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玉石汉唐丝绸宋元香瓷明清茶叶:近代以前中国式全球化。胡天汉月羌笛驼铃天方海舶华夏风物:编织着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在东方文化与异域文化相互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激发并形成了更加灿烂的多元文明。书稿从历史与文化视角,阐述“一带一路”的历史演进,重点讲述上古、汉—唐、宋—明、晚明—清中叶,各个阶段中西交往的历史。时间跨度数千年,涉及众多地理区域,较为深入地描述了表现在人物、事件、器物、艺术诸方面的文明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将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用时间脉络一一串起,启发青年一代反思历史,关照现实。本书有如下几个特点:一、知识性与专业性。作者浸淫于中西文化关系史教学与研究近30年,出版过相关专著多部,在清华大学讲授的《中西文化关系史》,是本校和*精品课程,也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迄今*的一门教育部认定的资源共享课程。收入本书的文章都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与教学的结晶。二、通俗性与趣味性。作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由于是面向社会大众撰写的文章,一题一文,独立成篇;文章力求短小有趣,标题生动活泼。其中多篇文章在网络上有较高的转载点击率。有的文章成为北京市高考摸底试题的阅读分析题。三、系统性和完整性。作者在为报刊撰稿之前,心中就有一个结集出版的计划,*近又增补了若干文章,从而形成书稿的这第三个特点。这从书稿的目录和章节安排中可以看出,张骞之前的中西交往,汉唐时代的西域陆上丝路,宋明时代的南海丝绸之路,以及明清时代中欧的交往,构成一个完整的脉络。本书旨在拓展我们的历史视野,将中国历史和现实问题与世界格局和人类文明相结合,做出跨越时间和地域的思考,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以及与西方文明碰撞和交流的历史过程,了解中国文化对于西方文明的贡献和影响。
“丝绸之路”内涵广阔,源远流长,更因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本书作者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从专家的视野,以通俗的笔墨,为读者提供一部丝绸之路的轻松阅读文本。高屋建瓴,又触及前沿;提供新知,又启发思想,为现实关怀提供历史的思考。17万字,百数十幅图版,是一本切近当下社会热点的文化普及读物。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前近代亚欧大陆的*通道,连接着历史上各重要文明地区。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在与异域文化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激发并形成更加灿烂的多元文明。作者深入上古、汉—唐、宋—明、晚明—清中叶各个阶段的中西交往,讲述“一带一路”的历史演进。对丝绸之路的经济商贸、政治军事以及文化交流功能,进行了交光互影的综合分析。在勾勒纷繁而有趣的历史人物、事件、器物和艺术生活的同时,深入剖析文明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不仅唤起废墟遗址中酣睡的文化性灵,更为在今天的生活中,人们普遍遇到的跨文化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坊间关于丝绸之路的书籍不少,但或过于俚俗不经,或过于严肃难读,更有不少拼凑汇抄之作。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的对于古代丝绸之路热情关注时风下,显得落寞不合。不能满足广大社会读者群的巨大需求。《胡天汉月映西洋——丝路沧桑三千年》(张国刚著)在试图填补这一阅读空白。*,该书从专家的视野,通俗的写作方式,为读者提供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轻松阅读文本,高屋建瓴,又接触前沿;提供知识,又触碰思想。一编在手,不仅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纵深尽收眼底,而且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中一些单篇论文,在网络上已经广为转载。第二,该书提出了丝绸之路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对于丝绸之路的经济商贸功能、政治军事功能以及文化交流功能,进行了交光互影的综合分析。对于传统丝绸之路政治经济学的关注,是用整体的联系的观点观察丝绸之路历史的独特视角,对于今日“一带一路”问题的理解,具有参考价值。第三,过去治丝绸之路,一般重点是汉唐,以中古史者偏多,领域不外西域南海;*多及于宋元海上丝路或明初郑和下西洋,往往戛然而止。本书作者在欧洲游学和执教多年,对于1500—1800年之间的中欧文化交流用力甚勤,有专著问世,因此本书的“丝绸之路三千年”是包含着西域、西洋、西欧几个场景。这又构成本书的一个特色。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小甫 张国刚教授多年来在中外关系史领域的成绩有目共睹,在国内外学术界获得高度赞赏与评价。这部书是他近年研究的精心合集,对目前的“一带一路”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书中吸收了学术界的前沿研究成果。比如,据近年的考古发现,关于杨良瑶早在唐德宗时期(约785年)就出使大食的史实,目前已经为中外学者所关注。可以说,杨良瑶是一位中国*早航海下西洋的外交使节, 大大提前了历史上中国政府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的时间,但是普通读者尚不知道,作者将此写入书中。又比如,对于张骞之前中西交往,作者结合当今考古成就,做了视野开阔的分疏。再比如,就中国四大发明的西传,特别是指南针的故事,分析了中国古代科技轻理论重经验的局限性,甚至对于当今“一带一路”上的中西交流也提出了可资借鉴的现实关怀。作为一部面对社会精英和知识大众的读物,本书倾注了作者强烈的现实关怀,比如对于香瓷之路的讨论,突出了南海历史以及东南亚在中西贸易中的突出作用。对于明清时期的中西交往,特别关注了中国与欧洲文化传统的碰撞和对话所激起的涟漪和火花,从而对我们今天面对的中西文化关系,提供历史的借鉴。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万明
张国刚,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中西文化关系史等。曾作为德国洪堡学者、汉堡大学研究员和特里尔大学教授,在欧洲工作多年。清华大学及国家级“精品课程”《中西文化关系史》的主讲导师。多次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2009)等多个奖项。主要著述:《唐代藩镇研究》《唐代政治制度论集》《中西文化关系史》《文明的对话:中西文化交流史论》《佛学与隋唐社会》《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获2016年中国好书奖)等。
洋务运动-漫说中国历史-46 本书特色 本册图书讲述了晚清**臣、红顶商人胡雪岩、左宝贵守平壤等著名的历史人物与历史故事。围绕着漫画故事,又用四个栏目介绍了相关...
这本书基本上想要回答三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身体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化,才有现今的样子?这种身体的发展状态隐含了怎样的
中国历朝皇宫禁卫实录-(上下) 内容简介 本书以朝代或一个特定时代为一卷。各卷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皇帝与禁卫制度,禁卫组织与机构,关于禁卫的重大历史事件,禁...
知行合一王阳明大全集-(共三册) 本书特色 《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三十五天内平...
博雅史学论丛·中国史系列战国诸侯疆域形势图考绘 本书特色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疆域犬牙交错,且时有盈缩,历来没有一本较为详细的能够反映战国各诸侯国面貌的考释性地图文...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的论文集,共邀集了来自中、美、日等国的18位历史与医史学届的专家学者,从社会文化史的视角
林增平文存 内容简介 林增平(1923—1992年),江西萍乡人。1947年毕业于中正大学历史系。建国后,历任南昌大学讲师,湖南师范学院讲师、副教授、历史系主任...
中国石窟:安西榆林窟 本书特色 《安西榆林窟(精)/中国石窟》编著者敦煌研究院。 榆林窟壁画艺术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佛教思想、壁画内容、表现形式等...
《协和医事》内容简介:有一种力量,有一种做事的选择和方式,虽不大声,但绵延,自成宇宙。以世界一流标准锻造的“协和”,经历了
《止息盛怒》内容简介:大多数读者只知道泰戈尔是一位诺奖诗人,却不知道他小说写得也很好,是印度近代中短篇小说的创始人。打开这
《现代战机鉴赏指南》内容简介:本书精选了20世纪40年代后期以来的300余款经典军用飞机,涵盖了战斗机、 攻击机、轰炸机、作战支援
《风格不朽:绅士着装的历史与守则》是G.布鲁斯·博耶的第七本书,也是一本男装百科全书,一部男士着装风格趣味史。从书名即可看
尼克松录音带(1971-1972)(上下册)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根据解密不久的尼克松执政期间在白宫的录音整理而成★美国总统和...
本书首次系统专门地以“时间”为主题,从社会文化史角度较为完整地勾勒了近代时间制度和时间观念变迁的整体面貌,书中内容大致可
千秋是非话寇准(百家讲坛) 本书特色 《百家讲坛》2012年春节期间播出的热门节目、系列讲座《千秋是非话寇准》的同名图书,作者是北京大学历史系赵冬梅副教授...
漫画中国历史(第11卷):战国4 本书特色 嗨,我是林妙可。我爱看《漫画中国历史》啦!它让我轻松快乐了解上下五千年,开开心心做个小小历史通!漫画中国历史(第11...
朝鲜燕行使和朝鲜通信使 节选 《朝鲜燕行使和朝鲜通信使》的主要内容:“燕行使”指是昔日朝鲜国王向中国派遣的、旨在履行朝贡义务的外交使节,而“通信使”则是朝鲜国王...
清前期宫廷政治释疑 本书特色 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杨珍,研究方向为清史,特别是康熙年间的研究尤为突出。清前期宫廷政治中的许多热点问题迷雾...
鸿儒国学讲堂:三国史话 本书特色 ★国学文献的整理、研究,这是一个浩博、繁难而又有趣的工作,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我们祖宗世世代代的工作,为全人类积累下...
广州番鬼录旧中国杂记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1版1印★ 作者亨特终其一生,在中国生活的时间长达四十年,经历了中西关系的深刻变化,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