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出版社知名「小歷史」(Little History)通識系列
★權威主教理查•哈洛威,用嶄新觀點和視野,帶領年輕世代認識宗教的價值與力量。
無論你是否擁有信仰,都可以用宗教解答人類對自身和宇宙的疑惑!
身為人類,我們總忍不住想知道關於自身的事,以及我們來自何處。是否有人創造了這個宇宙?死亡後會發生什麼事?真有另一個天堂?跟神明祈禱有用嗎?透過宗教,我們找到許多不同的解釋。
■以新鮮角度帶領年輕世代認識宗教
本書寫給有信仰的人、沒信仰的人,以及尚未決定是否信仰的人——特別是年輕讀者。隨著宗教式微,年輕人對宗教漠然無感,因此在世界發生危難或人生遭遇挫折時,往往心靈空虛而無所依歸。本書讓宗教擺脫陳腐和刻板的印象,以全新的觀點闡述宗教的價值。
■縱覽文明之初至二十一世紀的世界宗教史
不止介紹如猶太教、伊斯蘭、基督教、佛教和印度教等世界主要宗教。除了探索遠古的起源與轉變,釐清教義與觀點差異,甚至赤裸裸揭露了公平良善、權力慾望等人性面的光明與黑暗,破解宗教紛爭背後的關鍵。例如,不同信仰如何看待偶像?人類要怎麼獲得幸福?宗教為何導致暴力,以及,這世界已經被安排好了嗎?
■以「概念」和「關鍵字」建立宗教面面觀
延續「公開課」系列精神,打破線性歷史觀點,以40個概念和主題切入宗教領域的相關人事物。這些主題分為幾種類型:
1.重要概念。如「輪迴」「地獄」「先知」「聖戰」等許多宗教不約而同的主張或起源,這是理解教義發展的重要關鍵。
2.宗教創始者和改革者。例如,悉達多擺脫物欲、成就涅槃,創立佛教的曲折過程。或是穆罕默德脫離神像製作商販的家庭,成為帶領伊斯蘭教最後一位先知的傳奇事蹟。
3.宗教史重大里程碑事件或關鍵時期。例如,君士坦丁將基督教奉為國教,東西羅馬帝國在同一個信仰基礎上進入了所謂「大分裂時期」,紛爭持續至今。或者,當佛教於西元一世紀抵達中國,是如何與本土儒教和道教互相混融,展現出新的風貌。
4.特殊教義。例如,耆那教最極端的教義是「不傷害」。耆那教徒尊重生命,不狩獵、不釣魚,也不拍死叮咬他們的蚊蟲或蜜蜂。他們還製作了柔軟的羽毛帚,行走時輕拂前方道路,以免不慎傷及無辜……
從古至今,宗教總是隨著時代文化不斷演變,從多神到一神、從社會到個人、從現世到來生,從觀念到實踐,反眏出全體人類思想與需求的軌跡。無論你是否身為信徒,宗教都足以影響你的一切——因為宗教永遠離不開待人處事、道德價值、美學藝術等生活事物。關於信仰的力量,以及它如何持續發揮重要的影響,身為前主教的哈洛威以最開放和寬容的立場,提供我們深具同理心並且條理的指引。
高度推薦
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專任教授
呂凱文∕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專任教授
王鏡玲∕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書評
「你可以從這本深具啟發性的書籍中,學到最多關於宗教的道理。」—彼得‧史丹佛(Peter Stanford),《觀察家報》
「這是一部關於『人類搜尋上帝存在與否』的迷人調查報告。」— A•N•威爾森(A.N. Wilson),《刻寫板雜誌》(Tablet)
「本書堪稱引人入勝的宏大人類史。」—伊恩•湯瑪斯(Ian Thomas),《金融時報》
「非常精彩!讀過之後一定能對世界上的宗教有更多的認識」。—約翰•查姆利(John Charmley),《泰晤士報》
「內容深遠,心胸恢弘,本書足以引發智識上的好奇。」—斯圖亞特•剴利(Stuart Kelly),《蘇格蘭人報》(Scotsman)
「眼界驚人!這本書簡直是一座知識寶庫,發人深省。」—尼爾•理查森(Neil Richardson),《衛理記錄者週報》(Methodist Recorder)
「饒富趣味、大膽直言是本書的一大特色。」—休•麥克唐納(Hugh MacDonald),《格拉斯哥先驅報》(Glasgow Hearld)
「對於找尋內容深刻透徹且易於理解的宗教史讀者而言,本書是個絕佳的起點。」—克莉絲汀•安格爾(Christine Engel),《書單》
理查•哈洛威(Richard Holloway)
蘇格蘭作家,於1986年至2000年擔任愛丁堡主教,並於1992年至2000年擔任蘇格蘭聖公會主教。他也是國際上頗受歡迎的知名作家和廣播節目主持人。哈洛威筆下有二十多部著作,包括暢銷書《離開亞力山卓:信與不信的回憶錄》(Leaving Alexandria: A Memoir of Faith and Doubt)。現居愛丁堡。
譯者簡介
林金源
專職譯者,嗜好文史,優遊於花鳥蟲魚的世界,譯作有《情緒之書》、《樹的智慧》、《一位昆蟲學家的草地探險》、《筆尖上的世界史》、《伊斯坦堡三城記》、《轉角遇見經濟學》、《不費力的力量》、《學習如何學習》等。
賜教信箱:228arthurlin@gmail.com
廖綉玉
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中英筆譯組畢業。曾任金融機構翻譯人員,喜歡在文字堆裡打滾。譯有《發光體》...
(展开全部)
文化社会学 内容简介 第三节古典文化社会学的几个流派如果说19世纪60年代以前孔德、斯宾塞所开辟的道路还很少有人问津的话,那么到了七八十年代,在这条道路上行走的...
涵芬楼文谈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宗经篇;治史篇;读子篇;诵骚篇;研许篇;辨体篇;辟派篇;明法篇;养气篇;储才篇;命意篇;修辞篇等。涵芬楼文谈 目录 宗经...
世界人氏血脉书系:日本人 本书特色 了解各民族人氏血脉,探寻各民族文化,求因族而异的沟通路径。本丛书立足于传播真实、全面的文化知识,完整地再现每个民族的文明血脉...
台湾传统文化探源 内容简介 本丛书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
中国风俗(上下) 内容简介 风俗及历史产物,乡间习俗,皆有渊源;一事一物,俱关文化。故能知古今风俗,即为知中国一切。中国人愿否知中国,将以此书之风行如何观其湍矣...
俄罗斯文化在中国: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研究:a study of anthropology and history 本书特色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与其他文化存在相互问...
中国传统节日 本书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沉淀了千百年的传统文化,从远古走来。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厚广泛的民众基础。传...
中国古代的道士生活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的道士生活》历史学的命运不是没有转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一古老学科已经逐渐转向于一些新兴的分支。其中很值得注意的...
围炉夜话 本书特色 《围炉夜话》为儒家通俗读物,是明清时期著名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和以前的文坛掌故以及人、事、文章等进行了分段评价议论。作品分为221则,以&...
《报道伊斯兰》内容简介:本书从伊朗人质事件、波斯湾战争,到纽约世贸中心大楼爆炸案,西方世界一直被一个名叫“伊斯兰”的幽魂苦
芝兰玉树生庭阶:谢安与谢氏家风 内容简介 《芝兰玉树生庭阶:谢安与谢氏家风》详细梳理了南朝谢氏家族的家训、家规、家风,以及对整个谢氏家族的影响。从另外一个侧面让...
回归群星 本书特色 作者通过造访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广泛搜集文献资料,虚心请教各国专家学者,论证了一个独特而新颖的观点。即原始时代,在地球之外存在着一种智能高度...
史统.道统.文统:论唐宋时期文学观念的转变 本书特色 对于古人的诗歌,我们或许可以不求这诂,可是,对于古人的文章,却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古人绝无苟作文章之事,...
全译方法论 本书特色 全译方法论借鉴成熟的汉语理论“小句中枢说”,遵循“三个充分”(观察充分、描述充分、解释充分)和“两个三角”(“表--里--值”小三角和“语...
《《史记》人物故事的戏剧重构》内容简介:本书选择了元明清戏剧中重构次数较多,且具有典型性的项羽、刘邦、萧何、张良、韩信这五
雅俗共赏话扇子 本书特色 俗文化,古而不老,历久而弥新。它在人们的身边,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趣。总结俗文化,剔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中西方语言学史之比较 修订本(2009/8) 本书特色 《中西方语言学史之比较(修订本)》是由黄山书社出版的。中西方语言学史之比较 修订本(2009/8) 目录...
伊索寓言 本书特色 英汉对照、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引人入胜。伊索寓言 内容简介 “经典文学简易读物丛书”是商务印书馆专门为我国中小学生精...
土家族民间信仰与文化 内容简介 全书详细地阐释了土家族民间信仰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特点,可以概括如下:1.土家族民阐信仰*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历史性。2.土...
广雅疏证-(附索引) 本书特色 王念孙是清代*著名的训诂学家之一,《广雅疏证》可以说是清人研究古代训詁的一部有代表性的著作。解释了许多古书的文义,同时还可使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