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学会2013年度亚洲研究很好著作奖2013年度玛丽?道格拉斯很好著作奖提名社会问题研究协会2012年度优选化研究很好著作奖作者通过在上海等地进行的深入细致的民族志访谈,记录了中国人寿保险市场在避谈死亡的文化忌下的发展历程及其背后的微观政治。书中提出的“文化多重互动模型”,对市场起源进行了具体而微的文化解释,呈现了作为共享价值观的文化和作为工具箱的文化的精彩交互。本书同样面对学术圈外的读者,包括人寿保险公司、经理和代理人,计划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想要拓展海外业务的中国公司员工,以及希望了解中国文化是如何影响我们思想和行为的读者。
美国社会学会2013年度亚洲研究*佳著作奖 2013年度玛丽·道格拉斯*佳著作奖提名 社会问题研究协会2012年度全球化研究*佳著作奖
陈纯菁/文 中译本能和读者见面令我倍感欣慰。 本书在三个方面可以作为民族志研究的范例,分别是寻找研究问题、理论抽样以及经验与理论的结合。本书只有一个经验问题和一个理论问题。本书的经验问题是:中国文化如何影响中国人寿保险市场。本书的理论问题是:文化以何种方式塑造市场的形成。这两个问题相辅相成,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很多同学收集到的资料不够完备,却想要回答很多研究问题,这个误区很常见。我们应当谨记,所有伟大的社会学家(无论是韦伯、马克思、布迪厄还是戈夫曼)都只专攻一到两个研究问题,他们穷尽一生,收集尽可能多的案例和资料来回答这些问题。这些睿智的社会学家分析得深刻到位,我们常常为之折服。就算我们没有开创理论流派的雄心壮志,但是我们至少要清楚如何创造出一个好的理论。我坚信理论思考靠的是训练,而不是看天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同学相信,回答一个研究问题就已足够。我在这本书里提出的研究问题是文化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全球化研究的焦点。我试图解释本土文化如何塑造国内和国外公司并存的新兴市场,从而了解跨国公司和商品如何能够在拥有不同文化传统的地方实现本土化。本书记录了跨国经济行动主体面对的障碍、采用的策略,以及它们与本土行动主体的互动及其结果。由此可见,我的研究问题也是全球化研究的焦点。 如果研究生想把这本书当作工具书,我建议他们在进入正文之前先阅读导论和附录一。导论介绍了研究问题和相关文献,呈现了我根据相互矛盾和令人困惑的研究发现来修改研究问题的过程。附录一记录了我如何进入田野、如何选择样本、如何收集无法通过直接观察获得的资料以及我在田野中的角色和困惑。*重要的是,它记录了我所犯过的错误。阅读附录一,读者能了解到我*初的研究问题、我的田野经历,以及我如何根据田野经历修改研究问题。发表是学者的使命。我们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书籍就像画廊中的艺术品一样。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用照片来记录他们的创作过程,然而鲜有学者会透露他们学术成果的产出过程。附录一就是研究背后的故事,我希望在这里展示本书的研究过程,特别是田野中的挫折、困惑和不安。 我经常跟学生讲,在做民族志研究的过程中,时常会感到困惑和迷惘,不知道能收集到哪些资料,也不知道能提出什么研究问题。其实这种感受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好事”。定量研究者有清晰的研究假设作为指引,而民族志研究者对田野中的情况只有一些印象、猜想和常识性的了解。这些初步的猜想往往与我们的田野发现南辕北辙。我们的田野发现可能相互矛盾,或者在彼时看来“没有意义”。在这个阶段,我们常常感到苦恼和不安。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困惑,我们才开始反思和质疑*初的假设和常识,充分修正我们的研究问题。我在导论中曾提到,田野中相互矛盾的发现让我捕捉到文化中的死亡禁忌对中国人寿保险市场的影响。 但是,我的研究不能止步于此。我还要思考,它能够和哪些社会学文献对话。它与文化和经济活动有关,但是文化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的文献汗牛充栋,我应该从哪里开始检索文献,又在哪里结束呢?这是民族志研究者所面临的另一种不确定性。我在附录一提到过,我曾两次短暂离开田野,就是为了寻找理论框架。我阅读了大量文献,有精读,也有略读。检索的过程就是不断“过滤”不相关的文献,直到剩下的文献加上你的想法能够解释田野中的发现为止。从进入田野算起,我的“困惑”和“不安”持续了整整九个月。直到田野调查的*后三个月,我才*终确定了自己的理论问题和分析框架。 本书**章勾勒了研究的宏观背景,第六章讨论理论观点,并回答**章提出的研究问题。其他章节(第二章到第五章)都可以单独拿出来阅读。但是,这些章节之间联系紧密,共同解释文化如何影响市场形成。第二章到第五章是根据资料的分析层次来安排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从组织层面分析,第四章从互动层面分析,而第五章是从个人层面分析。因此,将本书视作社会学民族志研究范例的读者,在阅读完附录的研究方法部分后,*好能从**章开始循序渐进地阅读全书。 我相信本书也同样面向学术圈外的读者。对人寿保险公司、经理和代理人来说,本书能帮助他们理解中国文化观念对寿险产品的抗拒,教会他们如何跨越这些文化障碍。跳出人寿保险产业,有些跨国公司计划在中国开展业务,也有很多国内公司也想要拓展海外业务,而这些海外地区的文化和中国文化截然不同,本书也能为这些公司的员工管理实践和市场营销策略提供一点浅见。不少商界人士关注文化对商业活动的促进和阻碍作用,我想本书也能在这方面提供一些帮助。*后,在商界之外,任何希望了解中国文化内涵,了解文化是如何影响我们思想和行为的读者都能从本书中获得一些启迪。
陈纯菁,香港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她获得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学位后,曾任教于匹兹堡大学和洛杉矶加州大学分校。她的研究兴趣包括社会文化、市场行为、全球化以及当代中国社会。目前的研究课题包括中国医疗服务中的非正式支付与社会关系、医患关系,以及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社会文化意蕴。 译者: 魏海涛,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讲师,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文化与经济、劳动过程与集体行动。 符隆文,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医学人文部博士后,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兴趣为医疗社会学和文化社会学。
性欲和性行为-一种批判理论的99条断想-(上.下册) 本书特色 一部关于西方性学研究的百科全书。作者以50 年的研究、教学、治疗经验,提供了对当代各种性形态的一...
萨特:一种风格的始源 本书特色 《萨特:一种风格的起源》(詹姆逊文集?第10卷)专门分析了萨特的时间技巧,探索主人公的意识在现象学基础上的时间性特征及其运作状况...
人类学 本书特色内容丰富 图文并茂轻松易读 科普精品这是一套内容丰富多彩的系列图书,它涵盖了从古到今世界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名家思想和...
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历史与当下是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研究的两个维度,历史是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逻辑起点...
周一良自选集 本书特色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自那一年开始,中国已经走过了波澜壮阔的30年。这是伟大的30年,是改变中国的30年,是震惊世界的30年,...
吾曹不出如苍生何-梁漱溟晚年口述 本书特色 《这个世界会好吗》之姐妹篇,梁漱溟留给世界*后的声音,访谈二十余年后首次面世!梁漱溟先生畅谈民国风云,自述行止交游,...
中国城市安全警告 本书特色 城市灾害的全景图,综合减灾的警示篇。中国城市安全警告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让中国4亿多城市市民全面认知家园“灾事”的普及读物。湖南衡阳...
清代两湖地区的出版业 本书特色 《清代两湖地区的出版业》由江凌所著,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人手,论述清代两湖地区的出版业发展状况,探讨其出版文化特征和演变规...
《八十天环游地球》内容简介:英国人福格先生因和朋友打赌,带着绰号“万事通”的仆人从伦敦启程,开始了不可思议的环球旅行。他一
往事和近事 内容简介 我学了历史,特别是研究了历史地理以后,对过去越来越了解,童年的记忆也由苦涩而变得温馨,因为当时所见所闻而今早烟消云散。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共5辑) 内容简介 “传统中国”的概念,似乎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来理解:就时间即“纵”而言,始自上古三代,历经汉唐宋元,降及是有清诸朝,均在其规...
2009中国民间记事年选 本书特色 《2009中国民间记事年选》:何忠洲 北京60大庆——“蚊子飞过,也要打下来”张伟 映秀:临时与永恒蒋昕 *后的“人民公社”...
萌萌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编者张志扬是萌萌生前的学术挚友。他这样描述萌萌“萌萌在令人惊奇的一生中形成了她本人堪称高贵而又幽雅的悲剧品格与悲剧人生。为此,他分“哲学...
作品目录李季:前言 盛春寿:致辞 新疆地区丝绸之路示意图 12 孟凡人:高昌的地理、历史和文化 14 张玉忠:天山以北草原考古的重
《汪丁丁:经济学思想史讲义》内容简介: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经典课程讲义全新修订 高屋建瓴,追根溯源;以思想史方法思考和反省经济
大师随笔:我的清华人文课笔记 本书特色 什么是人文 所谓人文就是指人类文化中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人文的核心指先进的价值观,人文的主要内容指先进的...
这不是一本“撩汉把妹”指南,比起铺天盖地的“女人不狠地位不稳”、“嫁给什么样的男人才幸福”之类的秘笈,来自台湾的孙中兴教授简直老实得乏善可陈。说来说去,他的核心...
《隐形人》内容简介:一位青年物理学家发明了一种隐形术,在尔虞我诈的科学界,他不愿公布这一发明,把自己变成了隐形人。天才的发
《唐朝原来是这样》内容简介:当人们谈起唐朝,总和一个词联系在一起“盛世”。的确,这个朝代的文采风流、赫赫武功、万国来朝的气
1990-2010-国学问题争鸣集 内容简介 《国学问题争鸣集(1990-2010)》以“国学争鸣”与“理论纵深”为两大板块,在时间上反映了上世纪90年代、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