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文艺复兴的知识世界,开启文艺复兴研究新范式★★
★★往返于美学奇想与历史反思,带来持续的智识冲击,挑战我们的思想陈规★★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代表人物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经典开山之作,T. S. 艾略特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彻底改变了批评的格局★★
重读《文艺复兴时期的自我塑造》,我在这本书中感受到了这个极度迷茫的时代的许多痕迹。特别是在我目睹强势的邪恶力量决定碾压所有反抗之时;在我试图阐释,他们以陌生人为目标,操纵后者所感受到的威胁,由此巩固权力之时;在我不安地感知到,那些反对这种权力的人亦体现了它的某些突出特征之时,这些痕迹十分明显。——斯蒂芬·格林布拉特
-媒体推荐-
《文艺复兴时期的自我塑造》自1980年初版发行以来,给人们带来了持续的智识冲击。格林布拉特这本经典之作带领读者频繁往返于美学奇想与历史反思,在文学现代性的话语中重构了文艺复兴知识精英的世界。——霍米·巴巴(Homi Bhabha)
前一天我们还在给学生们讲授索然无味的文艺复兴文学,第二天《文艺复兴时期的自我塑造》就出版了,突然间,文艺复兴研究蔚然成风,成了一个令人激动的全新的研究领域。斯蒂芬·格林布拉特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批评的格局——它令人信服地表明,社会人类学和精神分析是理解文艺复兴文学文本的基本工具。我想不出自T. S. 艾略特以来有谁的文学批评能产生这样的影响。——莉萨·贾丁(Lisa Jardine)
《文艺复兴时期的自我塑造》,一部人文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它启发了两代学人用一种焕然一新的眼光阅读书籍,践行阅读所得。时至今日,书中的论点一如其首次提出之日,持续挑战着人们的思想陈规。——安东尼·格拉夫敦(Anthony Grafton)
任何读过格林布拉特对莫尔、廷代尔、怀特、莎士比亚等人的描述的读者,都会被这种人性化的、富有共感之情的阐释模式所打动,并从中获得启发。格林布拉特以优美清晰的散文笔法,敏锐而细致地绘制了这些“人物画像”,书中的每一个句子均展现了其主题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小哈利·伯格(Harry Berger Jr.)
-编辑推荐-
★本书主题是从莫尔到莎士比亚的自我塑造。作者起初试图理解“人类自主性在建构身份时扮演的角色”,但最终无奈屈服于一个福柯式的论断:“人类主体本身……是特定社会中的权力关系的意识形态产物”。莫尔是教会的产物,廷代尔是国家的拥趸,怀特臣服于绝对主义国家;斯宾塞拥抱国家权威,马洛在对权力的不懈反抗中构建自我,莎士比亚则表达出对权威的颠覆性服从。就此而言,自我塑造亦是自我毁灭。或说,他们热切地融入制度与权威,由此塑造自我认同,但这般努力最终往往取消了作为个体的自我,因此造成了自我的丧失。
但无论是作者格林布拉特还是本书关注的六位人物,他们都明白:“我是我自己身份的主要制造者”是一种无法放弃的幻觉。即使自我被认作一种虚构,放弃自我塑造就是放弃追求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固执地坚持的自我,就是死亡。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开山之作
“人类学的解释必须更多关注社会成员对其经验的解释性建构,而非习俗和制度的机制。与这一实践密切相关的文学批评必须意识到它的地位是解释,它的目的是将文学理解为组成特定文化的符号系统的一部分;不管多么难以实现,它的正确目标是文化诗学。”文学“并不通向内在生活,而是作为内在生活而存在”。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16世纪的生活和文学的探察。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研究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文学人物——莫尔、廷代尔、怀特、斯宾塞、马洛和莎士比亚——的自我身份的结构,他论证了,在现代早期,支配着身份生产的知识的、社会的、心理的还有审美的结构均发生了变化,对该时代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是文学史、文学批评领域的经典文本,无论是对文学领域的研究者和学生来说,还是对所有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和新历史主义批评感兴趣的读者而言,《文艺复兴时期的自我塑造》都是一本必读佳作。
-作者简介-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美国著名文学史家、莎士比亚研究者,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代表人物,哈佛大学约翰•科根校级特聘教授,《诺顿版莎士比亚全集》主编,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著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自我塑造:从莫尔到莎士比亚》《俗世威尔——莎士比亚新传》《亚当夏娃浮沉录:一千个哈姆雷特》《暴君:莎士比亚论政治》《大转向:看世界如何步入现代》《莎士比亚的自由》等书。
-译者简介-
吴明波,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西方古典学。
李三达,文学博士,湖南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国理论与视觉文化。
Butwhyshouldmensubmittofantasiesthatwillnotnourishorsustainthem?Inpart,More'sanswerispower,whosequintessentialsignistheabilitytoimposeone'sfictionsupontheworld:themoreoutrageousthefiction,themoreimpressivethemanifestationofpower.
——引自第13页
当公共的、公民的世界不断对人们的生活提出要求,相应地,人们开始转向自我,寻求隐私,从城市生活的压力中抽身出来享受特别的时刻。这种参与与疏离的辩证关系是产生强烈个性的力量之一,从布克哈特开始,这种个性被认作文艺复兴的遗产之一。……显然世俗和宗教的冲动都对这种心理结构的形成发挥了作用。
——引自章节:1大人物的餐桌前:莫尔的自我塑造与自我取消
彭长文医案精华-湖湘当代名医医案精华-第三辑 内容简介 彭长文系湖南省**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年,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和丰...
关于作者Tynan Sylvester(泰南·西尔维斯特)自2000年开始从事游戏设计工作,曾就职于Irrational Games公司,并且参与过“生化奇兵:...
领英联合创始人里德·霍夫曼推特前CEO迪克·科斯特洛爱彼迎联合创始人柏思齐比特币基地CEO布赖恩·阿姆斯特朗贝宝联合创始人马克思·列夫琴 等力荐!企业如何从0到...
《听李敖讲学问》内容简介:本书以语录、述评、小传的形式,从处世、两性、文章、文化等视角向读者展示这位文化狂人的傲骨与个性,
★我不是怪物,不是“传播病毒的人”。我和你一样,只是一个被莫名其妙的厄运砸中,拼命想回到平淡日常生活的普通人而已。★以2015年韩国流行传染病MERS为事件背景...
本书集合了畅销散文家朱成玉创作生涯十年以来的精华美文,更收录有数篇未公开新作。全书分为七辑,约八十篇精心筛选的美文。文章
《纳兰词话》内容简介:《纳兰词话》是清代诗词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诗词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历来为《纳兰词》作注之人不胜枚举,
作品目录目录序言第一辑忽然想到青年必读书――应《京报副刊》的征求十四年的“读经”古书与白话读书杂谈――七月十六日在广州知
帕斯卡(1623—1662),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大师。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器,研究了代数中二项式展开的系数规律,对概率论的研究也有一定的贡献...
Thiscollectionoforiginalarticlesprovidesastate-of-the-artoverviewofkeyissuesanda...
安德烈·斯帕克沃夫斯基,波兰著名幻想文学家,全欧洲除已故大师托尔金之外的奇幻第一人,以细腻而幽默的文笔和对“灰色英雄”的独特鉴赏力闻名。《猎魔人》五部曲是他的成...
川原砾,日本轻小说作家。出身於群马县。2008年时以《加速世界》获得第15届电击小说大奖,2009年2月以该作品出道。同年4月,开始发售从2002年起就在自己的...
As todays preeminent doomsday investor Mark Spitznagel describes hisDaoistandrou...
《木兰结婚》收录了15位女性的真实故事。她们或年幼或正在老去,或婚恋中或单身、或在困境中或已一步万里阔,她们在处理与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时,面临各种复杂、幽微的环...
2011二级建造师教材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按2009版《二级建筑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市政公用工程专业)》的要求和建设...
曹鹏博士,1963年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1980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1988年、1995年先后两次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攻研究生,获硕士、博士学位。1984...
茉莉:自学设计,曾为饶雪漫御用图书设计总监;后辞职创业,经营一个叫做“绽放”的旅行女装品牌,拥有近百万“绽友”。三岁时的茉莉,是一个田野里疯跑的野丫头,初到城市...
为什么我们记得过去,而非未来?时间“流逝”意味着什么?是我们存在于时间之内,还是时间存在于我们之中?卡洛·罗韦利用诗意的文字,邀请我们思考这一亘古难题——时间的...
知名历史学教授克莱伯恩•卡森通过整理马丁•路德•金的书信文献,创作了一幅令人过目难忘的金的自画像。书中,金生动而饱含感情地回顾了他作为学生、牧师、丈夫、父亲和著...
张博士医考红宝书中医中西医实践技能 内容简介 《2012张博士医考红宝书中医中西医实践技能》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应对技能考试,国内各大医学相关出版社在十年间出版了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