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亚军,男,汉族。1967年10月出生于陕西省岐山县曹家乡四塬村,1984年底入伍到新疆英吉沙县中队,先后任炊事员、饲养员、班长,1989年调入喀什武警支队,任放映员、报道员、打字员、保密员、新闻干事。1984.年调人乌鲁木齐,在武警新疆总部政治部宣传处任文化干事。2001年初调入北京,在武警总部政治部中国武警杂志社《橄榄绿》编辑部至今。
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写诗歌、小说,1989年在《民族作家》发表小说处女作《军驼之死》。先后在《天涯》、《人民文学》、《花城》、《十月》、《当代》、《解放军文艺》、《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青年文学》、《小说界》、《小说家》、《北京文学》等刊物发表小说,共150万字左右。中、短篇小说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作品与争鸣》、《小说精选》转载,并获第三届、第五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军文艺新作品一、二等奖,2004年10月短篇小说《驮水的日子》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部分小说被翻译成日、法文。出版长篇小说《仗剑西天》、《无岸之海》、《岸边的潘多娜》,小说集《白雪季》、《苦水塔尔拉》、《寻找大舅》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岛上来信 本书特色 《岛上来信》是豆瓣热门作者胡子沉潜多年倾心打造的生活之书。全书分为“故乡”、“在岛上”两个部...
废名散文 本书特色 凡例一、本套书所收废名作品,均为其 1949 年以前所作小说和散文。二、本套书共 4 卷,第 1 卷为《废名短篇小说》,收《竹林的故事》《桃...
《智能制造消费品工业方案(纺织篇)》内容简介:2015年以来,消费品工业各行业积极开展智能化改造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了一批
王季思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说比兴》、《怎样评价柳永的词》、《元曲略说》、《关汉卿的创作道路》、《桃花扇校注本前言》等40篇文章。王季思文集 目录 说比兴打诨...
大师私人话语.书信系列:烟雨故园路:荷尔德林书集选 内容简介 本书辑录了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的66封书信,这些书信分别出自其生活的不同时期,但自成一体,从中我们...
一个经济学家的独特视角 本书特色 睿智通达:心藏良知的经济学者,振聋发聩:视角独特而备受争议。“经济学界的鲁迅”——茅于轼关于社会、民生、经济的思考。独特的视角...
徐志摩散文全编(上下) 内容简介 徐志摩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
海桑随笔 内容简介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
诉讼·美国-卡夫卡文集:第二卷 内容简介 2011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卡夫卡文集》(1—4卷)增订版是在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的基础上重新修订而成。新...
百花散文书系 新当代部分 靳以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靳以散文选集》荣获第八届中国图书奖。百花散文书系 新当代部分 靳以散文选集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
她·阅读-今世今生 内容简介 葛水平是一个多面女人,会做衣服,会绣花,穿自己改良过的中式服装,穿自己做的绣花鞋;外表看似很文静,骨子里却很野性,喜欢钓鱼、打猎等...
历代序跋名篇选译 内容简介 阅读《古文佳作类编丛书:历代序跋名篇选译》精心选择的古文珍品,可以让广大读者增长社会历史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可以学到社会交往、自我修...
随园诗话 本书特色 ☆品种全:本丛书将经史子集及其他学科中读者*热衷的品种全部收齐,让读者以*少的时间读*多的好书。☆设计新:本丛书的特点是编写结构新,排版形式...
《百年曾祺:1920—2020》内容简介:☆汪曾祺先生诞辰100周年(1920年—2020年)纪念文集。☆汪曾祺先生长子汪朗作序,著名学者梁由
《日本古典女性日记(插图版)》内容简介:《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领衔,展现语言艺术的古典魅力 根据权威日文底本,全译记录贵族私
流沙河诗话 本书特色 流沙河先生一生习诗读诗心得。旁征博引,兴味十足,可做中国诗鉴赏入门,亦是写诗者登堂入室之宝典。流沙河诗话 内容简介 此书论述广泛,从诗人先...
相忘于江湖 本书特色 ★著名作家、《*后一个匈奴》作者高建群先生自传体散文集,四十年文学创作历程完整呈现。深情追忆路遥、张贤亮、陈忠实等老友。★本书除个别篇什外...
姚义文艺评论续集 本书特色 《姚义文艺评论续集》主要收集了姚义文学评论40余篇。全书分为诗改探索、诗歌欣赏、小说漫评、散文品读、纪实·报告&mid...
唐五代词境浅说 本书特色本书共收唐词二十三家、六十首,五代词(包括南唐二主)二十五家、一百八十三首,有着鲜明的选编特色,按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序》中所说,在于...
《我读管理经典(珍藏版)》内容简介:在从事管理教育、管理研究和管理实践的20年间,我发现,身边非常多的人喜欢尝试各种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