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无人能够逃脱。然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在人生的不同感悟和体会。《人这一辈子:探索生命的文化密码》是耄耋之年刘达临先生和妻子胡宏霞女生,以独到的自身经验,从生命文化的角度,创作的充满哲思的文集。
从命运和人生、科学具有两面性、人的心灵世界、透视人生之旅、人贵教养、教育指导、爱情和婚姻的艺术、乐死和乐死等八个方面,总结一辈子的生命感悟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强调人的价值在于遵循“天道”来修炼自己。
适读人群 :刘达临的粉丝,中老年读者,关注生命思考人生的大众读者。1.刘达临先生是国内知名的社会学教授,著作等身,性学研究造诣尤为深厚,在性学研究方面开创过多项国内**,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刘先生的人生经历比较丰富,解放前家境比较好,解放后有过20年的从军经历,复员后在上海工厂工作,*后到大学从事社会学研究,他的这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后以坚忍不拔毅力和广博的学识在学界闯出一片天地。这一经历为其和妻子撰写《人在一辈子》做了*好的注角。
2.图文并茂,装帧精美,细致读来,笔触细腻,充满哲理,犹如听一堂长者的智慧课。
**部分命运和人生
一命运的辩证法
二勿失时机
三寻找世界和人生的总钥匙
四“天道”的核心与根本
第二部分科学具有两面性
一人生多有未知数
二科学和迷信的交叉
三非科学与伪科学
四科学和人类的未来
第三部分人的心灵世界
一德是心灵的根本
二君子之德惠及万物
三貌由心生
四风水在于有德
第四部分透视人生之旅
一人性和动物性
二人的年龄和心态
三人的生活层次和需要
四祸福相依之悟
第五部分人贵教养
一家风惠人一生
二于细微处见精神
三人要认识自我
四学会说话和沉默
第六部分教育之道
一不要做考试分数的奴隶
二天赋用于人生
三读书使人生明理
四性教育亟待改进
第七部分爱情和婚姻的艺术
一走出爱情的迷宫
二男女“合为一体”
三大爱无私
四思析“恐婚族”
第八部分乐老和乐死
一老人要留三条路
二养生重在精气神
三老得淡定,死得从容
四震惊世界的“濒死体验”
后 记生命总是矛盾求“中”
**部分命运和人生
人的一生,有人是顺风顺水,一马平川,有人却是坎坷连连,风雨不断,有人常有吉星高照,有人却是灾难常临,有人出身于富厚之家,有人却生长于贫困之户——古往今来,许多人把这一切都归于“命好”或“命不好”,那么应该怎么看这个问题,命运究竟存在还是不存在呢?
原始初民的群婚杂交命的确是人类生命文化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什么是命?它是指人对与生俱来的必然性的认定。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处在自己无可奈何、不可选择、一时又改变不了的状态之中,例如:一是出生在什么家庭,“穷二代”和所谓“富二代”、“官二代”是大不一样,赌徒恶棍的环境和诗礼传家的环境也大不一样。二是出生在什么地区,在偏僻山区生长和在大都市生长是大不一样的。三是出生的时代,“生当其时”还是“生不逢时”,生长在落后保守的岁月,或是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大不一样。四是长得美丑是无法选择的,而这也可能影响一生的命运。这就好像是一颗种子,它在什么时候,掉在什么样的土壤里,以后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自身是不可选择的。
以上这些条件在人生的开始有优劣之分,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可以说人和人的命一开始就不平等,人生下来就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没有人能承诺和保证谁一生下来就有阳光灿烂的平等。
寒门难出贵子,是古代的一种普遍现象,现代仍有残存。根据一项对全国省级高考状元的调查结果,2007 年至2016 年全国共有837 名高考状元,其中有5 成的状元出自知识分子或富裕家庭,还有近2 成的父母是公务员,而且,状元们大多出自省会城市。北京大学学生的“出身”也和上述情况互相印证,1978 年至1998 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生比例约占三成,
20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 年至2005 年,已经萎缩为1 成左右。而在2016 年,全国有54.6% 的中学生来自农村,但这一年北大新生中只有16.3% 的农村生源。
在古代,绝大多数人都相信命,认为人生的一切都取决于命,人要顺天应命,这种文化是小农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因为那时科学不发达,人们难以认识和掌握自己,于是把一切都归结于命,心甘情愿地俯首于人和人之间命的不平等。同时,古代的统治者也极力地维护这种不平等,宣扬“工之子恒为工,农之子恒为农”,皇帝还叫人编出一套套神话作为“证据”,宣扬自己是“龙种”、“天子”,“替天行道”,至高无上,就是当皇帝的命,从而维护封建统治。《荀子·正名》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授之者天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运也”,形成了维持封建统治秩序的整套伦理,这样,命的不平等也似乎是天经地义了。
刘达临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创始人,著名社会学家、性学家。曾在国内举办第一个向社会公开的性学系列讲座,举办第一个性教育骨干培训班,建立第一个性学术团体,出版第一部《性社会学》,创办第一份性学刊物《性教育》,组织了迄今世界规模*的性调查——“全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承办了首届国际性学研讨会,创建国内第一个性文化博物馆,也是国内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社会学家。出版著作140余部,作品被译为英、法、德、俄、法、韩等文字,曾四次获得国际大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引导中国走向幸福的21世纪的六个代表人物”之一。
残雪文学回忆录 本书特色 《残雪文学回忆录》收录了中国著名作家残雪的文学回忆代表作。《残雪文学回忆录》叙事风格,有点点滴滴的回忆,有灵动的随笔,有随心所欲的创作...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124:罗洛卷 本书特色 罗洛(1927~1998),原名罗泽浦,四川成都人。作为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版家,罗洛学识渊博学贯中西,一生笔耕不...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格林童话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11-14岁(1)典雅、精美的外观,给予读者高雅的观感和尊贵的享受,让读者拥有的不仅仅是书,更是艺术品...
2007中国散文排行榜 内容简介 为了梳理和总结2007年我国散文创作的实绩,中国散文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散文创作中,推荐编选了64篇散文佳作,并经过专门组成的评选...
种地书 本书特色 梁文道 马世芳 手不释卷推荐关于人与土地的美好相遇关于自然风物*值得珍藏的私家记忆作者获奖记录:· 《红焖厨娘》获 2005年《中国时报》开卷...
《深度学习技术图像处理入门》内容简介:本书从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阐述深度学习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简
周国平经典作品随感系列--碎句与短章(蓝) 内容简介 大学里都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在新书《碎句与短章》中,周国平老师对平常生...
作品目录目 录论穆旦的诗(王佐良)一颗星亮在天边――纪念穆旦(谢 冕)1934年流浪人神秘两个世界夏夜一个老木匠前夕冬夜梦(散
外国文学:白鲸 本书特色 《白鲸》是19世纪美国*重要的小说家之一赫尔曼·梅尔维尔于1851年发表的一篇海洋题材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亚哈船长为了追逐并杀死白鲸(实...
周作人作品集:第一辑套装(全20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瓦楞纸盒装箱,岳麓书社出版★ 本版是在三十年前岳麓版的基础上一次全新修订。除了版式和装帧形式上与...
一个外国传教士眼中的长征 本书特色 这是“一个外国传教士眼中的长征传奇”。这位传教士与作者领导的先遣长征的红六军团不期而遇。此后,他跟这支队伍一起长征了十八个月...
闲情偶寄全编-彩图全解版 本书特色《闲情偶寄》是一本与众不同的著作,它共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八篇,谈论的是戏曲的创作和表演、亭台门...
我们伟大的母亲-(上.下) 本书特色《我们伟大的母亲》是一篇重量级的祭文,从一定意义上说,亦是有穿透性的檄文,也是一部站在民族文化复兴立场,呈现中华民族母亲伟大...
百人小品:酒之趣 内容简介 酒,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而愁饮宜醉,豪饮宜众。酒,源于水又浓于水,能上国宴又能进入寻常百姓家;战时少了...
汪曾祺全集(八)其他 内容简介 本套书收录了在量汪曾祺先生的小说、散文、戏剧以及其他作品,从这些内容丰富、题材各异的作品中,读者可以对汪曾祺先生的思想情感和艺术...
巴别尔书信集-巴别尔全集-第5卷 本书特色 伊萨克·巴别尔著的《巴别尔全集》收入迄今所能搜集到的巴别尔全部文字,包括中短篇小说、新闻报道、散文、剧作、电影脚本、...
素月楼联语 本书特色 《素月楼联语》是张伯驹先生编著的对联知识的著作,共分(一)故事;(二)祠宇、名胜;(三)集句、嵌字、歇后;(四)由字之结构声韵所生...
鸽灾 本书特色 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旗手路易丝•厄德里克又一力作。《鸽灾》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的一部力作,与《圆屋》《拉罗斯》并...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本书特色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朱生豪情书集》是朱生豪写给爱人宋清如的情书精选集。朱生豪与宋清如写了整整九年的信件,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从193...
《串接的叙事》内容简介:大教授的“小文章”结集。作者所说的自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自由”的落实依赖于“秩序”,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