近代中国的外交的制度嬗变,更在于制度其后的观念转型过程及其深层原因。作者巧妙地将时代背景和群像扫描与历史人物个体原因及历史事件偶然性相结合,流畅出入于历史的宏观与微观之间,脉络清晰,议题明确,分析冷静而深入,评价公允而不乏历史的善意。书稿附录的近代外交史相关人员及数据资料翔实而清晰,也为有志于深入研究相关议题的学者提供了颇有助益的支持。
本书对于从外交史的角度进一步审视与反思近现代历史,深入理解内政与外交之密切关系、国际关系与开放政策等对当下而言仍具重要现实意义的荦荦大端,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是一部精致而耐读的史学著作。
徐中约(Immanuel C. Y. Hsü, 1923-2005),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史研究权威学者。194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54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1959年起执教于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系至1991年退休,曾任历史系主任、荣休教授。著有《伊犁危机》(Th e Ili Crisis: A Study of Sino-Russian Diplomacy, 1871–1881,牛津大学出版社,1965),参与撰写费正清主持的《剑桥中国史·晚清卷》,英译有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哈佛大学出版社,1959)。1971年,获选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研究报告学者”(Faculty Research Lecturer),此乃该校学术评议会评定的最高学术荣誉。
屈文生,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
(展开全部)
如果强行设立外交代表在国际法上还只是与主权原则相悖,那么它同中华帝国内部的政治社会制度间的矛盾则更为激烈。“不合体制”这类说法是在中国人拒绝外国人请求时必定会出现的字眼。这是什么意思呢?从字面来看,“体”是指“最根本的”“本质的”“形式”或“体面”,“制”是指“制度”或“政治形态”。二字合起来,狭义上讲表示“根本制度”,含有对它的维系关乎体面或颜面之意。但是这一名词更宽泛的含义远超上述义项,基本包括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在中国人看来做事的恰当方式。从本质上讲,它就是英文"unwrittenconstitution(不成文宪法)”在汉语世界的对等词,它们都指向所有有形无形的传统、信仰、典章制度、政治制度及宗教仪式的总和。要中国人变更体制就像要英国人去变更他们的普通法或《大宪章》一样。西方交换常驻公使的做法在中国人的思维中是陌生的,这与《大清会典》中记录的中国对外交往制度完全不合。不修正《大清会典》就根本没有办法同意外国人的这一要求,而要做出任何一项诸如此类的修改,不亚于就是要承认在过去两千年里被证明是合适的制度现在不合时宜了。体制的精神基础在于“礼”,它和“仁”一道成为儒教的基本教义。礼在狭义上指礼之仪文形式,广义上指一切典章制度(政府法律法规、社会制度及恰当的人际关系)。礼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稳定,其手段则为“别”[1]。每个人包括夷人,在社会中都有指定的地位,地位最高者是皇帝,每个人都要服从于他。向他要求平等和拒绝向他叩头是比大不敬罪(lèsemajesté)还严重的罪过。礼是维系儒家宗法社会成员间最深层次的纽带,而御史就是负责守护这一制度的官员。远东国际关系是受“礼”的产物——朝贡体系——所规制的。此前,中国从不接受外国公使常驻京师,中国也不向外国派驻公使大臣。要求公使常驻北京就意味着从外部瓦解这一朝贡体系而在内部不动声色地动摇礼的概念,由此撼动中国社会的根基。这一...
——引自第173页
但是,中国是因为迫不得已而自愿选择加入国际社会的。天朝帝国的古老梦想、身为东亚中央帝国的荣耀以及朝贡体系的声望仍在中国人的脑际徘徊,它们的后遗效应依然清晰可辨。对于过去的怀念,产生出了一种炙热的期待甚至是强烈的确信,有朝一日中国必将变得再度强盛,重申其在世界上的应有地位。如果具有普遍意义的儒教无法实现这一目标,或许别的什么体系可以。百余年的反复试验和黑暗中的数十载摸索,使得中国发现世界大同的国际共产主义社会可能是实现这一古老梦想的新路径。随着新中国崛起为东亚地区最强大的国家,随着其在朝鲜、越南及其他周边国家影响力的日益增强,随着东欧和亚洲国家和平代表团持续涌入北京,人们在思考“天朝”国家与过去的朝贡体系未必没有以某种现代的形式复活。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 尾声:现代世界中的帝制中国传统······300
《避税之盾:税务机关反避税解析》内容简介:税收领域体现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企业要想避税,必须深入了解反避税。纳税人在
心理治疗小组里陷入困境的病人、偷窃的年轻情侣、字幕组里通过网络交流的译者、制造假画的画家、赴美产子的孕妇、伪造手稿的诗人……《取出疯石》书写的,是这些人的故事。...
水源地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即丹江口水库半个世纪的建设历史。全书围绕这一世纪工程,用无数珍贵的史...
陶文鹏,1941年生,广西南宁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吴世昌先生,专攻唐宋诗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李天葆,196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祖籍广东大埔。出版有短篇小说集《桃红秋千记》《南洋遗事》《民间传奇》《槟榔艳》《绮罗香》,中短篇小说集《浮艳志》,长篇小...
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获奖著作!诺贝尔奖得主、“DNA之父”詹姆斯•沃森集五十年研究思考之大成!“如果我们能无惧地接受DNA所揭露的真相,就不会再为我们子...
杂学是明末清初以来穆斯林民间流行的宗教常识读物的通称,版本众多,各异其趣。这本《新杂学—穆斯林生活常识读本》,是众多专家学者参与编写,在继续传统编纂理念的基础上...
一本溯本求源、充满真知灼见的古诗词讲授之书。【内容简介】四千年中国历史,三千年古典文学。从诗与骚的古朴典雅,到唐诗宋词的繁丽辉煌,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流动的画卷...
From the editors of the highly successful WCDMA for UMTS, this new book gives a ...
Thisbookmodelssafetymanagementbytransformingacommonproceduralmodelintoafunctiona...
陆庆屹,1973年生于贵州独山。15岁离家,曾做过足球运动员、酒吧歌手、矿工、设计师、摄影师,现为独立电影制作人。电影拍摄零基础的他,耗时6年完成了导演处女作《...
刘春龙,男,1964年12月生,江苏兴化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深爱至痛》、中篇小说集《无意插柳》、散文集《乡村捕钓散记》等。曾获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
野岛伸司 SHINJI NOJIMA身 份:脚本性 别: ♂生 日: 1963-03-04出生地: 新泻星 座: 双鱼座【经 历】就读中央法学系,中途退学美国U...
作品目录序言第一章 钓鱼课:垂钓的快乐规则第二章 选择的困境第三章 钓鱼指南:寻找一幅职业地图第四章 想钓什么鱼?发现自己内
※德國最受歡迎的思辨讀本※學習有原則的使用你的權利,同時捍衛他人的權利,民主教育就從向下扎根開始!一個人值多少錢?誰是現
叶嘉莹,号迦陵。生于燕京旧家,40年代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为诗词名家顾随先生入室弟子。50年代台湾大学任教授,并在淡江与辅仁两大学任兼职教授60年代赴美任密西...
法院审理房地产案件观点集成-第二版 本书特色 典型案例在司法审判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法院审理房地产案件观点集成》通过整理全国各级法院的已生效裁判,总结、归纳...
文笔优美,创意十足,令人耳目一新……带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巴黎。——《旧金山纪事报书评》我喜欢他的文章,所有已经或即将去巴黎旅行的人,都会被这本书所吸引。——大...
寐语者:阿寐,80女。以行路为志,以写字为趣,以生活为一场漫漫嘉年华。闲来雕琢文字,娱己娱人。已出版作品:《帝王业》《衣香鬓影》《凤血》
《晚钟集》内容简介:张直心是典型的江南才子,他的文字是朴实版的美文,但延伸之处却是暴风雨般的所在。他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