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学会2013年度亚洲研究很好著作奖2013年度玛丽?道格拉斯很好著作奖提名社会问题研究协会2012年度优选化研究很好著作奖作者通过在上海等地进行的深入细致的民族志访谈,记录了中国人寿保险市场在避谈死亡的文化忌下的发展历程及其背后的微观政治。书中提出的“文化多重互动模型”,对市场起源进行了具体而微的文化解释,呈现了作为共享价值观的文化和作为工具箱的文化的精彩交互。本书同样面对学术圈外的读者,包括人寿保险公司、经理和代理人,计划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想要拓展海外业务的中国公司员工,以及希望了解中国文化是如何影响我们思想和行为的读者。
美国社会学会2013年度亚洲研究*佳著作奖 2013年度玛丽·道格拉斯*佳著作奖提名 社会问题研究协会2012年度全球化研究*佳著作奖
陈纯菁/文 中译本能和读者见面令我倍感欣慰。 本书在三个方面可以作为民族志研究的范例,分别是寻找研究问题、理论抽样以及经验与理论的结合。本书只有一个经验问题和一个理论问题。本书的经验问题是:中国文化如何影响中国人寿保险市场。本书的理论问题是:文化以何种方式塑造市场的形成。这两个问题相辅相成,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很多同学收集到的资料不够完备,却想要回答很多研究问题,这个误区很常见。我们应当谨记,所有伟大的社会学家(无论是韦伯、马克思、布迪厄还是戈夫曼)都只专攻一到两个研究问题,他们穷尽一生,收集尽可能多的案例和资料来回答这些问题。这些睿智的社会学家分析得深刻到位,我们常常为之折服。就算我们没有开创理论流派的雄心壮志,但是我们至少要清楚如何创造出一个好的理论。我坚信理论思考靠的是训练,而不是看天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同学相信,回答一个研究问题就已足够。我在这本书里提出的研究问题是文化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全球化研究的焦点。我试图解释本土文化如何塑造国内和国外公司并存的新兴市场,从而了解跨国公司和商品如何能够在拥有不同文化传统的地方实现本土化。本书记录了跨国经济行动主体面对的障碍、采用的策略,以及它们与本土行动主体的互动及其结果。由此可见,我的研究问题也是全球化研究的焦点。 如果研究生想把这本书当作工具书,我建议他们在进入正文之前先阅读导论和附录一。导论介绍了研究问题和相关文献,呈现了我根据相互矛盾和令人困惑的研究发现来修改研究问题的过程。附录一记录了我如何进入田野、如何选择样本、如何收集无法通过直接观察获得的资料以及我在田野中的角色和困惑。*重要的是,它记录了我所犯过的错误。阅读附录一,读者能了解到我*初的研究问题、我的田野经历,以及我如何根据田野经历修改研究问题。发表是学者的使命。我们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书籍就像画廊中的艺术品一样。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用照片来记录他们的创作过程,然而鲜有学者会透露他们学术成果的产出过程。附录一就是研究背后的故事,我希望在这里展示本书的研究过程,特别是田野中的挫折、困惑和不安。 我经常跟学生讲,在做民族志研究的过程中,时常会感到困惑和迷惘,不知道能收集到哪些资料,也不知道能提出什么研究问题。其实这种感受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好事”。定量研究者有清晰的研究假设作为指引,而民族志研究者对田野中的情况只有一些印象、猜想和常识性的了解。这些初步的猜想往往与我们的田野发现南辕北辙。我们的田野发现可能相互矛盾,或者在彼时看来“没有意义”。在这个阶段,我们常常感到苦恼和不安。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困惑,我们才开始反思和质疑*初的假设和常识,充分修正我们的研究问题。我在导论中曾提到,田野中相互矛盾的发现让我捕捉到文化中的死亡禁忌对中国人寿保险市场的影响。 但是,我的研究不能止步于此。我还要思考,它能够和哪些社会学文献对话。它与文化和经济活动有关,但是文化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的文献汗牛充栋,我应该从哪里开始检索文献,又在哪里结束呢?这是民族志研究者所面临的另一种不确定性。我在附录一提到过,我曾两次短暂离开田野,就是为了寻找理论框架。我阅读了大量文献,有精读,也有略读。检索的过程就是不断“过滤”不相关的文献,直到剩下的文献加上你的想法能够解释田野中的发现为止。从进入田野算起,我的“困惑”和“不安”持续了整整九个月。直到田野调查的*后三个月,我才*终确定了自己的理论问题和分析框架。 本书**章勾勒了研究的宏观背景,第六章讨论理论观点,并回答**章提出的研究问题。其他章节(第二章到第五章)都可以单独拿出来阅读。但是,这些章节之间联系紧密,共同解释文化如何影响市场形成。第二章到第五章是根据资料的分析层次来安排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从组织层面分析,第四章从互动层面分析,而第五章是从个人层面分析。因此,将本书视作社会学民族志研究范例的读者,在阅读完附录的研究方法部分后,*好能从**章开始循序渐进地阅读全书。 我相信本书也同样面向学术圈外的读者。对人寿保险公司、经理和代理人来说,本书能帮助他们理解中国文化观念对寿险产品的抗拒,教会他们如何跨越这些文化障碍。跳出人寿保险产业,有些跨国公司计划在中国开展业务,也有很多国内公司也想要拓展海外业务,而这些海外地区的文化和中国文化截然不同,本书也能为这些公司的员工管理实践和市场营销策略提供一点浅见。不少商界人士关注文化对商业活动的促进和阻碍作用,我想本书也能在这方面提供一些帮助。*后,在商界之外,任何希望了解中国文化内涵,了解文化是如何影响我们思想和行为的读者都能从本书中获得一些启迪。
陈纯菁,香港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她获得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学位后,曾任教于匹兹堡大学和洛杉矶加州大学分校。她的研究兴趣包括社会文化、市场行为、全球化以及当代中国社会。目前的研究课题包括中国医疗服务中的非正式支付与社会关系、医患关系,以及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社会文化意蕴。 译者: 魏海涛,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讲师,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文化与经济、劳动过程与集体行动。 符隆文,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医学人文部博士后,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兴趣为医疗社会学和文化社会学。
女人的起源 本书特色 《圣经》上说,上帝先创造了男人。女人,不过是他身上的一条肋骨。以男性为中心的生物学家,则用人类起源于丛林并进化为以狩猎为生的肉食动物的学说...
ge声音我们不谈真理 本书特色 《ge声音:我们不谈真理》的编撰缘起于素质教育与现代文化研究所同天涯网合作开设的集群博客“ge-voice”(ge_voice....
人的本性与命运-(全二册) 本书特色 R.尼布尔,美国当代*著名的基督教哲学家,一生著述甚丰,本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书的基本结论是:“对人性的解释方面,基督教...
图解时间简史-全新升级版 本书特色 本书以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为宇宙天文中关于“时间”的理论发展为支点,内容涉及微观和宏观两大领域...
青年编辑实用读本 内容简介 什么是编辑?编辑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责任编辑有哪些责任?怎样策划选题、组稿、加工书稿、处理来稿、校对通读?为什么要审稿审读?如何对图...
中国表情-部分少数民族民居文化掠影-(全二册) 本书特色 ★ 12开精装,825页,重达4.3公斤,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装帧精美,铜版纸全彩图文,色彩明丽★ ...
中西古典学引论 本书特色 本书是《名家学术文库》之一,选收了作者在1978—1996年间发表的28篇论文,因为所关注的均为中西古典学论题,所以名之为《中西古典学...
读库-1402 本书特色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九篇文章,《果蔬吟》,《他们在朝鲜战场》,《本地》与《市井西安》,《成长课》,《卸任》,《漫邮记:年画地图》,《...
中国报学史 本书特色 《中国报学史》**次系统全面介绍和论述了中国报纸产生以及发展的历史,以大量的**手材料和严谨的考证方式,对从汉唐到五四运动前中国报纸产生及...
明朝积极利用了各种媒体塑造并传播军事大典壮观场面,在信息科技尚未发达条件之下,皇帝希望借此与外界接轨,利用文臣诗赋的平台来传播圣君形象。虽然在政治上皇帝与廷臣之...
《药道传真:名老药师刘绍贵妙谈中医药养生》内容简介:按中药辨识与应用、中药与成药的合理使用、厨房里的中药、中药煎煮与服用法
最新详解英美编目规则-(第二版 2002修订本) 内容简介 到了2001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计算机文件”一词已不能涵盖所有的电子资源。第九章计算...
精读刘师培 内容简介 刘申叔先生学行小传一、专著中国中古文学史**课概论第二课文学辨体第三课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第四课魏晋文学之变迁第五课宋齐梁陈文学概略二、文论...
吴子祺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学院博士生,广州湾历史研究资讯主编。研究方向是中国近代史、法国殖民史和中法越关系史,专于广州湾和粤西南区域史。相关论文发表在《海洋史研...
阿兰·杜卡斯(Alain Ducasse),世界最著名主厨,三次荣获米其林三星(最高等级),出版过多本烹饪图书,曾入选过美国《福布斯》杂志最具影响力100人。
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知识社会学引论(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本书特色 卡尔·曼海姆编著的这本《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知识社会学引论)》试图展示思想、意识形态与社会群体、...
打倒孔家店研究 内容简介 在1949年至今的中国学界、1960年代以来的海外汉学界,“'打倒孔家店'是'五四'时期的口号”,一直被目为“常识”。1980年代以来...
费孝通 -乡土中国(精装) 本书特色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的作品。在《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
社会进化史 本书特色 《社会进化史》是蔡和森在20世纪20年代初任上海大学教授,讲授课程时的讲义。这本书是中国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写成的**部社会发展史,是此...
近代华北区域社会史研究 内容简介 历经数载,本书终得付梓,也算是了却一件心事。从征稿到出版的三年中,本书经历了诸多变故。*初设想编辑系列的《华北区域厂史研究年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