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我们为什么需要思考这些问题?
初版序从泥土中生长,在对话中学习
第二版补记
“学妖”与“四姨太效应”
激情与科学的态度:从老中医绝食说起
一个辉煌时代的终结:对国际物理年的另一种纪念
民间科学与类科学
阿米什人与传统纳西族的生存逻辑
规律可不可以被违背?
“真”的实在抑或幻境
知识:立场与变焦
食物是物种之间的中介
哲学的技术化:升华还是死路?
实质等同与实质不同
卡辛斯基与工业文明批判
后记
学妖隐形,却神通广大,决定着谁能出场,怎样演出。先有四姨太效应,才有马太效应,成功背后有玄机。吃什么,不吃什么,以何为据,如何判断?“实质等同”是纸上模型,“实质不同”才是现实常态。规律能否被违背?违背了是否被惩罚?阿米什人为什么,且能够,拒绝现代化?卡辛斯基本是数学天才,为何给科学家寄炸弹?专家的专业日益细化,谁来对完整的世界和生活做出判断?
《学妖与四姨太效应:科学文化对话集(增补版)》:刘华杰(2005.12.10):在民科大会与其他小的活动中,交流可能不充分,但人们要问一下,在科学界,2005年乌鲁木齐召开的大规模的中国科协学术年会(共有67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工作者参加),交流就充分吗?“表演交流”确实是现在许多重要会议的惯例。对此,也应当用平常心看待。科学在建制化过程中在许多方面模仿了过去的宗教,也讲究仪式、“圣事”,也就是说“表演”是科学运作的必要组成部分。“大会”和“公会议”(CO)原来都是宗教概念嘛!也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关注、研究民科,但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某些民科所做之事十分可笑,显然无认知意义;另一方面,部分民科所做的东西十分精致,即使专家也很难分辨优劣,比如许多民间数论、数学研究者做的工作。对前者我们可能不屑于研究,对于后者,我们不可能做一般性的研究,因为每一项都非常专门化,我们不可能以专家的名义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审查进而判定是否有价值。也就是说,民科做的工作,我们在认知的意义上也不可能都十分清楚。“不被认可”有认知方面的含义,但社会学层面的含义更多些。我说的“认可”不是指个体同意,而是指集体背书,或者个体以集体的名义对某项工作给予承认。比如科学杂志对投稿的同行评议,评议人都是个体,但杂志社对回收的评议结果进行综合时,*后以统一的权衡判定一份投稿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发表。*后的决定代表着科学共同体的意见,至少此杂志范围的小的科学共同体吧。其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指出:评审一般是匿名的,甚至事后也不能公开。这有多方面的考虑,也表明在科学活动的认证上,个体意见是隐藏着的,加权后的集体意见才端出来。“民科”是一种社会角色,不应当始终与某个个人捆绑在一起,特别是不能与他的一生捆绑起来。一个非民科可以变成民科,一个民科也可以变成业科、正规科学家,一名正规科学家有时也表现出民科气质甚至做某些方面的工作与民科完全一样。*近我接触的一些事情更加深了这一判断:科学家的民科气质并不比你所说的民科的民科气质更差。凡此种种现象与其中的人是分不开的,但只要不始终捆绑,叙述过程中现象与主体可以适当分离。我赞成就事论事,某科学家在做A事时表现的是科学家的普通行为,做B事表现的是民科的行为,做C事时表现得与普通百姓没差别,于是我们也应当区别具体事物对待此人。特别是,不能像某打假英雄将刘兵当讲师时做的事算在现在刘兵教授身上笼统地讲清华大学刘兵教授如何如何,当然那人举报的刘兵当讲师时做的事情也是虚拟的。“交流”也类似,只是比“认可”弱许多。能交流,未必能得到认可;得到认可,当然表示可以交流。对于民科,我想他们与科学家、科学共同体之间以及他们自己之间,不排除一定意义上的交流。特别是他们自己之间,现在多数由命运相似而聚集在一起,“学术分科”还不细,不排除将来可以细致地充分交流,长沙会议是一个好的苗头。……
田松,吉林四平人,哲学博士、理学(科学史)博士,南方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人
文中心教授、科学与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任教十余年。偏爱跨学科案例研究,如以民科、牛奶、食品工业和垃圾为对象的综合研究;是国内最早关注垃圾问题的人文学者,由此关注环境问题,并扩展为文明研究。著有《科学史的起跳板》《警惕科学》《稻香园随笔》等。 刘华杰,吉林通化人,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将分形概念应用于SSK;提出“逾层凌域方法论”“双非原则”“技术成本非对称原理”和“博物与科学平行说”;借助个人知识、阿米什技术观、现象学、科学编史学、可持续发展等学术资源而倡导复兴博物学,主张“博物+”方案。
《一槌定音:我与嘉德的故事》内容简介:陈东升先生在本书中回顾了自己20多年来创办嘉德,并与团队和中国艺术品市场一起成长的风雨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本书特色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但梁晓声一直坚持创作,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推出自己的作品,其中饱含着充沛的人...
十年论鲁迅:2000-2010:鲁迅研究论文选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凝聚了30余位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发表在《文学评论》《鲁迅研究月刊...
作品目录2016年再版序 2004年译丛总序 中译者导言 上编 伊壁鸠鲁文存 一、致希罗德信(论自然纲要) 二、致皮索克勒信(天文学纲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研究与实践 本书特色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研究与实践》记述了北京理工大学团委在大学思想引领各项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从做好青年思想引领工...
李侃如(Kenneth Licbcrthal),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现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心主任、外交政策与全球经济发展资深研究员。曾任美国密歇根大...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第二版 本书特色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第2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肯尼斯.J.阿罗代表作*新中译本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第二版 内容简介...
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室主办的论文集,收入论文共14篇。内容主要包括:以探讨中国近代思想家为主。如孙...
钱学森智库思想 本书特色 “两弹一星”的成功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的格局;系统科学理论的创立不仅为中国前沿研究奠定基础,也为国家治理这项系统工...
平民偶像崇拜-电视选秀节目的传播社会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次以电视选秀卷入*深的主体——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和文本分析,对这一流行文化的生产过程和...
陇上学人文存:第六辑:孙克恒卷 内容简介 《陇上学人文存》是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社科院负责编辑出版的省级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精选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人文社会科...
中华典籍聚珍(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图录) 目录 前言国家珍贵古籍特展综述吐鲁番文书敦煌遗书宋代刻本金代刻本蒙古刻本元代刻本明代官刻本明代坊私刻本明清套印本明清版画明...
李宗吾与厚黑学李宗吾与厚黑学前言 厚黑学,是我在满清末年发明的,分三卷,上卷《厚黑学》,中卷《厚黑经》,下卷《厚黑传习录》。1912年3月,在成都《公论日报》,...
汉译经典022-俄罗斯的命运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分析俄罗斯民族在东西方之间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别于西方基督教的东正教信仰、极具特色的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积淀,...
社会网分析讲义 本书特色 《社会网分析讲义(第2版)》:社会网分析的理论架构社会网分析在社会学研究中的角色社会网研究的类别自我中心社会网资料的收集整体社会网资料...
稳定论 内容简介 本书的目的虽然是探讨稳定与发展的关系,但重点则放在维护社会稳定的诸多要素分析方面。例如,本书根据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领导人的关稳定和发...
《爱与平常》内容简介: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我认识很多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的妈妈,她们总因为陪孩子时间太少而产生焦虑和愧疚;
第二性(全译本上下册) 本书特色 西蒙娜·德·波伏娃,当代*负盛名的女权主义者,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不同阶层、不同遭遇的女性,揭示了当代女性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卖...
1927-1940-映入西方的近代中国-《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中国报道研究 本书特色哈雷特·阿班(hallett e.abend)是20世纪30 ...
作者简介: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