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医生、诗人、战士喜爱的鸦片怎么风靡世界6000年?
奎宁在英国怎么就成了禁用药,后来又怎么再次崛起的?
煤渣中提炼出来的染料如何带来了抗生素,改变整个医药行业?
用不起眼的柳树皮造出来的阿司匹林如何逆袭成为百药之王?
◎你吞下的每一粒药丸,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绝伦的传奇故事。
化学制药兴起之前,人们能够享用到的真正有用的药物其实只有罂粟、金鸡纳树皮、柳树皮等寥寥几种,即便到了20世纪初期,大多数医生治疗疾病采用的方法一般是砒霜、水银和泻药,偶尔加上不限量的咖啡和威士忌……真正改变药物历史的是化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带来了抗生素,带来了更有针对性的施医用药的方法,也让我们看见药物、疾病、身体之间的关联。这本书是他们的故事。
◎与众不同的医学史读物,观点很颠覆,很有启发。
药物由前现代到现代的演变,不是传统医学史著作所讲述的英雄人物和伟大发现的历史,是我们用智慧与愚昧艰难抗争的历史。我们会看到,18/19世纪的医生深信自己的神圣和仁慈,怯于承认产褥热导致的大量产妇死亡是因为他们的手上带着细菌,从而大大推迟了消毒水的普及。这样的案例太多。我们在享受药物带来的好处的时候,需要感谢亚里士多德、培根、洛克这样的主张“理论需要用可靠的试验来验证”的哲学家,以及威廉·哈维、托马斯·西德纳姆、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弗朗西斯·高尔顿这样的敢于怀疑传统并且不厌其烦进行医学统计分析的医生,他们最终建立了“循证医学”,因为在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时期,医生害死的病人远比救活的病人多,医生治病太多凭借直觉和传统。
◎讲历史的手法很新奇,层次很丰富。
这是一本用药物串起来的医学历史,有很多有意思的趣味知识,从古巴比伦的鸦片、教皇的奎宁,到强大的德国制药工业、百药之王阿司匹林,每一种经典药物的诞生都有化学、生理学、生物学的厮杀、进步。这也是一本饱含思想的科技社会史,带你思考现代医药是怎么脱离无知,造福人类的,是人们如何用更可靠的统计方法进行试验,与不顾伦理追逐利润的制药工业进行抗争,一步步实现规范的药物监管,让生命的价值更好地被尊重的历史。
◎对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求医问药大有帮助。
提供了很多关于药物的基本常识:时刻保持怀疑精神,用可靠的理性方法客观检验某种说法,这是我们求医问药的第一步;凡是能够起到药效的药物,都是因为其中包含的某种活性成分,不存在所谓的“偏方”“独家药方”“祖传秘方”;了解了药物的历史,就能正确理解抗生素,是人们依照化学规律制造出来的对疾病造成伤害同时也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的药品;放下对医生、医学的神圣迷信,再高明的专家也有骄傲自大的时候,普通人因为总是抱有太高的期待,也会有丧失理性的时刻……
◎《星期日电讯报》《金融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新科学家》等主流媒体好评推荐。
“伯奇带领我们走过一段令人惊叹的医药实践之旅。”“每一章都是一则犀利的短小寓言。”作者求学和执教于牛津大学医学院,曾在多家医院工作,医疗经验和教学经验都很丰富,文笔耿直,擅长用机智的方式将医学教科书和现实生活里有关医药的槽点一一拎出,讲清楚每一桩诡异的医学事情背后,都有深厚的错误传统和大众心态在作祟,并把医学史上各种怪诞的典故直言不讳地呈现出来,既让人发笑,又引人深思。
亚历山大大帝临终前说:我死在太多医生的帮助下。享年33岁。
普林尼记录了当时流行的墓志铭:就是那帮医生杀了我。
华盛顿死前最后一句话是:让我安静地去吧。此前他被灌了大量水银,还被放了2.5升血。
乔治·奥威尔去世前两年一直与一种新药链霉素奋战,他躺在病床上说:我觉得使用这种药物,就好像把船凿沉,来驱赶船上的老鼠。这种有效药物的副作用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即便到了20世纪,医学教科书仍然充斥着自相矛盾的教导和未经检验的谬误传统,人类与疾病的抗争,同时也是与谬误的抗争。《药物简史》考察古巴比伦到当代6000年的一系列经典药物,每一种药物的背后,都是一段精彩的传奇故事。
奎宁与英国人——1651年,奎宁正式进入《罗马药典》,是药典中为数不多的有效药,风靡全欧洲,不过英国却是个例外。有人发烧,服用了奎宁之后,死掉了。英国人认为这是“天主教的阴谋”,这种药就成了非法药物。塔尔博特偷偷引进了这种药物,加上玫瑰叶、柠檬汁和混合各种原料的葡萄酒组成一种“神秘药方”。他的推销大为成功,查理二世重金聘请他为医师,并且赐给骑士爵位,并让他透露到底是什么药物这么有效。那医生回答:耶稣会士树皮(英国人对奎宁的称呼)。查理二世大为惊骇:这药早就已经明确禁止使用,为什么以前害人的药物,现在这么有效呢?
那医生回答:这种药的效果只有国王才配消受。
抗生素的革命——19世纪后期,化学家发现把从煤渣中提炼出来的染料涂在植物或动物组织上,染料会将纤维清晰地显现出来,并且顺着组织运动,进入各个器官。埃尔利希凭借这种方法弄清楚了血清的功能,里面具有某种“抗体”,像“魔法子弹”一样对病菌进行打击。细菌表面存在与人体细胞不一样的接收器,如果能让毒素进入这些地方,就能在不杀死正常细胞的情况下杀死细菌。化学家们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打靶”药物,这是抗生素时代的开端,这种思维方法也是“化学疗法”的开端。
这才开始了乙酰丙胺(退热冰)、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二醋吗啡(海洛因)、百浪多息、盘尼西林、沙利度胺(反应停)等一系列经典药物的传奇故事,以及赫希斯特、默克、法本、拜耳等庞大的制药公司的崛起与药物生产和监管背后药效评估方法的革新和法律、伦理博弈。
--------见识城邦简史系列:《人类简史》 《世界简史》 《生命简史》 《社交媒体简史》 《时间简史》 《药物简史》 《时间哲学简史》 《纳粹德国简史》 《犯罪与惩罚简史》 《婚姻简史》 《隐私简史》 《语言简史》 《一战简史》 《二战简史》 《地图简史》 《上瘾五百年》 《舌尖上的历史》。
德劳因·伯奇(Druin Burch),曾在英国东南部多家医院工作,现任牛津大学医院主治医生,并在牛津大学教授人类进化学、生理学、生态学等学科,并为《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和《卫报》撰稿,著有关于维多利亚时代外科医生阿斯特利·帕斯顿·库珀(Astley Paston Cooper)的传记《挖掘死者》(Digging up the Dead)。
引起疟疾的是一种寄生性原生动物,这是种单细胞微生物,具有细胞壁和运动细胞器——后者使它更接近于动物而非植物。疟原虫(Plasmodium)是这种原生动物的属名,它感染人类的历史非常久远,以至于我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在进化中获得了对它的防御基因。它的存在很可能和我们智人同样早,因为它的原生动物近亲也能感染黑猩猩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疟原虫似乎和我们一样起源于非洲,当人类迁徙的时候,也把它们带在了身上。疟原虫一生中只有一部分时间在人体内度过,其余时间都寄居在蚊子身上。疟疾在人与人之间就是以蚊子叮咬的方式传播——或者从蚊子的角度来说,当它们在一张移动餐桌上进食时,疟疾就从一只蚊子传到了另一只蚊子的身上。对于第一世界来说,疟疾如今只是在度假期间在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在其他地区,每年都有将近7亿人患病,数百万人(多数是非洲儿童)死亡。……在英国,疟疾曾经被称为ague,来源于发热一词。它的发病原因并不明确,不过许多人将它与沼泽地及污浊的空气联系起来。直到霍勒斯·沃波尔在1740年离开罗马,急切地想从病魔处逃脱时,英国人才开始使用它今天的学名。沃波尔给家乡的一个朋友写信说道,这儿“有种名叫疟疾的可怕东西,每年夏天都会来罗马杀人,而我从耶稣下葬以来还从未担心过死亡呢”。
——引自第27页
在拉什看的前5个人黄热病人里,一共死去了4个。以当时的标准看,他们接受的治疗相当温和,就是用一点儿水银来加快排泄和腹泻(两者都让他们更难存活);接着再用一点泻药,让腹泻更加重些(脱水也更加严重);最后,似乎是要对医疗措施进行些许补救,他们被安排进一些饮食。5人中死了4个,这让拉什感到良心不安。他认为上帝总会提供治愈方法,只要有人足够虔诚、足够勤奋,就能找到它。
——引自第265页
如果一定要为西方电影从古典时期转为现代时期寻找一部电影作为划时代的里程碑的话,那么这部电影无疑应当是《广岛之恋》。《广岛之恋》以其现代意义的题材,暧昧多义的主题...
精彩摘录祈求幸福的人並不一定是善人——改變的,只有我自己嗎?你一直在想人的本性到底是惡還是善。全世界六十億人當中,99.9%
中医往事 内容简介 《中医往事》收集了近现代名人如各界政要、学术大师、文坛名家、实业巨子、梨园名伶和古代文化名人、帝王将相等208人与中医之间发生的314则故事...
A classic introductory book to Buddhism, What the Buddha Taught contains a selec...
小野×吳念真×柯一正×余為彥×詹宏志×舒國治×杜篤之×廖慶松×陳博文×張惠恭×鴻鴻×陳以文×王維明×陳駿霖×金燕玲×張震×柯宇綸×陳湘琪18位影人與文化人深摯講...
2015年班克罗夫特奖获奖作品,王希、仲伟民、李伯重联袂推荐!以棉花工业联动六大洲的历史描述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进程,提出“战争资本主义”概念,颠覆“自由资本主义”...
吴岩,现为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兼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创始人之一。1979年开始发表科幻小说,著有《心...
走进植物美学世界,远离庸常生活的典范之作。跟随植物艺术家川本谕布置空间,生活充满呼吸感。《与植物一起生活》介绍川本谕在日本东京的独栋平房的室内布置,通过屋内各个...
★冷大说,爱是一种可以被学习的能力。这是一本满怀诚意的作品,延续冷大的一贯作风,不灌鸡汤,科学、犀利、温暖、实用,不可错过的冷爱幸福课。★随书附赠冷爱说、明信片...
医家金鉴(全10卷14册) 本书特色 ★ 著名医学家吴阶平题写书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名誉会长韩启德题词,国家卫生部原部长钱信忠题词,国家卫生部部长高强...
古今瘟疫与中医防治 本书特色 《古今瘟疫与中医防治:千余年华北疫情与中医防治研究》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古今瘟疫与中医防治 目录 绪论一、主要研究内容二、资料...
Thisbookexploreschemicalbonds,theirintrinsicenergies,andthecorrespondingdissocia...
大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没有产生过以下这些想法?希望能让客户负责人点头,让谈判进展快点,希望让面试官满意,进入理想的公司,希望上司和客户能通过我的策划,希望可以通...
作者武芃,87年的摩羯座,独立插画师,2014年获得艺术学硕士学位,目前有个铁饭碗工作,但仍然见缝插针地搞着创作,还有一个神奇的名号:@巧克力电台
《东野圭吾在坏笑》是日本畅销作家东野圭吾的作品集,由4部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组成。《怪笑小说》:东野圭吾真诚自述作品“背后的故事”,另类解读社会常态。上下班高峰...
【编辑推荐】* 《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作者勒内•基拉尔又一力作。* 神圣的祭祀为何总与暴力相关?祈愿和平的仪式里为何总有活人祭祀的残忍行为?* 痛打“替罪羊...
让·爱尔斯坦(Jean Bethke Elshtain,1941-2013),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著名的评论家、政治哲学家和公共知识分子,在宗教学、政治学、...
《毕业不失业职业生涯步步高》是作者在多年职场历练和观察的基础上写就的职业生涯感悟。作者从当前中国特殊的职业环境入手,从实
当代亲密关系图鉴资深心理辅导师黄家良、黄颖首部作品聚焦亲密关系的长程发展关注分手议题,启发深陷失恋痛苦的人勇敢告别过去、迎接全新开始——【内容简介】——这是一本...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许多人成为各地艺术界和教育战线上的骨干,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六十年来,附中的历届学子创作了一大批精品力作。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