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禀与修养
拉丁文中有一句名言:“诗人是天生的不是造作的。”这句话本有不可磨灭的真理,但是往往被不努力者授为口实。迟钝人说,文学必须靠天才,我既没有天才,就生来与文学无缘,纵然努力,也是无补费精神。聪明人说,我有天才,这就够了,努力不但是多余的,而且显得天才还有缺陷,天才之所以为天才,正在他不费力而有过人的成就。这两种心理都很普遍,误人也很不浅。文学的门本是大开的。迟钝者误认为它关得很严密不敢去问津;聪明者误认为自己生来就在门里,用不着摸索。他们都同样地懒怠下来,也同样地被关在门外。
从前有许多迷信和神秘色彩附丽在“天才”这个名词上面,一般人以为天才是神灵的凭借,与人力全无关系。近代学者有人说它是一种精神病,也有人说它是“长久的耐苦”。这个名词似颇不易用科学解释。我以为与其说“天才”,不如说“资禀”。资禀是与生俱来的良知良能,只有程度上的等差,没有绝对的分别,有人多得一点,有人少得一点。所谓“天才”不过是在资禀方面得天独厚,并没有什么神奇。莎士比亚和你我相去虽不可以道里计,他所有的资禀你和我并非完全没有,只是他有的多,我们有的少。若不然,他和我们在智能上就没有共同点,我们也就无从了解他、欣赏他了。除白痴以外,人人都多少可以了解欣赏文学,也就多少具有文学所必需的资禀。不单是了解欣赏,创作也还是一理。文学是用语言文字表现思想情感的艺术,一个人只要有思想情感,只要能运用语言文字,也就具有创作文学所必需的资禀。
就资禀说,人人本都可以致力文学;不过资禀有高有低,每个人成为文学家的可能性和在文学上的成就也就有大有小。我们不能对于每件事都能登峰造极,有几分欣赏和创作文学的能力,总比完全没有好。要每个人都成为**流文学家,这不但是不可能,而且也大可不必;要每个人都能欣赏文学,都能运用语言文字表现思想情感,这不但是很好的理想,而且是可以实现和应该实现的理想。一个人所应该考虑的,不是我究竟应否在文学上下一番功夫(这不成为问题,一个人不能欣赏文学,不能发表思想情感,无疑地算不得一个受教育的人),而是我究竟还是专门做文学家,还是只要一个受教育的人所应有的欣赏文学和表现思想情感的能力?
这第二个问题确值得考虑。如果只要有一个受教育的人所应有的欣赏文学和表现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人只须经过相当的努力,都可以达到,不能拿没有天才做借口;如果要专门做文学家,他就要自问对文学是否有特优的资禀。近代心理学家研究资禀,常把普遍智力和特殊智力分开。普遍智力是施诸一切对象而都灵验的,像一把同时可以打开许多种锁的钥匙;特殊智力是施诸某一种特殊对象而才灵验的,像一把只能打开一种锁的钥匙。比如说,一个人的普遍智力高,无论读书、处事或作战、经商,都比低能人要强;可是读书、处事、作战、经商各需要一种特殊智力。尽管一个人件件都行,如果他的特殊智力在经商,他在经商方面的成就必比做其他事业都强。对于某一项有特殊智力,我们通常说那一项为“性之所近”。一个人如果要专门做文学家就非性近于文学不可。如果性不相近而勉强去做文学家,成功的固然并非绝对没有,究竟是用违其才;不成功的却居多数,那就是精力的浪费了。世间有许多人走错门路,性不近于文学而强做文学家,耽误了他们在别方面可以有为的才力,实在很可惜。“诗人是天生的不是造作的”这句话,对于这种人确是一个很好的当头棒。
但是这句话终有语病。天生的资禀只是潜能,要潜能成为事实,不能不惜人力造作。好比花果的种子,天生就有一种资禀可以发芽成树、开花结实,但是种子有很多不发芽成树、开花结实的,因为缺乏人工的培养。种子能发芽成树、开花结实,有一大半要靠人力,尽管它天资如何优良。人的资禀能否实现于学问事功的成就,也是如此。一个人纵然生来就有文学的特优资禀,如果他不下功夫修养,他必定是苗而不秀,华而不实。天才愈卓越,修养愈深厚,成就也就愈伟大。比如说李白、杜甫对于诗不能说是无天才,可是读过他们诗集的人都知道这两位大诗人所下的功夫。李白在人生哲学方面有道家的底子,在文学方面从《诗经》、《楚辞》直到齐梁体诗,他没有不费苦心模拟过。杜诗无一字无来历为世所共知。他自述经验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西方大诗人像但丁、莎士比亚、歌德诸人,也没有一个不是修养出来的。莎士比亚是一般人公评为天才多于学问的,但是谁能测量他的学问的深浅?医生说,只有医生才能写出他的某一幕;律师说,只有学过法律的人才能了解他的某一剧的术语。你说他没有下功夫研究过医学、法学等等?我们都惊讶他的成熟作品的伟大,却忘记他的大半生精力都费在改编前人的剧本,在其中讨诀窍。这只是随便举几个例。完全是“天生”的而不经“造作”的诗人,在历史上却无先例。
孔子有一段论学问的话*为人所称道:“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这话确有至理,但亦看“知”的对象为何。如果所知的是文学,我相信“生而知之”者没有,“困而知之”者也没有,大部分文学家是有“生知”的资禀,再加上“困学”的功夫,“生知”的资禀多一点,“困学”的功夫也许可以少一点。牛顿说:“天才是长久的耐苦。”这话也须用逻辑眼光去看,长久的耐苦不一定造成天才,天才却有赖于长久的耐苦。一切的成就都如此,文学只是一例。
天生的是资禀,造作的是修养;资禀是潜能,是种子;修养使潜能实现,使种子发芽成树,开花结实。资禀不是我们自己力量所能控制的,修养却全靠自家的努力。……
一部阐释文学原理的经典之作,一本爱好文学接近文学的入门读物。书中所述皆为朱光潜先生多年“学习文艺的甘苦之言”,作者以文艺家和文学家的亲身体会,从文学趣味到布局安排,从内容风格到翻译技巧,将文学层层展开,一个例证、一个典故铺展开来,深入浅出,平易自然,引领读者不知不觉走进文学的殿堂。读朱先生的文章,“使我们快乐地发现我们的渺小的心灵和伟大心灵也有共通之点”。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著名美术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谈美》、《诗论》、《谈文学》等。
目次自由主义的趋向殷海光19严复与自由主义史华慈著杨肃献译99评介「寻求强富严复与西方」胡映芬117严复型的权威主义及其同时代人
创意阅读:中国文学名著新书评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楚辞》:神人之间、文苑奇书、《水浒传》的叙事艺术、赤壁之战的魅力的奥秘——兼谈小说人物形象的心理结构分析...
「老子一向只幹女人,拿你一萬五,咬咬牙幹個男人也就算了。你居然還他媽想上我?」「媽的!不上你難道我花錢找人上我?你以為我
2011-眼科学精选模拟习题集 本书特色 《2011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习题集丛书·眼科学精选模拟习题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1-眼科学精选模拟习题...
肿瘤科金方(中医金方系列)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医金方系列中的《肿瘤科金方》分册。书中紧紧围绕肿瘤科的常见病、疑难病,对每病的病因、主要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了精确的...
茶道 内容简介 新生活新时尚丛书。逝者音容宛在,来者后生可畏。在这本书里,不仅讲了茶的起源、茶具的发展、茶的性能及饮用方法,还探讨了新世纪中茶的功能、作用。上一...
论语 内容简介 这部书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集结孔子言论而成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哲学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文化、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集中反映了孔子的...
电路基础实验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系列教材之一,是培养实验能力和技能的基础教材。全书系统介绍了电路实验基础知识及实验的一般方法,内容包括:电子仪...
钥匙 本书特色 奥伦出生以后拒绝睁开眼,和他在在箩筐里一起长大的一条小狗舔开了他的眼睛。他的名字鄂伦春语的意思是北斗星。大学毕业放弃了初恋情人到海南开始新生活,...
论红楼梦思想 内容简介 《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高成就。这部巨著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拥有大量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热情读者;而对《红楼梦》的研究,也一...
团购:世界+中国地理地图集(地理百科简明版) 本书特色 《世界地理地图集》《中国地理地图集》地理百科简明版这两部地图集的体例编排与上面两部大致相同,同样包含各地...
世界大人物丛书--达尔文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简练地记述了英国科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的一生。少年时代,达尔文就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千百年眼-皇权与吏治的历史扫描 本书特色 明代学者张燧著书《千百年眼》以进行历史总结,据说一时[盛传于世]。作者治史[不必苟同]的风格.是我们深心赞同的。本书作...
浮世 内容简介 该小说曾获中国作家大红鹰长篇小说奖。风卷雪裹的旗镇,有三条远近文明的巷子:财馆好汉巷、烟馆神仙巷、妓院杏花巷;还有纸灯笼街、野鸡岭、豪华岭、豪华...
明清之际济南府望族与诗歌研究 内容简介 《明清之际济南府望族与诗歌研究》稿旨在从家族角度拓展明清之际济南诗歌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总结、归纳明清之际济南府望族的家族...
论语新校释-(附通检) 本书特色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
数码产品使用与后期制作 本书特色 本书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的项目,使学生快速地掌握数码产品的使用和保养、*基本的摄影常识、图形软件和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使用。 在编写...
佛心处事 内容简介 本书《佛心处事》,就是用佛心处理大事。其实“佛心”也就是“人心”,佛事也是从人事民展而来的。用“佛心”处事只是换个角度来思考处理人间事务。为...
どうしよう。生徒に、あんなことを…されました。新任ホヤホヤの非常勤講師、御子柴健22歳。絶対に学校では言えないヒミツがあり
幼师学校教材:钢(风)琴 (第二册) 内容简介 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深化师范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努力探索适合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