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被誉为日本“国民作家”的中岛敦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山月记》《李陵》《弟子》《光,风,梦》等十二篇代表作。中岛敦的作品集浓郁的中国古典气质与诡谲的日本怪谈风于一体,别出心裁,文辞优美,擅长对人心与人性的刻画,既是对生命的追问,又是对自我的探索。
◆虽然在中岛敦之后以中国古典为题材来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代不乏人,但是,至今尚无人能超越他。——郭勇(北大博士、宁波大学教授) ◆即使大胆地说中岛的短篇优秀作品和芥川初期的作品相比也毫不逊色,有些甚至略胜一筹,一定意义上讲可以把中岛敦称作现代的小芥川。——(日)中村光夫(文学评论家) ◆以中国历史故事为底本创作扩写的日式物语,虽然多是耳熟能详的典故,但在现代叙事和日式文风的渲染之下,使凝练克制的中国古典故事具有了相当的感染力和悲壮燃点。仿佛看了本中国历史同人志,如梦似幻又血肉丰满。——豆瓣读者
-李陵
-山月记
-高人传
-弟子
-牛人
-盈虚
-悟净出世
-悟净叹异
-文字祸
-附灵
-木乃伊
-光,风,梦
附录:中岛敦年谱
译后记
李陵 一 汉武帝天汉二年秋,骑都尉李陵率五千步卒,从边塞遮虏障出发,向北行进。曲曲折折一路穿过阿尔泰山脉东南端那几乎隐没于戈壁沙漠中的粗粝荒凉的丘陵地带,北上行军三十日。朔风吹透戎衣,寒冷入骨,着实深有一种孤军征万里之感。行至漠北浚稽山麓,军队终于停营驻扎下来,此处已经深处敌军匈奴的势力范围之中。尚是秋天,而北地的苜蓿已经枯萎,榆树和杞柳的叶子也已凋零殆尽。不用说落叶,除却宿营地近旁,甚至连树木都难以见到。砂砾,岩石,河滩,干涸的河床,四野一片荒凉景象。目之所及,荒无人烟,偶有访客,也不过是旷野里觅水的羚羊。远山高耸,直插秋日的苍穹,山巅之上,雁群向南急急而去。而此情此景却不能勾起将帅与士卒中任何一人的甜蜜乡情,他们的处境已经危险至极。
匈奴以骑兵为主力,而与之抗衡的这支队伍,除却李陵和少数幕僚骑马之外,连一队骑兵都没有,只凭借步兵之力,深入敌军腹地。这样的行为,实是鲁莽之举。就连步兵也仅有区区五千人,全无后援,何况这座浚稽山,距离*近的汉塞居延城也足有一千五百里之遥。若无对统帅李陵的绝对信赖与臣服,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这样持续行军的。
每年秋风起时,大汉的北疆必有大队剽悍的入侵者策胡马来袭。他们杀戮边吏,劫掠百姓,抢夺家畜。五原、朔方、云中、上谷、雁门等地,年年深受其害。元狩至元鼎数年间,因大将军卫青、骠骑大将军霍去病驭兵有术,一时出现了“漠南无王庭”的局面,但除此之外,近三十年来,北疆一直灾祸不断。现今,霍去病离世十八年,卫青逝去七年。浞野侯赵破奴率军征战失利,全军沦为降虏;光禄勋徐自为在朔北修筑的城障也突遭破坏。足以维系军心的将帅,除早年间远征大宛时大振威名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外,再无二人。
这一年,即天汉二年夏五月,抢在匈奴侵略之前,贰师将军率三
万骑兵自酒泉出发,想要在天山一带攻击屡屡觊觎西境的匈奴右贤王。武帝本想命李陵负责这支队伍的粮草军需,然而召其来到未央宫武台殿后,李陵却极力请辞这一职务。
李陵,名将飞将军李广之孙。自幼精通骑射,颇有祖父遗风,自数年前起就被封为骑都尉,于西境酒泉、张掖两地教习弓术,演练兵士。年近四十,血气正盛,委以区区辎重之职,实是难以尽如人意。李陵请愿道:“臣于边境所养之兵,皆是一骑当千的荆楚勇士,但求带队出征,于侧面牵制匈奴军力。”李陵的请求字字恳切,武帝也并非全然不赞同,然而由于接连向各方派兵,此时已无余力给李陵的军队配备战骑。即便如此,李陵仍道无妨。此事诚然是难于登天,但同辎重之职相比,李陵宁可选择与甘为自己舍生忘死的五千部下一起,
以身赴险。“臣愿以少击众。”李陵此言使好大喜功的武帝龙心大悦,接受了李陵的请愿。
李陵向西返回张掖,即刻整兵北上。当时屯兵居延城的疆弩都尉路博德奉诏,中途出迎李陵的军队。至此,一切顺利,而这之后,厄运却悄然降临。
这位路博德,原本是一名老将,早年追随霍去病,官拜邳离侯。尤其是二十年前,被封为伏波将军,曾率十万大军剿灭南越。此后,他却因触犯法度而失去了侯爵,贬至现今的地位,镇守西境。就年龄而言,他可以算是李陵的父辈。从前官封侯位的老将,如今要为李陵这样年轻的后辈效力,路博德心中十分不悦。
路博德在迎接李陵军队的同时,遣人前往京师奏报。奏章中说道,他以为如今正当匈奴秋高马肥之时,凭李陵一众孤军,难以与善骑射的敌军精锐之师对抗。因此,不如留李陵在此一同过冬,等到来年春天,再与其各率酒泉、张掖五千骑兵出击,方为良策。自然,李陵对此事一无所知。
……
中岛敦(1909—1942)
日本作家。
1933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系。曾任教于横滨高等女子学校。
1942年2月,《山月记》《文字祸》发表于《文学界》,在文坛崭露头角。《山月记》后入选日本高中国语教科书,广为流传。
1942年5月,《光,风,梦》发表,后获得第十五届芥川文学奖提名。
1942年12月,因哮喘病发作而去世,享年三十三岁。 李默默
生于太原,现居日本。
自由译者。
诗歌讲稿 本书特色 在诗坛,韩作荣是个深受尊重的诗人。他在传统向现代艰难递进中焚膏继晷的写作实践,他对中外诗歌几十年锲而不舍的研读与思索,他对当代汉语诗歌的识见...
双城故事:今日纽约最坏以及最好的时光 本书特色 ●28位当代作家、纽约客,还原你所好奇的每一种纽约生活欢迎来到纽约,这座充满诱惑又极度分裂的“双面之城”:它有令...
容斋随笔 本书特色 宋代的笔记小说数以百计,《众阅国学馆:容斋随笔》堪称其中出类拔萃之作,是集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之精粹的珍品。《众阅国学馆:容斋随笔》问世便受到...
半岛 本书特色 《半岛》是“2008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奖”获奖诗人林雪的一部自选诗集,收短诗80余首。这些诗歌基于作者自己生活的体验,在...
《《亚太战争审判》全纪实》内容简介:纪录片《亚太战争审判》第一次以影像的形式全景式展示了同盟国在亚太地区对日本军队战争暴行
风过高原-王秋杨的西藏日记 内容简介 王秋杨刚登山时,还是一只不折不扣的菜鸟。虽然得到了王勇峰等“高人”的指导,我也没把她这种喜好当回事。以为不过是寻找一种不同...
王兰馨赏析唐宋词 内容简介 王兰馨先生(1907-1992),号景逸,广东番禺人,1934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同年出版**本词集《将离集》。王兰馨先生终...
生命乐章 本书特色 《生命乐章/青年博览精品系列丛书》编著者《青年博览》编辑部。《青年博览》是深受青年读音喜爱的杂志,曾获得《全国*受大学生喜爱的十佳报...
尔乔?天国 本书特色 《尔乔 天国》一书精选著名医生画家韦尔乔的绘画作品约180幅,并辅以尔乔的随笔以及其朋友描写或怀念尔乔的杂文,由尔乔之子韦珂整理汇编而成。...
在「純.情詩」與「純情.詩」之間,原本單純想複習寫情詩的樂趣。誰知,精選而出的詩稿風格歧異,面目繁複難以歸類,令人不得不
背影.荷塘月色-名家散文经典精装美绘版 本书特色 朱自清在中国文坛以散文著称,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但朱自清...
瑞园居随笔 本书特色 《瑞园居随笔》由杨凤阁所著,凤阁先生是河南荥阳人,195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是我国著名史学大师白寿彝、何兹全两位老先生的得意弟子。...
镜子的碎片 本书特色 圣艾克絮佩里在政治、经济、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心理学之间游刃有余,表现出广博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 本书收录了圣艾克絮佩里的《杂文集》、《...
彼得•加尔多什(Péter Gárdos)出生在布达佩斯,是一个获奖无数的电影导演和戏剧导演。《黎明前说我爱你》是他的第一部小说,根据他父母的真实故事改编。小说...
七个人.七种散文-散文中国-伍 内容简介 《散文中国5:七种人,七种散文》基本上没有跟着“潮流”和“风气”跑,收录的作品也难以在当红者那里找到“范本”或者“榜样...
非常时刻-21世纪中国纪实文学大系-2001卷 本书特色 2001年重要事件与人物:中国“申奥”成功、“入世”如愿,双喜临门;博鳌亚洲论坛宣告成立,并通...
《标准化的偏执狂》内容简介:为何麦当劳能够在高度同质化、竞争极其激烈的快餐行业高质量地解决生存的问题,并在竞争对手中突出重
梦回老南京 本书特色 有一种美,叫静默无声;有一种爱,叫难舍难弃! 巩孺萍编著的《梦回老南京》是画家杨菊生的钢笔画集,作者历时多年,笔含情感,为自己热爱的老南京...
《在路上》内容简介:我认识迪安是在和妻子分开后不久。那时我大病初愈,关于那场病我不想多谈,我只能说,病与疲惫而悲伤的分手以
谈自己-巴金选集-10 本书特色 本书是《巴金选集》第十卷《谈自己》。收录了《忆》选(1933-1936),《短简》选(1936),《谈自己的创作》选1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