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花缭乱的建筑潮流在1980 年代如此,现在也同样如此。这些建筑师的观点和他们的设计彼此不同,甚至完全相互对立,那么,建筑学中有没有一个判断对错的客观标准?或者是否有必要确立一个这样的标准?这些各不相同的建筑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它们是怎么从最初的现代主义建筑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作为一名建筑师,作者通过荷兰留学,在专业思想上脱离了古典的康德主义,从相信有绝对的真实性和超越历史的永恒价值,变为相信任何价值和意义都是历史性存在的,逐渐意识到与其研究空间的本质,不如追问空间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出于留学经历,作者也意识到欧洲现代主义的传统强调建筑的社会功能和意义,这和美国现代主义偏重形式的自洽是非常不同的,从而意识到,需要从现代性的高度观察和研究建筑问题。
建筑绝不仅仅是视觉的游戏,让人感到表面的愉悦。建筑是观念的艺术,是不同社会价值和信念的交锋在物质形态上的呈现,也是体现某些长久(如果不是永恒)价值和理想的行动。而今天建筑的状态,很多现在的设计理论和想法往前追溯,都能在五六十年代找到源头。
本书为作者多年来的建筑学文章合集,包括历史与理论、建筑评论、随笔、访谈四部分,述及了二战后现代建筑转向时期的几位重要建筑师,勾画了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转折时期的建筑思想脉络,有关于几种主要的现代建筑史观和建筑设计的基本模式的讨论,国外建筑教育中的一些著名院校的发展历史,作者个人对于社会、文化和建筑问题的观点,等等。
朱亦民,1999—2002荷兰贝尔拉格学院建筑学硕士。2003年创办道格玛建筑工作室。
2004年开始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2005年作为特约编辑主编《世界建筑》荷兰建筑专辑(2005年第七期);
另在《世界建筑》等杂志有多篇文章发表。
主要建筑作品有成都建川博物馆聚落文革生活用品馆,洛阳普莱柯国家兽用疫苗工程中心等。
我不明白伊东丰雄的建筑为什么要追求“速朽”,以及如何才能追求“速朽”。他盖的那些房子,机灵、乖巧、讨人喜欢,在我看来更适合放在橱窗里。但是以我之见这些不是建筑师该干的事。施泰格缪勒(WolfgangStegmuler)在1970年写的《当代哲学主流》篇就讲到哲学专业的分裂。他说到20世纪后半叶,在哲学研究中虽然所有人都顶着哲学家的帽子,但是一些哲学家完全不理解另一些哲学家在干什么,也理解不了他们为什么这么干,二者处于无法交流的状态。我得承认,我对现在的很多建筑师,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就是这种感觉。实际上我还对更多的人是否是建筑师有疑问。比如现在有点时髦的B.I.G,在我看来就不像是一伙建筑师。再比如,藤本壮介这样的建筑师受追捧是我永远也弄不明白的事。也许应该把话说得再简单直白一点。如果对我们的专业知识做个清点,我认为可以把类似于盖里、哈迪德及其用最新型的软件所创造出来的纯粹图像的东西排除在建筑学之外。这些建筑师和软件创造出来的“新”的形式,倒因为果,混淆了建筑学的伦理,在美学上肤浅而滑稽,除了瞬间的震惊之外没有长久的价值和对人心智的启迪,像好莱坞大片一样扭曲人的现实感,只适合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观赏。这一类建筑,如果可以称之为建筑的话,和30年前流行的美国式的后现代建筑一样,徒有其表,把建筑降低为一场生理水平的简单的“刺激一满足”反应。我们应该记住,建筑学不是一个每年提出一种新理论或者视觉形式去讨好观众和听众的职业,建筑师更不是一群可以肄无忌惮地任意试验各种新形式的科学狂人。最重要的是,建筑学脱离了历史的维度就成为无源之水。我不相信现在流行的无历史意识(a—historical)、无政治意识(apolitical)的纯形式的操作能够挽救建筑学。有人不承认这一点。有些人可能会说,看,盖里的毕尔巴鄂美术馆吸引了那么多游人参观,甚至拯救了一座城市...
——引自章节:立此为据
1949年以后的社会主义时期,在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强大压力下,经过两代人的时间,在建筑和视觉艺术领域里发展形成了一套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设计方法和语言。这是一个融会了西方古典艺术规范和现代建筑与艺术语言的成熟的体系。在差不多40年的时间里,建筑师和艺术家用这套体系创作出了一批经典作品。在这样一个中国的“前现代”时期,艺术语言和社会体制、生活方式一度达到了一个高度吻合的状态。但是当那种生活方式离我们而去之后,老的艺术语言,连同那种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也不复存在,成为历史标本而失去活力。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关于真实性的标准,重新界定艺术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并建立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语言规范。
——引自第189页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年生于纽约。原姓富尔顿(Fulton),其祖先曾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她本人大学时期主修英国文学。1919年入...
若瑟兰·麦克卢尔(Jocelyn Maclure),加拿大拉瓦尔大学(Université Laval)哲学院教授,2017年1月起任加拿大魁北克省科学技术伦理...
【美】 拉腊·菲尔丁(Lara E. Fielding)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心理学家,专门研究认知行为疗法、辩证行为疗法、接受和承诺疗法、正念减压、正念认知疗法...
凌小汐,湖南邵阳人,小隐尘世,出没网络。著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爱情:国外最美诗歌品鉴》《花间十六拍:古典花木随笔》《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致徐志摩的七封信》《今生...
AnInsideLookisspeciallydesignedtoexplorethenaturalforcesandamazingtechnologythat...
朱岳,1977年生,毕业后先做律师,后转行从事编辑。曾出版短篇小说集《蒙着眼睛的旅行者》《睡觉大师》《说部之乱》。爱好哲学,曾发表“哲学随想录”,收入《多元20...
民商法实务精要 本书特色 《民商法实务精要》是从公号已发布的文章中精选结集,通过读者的阅读量和评价来筛选稿件,内容全部是一线法官和律师所写的民商事法律实务,涉及...
剖面重构-功能.空间与形式 本书特色 本书的写作过程就是把建筑的剖面进行剖析,目的在于发现其背后所隐藏的那些深层的信息,如规律、空间、场所等,全书包括剖面、剖切...
现代日本的法和秩序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现代的理念和共同体主义、律师形象的转变和职业论的理念、司法改革和现代司法的建构。现代日本的法和秩序 目录 **部分 ...
《绝对不在场证明》内容简介:本书是本格推理大奖得主大山诚一郎的短篇小说集,包含七个短篇,几乎涵盖了所有不在场证明诡计类型。
从原始美术到近现代美术,从绘画、建筑、雕塑到工艺美术,从欧洲文艺复兴美术到近代中国美术,从罗可可艺术到超现实主义运动,涵盖了人类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美术创作...
《故宫与皇家生活》是“故宫三书”中的一本。该书通过展示故宫藏存的大量皇家生活用品、珍贵文物和历史文献,结合现存宫殿布置,将清宫生活中大至典礼、政务、武备、巡狩等...
[日]藤本树人气青年漫画家,自幼喜爱绘画,并于高中时期开启了投稿生涯。通过在老年人绘画教室的一角精进技艺考入艺术大学,从而逐步走上职业漫画家道路。凭短篇《恋爱是...
Michael Bierut 是国际设计咨询公司五角公司纽约分部的合伙人。他入行之初便投入传奇设计大师马西莫·维奈里门下。在35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和从职业橄榄球...
国医大师张灿玾 本书特色 顶级国医的临床传世绝学国宝级大师临证思辨真传国医大师张灿玾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医论医话、验案撷英、成才之路三部分,全面展示了张老的学术...
RosamondliesdyinginherremoteShropshirehome.Butbeforeshedoesso,shehasonelasttask:...
柏拉图(约公元前426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
理查德•斯坦普(Richard Stemp)曾就读于剑桥大学,研习自然科学和艺术史,获得意大利文艺复兴雕刻领域的博士学位。有一年时间在现场及纪录艺术学院(Aca...
颠覆事实、操纵真相:语言传播的危险性“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的故事出自堪称我国古代谋略宝典的《战国策》之中,它揭示了传播在
《秉烛后谈》内容简介:《周作人自编集:秉烛后谈》主要收录周作人一九三七年四月至十月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说,“本书中诸文颇多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