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尼古拉斯·沃尔顿(Nicholas Walton)
出版社:索·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2020-8-20
评分:7.8
ISBN:9787520167970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弹丸小国成为世界“最昂贵城市”的秘密
新加坡模式的成功与隐忧
。
现代新加坡是一个奇迹。半个世纪前,它被逐出马来西亚联邦,不情不愿地成为一个独立国家。那时的新加坡国土狭小,贫穷不堪,几乎没有任何资源,还被虎视眈眈的邻国所包围。如今无论是高收入还是低犯罪率,抑或一流的教育和令人艳羡的国家稳定,这个不可思议的国家在几乎所有全球国家指数排名中都名列前茅。但这些成就是否会令新加坡民众滋生出危险的自满情绪呢?
。
尼古拉斯•沃尔顿(Nicolas Walton)在一天之内徒步穿越了新加坡全境,试图捕捉新加坡奇迹的动力,并理解它如今面临的挑战。《寻迹狮城》将这个岛国的故事做了一番梳理,从信奉重商主义的莱佛士讲到英国殖民统治,从战争岁月讲到独立建国,并讲述了她是如何创造出今天的奇迹的。
。
前方道阻且长:公众的自满、专制民主的局限、不断变化的地理现实以及如何在弹丸小国中平衡移民问题的困境。正如沃尔顿警告的那样,新加坡的后半个世纪不会比独立以来的那五十年更轻松,而这是我们在高度全球化的世界背景下探讨“新加坡模式”时必须面对的现实。
。
《寻迹狮城》闪耀着勃勃生机,是一本书中瑰宝——令人着迷,富有启发性,有时又有趣极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历史或旅行见闻的书,更是一部依照康拉德(JosephConrad)的写作传统写就的伟大冒险故事,兼具索鲁(Paul Theroux)的洞察力和布莱森(William McGuire "Bill" Bryson)的诙谐风格。棒极了!
——詹姆斯•布拉巴逊(James Brabazon),记者,纪录片制作人,《突破防线》(The Break Line)的作者
。
想探索新加坡,还有比徒步穿越它更好的方式吗?沃尔顿通过这本精彩的著作,向读者献上这座岛屿的宝藏——它的历史、地理、经济,以及最重要的,一个意外的奇迹。
——泰勒•科文(Tyler Cowen),著有《自满的阶级》(The Complacent Class)和《平均主义的终结》(Average Is Over)
。
沃尔顿以生动的描述追溯了新加坡奇迹般崛起并成为世界经济枢纽的过程。他警告,如果新加坡沉溺于过去的成功,也许会忽视与快速变化的世界同步发展的必要。该书引人入胜,唤起读者对这个非凡国家过去与未来的关注,同时为我们这个全球化与城市化并行的不确定的时代提供了普遍性的借鉴意义。
——亚力克斯•彼尔德(Alex Beard),著有《天生的学习者》(Natural Born Learners)
。
和尼古拉•沃尔顿一起踏上这一扣人心弦的旅程吧,去发现新加坡的纵横边界,探索这座岛国从14世纪至今的历史。
——马克•伦纳德(Mark Leonard),欧洲委员会外交关系主任
。
在徒步穿越这座岛国的过程中,沃尔顿探索了一系列值得探究的问题……用颇具洞察力的坚定笔触描绘了新加坡和她的人民。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
在对共和国生动的叙述中……(沃尔顿)的文笔引人入胜……轻松诙谐,他颇有见地地利用各种轶事,揭示出新加坡社会表面之下的裂痕。
——《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沃尔顿的文笔流利动人……他的书是了解这个国家绝佳的单行本入门书。
——《文学评论》(Literary Review)
[作者简介]
尼古拉斯•沃尔顿(Nicolas Walton)曾是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名记者,在加入欧洲外交关系协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之前的十四年中,赴世界各地进行采访。他曾居住于新加坡,现定居荷兰,为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撰写有关教育和媒体的报告。另著有《热那亚:荣耀之城》(Genova,La Superba)。
。
[译者简介]
焦静姝,85后社科学术类图书译者,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翻译出版《小说鉴史》一书,收入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名著”丛书,荣获2018年傅雷翻译奖。
而令我最担忧的,恰恰是最后一点,即不是新加坡政府而是新加坡公民日益增长的自满情绪。这个小国就像公海上风暴中的橡皮艇,不得不依赖脆弱感生存下来。当你的房屋还用棕榈叶遮顶,周围的邻居谁也无法信任时,要保有脆弱感非常简单。但如今,新加坡人有空调和防雨步道遮阳避雨,有菲佣照顾起居,那些从前敌对的邻居都巴望着新加坡经济能分一杯羹给柔佛和巴淡岛。在这种情境下要保有冲劲和脆弱感就更难了。
——引自章节:24丹那美拉渡轮码头:小红点
1980年代的经济衰退推动了进一步的教育改革,教育的目标指向为新加坡经济提供技术和原材料,并深植于STEM四门课程(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一队老师专门致力于研究其他教育体系、学习法以及心理学的最新成果。教育经费的预算也增加了:1960年代到1970年代,教育预算占到政府支出的10%左右,而截至1980年代,政府预算的15%~20%都用于教育资源。政府特别将注意力放在为32万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新加坡人提供培训上。如果新加坡能繁荣昌盛,依靠的不是廉价劳动力,而是更优质的劳动力1997年,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引全新的教学课程,将重点放在如何塑造公民意识和技能上,更加符合即将到来的21世纪的人才需求。8通过课程,学生将学习到如何真正像一名数学家一样思考,而不仅仅是学会回答题。孩子们学习的课程变少了,但学习的程度加深。……教师的起薪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教师这门职业享有很高的声望。“新加坡的文化发展到这个阶段,教师职业已经获得家庭和父母更多的重视,”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的大卫・孔(DavidHung)教授如是说,“20年前情况还不是这个样子的。薪酬至关重要。在公众看来作为老师的实质性好处也至关重要。”同时政府鼓励教师参与公共与政策工作,有一扇旋转的借调之门,可以让最有能力的教师从课堂进入教育部任职。与英国等国家不同,班级的大小也不是首要问题:如果一个老师足够优秀,又有足够的时间备课的话,那班上有多少学生并不构成真正的难题。
——引自章节:7新加坡国立大学:世界一流?
美国报人-游走于现实与历史之间 本书特色 《美国报人:游走于现实与历史之间》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美国报人-游走于现实与历史之间美国报人-游走于现实与历史之间前...
报刊与文化身份:1898-1981中国妇女报刊研究 本书特色 《报刊与文化身份:1898-1981中国妇女报刊研究》指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新旧思...
李安宅与华西学派人类学 本书特色 《李安宅与华西学派人类学》是一个历史人类学的考察,要写的是李安宅先生的人类学思想史。我们要从李安宅*初的对中国经典的象征理解路...
湿地土壤中多环芳烃和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内容简介 土壤是湿地生态系统生命的载体,不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随意处置生活垃圾等人类活动均可能使湿地土壤中...
皖西学院图书馆的名家旧藏古籍 本书特色 《皖西学院图书馆的名家旧藏古籍》从皖西学院的历史沿革及所藏古籍来源和特点入手,详述了皖西学院图书馆所藏宋元善本和历代著名...
现代民族学-(全四册) 内容简介 民族学在自身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由传统民族学向现代民族学的转变。本书结合中国和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实际情况,从学科发展的...
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 内容简介 来自西方的知识、观念、思想对近代中国思想曾发生重大影响,本书收集的14篇论文即主要讨论这类问题。这些讨论既涉及西方思想如进化主义、...
新闻丛谈-(增编本) 内容简介 本书汇编了反映徐铸成先生新闻观点和办报思想的文字,共分五辑。作为毕生从事新闻事业的报人,徐铸成先生在长期的办报实践中,形成了一系...
《敦煌学记》内容简介:本书为问学丛书之一种。是浙江大学资深教授刘进宝先生的学术随笔集,共收录20篇文章,分别从先生治敦煌学之
田野中的地域社会与文化 本书特色 本书力图采用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科际整合的方法,从横向展示某一社会的结构、当地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社会运行的动力,同时又从这个横...
《书写自愈力》内容简介:每个人的成长都不会一帆风顺。那些大大小小的被忽视、被批评、被否定、被恶语相向的经历,甚至被霸凌、被
《老戏:青川县民俗表演艺术》内容简介:书稿雏形是四川省青川县老一辈文化工作者杨平升、刘立福等人于20世纪搜集、整理的青川民间
《运营前线2》内容简介:很多有志于做互联网产品的朋友,尤其是应届毕业生,面对产品策划和产品运营两个方向,大多数人会选择产品策
当代学术研究思辨-(增订本) 本书特色 《当代学术研究思辨(增订本)》共分三大部分。一为对文史学界几位成就卓著的学术大家的专题研究。由于作者与之都有亲密接触,或...
巧权力视阈下的西方涉华舆论研究-基于传播学的思考 本书特色 在传播全球化的背景下,软权力和认同舆论在国际舆论建构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武闽编著的《巧权力视...
定县社会概况调查 内容简介 本书被称为我国近代爱国知识分子以西方社会学方法与技术进行的以县为单位的社会调查的一个代表作。全书分为17章,分别从地理环境、历史、政...
骆小所学术文选 内容简介 《学术名家文丛:骆小所学术文选》主要内容包括:论修辞格和语法、逻辑的矛盾统一性、简谈21世纪修辞学的研究、略论修辞中的话语交际和社会角...
以色列GLS国际公司摄影制作。
《上升的大地》内容简介:在关于“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的论述中,晚清政治家呼吁打破历代多在西北备边的传统,将目光投向东南海疆
中国近代东北地区城市生活兴衰与社会发展研究(1861-1931)(国家社科基金丛书—历史)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是革新的中国,是“千年没有之大变局”的中国。近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