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瓦西列夫是国际历史学界公认的、20世纪拜占庭历史和文化研究学者之一。其所著《拜占庭帝国史》是在大量分析拜占庭的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又充分利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撰写的一部经典巨著。作者摆脱了以往研究拜占庭的政治军事传统,把拜占庭的文化成就置于与政治方面同等地位,全面阐述了拜占庭在文学、考古、艺术、建筑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称关于拜占庭帝国的百科全书;该书还涉及拜占庭与周边各个族群的交往历史,论述了诸多文明元素在该地区相互交融的进程。
本书作者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瓦西列夫是国际历史学界公认的、20世纪中期以来拜占庭历史和文化研究者之一。他所著的《拜占庭帝国史》(1928年初版)至今仍然是与爱德华?吉本和弗奥多尔?乌斯宾斯基、奥斯特洛戈尔斯基的作品齐名的,对拜占庭帝国具综合性的、详尽的论述。
中译者序
纵观查士丁尼的整个对外政策,我们必须说,他的无休止的、并没有实现其全部计划和愿望的长期战争,对帝国的影响总的来说是灾难性的。首先,这些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消耗了巨额金钱,普罗柯比在他的《秘史》中估计(可能有些夸张),阿那斯塔修斯留下的积蓄,在当时看来是相当巨大的财富,即价值32万镑的黄金(相当6500万或7000万美元),却由查士丁尼在极短的时期内(即他舅父查士丁当政时期)全部用光。据6世纪另一则史料,即叙利亚人以弗所的约翰披露:阿那斯塔修斯时期帝国的国库积蓄在查士丁尼死后,直到查士丁二世时期才用完;然而,这一结论是不正确的。阿那斯塔修斯留下的资金肯定比普罗柯比欲使我们相信的数目要小,这笔钱在查士丁尼的事业中一定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但仅凭此项资金是远远不够的。新的税收比疲惫不堪的居民能够承受而且付出的数目要大。皇帝以节约军费来削减国家开支的企图导致军士数量的减少,这自然使得西部征服地十分不安全。
从查士丁尼作为罗马人的观点来看,他的西征是可以理解的,也是自然的。但从帝国的实际利益出发,应该承认,这些西征活动是不必要的、有害的。6世纪的东西方之间的鸿沟已经如此巨大,欲使两者统一的愿望本身就是时代的错误。真正的统一是不可能实现的。已经征服的诸省只能靠武力来维持,而帝国既无军力,也无财力。查士丁尼沉湎于他的美好梦想中,没有认识到东方边境及东方诸省的重要性,而后者才是拜占庭帝国的根本利害所系。仅仅出于皇帝本人之愿望的西征活动,不可能带来长久性的结果,而且,恢复罗马帝国的计划也随着查士丁尼之死而废弃了,尽管它并没有永远被废弃。与此同时,查士丁尼的整个对外政策在帝国内引起了特别严重的经济危机。
(摘自**卷第三章)
君士坦丁堡的崩溃给西欧留下了可怕的印象,他们*先想到的是土耳其人的继续进攻,都充满了沮丧之情。更重要的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中心的毁灭,即使从大公教会的角度来看,认为希腊教会是宗教分裂者,也不能不引起西方虔诚的基督徒们的恐惧心理和试图补救这种状况的热情。当时教宗、各国君主、主教、诸侯和骑士们留下的许多书信和文献资料生动描绘了人们对这一事件的恐惧,他们还呼吁发动一次十字军去对付胜利的伊斯兰国家和它的代表者穆罕默德二世,这个“反基督教的先锋和第二个森那克里布。”在许多信件中,人们把君士坦丁堡的毁灭视为一个文化中心的毁灭而悼念。在西方皇帝弗里德里希三世向教宗尼古拉五世的呼吁中,称君士坦丁堡的崩溃“是基督教信仰的全面灾难”,并写道,君士坦丁堡是“文学和所有人文研究的真正殿堂。” 红衣主教贝萨里翁悼念这座城市的崩溃时,称它是“*好的艺术殿堂”。著名的埃尼亚?西尔维奥?皮科罗米尼,即后来的教宗庇护二世,号召人们关注对拉丁人而言仍是一无所知的无数拜占庭书籍,他称土耳其人对这座城市的征服是荷马和柏拉图的第二次死亡。
(摘自第二卷第九章)
A.A.瓦西列夫(1867-1953),国际历史学界公认的、20世纪中期以来拜占庭历史和文化研究者之一。他曾在圣彼得堡大学师从职业拜占庭学者学习,后来在该校教授阿拉伯语。1897—1900年,他去巴黎深造。1902年,他陪同尼古拉·马尔考察西奈半岛的圣卡特琳修道院。1904—1912年任教于塔尔图大学。1912年回圣彼得堡大学任教,后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25年,他移居美国,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工作。1944年,他移居哈佛大学顿巴登橡树园研究中心工作。瓦西列夫著述颇丰,主要作品有《拜占庭与阿拉伯人》《拜占庭帝国史》《世界两端:西方和东方的中世纪思想》《斯拉夫人在希腊》等。
译者简介:徐家玲,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拜占庭研究专家,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副理事长,第二十届巴黎国际拜占庭大会中国代表,世界拜占庭研究会中国理事。译著和出版著作多部。主要译有《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中世纪文明》《伟大的海: 地中海人类史》,著有《拜占庭文明》《早期拜占庭和查士丁尼时代研究》《世界三大宗教史纲》(主编)等。
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现代史卷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世界现代史通论、教材解析、基本问题解答、研究综述、当代国外史学理论与流派、史学名著导读等。高校世界历史配...
团购: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老兵讲述全10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书中所收回忆文章,均源自1985年全国政协相关机构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杨栋梁,男,1954年2月生,汉族,辽宁省黑山县人。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1992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南开大学
新编剑桥中世纪史 第1卷 约500年至约700年 本书特色 本卷的29篇论文,按时间顺序和地域以及专题研究编排,是“罗马世界转型”的历史指南。本卷基于可用史料尽...
他们站在历史的拐点-今古传奇.人物精华选 本书特色 本书是《今古传奇人物》杂志多年积累的好文章的精选本。上个世纪的中国,是动荡不安的百年,历史的车轮多次转弯,同...
吕思勉讲隋唐帝国 内容简介 本书以吕思勉的《隋唐五代史》为底本(原书中关于“五代十国”的三章内容未被辑入)。《隋唐五代史》是吕思勉先生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的*后一...
危巢卵梦-晚清民初六十年 本书特色 晚清时代,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处在十字路口的古老帝国何去何从,又如何走出破茧的新生?上至...
中国通史(图文珍藏版)(套装共4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共1472页,数千幅插图★ 全彩印刷,版面美观简洁,图文并茂★ 装订精良,锁线装订做工精致,装订...
史学与红学 本书特色 曹雪芹和高鹗虽然都是旗人,雪芹毕竟出身贵族,在他短短的四十余年的生命中,交游显然仍限于旗人,旗味仍重。高鹗在“补”《红楼》期间,已是个深入...
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在历史的拐角处) 本书特色 著名导演尤小刚与本书作者李亚平联手打造的同名电视专题片!《前清秘史》连获“电视人--2007”等四个国际电视...
《激情与家庭:读《安娜·卡列尼娜》》内容简介:一把经典名著的入门之钥,一场现代婚姻家庭的反思之旅! 刘文飞、格非、赵晓力诚挚
传教士与法国早期汉学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汉学专家阎宗临在1963年至1943年间发表的关于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的论文而编成的,这些论文的内容,大致包括:**部...
敦煌丝绸与丝绸之路 本书特色 现在再谈谈我对此书价值的一点粗浅认识。古代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举世瞩目的莫高窟藏经洞所出的丝织品理应成为敦煌学的重要研究...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内容简介:社会治理是学术界重点关注和研究的中国特色社会学概念。基层社会治理是中国社会学学者参与社会治理
西辽帝国传奇 内容简介 公元1125年,曾叱诧蒙古草原两百余年的契丹人骤然消失在中国大地上,不知所踪。在遥远的中亚细亚,一个号称众汗之汗的“菊儿汗”横空出世。什...
社会形式发展史大纲-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历史学-(第二辑)-(上.下册) 本书特色 《社会形式发展史大纲》一书内容有:上册为原始社会、氏族社会、封建社会3部分...
永恒的记忆-苏联专家基列夫的中国情结 内容简介 基列夫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我国长春**汽车制造厂时派到一汽工作的动力专家,他在华工作近四年,工作认真,严格...
悦读敦煌:敦煌壁画史迹故事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丰富,史料丰富,观点新颖,分析透彻,使读者*为全面系统地了解敦煌的文化、敦煌的历史,让敦煌文化古为今用,进一步发展...
藩屏-明代中国的皇家艺术与权力 本书特色 黄晓鹃编译的《藩屏(明代中国的皇家艺术与权力)》是柯律格所写的一本关于明代中国的艺术史的著作。全书分为“藩屏”、王之景...
内藤湖南的世界 内容简介 本书将与湖南同时代的舆论领袖对亚洲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日本的天职”论进行了比较,从而指出了湖南的独到之处。内藤湖南的世界 目录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