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汪曾祺先生关于谈吃文章的精选集。主要叙述对象囊括了地方风味、家常小食、民间特色等内容,无论是谈马铃薯、栗子,还是讲手把羊肉、韭菜花,在他的笔下,味觉里似乎也洋溢着思想,所有品尝或未品尝过的食物,也都添了一分文化意蕴,多了一笔闲情雅致。这些也恰恰是汪老崇尚恬淡质朴的精神境界的体现。 另外,书中还收录了几篇汪曾祺先生与吃有关的小说,篇幅虽小,读来却发人深思。
汪曾祺先生不仅是一位作家,*是一位地道的美食家。无论是地方特色,还是家常小食,甚至于生活里平淡无奇的一张油饼,在汪老的笔下都添了一分意蕴,多了一笔雅致。 本书收录了汪曾祺有关谈吃的名篇,让读者在感受到美食**的同时,感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间真情。
瓜果鲜蔬味美
栗子2
葡萄月令6
萝卜13
菌小谱19
故乡的野菜24
马铃薯29
昆明的果品32
难忘佳肴飘香
故乡的食物40
昆明菜55
昆明的吃食65
干丝74
韭菜花76
肉食者不鄙79
贴秋膘84
豆腐87
面茶94
手把肉96
手把羊肉100
鱼我所欲也102
家常酒菜106
鳜鱼111
南瓜子豆腐和皂角仁甜菜114
寻一个典故,喝一杯茶
王磐的《野菜谱》116
宋朝人的吃喝120
吃食和文学123
五味131
食豆饮水斋闲笔136
泡茶馆146
寻常茶话155
四方食事161
讲一个故事,吃一口饭
黄油烙饼170
荷兰奶牛肉179
熟藕186
捡烂纸的老头190
安乐居193
吃饭—当代野人205
七里茶坊212
栗子 栗子的形状很奇怪,像一个小刺猬。栗有“斗”,斗外长了长长的硬刺,很扎手。栗子在斗里围着长了一圈,一颗一颗紧挨着,很团结。当中有一颗是扁的,叫作脐栗。脐栗的味道和其他栗子没有什么两样。坚果的外面大都有保护层,松子有鳞瓣,核桃、白果都有苦涩的外皮,这大概都是为了对付松鼠而长出来的。 新摘的生栗子很好吃,脆嫩,只是栗壳很不好剥,里面的内皮尤其不好去。 把栗子放在竹篮里,挂在通风的地方吹几天,就成了“风栗子”。风栗子肉微有皱纹,微软,吃起来更为细腻有韧性。不像吃生栗子会弄得满嘴都是碎粒,而且更甜。贾宝玉为一件事生了气,袭人给他打岔,说:“我想吃风栗子了。你给我取去。”怡红院的檐下是挂了一篮风栗子的。风栗子入《红楼梦》,身价就高了起来,雅了。这栗子是什么来头,是贾蓉送来的?刘姥姥送来的?还是宝玉自己在外面买的?不知道,书中并未交代。 栗子熟食的较多。我的家乡原来没有炒栗子,只是放在火里烤。冬天,生一个铜火盆,丢几个栗子在通红的炭火里,一会儿,砰的一声,蹦出一个裂了壳的熟栗子,抓起来,在手里来回倒,连连吹气使冷,剥壳入口,香甜无比,是雪天的乐事。不过烤栗子要小心,弄不好会炸伤眼睛。烤栗子外国也有,西方有“火中取栗”的寓言,这栗子大概是烤的。 北京的糖炒栗子,过去讲究栗子是要良乡出产的。良乡栗子比较小,壳薄,炒熟后个个裂开,轻轻一捏,壳就破了,内皮一搓就掉,不“护皮”。据说良乡栗子原是进贡的,是西太后吃的(北方许多好吃的东西都说是给西太后进过贡)。 北京的糖炒栗子其实是不放糖的,昆明的糖炒栗子真的放糖。昆明栗子大,炒栗子的大锅都支在店铺门外,用大如玉米豆的粗砂炒,不时往锅里倒一碗糖水。昆明炒栗子的外壳是黏的,吃完了手上都是糖汁,必须洗手。栗肉为糖汁沁透,很甜。 炒栗子宋朝就有。笔记里提到的“煼栗”,我想就是炒栗子汴京有个叫李和儿的,煼栗有名。南宋时有一使臣(偶忘其名姓)出使,有人遮道献煼栗一囊,即汴京李和儿也。一囊煼栗,寄托了故国之思,也很感人。 本人爱吃栗子,但原来日本没有中国的炒栗子。有一年我在广交会的座谈会上认识一个日本商人,他是来买栗子的(每年都来买)。他在天津曾开过一家炒栗子的店,回国后还卖炒栗子,而且把他在天津开的炒栗子店铺的招牌也带到日本去,一直在东京的炒栗子店里挂着。他现在发了财,很感谢中国的炒栗子。 北京的小酒铺过去卖煮栗子。栗子用刀切破小口,加水,入花椒料煮透,是极好的下酒物。现在不见有卖的了。栗子可以做菜。栗子鸡是名菜,也很好做,鸡切块,栗子去皮,加葱、姜、酱油,加水淹没鸡块,鸡块熟后,下绵白糖,小火焖二十分钟即得。鸡须是当年小公鸡,栗须完整不碎。罗汉斋亦可加栗子。 父亲曾用白糖煨栗子,加桂花,甚美。 北京东安市场原来有一家卖西式蛋糕、冰点心的铺子卖奶油栗子。栗子粉上浇稀奶油,吃起来很过瘾。当然,价钱是很贵的。这家铺子现在没有了。 羊羹的主料是栗子面。“羊羹”是日本话,其实只是潮湿的栗子面压成长方形的糕,与羊毫无关系。 河北的山区缺粮食,山里多栗树,乡民以栗子代粮。栗子当零食吃是很好吃的,但当粮食吃恐怕胃里不大好受。
葡萄月令 一月,下大雪。 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 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二月里刮春风。 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摆条风”。风摆动树的条,树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树枝软了。树绿了。 雪化了,土地是黑的。 黑色的土地里,长出了茵陈蒿。碧绿。 葡萄出窖。 把葡萄窖一锹一锹挖开。挖下的土,堆在四面。 葡萄藤露出来了,乌黑的。有的梢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 把葡萄藤拉出来,放在松松的湿土上。 不大一会,小叶就变了颜色,叶边发红;—又大一会,绿了。 三月,葡萄上架。 先得备料。把立柱、横梁、小棍,槐木的、柳木的、杨木的、桦木的,按照树棵大小,分别堆放在旁边。立柱有汤碗口粗的、饭碗口粗的、茶杯口粗的。一棵大葡萄得用八根、十根,乃至十二根立柱。中等的,六根、四根。 先刨坑,竖柱。然后搭横梁,用粗铁丝摽。然后搭小棍,用细铁丝缚住。 然后,请葡萄上架。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来,得费一点劲。大的,得四五个人一起来。“起!—起!”哎,它起来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条向三面伸开,像五个指头一样的伸开,扇面的伸开。然后,用麻筋在小棍上固定住。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待着。 上了架,就施肥。在葡萄根的后面,距主干一尺,挖一道半月形沟,把大粪倒在里面。葡萄上大粪,不用稀释,就这样把原汁大粪倒下去。大棵的,得三四桶。小葡萄,一桶也就够了。 四月,浇水。 挖窖挖出的土,堆在四面,筑成垄,就成一个池子。池里放满了水。葡萄园里水气泱泱,沁人心肺。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葡萄藤的组织跟别的果树不一样,它里面是一根一根细小的导管。这一点,中国的古人早就发现了。《图经》云:“根苗中空相通。圃人将货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为木通。”“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是不对的,葡萄成熟了,就不能再浇水了。再浇,果粒就会涨破。“中空相通”却是很准确的。浇了水,不大一会,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浇过了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是一种什么力量使葡萄拼命地往上吸水呢? 施了肥,浇了水,葡萄就使劲抽条、长叶子。真快!原来是几根根枯藤,几天工夫,就变成青枝绿叶的一大片。 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别的果树都不这样。别的果树都是刨一个“树碗”,往里浇几担水就得了,没有像它这样的:“漫灌”,整池子地喝。 喷波尔多液。从抽条长叶,一直到坐果成熟,不知道要喷多少次。喷了波尔多液,太阳一晒,葡萄叶子就都变成蓝的了。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工夫,就抽出好长的一截的新条。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因此,过几天就得给它打一次条。葡萄打条,也用不着什么技巧,是个人就能干,拿起树剪,劈劈啪啪,把新抽出来的一截都给它铰了就得了。一铰,一地的长着新叶的条。 葡萄的卷须,在它还是野生的时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别的什么树木上。现在,已经有人给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了,就一点用也没有了。卷须这东西*耗养分—凡是作物,都是优先把养分输送到顶端,因此,长出来就给它掐了,长出来就给它掐了。 葡萄的卷须有一点淡淡的甜味。这东西如果腌成咸菜,大概不难吃。 五月中下旬,果树开花了。果园,美极了。梨树开花了,苹果树开花了,葡萄也开花了。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有人说葡萄不开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颜色淡黄微绿,不钻进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开花期很短。很快,就结出了绿豆大的葡萄粒。 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 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 萄不招虫。葡萄会生病,所以要经常喷波尔多液。但是它不像桃,桃有桃食心虫;梨,梨有梨食心虫。葡萄不用疏虫果。—果园每年疏虫果是要费很多工的。虫果没有用,黑黑的一个半干的球,可是它耗养分呀!所以,要把它“疏”掉。 七月,葡萄“膨大”了。 掐须、打条、喷药,大大地浇一次水。 追一次肥。追硫铵。在原来施粪肥的沟里撒上硫铵。然后,就把沟填平了。把硫铵封在里面。 汉朝是不会追这次肥的,汉朝没有硫铵。 八月,葡萄“着色”。 你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来了。不是的。这是果农语,他们就叫“着色”。 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瓷实、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也不够用呀! 可是你得快来!明天,对不起,你全看不到了。我们要喷波尔多液了。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全都没有了,它们蒙上一层蓝兮兮、白糊糊的东西,成了磨砂玻璃。我们不得不这样干。葡萄是吃,不是看的。我们得保护它。 过不了两天,就下葡萄了。 一串一串剪下来,把病果、瘪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里,果筐满了,盖上盖,要一个棒小伙子跳上去蹦两下用麻筋缝的筐盖。——新下的果子,不怕压,它很结实,压不坏。倒怕是装不紧,咣里咣当的。那,来回一晃悠,全得烂! 葡萄装上车,走了。 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九月的果园像一个生过孩子的少妇,宁静、幸福,而慵懒。 我们还要给葡萄喷一次波尔多液。哦,下了果子,就不管了?人,总不能这样无情无义吧。 十月,我们有别的农活。我们要去割稻子。葡萄,你愿意怎么长,就怎么长着吧。 十一月,葡萄下架。 把葡萄架拆下来。检查一下,还能再用的,搁在一边。糟朽了的,只好烧火。立柱、横梁、小棍,分别堆垛起来。剪葡萄条。干脆得很,除了老条,一概剪光。葡萄又成了一个大秃子。 剪下的葡萄条,挑有三个芽眼的,剪成二尺多长的一截,捆起来,放在屋里,准备明春插条。 其余的,连枝带叶,都用竹笤帚扫成一堆,装走了。 葡萄园光秃秃。 十一月下旬,十二月上旬,葡萄入窖。 这是个重活。把老本放倒,挖土把它埋起来。要埋得很厚实。外面要用铁锹拍平。这个活不能马虎。都要经过验收,才给记工。 葡萄窖,一个一个长方形的土墩墩。一行一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风一吹,土色发了白。 这真是一年的冬景了。热热闹闹的果园,现在什么颜色都没有了。眼界空阔,一览无余,只剩下发白的黄土。 下雪了。我们踏着碎玻璃碴似的雪,检查葡萄窖,扛着铁锹。 一到冬天,要检查几次。不是怕别的,怕老鼠打了洞。葡萄窖里很暖和,老鼠爱往这里面钻。它倒是暖和了,咱们的葡萄可就受了冷啦!
汪曾祺(1920—1997) 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师从沈从文,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
珍珠的信念 本书特色 《珍珠的信念》是青年作家杨小陵近年来创作的散文精选集。本书作者坚守人生信仰,怀揣珍珠的信念,在人生路上一步步前进、蜕变,不幻想、不浮躁,耐...
雅舍小品-[精装纪念珍藏版] 本书特色 《雅舍小品》是梁实秋*具代表性的散文,所取都是寻常事物,或一饭一蔬,或一画一书,这一切看似平淡,却分外有趣。这份“随想随...
邓友梅散文集——饮茶闲话 本书特色 名家散文典藏版系列,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倾力打造,精选精编30余位当代现代散文大家的经典散文集,旨在带给读者美文的感受,在字里行...
《用手机玩摄影》内容简介:这是一本更注重实战经验的手机摄影书,书中并没有把重心放在拍照App的介绍上,而是还原“摄影”本身,希
于坚诗学随笔 本书特色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日推出诗人于坚的四本随笔新作:《于坚思想随笔》、《于坚诗学随笔》、《于坚大地随笔》、《于坚人间随笔》。随笔集收录了于...
潜伏笔记 本书特色 独家披露:一个你永远不知道的世界,但它就在你的身边!红灯区 加盟店 赌球 算命 盗墓加盟店打广告“三万元投入,百万元回报”,天上真的...
《独腿旅行者》内容简介: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成名作,被翻译成11种语言 如何离开无望的旧处境,在别处开始新生活?
《飞鸟集》内容简介:《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它包括325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
《妖猫传 1》内容简介:● 空海东渡,长安城波谲云诡,鬼宴开场。金吾卫刘云樵家的黑猫突然口吐人言。赶去驱除妖怪的道士,被吓的几
再见野鼬鼠 本书特色 总有这么一种战机,叫野鼬鼠,模仿野鼬鼠的外型制造,它不是*厉害的武器,因为可以在空中加油,所以能够长久停留在空中,地久天长。 一个女人把一...
觉有情-谷林文萃 本书特色 《海豚文存:觉有情·谷林文萃》,作者谷林,沈胜衣编。本书收录的是谷林先生的读书随笔。文史小品类文章,共收入《曾在我家》《别名偶记》《...
《造假的科学家》内容简介:★从“世纪大发现”到“载入科学史的丑闻”,与舍恩事件、黄禹锡事件并列的20世纪三大科研丑闻之一“ST
伊戈尔远征记 内容简介 俄罗斯古代英雄史诗 。成书于1185~1187年,著者不详。全诗由序诗、中心部分和结尾组成,以12世纪罗斯王公伊戈尔一次失败的远征为史实...
今生只做红尘客 本书特色他是一个僧人,披着袈裟,竹杖芒鞋在人间游走,莲台才是他*后的家。他是一个情种,身着西服,风度翩然嬉笑于秦楼楚馆,红颜才是他心灵的归所。他...
雪冷血热-上 本书特色 作者张正隆历时20年,走访大半个中国、近千位抗日老战士,完成100万字长篇纪实巨著。 比《雪白血红》更尖锐! 比《枪杆子19...
纪伯伦爱情书简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了黎巴嫩著名作家、诗人、画家纪伯伦(1883-1931)一生创作的阿拉伯语、英语作品十九部,书信集两部及他的家书、写给友人的书...
瓦尔登湖.论公民的不服从义务 本书特色 《瓦尔登湖》,世界自然主义文学经典著作,梭罗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又两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
精彩摘录我更不喜欢徐志摩那样的诗,而他偏爱到各处投稿,《语丝》一出版,他也就来了,有人赞成他,登了出来,我就做了一篇杂感
邓魁英自选集 本书特色 本書是一本《鄧魁英自選集》。所收錄了的論文,均系作者自選的代表性作品,這些寫作不同時期、關注不同論題的學術文字,不僅是對作者學術生涯的一...
轻描淡写 本书特色 “生命是沉重的,但到了某个时候终于明白了是可以轻描淡写。”——张艾嘉 《轻描淡写》是张艾嘉的**本创作书,是她这些年来的一些随笔集结。每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