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别集》总序
别集,本来是汪曾祺为老师沈从文的一套书踅摸出的名字,如今用到了他的作品集上。这大概是老头儿生前没想到的。
沈先生的夫人张兆和在《沈从文别集》总序中说:“从文生前,曾有过这样愿望,想把自己的作品好好选一下,印一套袖珍本小册子。不在于如何精美漂亮,不在于如何豪华考究,只要字迹清楚,款式朴素大方,看起来舒服。本子小,便于收藏携带,尤其便于翻阅。”这番话,用来描述《汪曾祺别集》的出版宗旨,也十分合适。简单轻便,宜于阅读,是这套书想要达到的目的。当然,最好还能精致一点。
这套书既然叫别集,似乎总得找出点有“别”于“他集”的地方。想来想去,此书之“别”大约有三:
一是文字总量有点儿不上不下。这套书计划出二十本,约二百万字。比起市面上常见的汪曾祺作品选集,字数要多出不少,收录文章数量自然也多,而且小说、散文、文学评论、剧本、书信等各种体裁作品全有,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他的创作风格。若是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汪曾祺全集》相比,《别集》字数又要少许多。《全集》有十二卷,约四百万字,是《别集》的两倍,还收录了许多老头儿未曾结集出版的文章。不过,《全集》因为收文要全,也有不利之处,就是一些文章的内容有重复,特别是老头儿谈文学创作体会的文章。汪曾祺本不是文艺理论家,但出名之后经常要四处瞎白话儿,车轱辘话来回说,最后都收进了《全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别集》则可以对文章进行筛选,内容会更精当些。就像一篮子菜,择去一部分,品质总归会好一点儿。
二是编排有点儿不伦不类。这套书在每一本的最前面,大都要刊登老头儿几篇与本书有点儿关联的文章,有书信,有序跋,还有他被打成右派的“罪证”和下放劳动时写的思想汇报。在正文之前添加这些“零碎儿”,可以让读者从多个角度了解汪曾祺其文其人。这种方式算不得独创,《沈从文别集》就是这么编排的,只是一般书很少这么做。也算是一别吧。
再有一点,就是编者有点儿良莠不齐。这套书的主持者,以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居多,他们大都对汪曾祺的作品有着深入了解,也编过他的作品集。有的当年常和老头儿一起喝酒聊天,把家里存的好酒都喝得差不多了;有的是专攻现当代文学的博士;有的被评为“第一汪迷”;有的参加过《汪曾祺全集》的编辑;还有的对他的戏剧创作有专门研究……这些人能够聚在一起编《汪曾祺别集》,质量当然有保证。其中也有跟着混的,北京话叫“塔儿哄”,就是汪曾祺的孙女和外孙女。她们对老头儿的作品虽然有所了解,但是独立编书还差点儿火候。好在大事都有专家把控,她们挂个名,跟着敲敲边鼓,不至于影响《别集》的质量。
这套《汪曾祺别集》是好是坏,还要读者说了算。
汪朗
二〇一九年十月二十五日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一九二〇年生。一九三九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为沈从文先生的及门弟子。约一九四〇年开始发表散文及小说。大学时期受阿索林及弗吉尼亚·吴尔夫的影响,文字飘逸。以后备尝艰难辛苦,作品现实感渐强,也更致力于吸收中国文学的传统。毕业后曾做过中学教员,历史博物馆的 职员。一九四九年以后,做了多年文学期刊编辑。曾编过《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一九六二年到北京京剧院担任编剧,直至离休。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菰蒲深处》、《矮纸集》,散文集《晚翠文谈》、《蒲桥集》、《旅食集》、《塔上随笔》、《逝水》、《独坐小品》等。
丛书主编汪朗,江苏高邮人,1951年生于北京,作家汪曾祺先生长子。曾任《经济日报》国际部主任。作家、美食家、资深媒体人。著有《刁嘴》《衣食大义》《食之白话》《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与汪明、汪朝合著...
(展开全部)
我写旧题材,只是因为我对旧社会的生活比较熟悉,对我旧时邻里有较真切的了解和较深的感情。我也愿意写写新的生活,新的人物。但我以为小说是回忆。必须把热腾腾的生活熟悉得像童年往事一样,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义,这样才能形成小说。但是我现在还不能。对于现实生活,我的感情是相当浮躁的
——引自章节:桥边小说三篇
郭庆春没有再去看许大娘。他拉菜车、卖西瓜、卖柿子,不怕碰见别的熟人,可就怕碰见许大娘母女。听说,许大娘搬了家了,搬到哪里,他也没打听。北京城那样大,人一分开,就像树上落下两片叶子,风一吹,各自西东了。
——引自章节:晚饭后的故事
中医调治失眠偏方验方 内容简介 本书简要介绍了正常睡眠的生理功能,失眠的概念及发病情况,失眠的原因及危害性,失眠的原因及危害性,失眠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失眠的临床...
You can follow the beaten path and call yourself an entrepreneur or you can blaz...
木苏里。晋江大神级作者,文风简练幽默,涉猎题材广泛。每一个笔下世界或有糖有刀、有爱有恨,或温柔缱绻、热血惊心。已出版作品:《一级律师》《一级律师2》《某某》。
建筑安全实用读本——施工管理六大关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建筑安全管理实践经验为基础,重点介绍了建筑施工六大安全管理关(录用关、施工关、...
Jenny乔,名校毕业,留学海归,白天行走商界,晚上书写人生。十点读书签约作者,有书签约作者,多家平台专栏作者。多篇文章被人民日报、人民网、Hugo、清华南都、...
机器与未来是息息相关的。在战争中锻造出来的控制论一度成为了前所未有的能够预测并预见未来智能自动机的工具。与此同时,两股对立的力量共同塑造了未来的控制论愿景。一方...
蒋方舟二十岁后,首度杂文结集。反思成长道路上的得与失,描画身旁被绑架的一代群像,重寻写作的意义。2008年秋天,作者进入清华大学就读,2012年毕业,受聘为《新...
张漫,现居成都,新锐古典文学评论人,对古典文学中的女性与爱情深有心得。在全国各大杂志上发表文章多篇,已出版畅销书《锦堂风月落花尘——元杂剧中的美丽传说》,受到读...
清宫膏方精华 本书特色陈可冀编*的《清宫膏方精华》为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的心血之作,对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中的膏方作出较为系统的整理,涉及临床各个学科,既有内服膏...
湘西土家族医药调查与临床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潘永华主任医师20余年潜心调查研究的成果。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在湘西吉首大学医学院任教期间,就听闻湘西州民族医...
田中芳树,1952年生,日本著名作家。毕业于学习院大学文学部,获文学博士学位,从小博览中国古典名著,深受中国文化浸染。其作品涉及科幻、历史、冒险、悬疑等多个领域...
十年砍柴,本名李勇,先祖由江西迁湖南后第26代。18岁负笈北上,至今22年。任过公务员、记者,现供职于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语文出版社。平生最爱读书、写作二事,笔...
林剑鸣(1935—1997)著名秦汉史专家。1935年生于北京。1949年6月进入华北大学学习,1957年考入西北大学历史系,1961年10月至1972年在西北...
什么是大学?什么是大学教育?什么是人文精神?这些话题近年来在国内教育界、学术界一直是争论不休的热点。本书是一部讨论大学教育的经典之作,虽然成书于19世纪,但其中...
迈克尔·卡莱特(Michael Kallet),毕业于伍斯特理工学院物理学专业。在2004年创立了HeadScratchers网站,主要面向商务专业人士及领导者...
四川名家经方实验录 内容简介 本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本专科教学大纲要求为依据,对四部经典著作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出提示,并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对于经文的解读...
当代亲密关系图鉴资深心理辅导师黄家良、黄颖首部作品聚焦亲密关系的长程发展关注分手议题,启发深陷失恋痛苦的人勇敢告别过去、迎接全新开始——【内容简介】——这是一本...
作品目录“汉译犹太文化名著丛书”序一“汉译犹太文化名著丛书”序二约瑟福斯生平及其著述(代译序)导言自序第一章 希律的前任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号均默,生于北京,祖籍浙杭州。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学者、文学批评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
?★一开口就紧张、一聊天大脑就短路、一插话就冷场?——从现在开始本书教你:怎么说都受欢迎!?★不会接话题、不会夸人、不会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