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稍微熟悉一点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人大概都知道,一直到20
世纪之前,中国是没有“哲学”这一专门门类的学问的。不遑论“哲
学”这一门类的学科,就是连“哲学”这个名词,在19世纪中叶以前
的汉语中也不存在。据考证,这一概念是在1902年的《新民丛报》
中才首先使用,它还是从日文中转借过来的,就如同“国学”、“文
化”等概念一样。
直到本世纪的前几十年里,中国究竟有没有“哲学”,这至少对
某些学者来说还是个问题。谓予不信,不妨就以当时两个*注重哲
学的大师王国维和蔡元培的观点来举例说明吧。前者在其《论哲学
家与美术家之天职》中直言:“我国无纯粹之哲学,其*完备者,唯
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耳。至于周、秦、两宋间之形而上学,不过欲固
道德哲学之根柢,其对形而上学非有固有之兴味也。其于形而上学
且然,况乎美学、名学、知识论等冷淡不急之问题哉!”后者则在其
1923年所撰的《五十年中国之哲学》一文中也认为:“*近五十年,
虽渐渐输入欧洲的哲学,但是还没有独创的哲学,所以严格地讲起
来,‘五十年中国之哲学’一语实不能成立。”
当然,仔细玩味王、蔡两位大师的话,不难理解他们的意思实
际是指中国没有严格按西方意义上讲的“philosophy”,而不是说
中国历来就没有哲学。钱穆在其晚年(1984年)所作的《现代中国
学术论衡》中就曾指出:“哲学一名词,自西方传译而来,中国无之。
故余尝谓中国无哲学,但不得谓中国人无思想。西方哲学思想重在
探讨真理,亦不得谓中国人不重真理。尤其如先秦诸子及宋明理
学,近代国人率以哲学称之,亦不当厚非。惟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
究有其大相异处,是亦不可不辨。”钱先生之言可谓不刊之论。中国
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哲学,它起源于我们的先民对人生、
社会、自然、宇宙的思索,起源于我们的先民对万事万物及其彼此
间关系的探究。尽管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形态、民族气质等多方面
的不同,造成中国哲学从其发端处即与其他民族的哲学走的不是
一个方向,但这一点实际并不妨碍中国哲学可以与印度哲学、西方
哲学等并列,成为世界上大的哲学体系中之一种。
但是,20世纪的中国哲学,又不同于以往依附于子学或经学
的中国传统的哲学,它从一开始起就成为中西思想接触、碰撞和交
流的产物。可以这么说,20世纪以来中国哲学的发展道路,就是在
中西哲学思想的接触过程中的一条崎岖而漫长的探索之路。在这
一个世纪中,中国的知识分子一方面不断地在读解、体悟和介绍西
方的哲学,努力使自己能够了解世界并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又不断
地整理自己传统的哲学,并尽可能地寻找中西哲学交融或会通的
各种可能性。因此,当我们在讨论20世纪中国哲学时,很快就会发
现,一方面我们很难避免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那一套概念、
范畴、命题、体系、方法等基本的语境,另一方面又觉得它们不尽同
于那些基本语境。所以,20世纪中国哲学的主要特征,就在于它既
不同于传统的中国哲学,又区别于纯粹的西方哲学,颇有点梁启超
所谓“不中不西,既中既西”的味道。
要想在六十余万字的篇幅内,编选一部大致能反映出20世纪
中国哲学概貌的哲学著作选本,乍看起来似乎并不太难,但实际操
作起来却也不易。其之所以谓不易,原因主要还在于选什么、如何
选及选多少这一系列历来“选家”照例都会碰到的老问题上。过去
一直不太理解所谓“选家*难”一语的确切含义,通过此次实践才
真正有所领悟,因此颇有点古人先得我心之同然的体验。
但是,既然接受了任务,还得硬着头皮做下去。思之反复,我想
还是应该在极其有限的篇幅内,选择那些对本世纪以来中国思想
演变影响*巨或*深的内容——即思想家或哲学家们*能反映现
代中国巨大变动中的哲学感受,和他们追求主动、活动和变化的基
本精神,以及他们寻求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可
能性出路的认真思索,当然也包括他们那些“不中不西,既中既西”
的、富于创造性的哲学体系建构的尝试和努力。
本书收录了20世纪*有影响的20位思想家或哲学家的作
品,前后的排列纯以作者的生卒年为序,所选的内容都可谓是名著
或名篇。在所选内容中有必要作一*简单说明的有两点:
其一,严复的《天演论》、康有为的《大同书》和谭嗣同的《仁
学》,它们虽成书于上世纪末或世纪之交,但我以为其真正影响实
在本世纪的初期。《天演论》对西方思想的介绍及对新世界观的形
成,《大同书》对人类社会政治理想的憧憬,《仁学》对中国传统思想
文化的反思和批判,这一切对本世纪初中国人思想的影响之大,是
怎么估量也不会过高的。因此,作为先驱者的作品,它们理应在20
世纪中国哲学的演变过程中占据一席之地。
其二,由于资料较为普及等方面的原因,本书没有收录毛泽东
的一些对20世纪中国曾发生过巨大影响作用并仍在部分发生作
用的思想理论著作,如《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正
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
放在读者面前的这部选本,由于种种限制——不仅仅是篇幅
而且还包括编者的学养识见——我想都是难以完全令人满意的。
对选编之缺漏亦或失当的批评指正,将是我所盼望的,这虽属套
话,但也是真话。
片断:
古初。其所得以为名理公例者,
在在见极,不可复摇。顾吾古人之所得,往往先之,此非傅会扬己之
言也。吾将试举其灼然不诬者,以质天下。夫西学之*为切实而执
其例可以御蕃变者,名、数、质、力四者之学是已。而吾《易》则名、数
以为经,质、力以为纬,而合而名之曰《易》。大宇之内,质力相推,非
质无以见力,非力无以呈质。凡力皆乾也,凡质皆坤也。奈端动之
例三,其一曰:“静者不自动,动者不自止;动路必直,速率必均。”此
所谓旷古之虑。自其例出,而后天学明,人事利者也。而《易》则曰:
“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后二百年,有斯宾塞尔者,以天演自然言
化,著书造论,贯天地人而一理之。此亦晚近之绝作也。其为天演
界说曰:“翕以合质,辟以出力,始简易而终杂糅。”而《易》则曰:“坤
其静也翕,其动也辟。”至于全力不增减之说,则有自强不息为之
先;凡动必复之说,则有消息之义居其始。而“易不可见,乾坤或几
乎息”之旨,尤与“热力平均,天地乃毁”之言相发明也。此岂可悉谓
之偶合也耶?虽然,由斯之说,必谓彼之所明,皆吾中土所前有,甚
者或谓其学皆得于东来,则又不关事实适用自蔽之说也。夫古人发
其端,而后人莫能竟其绪;古人拟其大,而后人未能议其精,则犹之
不学无术未化之民而已。祖父虽圣,何救子孙之童昏也哉】
大抵古书难读,中国为尤。二千年来,士徇利禄,守阙残,无独
辟之虑。是以生今日者,乃转于西学,得识古之用焉。此可为知者
道,难与不知者言也。风气渐通,士知弇陋为耻。西学之事,问涂日
多。然亦有一二巨子,荀然谓彼之所精,不外象数形下之末;彼之所
务,不越功利之间。逞臆为谈,不咨其实。讨论国闻,审敌自镜之道,
又断断乎不如是也。赫胥黎氏此书之恉,本以救斯宾塞任天为治之
末流,其中所论,与吾古人有甚合者。且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
意焉。
夏日如年,聊为移译。有以多符空言,无裨实政相稽者,则固不
佞所不恤也。
1896年重九严复序
《燃烧你的卡路里:只为塑形的健身宝典》内容简介:如果你去问一个健身者想要通过健身训练达到什么目的,绝大多数人的回答中都会有
李贺资料汇编 内容简介 本书取材,以述评李贺思想、诗歌创作的资料为主,有关李贺的生平事迹、交游出处、艺术渊源、诗学影响、诗集版本源流,乃至作品考辨、字义疏证等,...
听南怀瑾大师讲经--感悟篇 本书特色 南怀瑾是精通儒、道、佛三教经典的国学大师之一。本书是笔者精心研读南怀瑾大师著述后的个人感悟之作,将复杂的儒、道、佛三教的义...
序:史载,剑师光一,天赋迥异,少而成名。弱冠之际熔青铜为刃,精光芒动,薄如蝉翼;而立之年铸玄铁重剑,开山辟石,其利断金;
中国校园性观念调查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走火的象牙塔、变调的协奏曲、校园里的网络即食恋情、让诱惑疯狂到底、校园性开放的催生剂、异域校园的性文化传真、结语——不容...
钱谷融论学三种 本书特色 钱谷融先生是文艺理论家。江苏武进人。1942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国文系。历任重庆市立中学教师,交通大学讲师,华东师范大学讲师、教授、博...
遮蔽的文明 本书特色 《遮蔽的文明/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一书收入了陈绶祥的专题研究文章30篇,对中华文化的人性特征,对与龙有关的文化现象,对面具与农业文明,...
从诗论到文论:中国狭义文学批评论纲 内容简介 文学批评有广义、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文学批评,涉及到各种文学现象,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风格流派等等...
看电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看的方式有许多种,就像电影的定义也有许多种;这本书的终极主题是关于看,或者说看这个动作本身;看电
如果说周梅森的小说是一种政治模式的话,周梅森总是一次比一次更强烈地激活了这种模式。《我本英雄》正是这样一部独树一帜的重要
《孟子》现代版 本书特色 孟子思想作为“孔孟之道”的重要部分,表面上虽然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但很少有哪个统治者真的照孟子的话去做。孔孟之道只被当作一面漂亮...
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孤單時,仍要守護你心中的思念那時候,未來遙遠而沒有形狀,夢想還不知道該叫什麼名字。我常常一個人,走
杜诗是一座宝山,只要你深入其间,一定不会空手而归。然而杜诗又是一座重岩叠嶂、水深林茂的大山,如果没有详细的地图和富有经验
我的经验是写作可以不断地去唤醒记忆,我相信这样的记忆不仅属于我个人,这可能是一个时代的形象,或者说是一个世界在某一个人心
认识中国(套装上下册) 本书特色 ★ 名家亲自操刀编纂——总主编王元化,上卷主编陈子善,下卷主编傅杰★ 这些文章,表达了一个国家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生活状态、...
诗学解释学 本书特色 诗学似乎在我们看来是很深奥的学问,但是在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们会发现其实诗学所研究的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很亲切,读起来肯定是很有趣味的,而...
历代古诗鉴赏-上中下册 本书特色 中华藏书,国之瑰宝,精选百部,名家亲题!为了使中华传世经典的魅力在流光岁影里历久弥新,中国书店出版社*新隆重推出《中华藏书百部...
《埃科谈文学》内容简介:《埃科谈文学》是埃科作品中为数不多的文学评论专著,收集了作家为各种场合而做的文学专题演讲和论文,从
西游记(上下)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华夏古典文学经典中的《西游记》分册。书中收入了明代吴承恩所题撰的“西游记”。本书形式新颖,独具特色。全书对作品中的疑难字、语句、...
《山海经》一书,自古称为奇书,学者或据以考地理,或藉之论神话,世人所津津乐道者则无非充斥其中的四海神奇、远方怪物。本书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