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孚的写作,一直与诗相伴。少年时就开始写诗,喜爱黄仲则、龚自珍、苏曼殊、周作人等人的诗,后来办报时和柳亚子、艾青等人有过“诗交”。在北京期间,他说:“我的北京的十年是诗的日子,不是日子过得像诗,而是颇有闲暇读诗。因此读了一些诗集,也想方设法读了一些还没有形成集子的当代人的诗。”从此他开始了“诗话”的写作,评介“新文艺家的旧体诗”成为他此后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启了一种亦诗亦文、夹叙夹议的“诗话风格”。本次新编,补充了罗孚先生在1997年以后写的“诗话”文章和当时未收入的文章,并进一步作了修订。
《燕山诗话》大陆、香港都曾印有单行本,但因为各种原因,文章收入情况参差,同时诗文的引用等,有不少讹误。三联这一版有了明显的改善,可以说是这本书的*佳版本。
编者的话/1
序/1
从胡乔木到乔木/4
夏衍和猫的情谊/15
从俞平伯谈到胡风/20
冯雪峰十年祭/32
空前绝后聂绀弩/42
王力“文革”《五哀诗》/51
“文章倾国”三家村/61
冯友兰诗论毛泽东/71
周作人已经平反了?/80
“饱吃苦茶辨余味”
——关于《知堂杂诗抄》/93
书愤放歌吴世昌/105
精通洋文土诗人
——荒芜和他的纸壁斋诗/116
杨宪益诗打一缸油/128
“生正逢时”吴祖光/138
陈迩冬十步话三分/149
碧空楼上探舒芜/159
黄苗子“青蝇拍后”/171
玉尹老人狱中诗
——郑超麟《玉尹残集》/182
金尧如揽月摩星词/194
王匡徐复观一段诗缘/196
金庸梁羽生的诗词回目/199
高旅和聂绀弩/203
爱水而又不爱“水”的诗人
——怀念听水诗人王辛笛先生/212
冒效鲁和钱锺书/220
郁达夫的诗和香港/224
兼好法师的《徒然草》/231
当代旧体诗和文学史
——从《追迹香港文学》谈起/234
曼殊上人诗卷/239
《罗孚作品精选:燕山诗话(新编本)》: 新年以来,北京文化界办了两场红白喜事:一月二十日为俞平伯开了一个从事学术活动六十五周年的庆贺会,是红;在这之前五天,一月十五日为已经去世半年多的胡风开了一个追悼会,是白。 从新说起,从红说起。 俞平伯这个庆贺会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他举行的,说得再小一点,是社会科学院下边的文学研究所为他举行的。因此,主要由上任不久的两位新官——院长胡绳和所长刘再复讲了话。这可能因为俞平伯至今仍是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吧。 仅仅庆贺一番,还算不了什么,动人听闻的是胡绳在讲话中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的批评,否定的否定,批评了、否定了当年对“新红学”大师俞平伯的“政治性围攻”,说是“不正确的”。他没有爽爽快快说这是错误,更没有爽爽快快说这是什么人的错误,只是说,“一九五四年因为有人对俞先生的红学研究有不同意见而对他进行政治性批判,不仅伤害了俞先生的感情,也对学术界产生了不良影响”。此中“有人”,真是呼之欲出。而俞平伯这些年受到伤害的,又岂仅是感情! 虽然时隔三十多年了,但人们记忆犹新,是领袖写信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和有关部门,号令他们,“对俞平伯这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应当“批判”。俞平伯被指责为“反动学术权威”的大人物,写文章批判俞平伯*初碰了壁的李希凡、蓝翎被赞扬为应当得到支持的小人物。 李希凡、蓝翎当时年纪小小,敢于向大师级的学者进攻,精神是可佩的,文章得不到出路也是值得同情的。因此支持展开学术讨论不就行了?然而,却发动了政治性的围攻,斗! 在庆贺会上胡绳有言:“学术界的自由讨论是受中国宪法保护的。共产党对这类学术问题不需要也不应该做出裁决。”这是应该受到热烈鼓掌的话。报道中却没有看到是不是有这种反应。 使人奇怪的是,有关庆贺会的报道,《人民日报》似乎一字未登,而和知识分子关系密切的《光明日报》似乎也一样。《人民日报》的海外版是在迟了一天之后才刊出中国新闻社的电讯的。新华社是不是向海内发出了电讯就不知道了。不过,《文艺报》倒是做了较详尽的报道。 “宪法保护”,“共产党不要裁决”,这些话的重要性不需要说了。学术自由,使人记起前一阵另一位姓胡的,职位更高的胡启立,在作家协会会议上强调的创作自由。两位姓胡的都是在做代表性的讲话。 还是回到俞平伯的庆贺会来吧。主要发言人胡绳,是历史学家,人们都知道,但许多人未必知道,他对旧体诗也是有功力的。身为主角,但不是主要发言人的俞平伯,却是有名的诗人和词学家,更是“倒霉”的红学家就不须提了。在这一带有平反意义的庆贺会上,不仅他在新文学创作、古诗词研究上的成就受到肯定,而被否定过的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更被肯定为有“开拓性意义”,是“卓越的贡献”,尽管也有其不足,总算又红起来了。 不知道俞平伯对这个在他来说非同小可的庆贺会是不是有感而作,写成诗词,但他在会上的几句话却颇有诗意:“往事如尘,回头一看,真有点儿像‘旧时月色’了。”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这是姜白石咏梅的《暗香》。还有一首《疏影》,有“篱角黄昏……化作此花幽独”的句子。总而言之,在我们这位八十六岁的老人眼中,这一切都是过去了的“旧时月色”了。 ……
罗孚,原名罗承勋,曾任香港《大公报》副总编辑,香港《新晚报》总编辑。他以辛文芷、吴令湄、文丝、程雪野、丝韦、柳苏等笔名,在内地和香港发表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和文论、诗词,如金庸、董桥等,都是通过他的生花妙笔,而被介绍给内地的读者。编有《聂绀弩诗全编》《叶灵凤读书随笔》和《香港的人和事》。1983-1993年,因间谍案被判刑十年,但一个月后即获假释,在北京居住。刑满后回香港定居。2014年去世。
外国散文三百篇(全三册) 本书特色 这里洋溢着无穷的欢乐,也充满了深沉的痛楚,既描摹着生动的形象,又宣泄着浓郁的感情,更升华着深邃的哲思。 像这样的文字确乎值得...
诗性之美 本书特色 《诗性之美/文化中国边缘话题》编著者简墨。本丛书采取话题形式,讲求形象化、生动化的表述,以学术研究为基础,呈现出学术与趣味的统一。其中浸染着...
《文献与问题》内容简介:本书为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形态研究"的结项成果。在广泛搜集、
鹿心血 内容简介 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至1994年初已发表六百余万字。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他的名...
王小波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收入王小波*具代表性的散文,包括《一只独立特行的猪》、《沉默的大多数》、《思维的乐趣》等作者*脍炙人口的名作。王小波散文精选 内容简介...
群氓时代 本书特色 擦亮眼睛认真看看这些罪恶:奢侈、势利、焦虑、恶俗、虚假、纵欲、跟风。它们正在绑架我们,奴役我们的肉体和灵魂,吞噬我们的斗志与精神,消磨我们那...
泰戈尔经典散文集 本书特色 泰戈尔的散文创作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正如他自己写的“人世行客的身影落在我的作品里”。他以诗的语言、诗的意象、诗的韵律构成了一篇篇或清...
《曲体研究(精)》内容简介:本书是对曲的声乐因素的构成形式与内在规律加以探讨与研究。有关曲体的研究,是我国古代戏曲理论的重
唐诗西传史论-以唐诗在英美的传播为中心 本书特色 《唐诗西传史论:以唐诗在英美的传播为中心》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唐诗西传史论-以唐诗在英美的传播为中心 内容简介 ...
《赵元任早年自传》内容简介:本书是我国知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根据自己前三十年的人生经历撰写的自传。对于这段横跨其童年和青年
宋词三百首品读 本书特色 本书着重选取宋代著名词人,如首创慢词的文人浪子——柳永的词;以诗为词、以议论为词的文人——苏轼的词,以及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李清...
京尘幻影录(第一部) 本书特色 落魄文人李逢吉,经人介绍进京谋职。然而谋职何其难,四处碰壁,生活无着。在动荡不安的生活中,他逐渐发现了做官与发财的绝窍,于是用尽...
刘心武散文 内容简介 刘心武编著的《刘心武散文》内容介绍: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养无数的美丽心灵。本丛书共收录了二十几位现当代文学大...
朱健诗选 目录 序1943-1949夜啊青羊河小曲——给寿一、传说二、土地恋歌三、冬夜四、项圈问讯骆驼和星早晨,我开始写诗沉默雾——给黑生不知道**支歌中国的诗...
战争状态 本书特色 我想考察中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以“五类分子”及“黑五类子女”为首要目标的畸型政治生态,就不能不考察地主、富农在乡村生活中的来龙去脉以及他们在此...
这部特里·伊格尔顿的最新作品逐一回顾了五位文学批评家——T.S.艾略特、I.A.理查兹、威廉·燕卜荪、F.R.利维斯、雷蒙德·威廉斯——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于文学...
鸟人-过士行剧作选 本书特色 《过士行剧作选:鸟人》为“过士行剧作选”上集,收录《鱼人》、《鸟人》、《棋人》、《大清列传》、《杜十娘再沉百宝箱》、《青蛙》六部剧...
吴冠中自选散文集 本书特色 独木桥一背景,过桥远去,不知走向何方。60年岁月流逝,他又回到了独木桥,老了,伤了,走上桥,面向众生。吴冠中先生的散文,述及人生旅历...
林语堂语录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讲述了我国文学大师林语堂的一些经典语录,无论他在哪里,他是这个世界的安慰。这些文字,从他到达我们。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
《活在此时此刻》内容简介:这本回忆录讲述了一行禅师的一生。每一个故事都是他真实的生活经历。他向我们展示全神贯注活在此时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