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译者导言
斐洛是希腊化时期犹太哲学的代表性人物。他从生活在散居地的犹太人的角度思考如何诠释希伯来经典才能够得到当时地中海世界其他民族(希腊、罗马、埃及、波斯)的认同,从而为犹太人生活在异乡确立合法的思想空间。斐洛“谈古”(摩西五经)以“论今”(公元1 世纪前后的地中海世界),从希伯来文化视野的角度论说融通希腊文化,成为后续西方思想家推进欧洲文明形成的标志性人物。
本书由斐洛的三篇作品构成,即《论亚伯拉罕》《论约瑟》和《论摩西的生平》。前两篇较短,是斐洛一个系列作品里面的两篇,介于其间的另外两篇即《论以撒》和《论雅各》,均已亡佚。按斐洛的解释,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约瑟这四位犹太人的列祖分别代表四种不同的生平典范,亚伯拉罕代表通过教导成全美德的典范,以撒代表从本性靠自修成全美德的典范,雅各代表经过践行实现美德的典范,而约瑟代表政治家的完美形象。摩西则不是一种形象和典范,他是集四种完全的身份于一身的典范:他是伟大的王、立法者、大祭司和大先知。
一
《论亚伯拉罕》就按寓意解经法从“第一人”以挪士说起,认为摩西之所以称他为真正的人,是因为他信靠“盼望”,这是通向美德之路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悔改,体现在第二人以诺身上。悔改之后是完全人挪亚的“安宁”或“公正”。这是人走向完全美德的步骤,也是灵魂的不同样式:盼望者是不完全的,他渴望美德,但还没有获得美德;悔改者从恶走向善,终于被神接走,转入美德;完全人则从一开始就是完全的。然而这只是斐洛深入讨论的引子。斐洛的主题是要谈论“更伟大的三人组”,与之相比,“前者如同孩子们的学习,后者则如同运动员的训练,他们预备的是真正神圣的比赛”。这三人就是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 “分别代表藉教导、本性和践行获得美德”。斐洛认为,摩西将这三人放在一起,名义上是讲人,实质上是讲美德,故而他们有“美惠三神”之称。
亚伯拉罕的一生就是追求最高最大的美德——敬虔——的一生。他对敬虔的追求首先体现在他对神的命令的绝对服从。神叫他离开本国、本民,他就毫不犹豫地立即出发。当然这是灵魂上的移居,是有寓意的,也就是“热爱美德的灵魂”开始真正地追寻真神。因为迦勒底人热衷于占星术、天文学,只能看到天象,看不到真神。若不离开此地,抛弃这个民族的学问,就不可能接近真神。于是他离开迦勒底,来到哈兰,他的心灵第一次恢复了视力,具备了从哈兰这个“洞孔”隐约看见神的能力,神就向他显现。后得改名,从亚伯兰改为亚伯拉罕,从占星学家变为追求美德的贤人。神命令他进入旷野,因为寻求神的人必须离群索居,才能提升自己的理性,凝视世界的创造者。接下来斐洛解释了亚伯拉罕带妻子下埃及的遭遇,表明神对他们的眷顾,也从寓意上解释为对美德的颂扬。接着斐洛对亚伯拉罕接待神的三位使者作了详尽的寓意解释,一方面突出亚伯拉罕因好客以及更大的美德敬虔而得着神的福祉,另一方面解释了神的三一异象,中心那位是自有永有者,两边是他的两种神能,即左边的管理者和右边的仁慈者,这三一真体以不同的方式向不同的人显现。所以神以三位的形象向贤人显现,而在惩治所多玛的时候只显现两位,中心那位没有出面。这两位即两神能,一个使人得益,一个叫人受罚,于是五座繁华的城邑四座被烧毁,一座留下。这五城对应我们的五官,其中视觉器官眼睛是特别受惠的,其他四官都代表情欲,必须毁灭。亚伯拉罕之所以得着神的恩惠,是因为他的种种行为表现出敬虔的美德,最能体现这种美德的故事就是献他的独生子以撒。接下来斐洛又讲了两件事,以说明亚伯拉罕为人处世的美德,一件是处理与侄子之间的纠纷,这体现的是他的良善和明智;另一件是为救侄子与九王争战,这体现了他的勇气和智慧。当然从寓意上理解,这是理性得到美德的装备,在神大能的帮助下,轻易胜过四种激情和五个感官,即一切可朽的事物。最后妻子死了,他信靠神,以理性战胜了忧伤,表现出自制的美德。“信靠神是一种确定可靠的善。”亚伯拉罕的一生就是坚定地信靠神,得神教诲,成全美德,以至于斐洛说他本人就是一部不成文的律法。
二
《论约瑟》副标题是“一个政治家的一生”。约瑟成为政治家的第一个才能就是年轻时训练而成的牧羊技能。约瑟作为雅各晚年所生的儿子,从小就有高贵的气质,深得父亲喜爱,却遭哥哥们的嫉妒,被他们卖给商人,商人又把他带到埃及卖给国王的一个内臣。按斐洛的寓意解释,约瑟的意思是“主的附加物”,即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是在按自然本性生活的人的一种身份上的附加。他穿的彩衣也比喻政治生活的斑驳陆离,变化无常;他被卖,预示当他将来作为受欢迎的演说家登上讲台时,就如受束缚的奴仆,表面上百般尊荣,实际上成为一千个主人的俘虏;他成了野兽的腹中食,也就是说,虚荣潜伏在暗处,只要沉溺其中就被这头野兽撕毁。他被转卖,这是说政治家总是朝三暮四,变换主人。
约瑟在埃及主人家表现出家政上的管理才能,这是他作为政治家的第二个能力。接下来要表现的能力是他的自控能力,这充分体现在他对待女主人千方百计地诱惑他的态度上。他没有接受引诱,受到诬告被下监时也没有力图辩解。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买了政治家的这个内臣,即阉官,比喻盲目的大众,阉人还娶妻,就是大众追求欲望,就如男人追求女人;他还是大厨,就如一个民主体制里蜂拥在一起的人群;大众的欲望就像淫荡的女子,向政治家示爱,要求他抛弃与真理有关的一切,只服从她,取悦于她。因为约瑟是位真正的政治家,他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职责,知道如何才能维护人民的真正福利,所以他宁愿受磨难也毫不妥协。
约瑟在牢里以高贵品质感染周围的人,以智慧的话语教诲囚徒,成了实质上的牢头,使监狱成了感化院,这也体现出他的政治能力。后来在为国王的两位内臣酒长和膳长解梦上表现出预言天赋,受召来到国王面前,为国王解梦,深得国王赏识,委以管理全埃及的重任。斐洛认为,政治家必是一个解梦者,不是一般的梦,而是人的生活,人的身体以及身体上的一切事物岂不就是充满混乱、无序和不确定的梦吗?睡着的是做夜梦,醒着的是做白日梦,政治家就来揭示梦的真相,指明善恶、好坏、美丑、有益无益,诸如此类。
约瑟成为管理全埃及的宰相之后,斐洛详尽地议论了十兄弟籴粮的故事。由于饥荒遍地,约瑟的父亲就派十个儿子下埃及籴粮,约瑟见了十个哥哥,他们害他几乎丧命,却没有报复,但想要考验他们是否有悔改之心(或者更准确一点说想要引导他们悔改),于是把他们当做奸细,从中挑了一个当人质,让其余的回去带最小的兄弟就是约瑟的胞弟来,同时吩咐人把粮食装满他们的器具,把银子放在他们口袋里。十兄弟回家后把原委对父亲说了,父亲满心悲伤地把小儿子交给他们带去埃及。这次他们受到了宰相的热情接待,得以与他同饮。但约瑟还没有与他们相认,他想要考验他们。送他们回去时,命人悄悄地把自己的银杯放在他弟弟的米袋里。正当他们满怀欢喜时,约瑟的家人追上他们,搜出银杯,指控小童盗窃,判他为奴受罚。此时老四站出来为他辩解,并勇敢承担责任,愿为小童代罚为奴。到此为止,约瑟相信他的种种试探、考察都有了最后结论,即他自己的经历,小时候的苦难很可能是出于神的安排,是神借他们之手这样做的。于是他与兄弟们相见,尽诉亲情。兄弟们大赞他的美德:宽宏大量、重视亲情、审慎明智,不怨恨、不报复,沉默、自制,正直、高贵、善良。最后合颂他最高的美德即敬虔,把一生最高的功名归于神。最后他父亲死了,兄弟们怕他还心存芥蒂,就来到他面前请求宽恕,他说:“我是属于神的,他把你们邪恶的计划转变为丰富的祝福。”他活了一百一十岁,十七年在父亲家,十三年受苦,八十年在全盛中治理国家。这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的一生。
三
《论摩西的生平》分为两卷。第一卷描写作为王的摩西。从他出生、被埃及公主收养、在王宫里受教育开始叙述,突出他未被表面的尊荣迷惑,热心于自己同胞和祖先的修养和文化,以至于杀死了残暴野蛮的工头,退隐到阿拉伯半岛,听从自己灵魂的召唤,要为正义,为弱者争战。于是一看到有恶牧人欺负软弱的女孩子,就挺身而出,不是用武力,而是用言语折服他们,使他们改邪归正。摩西娶妻后,就接受看管羊群的担子,这是作为管理人的王的第一课。他在管理羊群上表现出卓越的才能,从不推卸责任,在履行职责中保持纯洁的心和无伪的真诚。然后,神给他显示了异象:荆棘在火中燃烧,却没有烧毁;又用神谕敦促摩西要担当起管理整个民族、领百姓得解放、出埃及回到另一个家的重任。摩西就回到埃及,召集以色列长老,告知神谕,商定向国王提出离开埃及到旷野去向他们的神献祭的要求,但国王不认识这位神,断然拒绝;摩西向他显神迹奇能,也没有改变他不敬的态度,于是神就借摩西和他兄长之手降下十灾,最终以色列人得以离开埃及。摩西本着他的良善、高贵和博爱之心,被以色列人推举为领袖,也得神赋予他王位,赐给他世界的各种自然物做他的助手。所以他一路上所行的神迹不足为奇,不论是云柱引路、过红海、苦水变甜水、天降吗哪、磐石出水,还是与敌人征战得胜,都是神的应许。在即将进入应许之地前,摩西派探子去视察那地,然而在报告中又出现了对神大不敬的观念,为此,这个民族又在旷野流浪了三十八年,到第四十年再次来到应许之地的边境,经过诸多争战,才做好了进入应许之地的充分准备。
第二卷描述作为立法者、大祭司和先知的摩西。摩西作为立法者具备四大心灵条件:爱人类、爱公正、爱美德、恨邪恶。摩西是所有国家的立法者中最出色的,他所立的律法,不仅犹太人,其他民族,只要是重视美德的,都予以重视和荣耀,比如圣七日、斋戒日等,而且其圣洁无与伦比,以至于希腊人也立志将它翻译为希腊语,这是对立法者的高度称颂。而律法书本身的内容更表明了这位立法者的伟大品质。作为大祭司,他不仅具备最重要的品质,即敬虔,而且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得了洁净,所以他在西奈山上得到神关于祭司职责之奥秘的指示,下山后以物质形式仿造圣殿造出会幕,及会幕里的一切设施、器具。然后又精心设计了大祭司的衣袍和祭司的服饰,规定了祭献的规程。最后要将人分别出来,利未人被拣选出来祝圣为祭司支派,并借神迹证明(大祭司亚伦的权杖上开花结果)这一支派是因美德而为神所喜悦的。最后摩西作为先知,或者与神问答,或者受神默示,得预见能力,对将来之事说预言。斐洛举了一些典型的例子,比如对大不敬之人,对违背圣七日之人的惩罚方式,对孤女的继承权问题的处理,过红海时的预言,关于食物的预言,关于安息日的预言,以及当祭司受到不敬者攻击时,他借圣灵所说的预言,话一说完就应验了。最后,他又预言了自己的死以及死后的埋葬和纪念等。总之,摩西的一生就是作为王、立法者、大祭司和先知的一生。
斐洛关于亚伯拉罕、约瑟和摩西的讨论具有浓厚的处境性,三篇著作体现出1 世纪的犹太人再次如其列祖那样在埃及生活并且出埃及的叙事形态。然而斐洛更新了这种叙事的话语内涵,突出地从普世主义的角度诠释摩西五经本有的犹太民族身份与生存原则的关联,把犹太人的神表述为普世的神,再把犹太人置于优先的地位,强调文化汇合时期犹太宗教、道德、生活习俗在万世中的优先价值。表面上这种文化的归结被斐洛表述为政治哲学以及政治家的身份,实质上却是回应犹太人如何以普世主义的态度在散居地坚守犹太人身份的话题。
本书依据Loeb 丛书斐洛著作集第六卷的希英对照本翻译,得到温思卡教授的指点以及笔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支持,特此致谢。斐洛的著述目录本无细目,均由笔者加添,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指正。
石敏敏
2003 年9 月
斐洛(Philo,约公元前20年-约公元50年),古罗马的犹太思想家。他通常被称为亚历山大里亚(Alexandria)的斐洛,著有《寓意解经》《论沉思的生活》《论摩西的生平》和《论律法》,等等。斐洛生活在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激烈交汇的时期,他为两希文明的融合提供了典范性的诠释方式。
启功全集-第19卷 本书特色 《启功全集》各卷文字均以规范简化字横排。不能按有关规定以简化字表述的古今专名、古籍原文以及作者习用的写法等,力求保持原貌,各卷统一...
《黄宝生》内容简介:回顾我这一生,跋涉在梵学路上,乐在其中。我一步一步行走着,我的生命也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步入了桑榆之年。
[英]罗伯特·哈里斯,英国小说家,皇家文学会会员,现居于英国西伯克郡,著有多部畅销小说,被翻译成37种语言。汪潇,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从事翻译...
殷海光 林毓生书信录:重校增补本 本书特色 平静地想想过去,不能不感激您给我的许多启发与指导,如果没有您思想上的启蒙以及从您那里得到的许多方法上的概念与沈[刚伯...
中国式家庭 本书特色 《中国式家庭》承接《中国式相亲》《中国式婚姻》,讲述了中国式家庭的历史渊源和种种形态。全书共分十章,四十小节,从中国式家庭的诞生说起,为我...
《看不见的女人:家庭事务社会学》内容简介:★推荐给对“女性与性别”话题有兴趣的读者!男人更应阅读。★著名社会学者,安·奥克
程猛(1989- ),安徽淮南人。北京师范大学法学学士、教育学硕士和博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UW-Madison)访学学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
社交网络上的计算传播学 本书特色 计算传播学是计算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计算传播学的分析基础在于人类传播行为的可计算性,而人类传播行为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为计算传...
文化怪杰:李叔同--圆月天心 本书特色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
中国婚姻史 本书特色 《中国婚姻史》是一本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以摩尔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氏族、家庭、婚姻精神形态理论为依据,结合中国历史特点,论述中华民族婚姻...
美学人类学: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及其文化表现形态 本书特色 《美学人类学》以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为“中轴”串起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及其文化表现形态两个部分来编...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精)》是)柯南道得意的长篇著作之一,可以说是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代表作。本书主要讲的是詹姆斯·摩梯末医生带给了歇洛克·福尔摩斯一扎神秘的手稿,这...
双溪独语-新校本 本书特色 民国六十一年秋至翌年夏,钱穆先生为中国文化学院历史研究所讲授中国思想史课程,就课堂所讲内容,撰写成文。曾络续刊载於该校文艺复兴月刊。...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 1881年9月29日-1973年10月10日),知名的经济学家,现代自由意志主义运动的主要影响人,也是...
蒋明君文集-第一卷 本书特色 《蒋明君文集(第1卷)》文集收入了蒋明君先生从1997年至2010年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文章,致辞82篇...
网络环境中-基于用户视角的信息质量评价研究 本书特色 刘冰所著的《网络环境中基于用户视角的信息质量评价研究》以网络环境与大数据时代为研究背景,对基于用户视角的信...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特色 在这篇应第戎学院征文而作的论文中,卢俊一方面借助当时有关野蛮人的人类学资料,一方面展开辩证的想像,回顾了人类自然状态向社会状...
编辑心语 本书特色 《编辑心语》(作者郑一奇)收录了《“我们决不肯辜负读者”——学习叶圣陶编辑出版思想的一点体会》、《为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出好书——学习叶圣陶编辑...
楚图南译作集(全6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彩色插图,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引介国外优秀著作,很多作品为国内开先河之作 ★ 我国著名学者楚图南先生*全的译...
黄永年文史五讲 本书特色 黄永年先生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