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林清玄优美的禅意散文,讲述日常生活中的禅意之美,通过这些文字,告诉人们如何以禅心对待复杂生活,达到心灵的自由和开悟,是林清玄散文中开启生活智慧的篇章。
选篇包括经典的《吾心似秋月》《平常心不是道》等文章,以精辟的禅诗为引子, 展现禅心带来的清冽沉静的力量,这力量让人温暖,也让人放下执着,得到自在。
禅者无他,只是开发自性,过一种有创意的生活罢了。
?禅心,不是生活的背反,而是把脚步举起,跨过一条理智与逻辑的界限,用直观来对应生活。
?禅心要不动如山,但山上有青翠的林木、鲜艳的花草,以及响亮的鸟声、吹动的微风。
禅悟,其实就是一个人内在的革命。
不是茶
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是日本无人不晓的历史人物,他的家教非常成功,千利休家族传了十七代,代代都有茶道名师。
千利休家族后来成为日本茶道的象征,留下来的故事不计其数,其中有三个故事我特别喜欢。
千利休到晚年时,已经是公认的伟大茶师,当时掌握大权的将军秀吉特地来向他求教饮茶的艺术,没想到他竟说饮茶没有特别神秘之处,他说:“把炭放进炉子里,等水开到适当程度,加上茶叶使其产生适当的味道。按照花的生长情形,把花插在瓶子里。在夏天的时候使人想到凉爽,在冬天的时候使人想到温暖,没有别的秘密。”
发问者听了这种解释,便带着厌烦的神情说,这些他早已知道了。千利休厉声地回答说:“好!如果有人早已知道这种情形,我很愿意做他的弟子。”
千利休后来留下一首有名的诗,来说明他的茶道精神:
先把水烧开,
再加进茶叶,
然后用适当的方式喝茶,
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除此以外,茶一无所有。
这是多么动人,茶的*高境界就是一种简单的动作、一种单纯的生活,虽然茶可以有许多知识学问,在喝的动作上,它却还原到非常单纯有力的风格,超越了知识与学问。也就是说,喝茶的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每个人的个性与喜好,用自己“适当的方式”,才是茶的本质。如果茶是一成不变,也就没有“道”可言了。
另一个动人的故事是关于千利休教导他的儿子。日本人很爱干净,日本茶道更有着绝对一尘不染的传统,如何打扫茶室因而成为茶道艺术极重要的传承。
传说当千利休的儿子正在洒扫庭园小径时,千利休坐在一旁看着。当儿子觉得工作已经做完的时候,他说:“还不够清洁。”儿子便出去再做一遍,做完的时候,千利休又说:“还不够清洁。”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做了许多次。
过了一段时间,儿子对他说:“父亲,现在没有什么事可以做了。石阶已经洗了三次,石灯笼和树上也洒过水了,苔藓和地衣都披上了一层新的青绿,我没有在地上留下一根树枝和一片叶子。”
“傻瓜,那不是清扫庭园应该用的方法。”千利休对儿子说,然后站起来走入园子里,用手摇动一棵树,园子里霎时间落下许多金黄色和
深红色的树叶,这些秋锦的断片,使园子显得更干净宁谧,并且充满了美与自然,有着生命的力量。
千利休摇动的树枝,是在启示人文与自然和谐乃是环境的*高境界,在这里也说明了一位伟大的茶师是如何从茶之外的自然得到启发。如果用禅意来说,悟道者与一般人的不同也就在此,过的是一样的生活,对环境的观照已经完全不一样,他能随时取得与环境的和谐,不论是秋锦的园地或瓦砾堆中都能创造泰然自若的境界。
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千利休的孙子宗旦,宗旦不仅继承了祖父的茶艺,对禅也极有见地。
有一天,宗旦的好友京都千本安居院正安寺的和尚,叫寺中的小沙弥送给宗旦一枝寺院中盛开的椿树花。
椿树花一向就是极易掉落的花,小沙弥虽然非常小心地捧着,花瓣还是一路掉下来,他只好把落了的花瓣拾起,和花枝一起捧着。
到宗旦家的时候,花已全部落光,只剩一枝空枝,小沙弥向宗旦告罪,认为都是自己粗心大意才使花落下了。
宗旦一点也没有怨怪之意,并且微笑地请小沙弥到招待贵客的“今日庵”茶席上喝茶。宗旦从席床上把祖父千利休传下来名贵的国城寺花筒拿下来,放在桌上,将落了花的椿树枝插于筒中,把落下的花散放在花筒下,然后他向空花及空枝敬茶,再对小沙弥献上一盅清茶,谢谢他远道赠花之谊,两人喝了茶后,小沙弥才回去向师父复命。
宗旦是表达了一个多么清朗的境界!花开花谢是随季节变动的自然,是一切的“因”;小和尚持花步行而散落,这叫作“缘”。无花的椿枝及落了的花,一无价值,这就是“空”。
从花开到花落,可以说是“色即是空”,但因宗旦能看见那清寂与空静之美,并对一切的流动现象,以及一切的人抱持宽容的敬意,他把空变成一种高层次的美,使“色即是空”变成“空即是色”。
对于看清因缘的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也就不是那么难以领会了。
老和尚、小沙弥、宗旦都知道椿树花之必然凋落,但他们都珍惜整个过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惜缘”,惜缘所惜的并不是对结局的期待,而是对过程的宝爱呀!
在日本历史上,所有伟大的茶师都是学禅者,他们都向往沉静、清净、超越、单纯、自然的格局,一直到现代,大家都公认不学禅的人是没有资格当茶师的。
因此,关于茶道,日本人有“不是茶”的说法,茶道之*高境界竟然不是茶,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人们透过茶,是在渴望着什么,简单地说,是渴望着渺茫的自由,渴望着心灵的悟境,或者渴望着做一个更完整的人吧!
……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文章曾多次入选大中小学教材,还曾被收入高考语文试卷。
《唐宋传奇选》收录了唐宋使得的传奇故事。唐代传奇是中国小说发展成熟的一块里程碑。早在唐代初年,大约公元七世纪的二十年代,王度的《古镜记》已经突破了六朝志怪粗陈梗...
赛弗尔特诗选:唯有爱情不沧桑(精装) 本书特色 赛弗尔特的诗展现了一个自由而解放的形象,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多面性和大无畏的精神。他用诗意召唤出另一个世界—...
郁达夫小全集:故都的秋 本书特色 《郁达夫小全集: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精选散文集。精选了他创作的各种散文百余篇。郁达夫一生为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
高峰展望:唐诗名作欣赏 本书特色 世俗与抱负的缠绵,凄美的旷世之恋,不食烟火的淡泊,让其骨子里透着的风韵俘虏了一代又一代爱诗之人我与你相遇,在*美的诗海里。眼泪...
边塞诗选 本书特色 《边塞诗选》由佘正松编选,边塞诗是中华诗国的一朵艳丽奇葩,自它从远古时代的刀光剑影中铿锵而出的那一刻起,就一直高奏于中华民族漫长而伟大的历史...
《新闻的骚动》内容简介:全球著名的才子型作家德波顿由此出发,解析六大类型的新闻报导——政治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名人新
《丝路文明对话:刘智对贾米思想的诠释》内容简介:刘智与贾米这两位时隔几百年、跨越几千公里的波斯与中国学者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东京梦华录 内容简介 《东京梦华录》记录了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内容主要包括京城的外城、内城及河道...
《经史百家杂钞(上下)》是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华集。共二十六卷。《经史百家杂钞(上下)》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
李叔同卷-禅里禅外-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本书特色 从红尘中的翩翩公子到南山律宗的一代宗师,一个转身,演绎了一个旷世传奇。其文有傲骨有慈悲,其人真挚脱俗,他是世间至...
《昨夜星路》内容简介:本书共收入72篇记述中国早期电影人的珍贵轶文,折射出中国电影史上曾发生过的真实事件、真实细节和当时语境
田德望译文集-(共三册) 本书特色 《神曲》(地狱篇、炼狱篇、天国篇)(田德望译文集)中,但丁以自己为主人公,采用中世纪文学特有的幻游形式,假想他由古罗马诗人维...
黄庭坚诗词文选评 内容简介 本书发扬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十六年来出版普及读物的优良传统,也集结了多方面的正反经验:名家撰作,深入浅出,知识性与可读性并重,固然是其...
诗建设-NO.9-2013.05(总第9期) 本书特色 《诗建设(9)》旨在通过持续关注与追踪致力于现代汉语精神与语言探索的诗与人,通过伴随一代诗人*新的生长,...
那些珍稀文物去哪儿了?-顶级博物馆的地下交易内幕 本书特色一座拥有巨大魅力的希腊女神雕像的归属权问题,引起世界考古文物界争论至今的一场大战,世界顶级博物馆之一—...
中国涉外事件秘闻 内容简介 作者从事外交工作五十多年,曾在外交部任王炳南、敌冠华等部长的秘书,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了许多风云变幻的历史大事件。尘归尘,土归土,随着...
偏见疾走正见缓行 本书特色 《读者》杂志经典珍藏书系之小品集:从古希腊箴言、英式幽默、日式智慧到中式妙文无所不包,众多领域大师的人生感悟及修行读之令人感佩不已,...
伍尔夫读书随笔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选自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三部重要散文集,即《普通读者》、《普通读者二集》和《自己的房间》,多为伍尔夫的读书心得和感想,而且写得比...
《HoloLens与混合现实开发》内容简介: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是指真实世界与虚拟的数字世界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环境可视化
叶挺将军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中国人名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中国无产阶级杰出的军事家叶挺将军光辉的一生,艺术地再现了叶挺将军从“北伐名将”到“新四军军长”再到“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