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玉石汉唐丝绸宋元香瓷明清茶叶:近代以前中国式全球化。胡天汉月羌笛驼铃天方海舶华夏风物:编织着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在东方文化与异域文化相互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激发并形成了更加灿烂的多元文明。书稿从历史与文化视角,阐述“一带一路”的历史演进,重点讲述上古、汉—唐、宋—明、晚明—清中叶,各个阶段中西交往的历史。时间跨度数千年,涉及众多地理区域,较为深入地描述了表现在人物、事件、器物、艺术诸方面的文明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将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用时间脉络一一串起,启发青年一代反思历史,关照现实。本书有如下几个特点:一、知识性与专业性。作者浸淫于中西文化关系史教学与研究近30年,出版过相关专著多部,在清华大学讲授的《中西文化关系史》,是本校和*精品课程,也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迄今*的一门教育部认定的资源共享课程。收入本书的文章都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与教学的结晶。二、通俗性与趣味性。作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由于是面向社会大众撰写的文章,一题一文,独立成篇;文章力求短小有趣,标题生动活泼。其中多篇文章在网络上有较高的转载点击率。有的文章成为北京市高考摸底试题的阅读分析题。三、系统性和完整性。作者在为报刊撰稿之前,心中就有一个结集出版的计划,*近又增补了若干文章,从而形成书稿的这第三个特点。这从书稿的目录和章节安排中可以看出,张骞之前的中西交往,汉唐时代的西域陆上丝路,宋明时代的南海丝绸之路,以及明清时代中欧的交往,构成一个完整的脉络。本书旨在拓展我们的历史视野,将中国历史和现实问题与世界格局和人类文明相结合,做出跨越时间和地域的思考,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以及与西方文明碰撞和交流的历史过程,了解中国文化对于西方文明的贡献和影响。
“丝绸之路”内涵广阔,源远流长,更因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本书作者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从专家的视野,以通俗的笔墨,为读者提供一部丝绸之路的轻松阅读文本。高屋建瓴,又触及前沿;提供新知,又启发思想,为现实关怀提供历史的思考。17万字,百数十幅图版,是一本切近当下社会热点的文化普及读物。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前近代亚欧大陆的*通道,连接着历史上各重要文明地区。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在与异域文化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激发并形成更加灿烂的多元文明。作者深入上古、汉—唐、宋—明、晚明—清中叶各个阶段的中西交往,讲述“一带一路”的历史演进。对丝绸之路的经济商贸、政治军事以及文化交流功能,进行了交光互影的综合分析。在勾勒纷繁而有趣的历史人物、事件、器物和艺术生活的同时,深入剖析文明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不仅唤起废墟遗址中酣睡的文化性灵,更为在今天的生活中,人们普遍遇到的跨文化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坊间关于丝绸之路的书籍不少,但或过于俚俗不经,或过于严肃难读,更有不少拼凑汇抄之作。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的对于古代丝绸之路热情关注时风下,显得落寞不合。不能满足广大社会读者群的巨大需求。《胡天汉月映西洋——丝路沧桑三千年》(张国刚著)在试图填补这一阅读空白。*,该书从专家的视野,通俗的写作方式,为读者提供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轻松阅读文本,高屋建瓴,又接触前沿;提供知识,又触碰思想。一编在手,不仅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纵深尽收眼底,而且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中一些单篇论文,在网络上已经广为转载。第二,该书提出了丝绸之路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对于丝绸之路的经济商贸功能、政治军事功能以及文化交流功能,进行了交光互影的综合分析。对于传统丝绸之路政治经济学的关注,是用整体的联系的观点观察丝绸之路历史的独特视角,对于今日“一带一路”问题的理解,具有参考价值。第三,过去治丝绸之路,一般重点是汉唐,以中古史者偏多,领域不外西域南海;*多及于宋元海上丝路或明初郑和下西洋,往往戛然而止。本书作者在欧洲游学和执教多年,对于1500—1800年之间的中欧文化交流用力甚勤,有专著问世,因此本书的“丝绸之路三千年”是包含着西域、西洋、西欧几个场景。这又构成本书的一个特色。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小甫 张国刚教授多年来在中外关系史领域的成绩有目共睹,在国内外学术界获得高度赞赏与评价。这部书是他近年研究的精心合集,对目前的“一带一路”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书中吸收了学术界的前沿研究成果。比如,据近年的考古发现,关于杨良瑶早在唐德宗时期(约785年)就出使大食的史实,目前已经为中外学者所关注。可以说,杨良瑶是一位中国*早航海下西洋的外交使节, 大大提前了历史上中国政府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的时间,但是普通读者尚不知道,作者将此写入书中。又比如,对于张骞之前中西交往,作者结合当今考古成就,做了视野开阔的分疏。再比如,就中国四大发明的西传,特别是指南针的故事,分析了中国古代科技轻理论重经验的局限性,甚至对于当今“一带一路”上的中西交流也提出了可资借鉴的现实关怀。作为一部面对社会精英和知识大众的读物,本书倾注了作者强烈的现实关怀,比如对于香瓷之路的讨论,突出了南海历史以及东南亚在中西贸易中的突出作用。对于明清时期的中西交往,特别关注了中国与欧洲文化传统的碰撞和对话所激起的涟漪和火花,从而对我们今天面对的中西文化关系,提供历史的借鉴。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万明
张国刚,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中西文化关系史等。曾作为德国洪堡学者、汉堡大学研究员和特里尔大学教授,在欧洲工作多年。清华大学及国家级“精品课程”《中西文化关系史》的主讲导师。多次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2009)等多个奖项。主要著述:《唐代藩镇研究》《唐代政治制度论集》《中西文化关系史》《文明的对话:中西文化交流史论》《佛学与隋唐社会》《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获2016年中国好书奖)等。
《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9—2020)》内容简介:本书全面分析了2019年全球新兴产业发展动态和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并对2020年的发
《美国海》内容简介:鉴于地理位置、文化和传统,墨西哥湾一直被视为美国的海洋,至今还没有一部关于它的完整的历史。从它的发现到
中国通史-(插图珍藏本) 本书特色 史学大师写给大家的中国历史入门书,易中天极为推崇的史学大师,“易中天品三国言必称吕思勉。”钱穆十分敬重的授业恩师,备受欢迎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五册)-全景插图版 本书特色 本套图书选用了600余幅战地照片、各种人物雕塑等摄影作品和经典油画、版画等绘画作品以及原版图书战略图、博...
《饮水室文萃:先秦政治思想史》原为1922年梁启超先后在北京政法于门学校和东南大学讲课的内容,经整理出版。这部著作是梁启超研究
《诺曼征服》内容简介:了解诺曼人征服英格兰的必读书,揭开英格兰诺曼王朝的神秘面纱! 诺曼征服可能是英格兰历史上最重要的军事和
明史 本书特色 有人说,明代的历史充满了暴力、专制、独裁,充满阴暗、另类与变态,明代的恐怖社会宛若人间地狱;有人却说,明代的历史洋溢着睿智、新奇和文明,它开启了...
张艳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研究与培训部主任,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
本书是劳榦先生的论文集,共收录作者中英文论文46篇,内容涉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思想、社会、地理与边疆、历法、考古与文字、
曾国藩发迹史-上 本书特色 ★《曾国藩发迹史》:剥开曾国藩的“光屁股升官法”!★本书讲述的是曾国藩仕途初期,九年内连升十级的谋略与细节。★由于这段历史的相关史料...
中国文化文学经典文丛:资治通鉴(精装版) 本书特色 本书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书...
杨虎城画传 本书特色 1936年,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杨虎城将军高举抗日救国大旗,与张学良将军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联袂发动震惊世界的西安事...
中国近代史 本书特色 《中国近代史》:在十九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西洋没有派遣驻华的使节,我们也没有派大使公使到外国去。此中的原故是很复杂的。**,中西相隔很...
《新基建:中国经济新引擎》内容简介: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近代史-插图增补版 本书特色 ☆全新校订:本次再版,力邀众多高水准专家学者,全面校订文字,更正原书讹误,核查、纠正引文失误,文字完善,优于市场其他通行版本。...
国外研究译丛从革命到政治:长征与毛泽东的崛起(插图本)(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 本书特色 作者运用政治学的方法,构架了自己独特的一套研究体系和模式,即用“革命理想...
《二战海空大战纪实:太平洋海空战》自日本偷袭珍珠港写起,翔实地记叙了马来亚大海战、珊瑚海大海战、中途岛大海战、瓜岛争夺战、
羌族简史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古代的羌,岷江和涪江上游的羌族、近代羌族社会、现代羌族社会、改革开放以来的羌族社会、当代羌族社会等。羌族简史 目录 概况**章...
《华为大学: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内容简介:本书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全方位认识华为人才培养体系的窗口,从培训理念与定位、培
百年重大考古发现秘闻录 内容简介 [书摘:]继王懿荣首开收藏甲骨之风后,有些金石学家也陆续加入到搜购、收藏的行列中。其中有一位有心人,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