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医生、诗人、战士喜爱的鸦片怎么风靡世界6000年?
奎宁在英国怎么就成了禁用药,后来又怎么再次崛起的?
煤渣中提炼出来的染料如何带来了抗生素,改变整个医药行业?
用不起眼的柳树皮造出来的阿司匹林如何逆袭成为百药之王?
◎你吞下的每一粒药丸,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绝伦的传奇故事。
化学制药兴起之前,人们能够享用到的真正有用的药物其实只有罂粟、金鸡纳树皮、柳树皮等寥寥几种,即便到了20世纪初期,大多数医生治疗疾病采用的方法一般是砒霜、水银和泻药,偶尔加上不限量的咖啡和威士忌……真正改变药物历史的是化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带来了抗生素,带来了更有针对性的施医用药的方法,也让我们看见药物、疾病、身体之间的关联。这本书是他们的故事。
◎与众不同的医学史读物,观点很颠覆,很有启发。
药物由前现代到现代的演变,不是传统医学史著作所讲述的英雄人物和伟大发现的历史,是我们用智慧与愚昧艰难抗争的历史。我们会看到,18/19世纪的医生深信自己的神圣和仁慈,怯于承认产褥热导致的大量产妇死亡是因为他们的手上带着细菌,从而大大推迟了消毒水的普及。这样的案例太多。我们在享受药物带来的好处的时候,需要感谢亚里士多德、培根、洛克这样的主张“理论需要用可靠的试验来验证”的哲学家,以及威廉·哈维、托马斯·西德纳姆、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弗朗西斯·高尔顿这样的敢于怀疑传统并且不厌其烦进行医学统计分析的医生,他们最终建立了“循证医学”,因为在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时期,医生害死的病人远比救活的病人多,医生治病太多凭借直觉和传统。
◎讲历史的手法很新奇,层次很丰富。
这是一本用药物串起来的医学历史,有很多有意思的趣味知识,从古巴比伦的鸦片、教皇的奎宁,到强大的德国制药工业、百药之王阿司匹林,每一种经典药物的诞生都有化学、生理学、生物学的厮杀、进步。这也是一本饱含思想的科技社会史,带你思考现代医药是怎么脱离无知,造福人类的,是人们如何用更可靠的统计方法进行试验,与不顾伦理追逐利润的制药工业进行抗争,一步步实现规范的药物监管,让生命的价值更好地被尊重的历史。
◎对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求医问药大有帮助。
提供了很多关于药物的基本常识:时刻保持怀疑精神,用可靠的理性方法客观检验某种说法,这是我们求医问药的第一步;凡是能够起到药效的药物,都是因为其中包含的某种活性成分,不存在所谓的“偏方”“独家药方”“祖传秘方”;了解了药物的历史,就能正确理解抗生素,是人们依照化学规律制造出来的对疾病造成伤害同时也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的药品;放下对医生、医学的神圣迷信,再高明的专家也有骄傲自大的时候,普通人因为总是抱有太高的期待,也会有丧失理性的时刻……
◎《星期日电讯报》《金融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新科学家》等主流媒体好评推荐。
“伯奇带领我们走过一段令人惊叹的医药实践之旅。”“每一章都是一则犀利的短小寓言。”作者求学和执教于牛津大学医学院,曾在多家医院工作,医疗经验和教学经验都很丰富,文笔耿直,擅长用机智的方式将医学教科书和现实生活里有关医药的槽点一一拎出,讲清楚每一桩诡异的医学事情背后,都有深厚的错误传统和大众心态在作祟,并把医学史上各种怪诞的典故直言不讳地呈现出来,既让人发笑,又引人深思。
亚历山大大帝临终前说:我死在太多医生的帮助下。享年33岁。
普林尼记录了当时流行的墓志铭:就是那帮医生杀了我。
华盛顿死前最后一句话是:让我安静地去吧。此前他被灌了大量水银,还被放了2.5升血。
乔治·奥威尔去世前两年一直与一种新药链霉素奋战,他躺在病床上说:我觉得使用这种药物,就好像把船凿沉,来驱赶船上的老鼠。这种有效药物的副作用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即便到了20世纪,医学教科书仍然充斥着自相矛盾的教导和未经检验的谬误传统,人类与疾病的抗争,同时也是与谬误的抗争。《药物简史》考察古巴比伦到当代6000年的一系列经典药物,每一种药物的背后,都是一段精彩的传奇故事。
奎宁与英国人——1651年,奎宁正式进入《罗马药典》,是药典中为数不多的有效药,风靡全欧洲,不过英国却是个例外。有人发烧,服用了奎宁之后,死掉了。英国人认为这是“天主教的阴谋”,这种药就成了非法药物。塔尔博特偷偷引进了这种药物,加上玫瑰叶、柠檬汁和混合各种原料的葡萄酒组成一种“神秘药方”。他的推销大为成功,查理二世重金聘请他为医师,并且赐给骑士爵位,并让他透露到底是什么药物这么有效。那医生回答:耶稣会士树皮(英国人对奎宁的称呼)。查理二世大为惊骇:这药早就已经明确禁止使用,为什么以前害人的药物,现在这么有效呢?
那医生回答:这种药的效果只有国王才配消受。
抗生素的革命——19世纪后期,化学家发现把从煤渣中提炼出来的染料涂在植物或动物组织上,染料会将纤维清晰地显现出来,并且顺着组织运动,进入各个器官。埃尔利希凭借这种方法弄清楚了血清的功能,里面具有某种“抗体”,像“魔法子弹”一样对病菌进行打击。细菌表面存在与人体细胞不一样的接收器,如果能让毒素进入这些地方,就能在不杀死正常细胞的情况下杀死细菌。化学家们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打靶”药物,这是抗生素时代的开端,这种思维方法也是“化学疗法”的开端。
这才开始了乙酰丙胺(退热冰)、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二醋吗啡(海洛因)、百浪多息、盘尼西林、沙利度胺(反应停)等一系列经典药物的传奇故事,以及赫希斯特、默克、法本、拜耳等庞大的制药公司的崛起与药物生产和监管背后药效评估方法的革新和法律、伦理博弈。
--------见识城邦简史系列:《人类简史》 《世界简史》 《生命简史》 《社交媒体简史》 《时间简史》 《药物简史》 《时间哲学简史》 《纳粹德国简史》 《犯罪与惩罚简史》 《婚姻简史》 《隐私简史》 《语言简史》 《一战简史》 《二战简史》 《地图简史》 《上瘾五百年》 《舌尖上的历史》。
德劳因·伯奇(Druin Burch),曾在英国东南部多家医院工作,现任牛津大学医院主治医生,并在牛津大学教授人类进化学、生理学、生态学等学科,并为《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和《卫报》撰稿,著有关于维多利亚时代外科医生阿斯特利·帕斯顿·库珀(Astley Paston Cooper)的传记《挖掘死者》(Digging up the Dead)。
引起疟疾的是一种寄生性原生动物,这是种单细胞微生物,具有细胞壁和运动细胞器——后者使它更接近于动物而非植物。疟原虫(Plasmodium)是这种原生动物的属名,它感染人类的历史非常久远,以至于我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在进化中获得了对它的防御基因。它的存在很可能和我们智人同样早,因为它的原生动物近亲也能感染黑猩猩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疟原虫似乎和我们一样起源于非洲,当人类迁徙的时候,也把它们带在了身上。疟原虫一生中只有一部分时间在人体内度过,其余时间都寄居在蚊子身上。疟疾在人与人之间就是以蚊子叮咬的方式传播——或者从蚊子的角度来说,当它们在一张移动餐桌上进食时,疟疾就从一只蚊子传到了另一只蚊子的身上。对于第一世界来说,疟疾如今只是在度假期间在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在其他地区,每年都有将近7亿人患病,数百万人(多数是非洲儿童)死亡。……在英国,疟疾曾经被称为ague,来源于发热一词。它的发病原因并不明确,不过许多人将它与沼泽地及污浊的空气联系起来。直到霍勒斯·沃波尔在1740年离开罗马,急切地想从病魔处逃脱时,英国人才开始使用它今天的学名。沃波尔给家乡的一个朋友写信说道,这儿“有种名叫疟疾的可怕东西,每年夏天都会来罗马杀人,而我从耶稣下葬以来还从未担心过死亡呢”。
——引自第27页
在拉什看的前5个人黄热病人里,一共死去了4个。以当时的标准看,他们接受的治疗相当温和,就是用一点儿水银来加快排泄和腹泻(两者都让他们更难存活);接着再用一点泻药,让腹泻更加重些(脱水也更加严重);最后,似乎是要对医疗措施进行些许补救,他们被安排进一些饮食。5人中死了4个,这让拉什感到良心不安。他认为上帝总会提供治愈方法,只要有人足够虔诚、足够勤奋,就能找到它。
——引自第265页
出生在西部开拓时代的洛杉矶,那时野兔比居民的数量多得多。童年时他的家庭几经搬迁,有时搬到小岛上,有时搬到与墨西哥交界的山里,那里曾经是西部印第安人聚居的地方。正...
三毛(1943~1991),本名陈懋平,因为学不会写“懋”字,就自己改名为陈平。旅行和读书是她生命中的两颗一级星,快乐与疼痛都夹杂其中,而写作之初纯粹是为了让父...
头部心理学平台KnowYourself创始人钱庄首部随笔集:关于爱与自由的心理笔记,讲述她视角下的自我觉察、亲密关系、女性主义、人生选择。作者将心理学融入个人经...
金属加工与实训-基础常识-含练习册 本书特色 《金属加工与实训:基础常识》:机械工业职业教育专家委员会审定金属加工与实训-基础常识-含练习册 内容简介 本书是按...
法治类型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武建敏和董佰壹合编的《法治类型研究》。《法治类型研究》的内容简介如下: 法治类型学是一种多元主义的法治立场,它不以...
费尔南多·佩索阿于1888年生于葡萄牙里斯本,父亲在他不满六岁时病逝,母亲再嫁葡萄牙驻南非德班领事,佩索阿随母亲来到南非,在那儿读小学中学和商业学校。在开普敦大...
精彩摘录print('%-30s%s%s'%(''.join(flags),delimiter,folder_name))——引...
《岭南采药录》考证与图谱:上册 本书特色 本书以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 年出版的萧步丹撰《岭南采药录》(根据1932 年萧灵兰室铅印本影印)为蓝本,重点参考香港...
本书是风靡全球的HTML和CSS入门教程的最新版,至第6版累积销量已超过100万册,被翻译为十多种语言,长期雄踞亚马逊书店计算机图书排行榜榜首。第8版秉承作者直...
张大春说靠他“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骆以军称他为“未来的小说家!”黄国峻融合小说、故事及短文的集大成之作书写男女间纷至沓来的复杂欲念..编辑推荐★黄锦树曾提出...
作品目录目录 英译者序八 导言十八世纪 一、封建自由 二、贵族与君主 三、自由主义的精神力量 四、天赋人权 五、经济自由 六、工
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看音乐是如何演变的。——《大西洋月刊》焦亚写过一系列关于爵士乐的书,广受好评,但《变革之声》可以说是他内容涉及最广泛、最具启发性的作品。”——...
十二起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奇案:李思德岱爵士的離奇失蹤;火車中的奇遇;一個恐懼前夫的新婚女子;一個家族命案;大好人心性大
约翰·格雷,英国当代有名政治哲学家,1948年生于英国南希尔兹,毕业于牛津大学,先后任教于埃塞克斯大学、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曾任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访问教...
New York Timesbest-seller! Wattersons imaginative approach to his material and h...
刑事诉讼法 本书特色 京师大学堂笔记是清末修律中日本法律专家在京师大学堂讲授法学各科目的笔记,后经整理出版,计有两种:熊氏版和汪氏版。当时讲授的法律课程,以日本...
环境人权:权利.伦理与法律 本书特色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环境与人权之间的政治、伦理与法律关系。地球上人类和非人类的福利和繁荣根据其自身既有价值。这些价值不依赖于为...
你不可不知的法律常识 本书特色 酒后出事,同席者承担多大责任?样品误当新品卖,是否构成消费欺诈?车借给朋友出了事故,责任由谁承担?是不是合同都可以采用电子签名?...
增田奏1951年生于横滨,一级建筑师,日本关东学院大学人类环境学系客座教授。横滨建筑师联盟“area045”会员。1977年获得早稻田大学穗积信夫研究所硕士学位...
安东尼·多尔 Anthony Doerr (1973 - ),美国小说家,作品包括《捡贝壳的人》(The Shell Collector)、《关于恩典》(A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