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雨水淋湿的屋檐》是一部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散文集。作者袁道一蛰伏繁华都市,回望乡村,遭遇的不仅仅是辛酸、无奈和痛楚,还有很多无法舍弃的人事。而今无处还乡,只好在纸上怀乡,慷慨抒写乡村时光,充盈的是过往时光的深切缅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表现对故乡故土的热爱之情;二是表现对故乡渐行渐远风物的留恋之情;三是表现对荒败没落乡村的忧愤之情。
乡愁若灯灯一盏,一盏灯火是乡愁。全球化浪潮来袭,乡愁不仅没有褪色消失,反而更是跟随心灵漂泊的一盏灯火。无论它给人在艰辛中一丝慰藉,还是给人在幸福中一念遥想,乡愁都是每个人心底的——信仰。《被雨水淋湿的屋檐》由中国散文学会常务会长红孩倾情推荐!书中讲述了作者家乡的山水、美食、民俗,也讲述了个人与家、与亲人、与过往时光割不断的美好时光。
《被雨水淋湿的屋檐》:小时候我体弱多病,父亲选择一个黄道吉日,让我认下老槐树为义父,祈望老槐树庇佑我。自此,我顺风顺水地长大成人,负笈求学,直至迁居他乡。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一身落魄,我都不会忘记我还有一个义父和父母亲一起在乡下望我归来。我常常回去,回去的**时间就是放下所有的行囊,在义父庞大的树荫里享受清凉或安抚,听它在风里给我的声声叮咛。可现在是谁谋杀了我的义父,抹杀我关于村庄的**印象?后来细细询问母亲,才知道老槐树是自己倒下了,一开始没谁敢动它,是村里通灵的那位巫婆建议用它来修建土地庙。于是,老槐树被锯成木板,撑起了整整一座土地庙。无数次我都不敢靠近土地庙,我生怕听见义父支离破碎的呻吟。“如何同枝叶,各自有枯荣。”时间的长廊里,大地上的万物都是一阵急促的穿堂风。经不起时光,一棵千年古树尚且如此,那生育我的村庄呢?青草归来,除了村主干道是水泥铺成的,灰着脸,其余的小路都被青草覆盖,通向一栋栋旧房子,几乎挪不开脚步。田园将芜,是陶老夫子的警示呼吁。现在我置身的村庄已经荒芜,那空空荡荡的田野没有稻禾簇立的身影,板结的一片,如同咧开干涸的嘴。良田数年不种,好比无人居住的房屋自动开裂。良田其实也不多了,只要靠近马路的都被一栋栋五光十色的楼房占据。这些年,房子是村庄里长得*为茂盛的作物。可再茂盛的作物也结不出果腹的稻子,这些疯长的作物只是大地上的装饰,好比一朵花还来不及全面绽放就早早凋零。所有的新房子都雕梁画栋,瓷砖折射*后的夕光,刺痛我的眼睛。村庄里的乡亲一生*热衷两件事:一是送书,一度乡亲们以送孩子读书为荣,谁家的孩子考学出去,哪怕再不济也是光宗耀祖的。有孩子在外工作,父母走在田埂路上都有劲,好像泥土不沾脚。二是建房,一生为人就要修建一栋好房子,房子好、儿子娶得好、女儿能嫁得好。可对于送书,这些年乡亲们已然丧失了热情,农家子弟即使读大学出来还得打工,甚至读书花钱不少可挣钱并不多,村里一些没读啥书的人在建筑工地上辛苦归辛苦,可来钱确实快。读大学出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苦力活不愿干也干不了。慢慢地有很多父母不主张孩子多读书,而宁愿把钱省下来建房,房子看得见摸得着,还能指望娶个好媳妇。曾经砸锅卖铁送子女读书不再是美谈,乡亲们相互攀比修建漂亮的房子。一窝蜂,房子如蜂,叮在一丘丘好田上。富丽辉煌的房子一扇扇大门紧闭,好似暮年失语的老人,一语不发地呆立在夕照里,暮色是唯一的衣衫。偶尔吱呀一声,走出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或跳出一个欢呼雀跃的孩子,见不到一个青壮年。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条生活之路。可对于村庄来说,离乡谋生是唯一之路。他们把低人一等的凄苦抛撒在异乡的土地上,把思乡之苦思亲之痛遗落在熟稔的村庄里。离开的和留下的都很苦,这些苦酿成深沉的静默,在村里贮存。还不是很黑的天色,一家家都关门闭户了,只有微弱的灯光告诉世界,这里还依稀有人烟。外面的世界越来越繁华,村里的设施也越来越现代,可人影越来越稀少,人气越来越淡薄。没有狗吠之声,偶尔传来的是电视声。因为青壮年不在家,一户户人家早早关门。孩子自然也被关在了家里,一个个心灵都变得孤寂起来。我的童年和少年是何等的欢悦,没有星星的夜晚,我们齐聚在石拱桥上听老爷爷讲《三国演义》、聊斋故事和杨家将,那些说书滋养了我的年少时光。有星星的夜晚,我们那一大群小把戏,或玩丢手绢或捉迷藏,有时候成群结队地去草地里捉萤火虫。萤光在我们手上的瓶子里忽闪忽闪,点亮我们深深浅浅的梦境。……
袁道一,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全国多家报刊专栏作家《青年文学》《少年文艺》《散文》《散文海外版》等杂志刊发美文百万余字国内散文评论家誉其作品:“清雅与俊朗并存,幽思与慷慨齐飞。”
《哲学的慰藉》内容简介:《哲学的慰藉》是被誉为“英国文坛奇葩”的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的重要作品,自2000年出版以来,已被翻
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人不能忘却的记忆 本书特色 赤胆忠心,热血传奇,一部令人荡气回肠的革命史民族大义,家国情怀,一部令人热血沸腾的抗战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
故乡有灵 本书特色 不管走多远,我们的灵性都通达着故乡 回到心中的那个故乡,静听岁月的拔节与忧伤《故乡有灵》是一本怀旧的散文集,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意味深长,感情...
白化文文集-承泽副墨 本书特色 白化文,1930年8月生,北京市人。民盟盟员,1950年肄业于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北京大学信...
身心品唐诗-与唐诗的心灵对话 本书特色 我的目标是,让不懂诗的人也能爱上唐诗!也许有一天,你也会踩到某首诗的尾巴,某首诗也会踩中你的脚印;也许有一天,你也会遇上...
燕燕于飞:美得窒息的诗经 本书特色 *美中英双语诗经诗画集:中英双语诗经 畅销书作家唯美赏析 重点难字注音 唯美古风插画惊艳三千年的中国人赤诚性情与美学家书,诗...
新疆词典-(修订版) 本书特色 《新疆词典》是沈苇的散文代表作。作者用100个名词重构了他理解的"新疆",涉及人文、历史、地理、人物、动植物等广泛的领域,它是对...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才,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为20世纪中国的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
乘槎笔记-航海述奇 本书特色 《世界著名游记丛书(第二辑):乘槎笔记 航海述奇》讲述了: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两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英国据此获得在中国一些城市设...
傅雷文集(全四册)最新增订本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在介绍西方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七绝诗论 七绝诗话合编 目录 七绝诗论导言三则一、七绝之正名二、七绝之缘起及其成立之推测三、七绝体裁之分析四、七绝诗盛行之由来五、历代七绝之风格六、七绝诗品示例...
精彩摘录但近半年来,大家都讲鲁迅,无论怎样骂,足见中国倘无鲁迅,就有些不大热闹了。——引自章节:鲁迅书信二我先前总以为文
变奏 本书特色 《变奏》:我写下的,一个,又一个字,已不再是温柔的泪水,是一粒,又一粒,“令人惊叹的宝石。”当风缓下来,书页静止,我的心摇曳不止——爱啊,还是爱...
一辈子总要有一次巅峰:斗诗趣谈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从新的角度帮我们了解诗词背景的书,捕捉并还原当年文人墨客“斗文”的心理。王勃在滕王阁大放异彩、李白崔颢为一幢亭...
西湖梦寻 本书特色 《西湖梦寻》对杭州一带重要的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贤祭祠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按照总记、北路、西路、中路、南路、外景的空间顺序依次写来,把杭...
闲情记美-资中筠自选集 本书特色 **, 这是资先生**次具有总结性的全面性的作品的结集出版;第二, 这是资先生在学术研究之外,**次展现自己生活中的喜好和对美...
莎拉的礼物-母亲经历过的大屠杀岁月 本书特色 莎拉5年中辗转了7个纳粹集中营,拼死保存下的352封信件。这些信件编织的是一个战争的情感史,一个交杂着恐惧、寂寞和...
《反对阐释》内容简介:★“美国公众的良心”“大西洋两岸第一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评论集,奠定其美国“现有的目
清诗话三编-(全拾册) 本书特色 《清诗话三编(套装共10册)》由上海大学张寅彭教授主编,负责选目、定序、撰写提要并通审全稿,吴忱、杨焄二位点校。该项目承丁福保...
上海格调 本书特色 为何上海有重穿着不重人的风气?上海的契约精神和市民精神从何而来?上海崇洋而不媚外到底是为什么?上海人怎样过“日脚”?上海人该不该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