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智慧的著作,分别对儒家、道家、佛教、道教的生死理论作了系统的挖掘和梳理。
对于生死问题,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和解决,也可以从哲学和宗教的角度去解释和解决。在科学中,生死被看做客观事实、客观对象,人有生必有死是客观规律,不可改变,也不可超越,死亡再残酷、再无情,人也必须去面对它、承受它,除此之外,任何人都无计可施。在哲学和宗教中,生死被看做一种观念、一种心态、一种境界,人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生死,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生死,以什么样的境界体验生死,生死就会以什么样的面目呈现,因此在哲学和宗教中,生死是可以超越的。当然这只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而不是事实上的超越。尽管如此,它也足以使人的生命得到安顿,心灵得到慰藉。
中国传统文化的骨干是儒家、道家、佛教、道教,从本质上讲,它们都是人生哲学、人生宗教。儒家、道家是哲学,它们主要讨论人应该如何理解生命、安顿生命;佛教、道教是宗教,它们主要讨论人应该如何理解死亡、对待死亡。这四家相反相成,共同创造了中国人的生死智慧,不仅对于我们中国人,而且对于全人类,都提供了并且继续提供着重大而有益的启示。
如何修证佛法 本书特色 南怀瑾先生在台北时,曾以“如何修证佛法”为主题,开设系列讲座,共二十八次。这些讲座的内容,经记录整理,便形成了本...
庄子全集 本书特色 本书为“家藏御书房”系列图书,堪称*透彻、*实用、*好读的国学典藏,是首部融汇古今名家批注、传承千年文化精华的国学经典。《庄子》一书也被称为...
后现代语境中伦理文化转向:论列维纳斯、德里达和南希 内容简介 我们使用“伦理文化转向”来根据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思想运动的趋势。我们选择具有明显的学...
白话观无量寿经 本书特色 《观无量寿经》主要讲述阿弥陀佛在耒成佛以前作为法藏比丘时所做的因行功德,以及他成就佛果后所建立的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庄严情景。大致包括阿...
中观论颂讲记 内容简介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
兴:艺术生命的激活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美学范畴丛书中的《兴:艺术生命的激活》分册。书中全面系统地对“兴”这个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历史地位,发展...
罗尔斯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述评了罗尔斯的《一种公正理论》(内地多译为《正义论》),对现代政治哲学的主要问题——公正、效益、自由、契约论、道德方法论进行了深入独到...
理想国许国璋一生盛赞之译著 本书特色 《理想国》:柏拉图把理想国中的公民分为三个阶层:治国者、兵士和平民。吴师,近代中国英语界、教学界之大师,毕生著译甚勤,……...
作者親身採訪7則實例20世紀末超類絕倫的虹身示現、光天化日下人身飛空失蹤、死亡後中陰現象真實顯現很多人因為接受現代偏西方式的
生命的菩提 本书特色 《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心有菩提,无相无物,身心自在。佛教的禅宗说“明心见性”,就是要我们明了心的虚妄性,不被它的变化所迷惑,...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16辑) 本书特色 本辑共收论文六篇,另有三篇研究回顾和一篇编后语。本辑中的三篇主题论文反映了在中国哲学研究方法上的争议。戴卡琳认为研究者面对...
季羡林谈佛-图文纪念版 本书特色 季羡林佛教作品白金珍藏版,收录季羡林大师长达半世纪的佛教论著。中国人研究佛教的必读图书,让您轻松读懂佛教。季羡林之子季承首次授...
《感觉的分析》概括性和补充性的陈述,对于作者的观点或许是某种更为有益的阐明,作者常常被旨进感觉的分析这个领域里去,同时深
伦理学纲要续篇 本书特色 本书集李泽厚先生近年发表之四篇作品,以较具体事例论说了《伦理学纲要》所提观点,即伦理、道德作外内区分,由伦理二道德、道德三要素、两德(...
汉唐巴蜀易学研究 本书特色 巴蜀文化历史悠久,别具特色,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巴蜀易学是巴蜀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巴蜀经学则是巴蜀学术的重要内容...
李泽厚美学概论 内容简介 《李泽厚美术概论》是在1990年、2006年的两次讲座基础上进行学术性提升后的结果,概说了李泽厚美学富有原创性与体系性的品格,更说明了...
天理暨人欲 内容简介 俗语曰:天上星多月亮少,地上人多君子稀。由于人欲的驱使,世间“小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当个真正的“君子”难之又难。《天理暨人欲》向人们讲...
感性的形式-阅读十二位西方理论大师 本书特色 本书论述了海德格尔、本雅明、拉冈、阿多诺、罗兰?巴特、李欧塔、德勒兹、福柯、德里达、布什亚、克莉斯蒂娃、齐泽克这十...
四书全解-彩图全解版 本书特色 “四书”包括《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载体,是中华民族*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时至今日,“四书”所承...
康德:判断力之批判 本书特色 1.“三大批判”之一,新儒学集大成者经典译注。2.*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毕生谋求儒家哲学与康德哲学的融通,力图重建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