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大师约瑟•普拉回忆录!从加泰罗尼亚语直接译出,首次引介到中国!约瑟•普拉在西班牙的文学地位不亚于鲁迅在中国!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从加泰罗尼亚的蒙特拉斯镇到巴塞罗那一份私人日记,一部家族回忆录,一幅加泰罗尼亚乃至西班牙横跨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全景图
这部《灰色笔记》是从作者1918年至1919年的日记中精选而成的。它与其说是一本私人日记、一部反映家族历史的回忆录,不如说是一部反映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西班牙社会发展的历史画卷。作者用近似散点透视的方法,从家族历史出发,细致描绘了从加泰罗尼亚的蒙特拉斯镇到巴塞罗那人民的生活日常,又将这些置于西班牙整个社会政治、文化、思想等发展变迁的大背景中,为当代读者开辟了进入加泰罗尼亚乃至西班牙历史的新路径。
约瑟•普拉(Josep Pla,1897—1981),西班牙记者、著名作家。作为记者,他曾远赴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和俄国工作。作为作家,他主张“文学无国界”,终其一生坚持朴实、易懂、明晰的文学创作风格;这位作家在加泰罗尼亚乃至西班牙的地位不亚于鲁迅在中国,他一生坚持用加泰罗尼亚语写作,非常高产,身后留下四十余卷作品。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编撰体例除原诗(词)外,特有诗(词)人简介、注释、鉴赏及插图。“诗(词)人简介”力求言简意赅;“注释
大家文库-闻一多 古诗神韵 本书特色 《古诗神韵》是闻一多先生一生中国古代诗歌研究成果的个精华选本。藉由一个新诗人的古典诗歌研究,读者可以多方面领略中国古典诗歌...
傲慢与偏见 本书特色 《傲慢与偏见/外国文学经典》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外国文学经典》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
精彩摘录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引自第11页人的皮肤之厚,大概不到半分,鲜红的热血,就循着那后面
《记者札记:没有新闻的角落》内容简介:梁衡“新闻四部曲”的时间跨度为1978年到2018年,记录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新闻业发展的全
池莉自选集-一本书读懂池莉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家池莉以关注女性生存真相、探寻女性内心世界为主旨的一本自选集,每一个文学形象的创造,都是站在女性的视角去关照,有着...
名家散文经典译丛:流动的盛宴 本书特色 《流动的盛宴》是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于一九六○年写成并亲自修改定稿的一部回忆录,在他去世三年后由其*后一任妻子玛丽·海...
观光纪游 观光续纪 观光游草 内容简介 1884年6月日本汉学家冈千仞来华游历三百馀日,《观光》三书即此次游历之所获。其行迹遍及以苏、沪、杭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
实斋笔记 内容简介 清代大史学家章学诚字实斋,他是浙江会稽人,我则源于浙江湖州荻溪章氏一系,因此决无冒充名牌促销此书之意。我之取名实斋,乃是借用荻溪章氏第十二世...
《科技文书写作》内容简介:科技文书是记录、总结、描述、反映、交流、传播、普及科技成果的必要手段,是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
团购:王夫之古近体诗评选三种 本书特色 ★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明末大儒,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三本书诸多诗学和批评观念在...
废墟上的石榴 本书特色 一场画笔与文学的美妙邂逅,一份从诙谐叙事中窥见处世哲学的心灵独白。文如其人,画亦如其人,随想式的心灵独白,是对人生与光阴的静心感悟;匠心...
五十一位中国国民党中常委的最后结局 内容简介 《民国名人的*后结局》主要是选择中华民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该丛书按照人物在中华民国历史上某一领域的影响进行编...
张枣(1962—2010),湖南长沙人,先后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四川外语学院。1986年赴德留学,后长期寓居西方,获德国特里尔大学文哲博士,曾任教于德国图宾根大...
阅读ABC 本书特色 在《名家文学讲坛:阅读abc》这本教导式的小书中,庞德遵循了“一切批评都是一种界说古典作家的尝试”。在希腊人中,庞德喜欢荷马和萨福,在罗马...
藏宝于民-200件流落民间的稀世珍宝 内容简介 与高端收藏相比,大众收藏正日益活跃。作为爱好和投资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得到专家的指导,希望在*短的时间内,获...
映秀日记 一位外科医生的抗震救灾纪实(2008/10) 本书特色 自己曾经说过:在不同的岗位,以不同的方式为祖国尽忠,为同胞解痛。我也是这样做的,但是,人认为自...
西潮的彼岸 本书特色 在欧洲的各大城市,我处处感受到历史的幽魂,反而在东方的香港和大陆,似乎真的觉得历史“终结”了……而我处处在学本雅明笔下的天使,逆着“进步”...
去乡下盖间房子 本书特色 ★逃离繁杂现实,回归恬静生活的梦想。 清风拂过,薄雾微光,满心欢喜。 ★超俗的眼光,闲散的人生情怀。让读者不必亲自去盖一个房子,也能体...
北京站往事-北京站老站长手记 本书特色 “列车运行前方就要到达伟大首都——北京……”在北京西站建成之前,每当这段广播响起的时候意味着旅客们就要到达北京站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