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四十余位民国时期影响力甚广、各具特点的民国名媛故事,如吕碧城、陆小曼、殷明珠、孟小冬、阮玲玉……其中既有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政界人物、也有首位闯入好莱坞的中国女星、更有才华横溢大名鼎鼎的才女佳人,本书通过二百余张珍贵图片和别具特色的文字记述,再现了众多民国名媛们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爱情往事。
★民国名媛的爱情往事融合了一个时代女性成长的悲欢离合。本书精选了民国时期有一定知名度、有一定影响力、有一定代表性的名媛四十余人,主要讲述了她们的恋爱、婚姻和成长经历,结合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和现代婚恋观,以期给读者更多思考。 ★书中收录民国名媛的珍贵历史照片200余幅,图文并茂,使读者更充分的领略民国名媛的风姿,体会她们的时代和生活。
蒋碧薇 蒋家是宜兴大族。1899 年,蒋碧微出生时正巧东书房一棵海棠盛放,祖父为她取名棠珍,字书楣。蒋碧微出身于书香名门,天生丽质, 才艺俱佳,早年随父蒋梅笙到上海,13 岁由父母做主,和苏州查家公子查紫含订下了婚约,18 岁时和同乡徐悲鸿一见钟情,“碧微”是徐悲鸿为她起的名字。徐悲鸿为此专门刻了一对水晶戒指,一只上刻“悲鸿”,一只镌着“碧微”。他把“碧微”的戒指整天戴在手上,有人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便得意地答:“这是我未来太太的名字。”人家追问他未来的太太是谁,他只神秘地笑笑。 1917 年,18 岁的蒋碧微冲破封建礼教,瞒着家人与22 岁的徐悲鸿结合后远赴日本、法国。1921 年,留学欧洲的徐悲鸿夫妇在一次酒会上认识了青年画家张道藩。徐悲鸿短暂中途回国期间,留在巴黎的蒋碧微和张道藩等经常在一起聊天、跳舞,张对蒋殷勤有加。1926 年2 月,张道藩在一封长信中正式表达其对蒋的爱意,蒋予以回绝。此后, 张道藩和法国姑娘苏珊结婚。 徐悲鸿对蒋碧微的学生形象印象很深,据此绘制成代表作之一的素描和油画《吹箫图》。1927 年,蒋碧微随学有所成的徐悲鸿回国, 先后生下一双儿女——伯阳和后来改名徐静斐的丽丽。 1930 年,对蒋碧微来说,是一连串不幸的黑色岁月。弟弟和姑母相继去世,已经使她悲伤万分。徐悲鸿恋上才华横溢的女学生孙多慈,还刻了一枚文曰“大慈大悲”的印章,暗合两人名字在内。这段 “师生恋”使徐悲鸿与蒋碧微的感情出现裂痕。 尽管徐先生不断地向蒋碧微解释,说他只是爱重孙多慈的才华, 想把她培植成为有用的人才。但是在蒋的感觉中,徐与孙之间所存在的绝对不是纯粹的师生关系。从此,徐悲鸿便很少在家,总是一清早去上课,下午再去画画,晚上还要到艺术系去赶晚班。蒋碧微知道,这并非完全由于教学上的需要,其中还夹杂有感情的因素,因为在那充满艺术气氛的画室里,还有那么一个人。当丈夫的感情发生变化时,妻子都会有敏锐的感觉。但为了徐先生的名誉和前程,蒋碧微没有告诉任何人,默默地承受着,只希望有一天,丈夫会明白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他对妻子儿女的责任,迷途知返。 1933年,蒋碧微抱着重归于好的愿望,随徐悲鸿第二次赴欧洲,她出色的交际才能和特立独行的个性帮助徐悲鸿成功举办了中国近代名家绘画展及个人画展,破除了西方人轻视中国文化艺术的偏见,为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迈出**步。其间,徐悲鸿经过与法、德、比、意等国著名艺术家进行切磋和交流,逐渐形成融会古今中外技法的独特风格。1934 年8 月,徐、蒋两人结束了20 个月的第二次欧洲之旅,返抵南京。此后,徐悲鸿声誉日隆。 蒋碧微转向与法国时认识的张道藩加深了联系,徐悲鸿当时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而张道藩已当上了南京市政府的主任秘书。张道藩出身于书香门第,加入中国国民党后成为“CC系”骨干人物,后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交通部常务次长、中央执行委员、内政部常务次长、“国民大会”选举事务副总干事、教育部常务次长、中央社会部副部长等职,长期从事官办文化教育事业,参与控制国民党文宣与党务系统。 1936年,徐悲鸿拒绝蒋碧微和张道藩邀请他为蒋介石画像的请求后,遭到流言蜚语中伤,到桂林写生。孙多慈匆促离校,到安庆女中任教。抗战后,孙多慈与徐悲鸿在长沙避难时,意外相见。徐悲鸿帮助孙多慈一家迁至桂林。徐、孙两人经常去漓江写生。孙家父母不希望女儿成为“小三”,带着孙多慈离开桂林,到了浙江丽水。孙多慈在浙江认识了许绍康。正在追求有夫之妇王映霞的许绍康,一眼看上了年轻有才的孙多慈。许、孙两人结婚后,感情并不好。徐悲鸿去世后, 孙多慈守孝三年。这是后话。 在徐悲鸿离开南京期间,张道藩与蒋碧微打得火热,偏离了感情轨道。一次躲避日军飞机轰炸时,在张道藩家的地下室里,蒋碧微开始成为张道藩的情妇。徐悲鸿想挽回与蒋碧微的感情,回到南京乞求她回心转意,但已经无力回天了。徐、蒋两人经过二十多年的痛苦煎熬,未能破镜重圆。1945年12月1日,徐悲鸿与蒋碧微在重庆沙坪坝重庆大学教授宿舍签字离婚。蒋碧微得到徐悲鸿100万元赡养费和100幅画作。 1946年,徐悲鸿与廖静文喜结良缘。而蒋碧微从此成为张道藩的情妇。苏珊在得知真情之后,多次要求张与蒋断绝关系。但是张道藩却不予理睬,后将苏姗送到澳大利亚养病。1946年,蒋碧微在张道藩帮助下,当选为“国大代表”,并获蒋介石颁发的勋章。 1949年,蒋碧微留下与徐悲鸿的一子一女与张道藩去了台湾,开始了他们的同居生活。但是1958年,在张道藩法国太太苏珊的干涉下,两人*终分开,此后蒋碧微独自过了20年。少女时勇敢私奔的她,盛年时长袖善舞的她,中年时怅惘于两端感情的她,晚年时一个人凄清的她,都令人唏嘘不已。 1960年底,张道藩与妻子破镜重圆。蒋碧微彻底孤独,在后来的时间里,蒋碧微把自己一生的所敬所爱、所作所为、所思所念、良心和灵魂都融入到了50万字的回忆录中。回忆录分为《我与悲鸿》《我与道藩》两部分,用平实的语言,翔实地记录了28年来她与徐悲鸿相识、相知、相恋到分手的情感沉浮的心路历程,以及她与张道藩的感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1966年,此书在台湾出版时,被《皇冠》杂志誉为“中国**部女性自传”,成为众多读者追捧的畅销书。 1978年12月16日,蒋碧微在台北去世,走完了79年的人生历程。
陈宁骏,笔名骏辰,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解密总统府》《解读夫子庙》《解密中山陵》《民国政要最后的“全家福”》《民国政要及其夫人们》《民国名媛的婚姻大事》等十余本书籍。发表文章200余篇。林滟茹,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历史教师,导游,博物馆策展人,致力于文旅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发表多篇文史研究论文。
戳蒋介石的底 本书特色 这是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先生用史实戳穿蒋介石的神话的研究论著。几十年来,台湾在蒋家的淫威下,人民被侮辱被作弄己到了麻木不仁的程度,作者对此不...
《竞逐富强》内容简介:公元1000年,中国宋朝称雄世界东方,却又为何昙花一现?近代欧洲如何做到超越传统的封建帝国并最终在武备上
《中国中古社会经济史论稿》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李天石教授在中古经济史研究领域的论文集,是作者从事史学学习与探索四十年以来陆
1875-1945-青春无羁-狂飙时代的社会运动 本书特色 《青春无羁》是一部青少年的叛逆史,涵盖了从煤气灯时代到摇摆乐时代的漫长历程。乔恩·萨维奇以令人叹服的...
《作战支援飞机》内容简介:作战支援飞机是为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等作战飞机提供各种技术支援的飞机,包括侦察机、预警机、空中
從抗戰勝利的巔峰 到避守台灣的谷底蔣中正如何失去大陸?蔣中正日記首度摘註出版 郝柏村歷時四年親自筆錄註釋身為全中國最高政
一个人的世界史:话语如何改变我们的精神世界:1900-2000 本书特色 1、知名经济学家、学者作序推荐:吴敬琏、弗朗西斯科·郗士 2、八卦,好看,有趣。以“边...
《海派源流》内容简介:上海是座海,虹口是条河。这条河,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据考,虹口沉淀于唐朝时期,是一片沙滩,其后渐渐成
中国与东南亚的古代铜鼓 本书特色 《中国与东南亚的古代铜鼓》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中国与东南亚的古代铜鼓 目录 ...
汉籍东渐及日藏古文献论考稿 内容简介 本書所收論文,作者有日本學者靜永健與中國學者陳翀(其中靜永健的文章由陳翀翻譯)。其內容包括漢籍東漸及其在日本的傳播與受容,...
1944年12,二战接近尾声,美军在亚平宁半岛上陷入苦战。第92步兵师(“水牛师”)挺进托斯卡纳山区,与德军展开激烈交火。一场短
《革故鼎新:帝国斜阳与战后世界》内容简介:历经风云变幻的20世纪和全球化浪潮 英国如何应对两次世界大战和帝国衰亡 在战后秩序中
《挣脱时间的网》内容简介:《挣脱时间的网:从芝诺的两个悖论说起》是李德武的哲学和艺术批评文集,品评海德格尔、尼采、叔本华、
本书是有关鄂东南地域文化的考察与研究的史话著作。作者从考古、民间习俗、自然物候、田野种植、冶炼工艺、民间手工艺、民间信仰
蒋介石初上台湾岛 本书特色 台湾媒体*原始的新闻图片大陆首次正式出版直观反映国民党在台湾的政治、社会、民生百态展现国民党治下*真实的台湾蒋介石初上台湾岛 内容简...
八一三淞沪抗战亲历记 本书特色 本书是原国民党将领关于抗日战争淞沪会战之亲历记录。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又聚集大量兵力,向上海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广大...
知识考古学 内容简介 **章 引言第二章 话语的规律性1 话语的单位2 话语的形成3 对象的形成4 陈述方式的形成5 概念的形成6 策略的形成7 意见与结论第三...
《经济常识从入门到精通》内容简介: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经济学的本质、经济学独特的思考方式以及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进行了
三国史 内容简介 作者生长在河北省定州市西南合村,儿时祖父授以古文旧史,作者个人也喜读爱国英雄故事,尤嗜读《三国演义》,为了知晓三国人物的真实情节,也不时翻阅陈...
中华经典藏书-汉书 本书特色 汉书是我国**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历班彪、班固、班昭、马续而成书,洋洋洒洒,文采风流,记事准确,不偏不向,与《史记》、《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