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真的想获得自由,你应该认真读读这本书 ★★
★★从被算法和协议支配的社交生活中逃出生天,我们还有胜算吗?★★
★★社交媒体有毒!★★
-编辑推荐-
动词:鸣啭,唧唧喳喳地说话
名词:推特(著名社交媒体)
★ 机器的暴政:一则关于我们与社交媒体关系令人不寒而栗的隐喻
1922年,超现实主义者保罗•克利发明了鸣啭机器(the twittering machine),一台将鸟鸣作为诱饵,引诱人类坠入地狱的邪恶机器。
2019年,作家理查德•西摩描绘了推特机器(the twittering machine),一台采用简陋操纵技术,吞噬我们时间和注意力的上瘾机器。
噼里啪啦的键盘敲击声、时间线上你一言我一语的喧嚣声,好似推特公司那只蓝色小鸟的鸣叫。然而,鸟鸣的圣洁之声并未汇集成一首合唱,而是发出了机械人的咆哮。
★ 能“退网保平安”吗?一个写给你我这样的社交媒体使用者的恐怖故事
漫天的假新闻、遍地的喷子、鬼魅的网络诈骗、横行的网络霸凌、无孔不入的企业监控……走神、低效、焦虑、缺爱、抑郁,因虚度时光而产生的绝望和空虚……
如果这些问题依然不能让我们下定决心“退网保平安”,那么我们一定从中获得了什么,或者说,我们身上到底有什么东西正在心甘情愿地等待被它俘获,而社交媒体恰恰又强化了这一期待?
★ 社会缺失之处,网络取而代之:一场社会生活的全面退化,一种技术乌托邦美好愿景的翻转
当我们称赞它联通你我的能力时,这是我们真实人际关系失败的明证;当我们幻想借助它超越现实时,这道出了我们无法忍受这个世界又无力改变它的无奈。
推特机器允诺了一个能够瞬间实现愿望的场所,让我们可以从当代绝望而孤立的现实生活中逃脱。于是,我们忙于精心设计自己的网络身份,歇斯底里地等待下一个热点,却忘了生活本身。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我们与社交媒体不断变化的关系所带来的政治和心理影响的精彩探究,是对数字生活灾难的一种毫不留情的观照:漫天的假新闻、遍地的喷子、鬼魅的网络诈骗、横行的网络霸凌、无孔不入的企业监控。作者展示了数字世界如何改变我们说话、写作和思考的方式,揭示了社交媒体的上瘾机制。
我们到底从社交媒体那里获得了什么?我们身上到底有什么东西正在心甘情愿地等待被它俘获,而它恰恰又强化了这一期待?它允诺我们可以从当代绝望而孤立的现实生活中逃脱,但这在多大程度上成了我们的噩梦?从被算法和协议支配的社交生活中逃出生天,我们还有胜算吗?
-专家/媒体推荐-
本书令人激动地展示了这种抵抗可以是什么模样,作者是当今最有眼光、最坚定的批评家之一。我们都应该读一读。
——威廉•戴维斯,《卫报》
作者广泛地分析了“社交工业”对个人和政治生活的破坏性影响……读罢此书,如果你还没有删除你的社交账户,我想你至少已经动了这个念头。
——马修•斯珀林,《卫报》
一次对推特和脸书的社会和政治背景及其影响的大胆巡查……作者讲述了许多可怕的悲剧……由那些激进的、被网暴的人实施,他们渴望成名,他们都被算法推向了极端,被科技公司变现。
——艾玛•雅各布斯,《金融时报》
《推特机器》如其所是地理解了我们的世界:它由各种复杂的、在线的、社交的技术所塑造,无论好坏,这些技术是在其他漫长的人类技术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达蒙•贝雷斯,OneZero
对社交媒体和我们参与社交媒体的死亡驱力进行了非常出色的解构……该书非常有用的地方在于,它摒弃了我们经常听到的关于社交媒体的陈词滥调,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剖析社交媒体,这让人感到新颖,也颇为恐怖。
——《洛杉矶书评》
-作者简介-
理查德•西摩(Richard Seymour),英国北爱尔兰人,作家、活动家。2016年在保罗•吉尔罗伊(Paul Gilroy)和彻坦•巴特(Chetan Bhatt)的指导下,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完成社会学博士论文。他著有多本政治类读物,其中包括《谋杀的自由主义辩护》(The Liberal Defence of Murder,2008)、《反紧缩》(Against Austerity,2014)、《科尔宾:激进政治的怪诞重生》(Corbyn: The Strange Rebirth of Radical Politics,2016)。他的文章见于《卫报》(Guardian)、《雅各宾杂志》(Jacobin)、《伦敦书评》(London Review of Books)、《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和《前景杂志》(Pr...
(展开全部)
这就是推特机器:它无关光纤电缆的基础设施,无关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系统、软件和编码。它是写手的体系,书写的体系,以及写手们栖居的反馈闭环的体系。推特机器凭借其高速、非正式和互动的特点蓬勃发展,比如为了鼓励人们快速且频繁地发推,推特平台的协议将发布长度限制在280个字符。一项研究表明,92%的活动与参与行为都发生在推文发布后的第一个小时内。推文的更新速度极快,任何发布出来的推文,只要没有“迅速蹿红”,都会很快被大多数粉丝遗忘。由“粉丝”“@”和推文串构成的系统,鼓励从最初的推文中展开对话,并且更偏爱连续不断的交流。这就是人们喜欢它的原因,也是它吸引人的原因:它就像短信,只不过是在一个公开的、集体的语境下。
——引自章节:1.我们彼此相连
如今,自我就是商品。但祸不单行,与此同时我们还在生产我们自己的商品形象,我们忙于生产有关我们自己的数据,好让社交媒体平台能向我们卖广告。我们才是产品。产品不是活物。盯着一张自拍照就像重新盯着一件已被完成、死去的作品。文德特说,在自拍照里我们看上去就像已经死了一样。与其说照片里的我们过着自己最好的生活,不如说那里面的我们看着像死得其所:一具在看(looking)与被看(lookedat)的双重意义上都好看(good-looking)的尸体。自拍照表面上的主题就是其效果。照片是技术社交的沉淀物与石化物,作为其产品,自拍照的形象就是技术组织我们自我感知的方式。
——引自章节:3.我们都是网红
作品目录第一章 壁画的启示1-1 甘肃敦煌莫高窟1-2 其他寺庙壁画与名画中的建筑1-3 隋唐国都长安城1-4 唐长安离宫1-5 唐东都洛阳
作者 |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Marguerite Yourcenar, 1903-1987)法语小说家、诗人、翻译家、文学批评家,16岁即以长诗《幻想园》崭露...
作品目录总序(谈锡永)序言科判正文汉译说明秘密藏续释论·十方除暗总义·光明藏前分正分甲一 说续之“大”甲二 诠说续义乙一 广
【洪恩教育】、【朗恩教育】,两大旗舰教育品牌携手打造【朗恩儿童美语】,为中国儿童量身订制一套快乐“操作式”美语学习法,儿
肖全1959年生于四川成都。1991年出版《天堂之鸟——三毛摄影专集》,后又出版《我们这一代》、《我镜头下的美丽女人》《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等十多部摄影集...
《最后一杯:美国禁酒令的立与废》的作者是美国资深媒体人、非虚构作家丹尼尔·奥克伦特 (Daniel Okrent),他获得过普利策奖提名,曾担任过《纽约时报》公...
本书中,阿加莎·克里斯蒂没有用笔墨去描写凶杀的场面,也没有编造离奇的故事情节。故事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小绿房子的女主人阿伦
※每一个在中国家庭里长大的孩子,都会觉得这就是自己的故事;※《牛天赐传》12月中旬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方旭导演,郭麒麟、阎鹤祥主演同名话剧即将展开全国巡演;官...
著——独木舟:青年作家,已出版有《深海里的星星》《你是我的独家记忆》、《我亦飘零久》《一粒红尘》等作品。告别青春的盛大与慌乱,荆棘女王温暖绽放,首次推出晚安主题...
“重要的是,一首歌里有什么东西,能让你感受自己的生活”用音乐反思社会,以哲学疏解人生鲍勃·迪伦的私藏歌单与灵感之源| 66首经典之作+150余张全彩插图 |——...
郭敬明(1983- ),网名:第四维;别名:小四。2001年以作品《剧本》获得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02年以作品《我们最后的校园民谣》获得第四届全...
成年人脑电图谱(第二版) 内容简介 随着脑电图的图像分析技术速发展和对脑电图现象研究与认识的不断深入,要求初学者对各种正常型、异常型、可能的伪迹进行泛读、精读,...
《城市治理立法研究》内容简介:本著作以四个城市为例介绍了我国城市治理立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以国外城市治理立法实践为借鉴
作者肖桐,性别女,性格却是无性无别,经常被异性好友当成哥们,被闺密当成好兄弟,她没心眼没心事,却稳当当地就职于知名外企N多年。她是一个普通到尘埃里的年轻人,却在...
英格·阿恩特,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优秀摄影师,英格·阿恩特的作品经常被刊登在国际知名的杂志和报刊上,如GEO、《国家地理》以及BBC《野生动物》。迄今为止,英格·...
蝴蝶蓝:起点中文网著名作家,网络原创游戏类小说代表写手。他的作品幽默诙谐,人物性格鲜明,故拥有一群年轻的死忠读者,读者们也爱称他为“蝴蝶”或“虫爹”。他喜欢深夜...
刘璐,最接地气的海归学者,房地产行业的观察者,生活的思考者。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知名财经评论人,锐理房地产研究院...
花清晨女,金陵人士。迷糊、健忘、搞笑、感性、亦静亦动的综合体。人生目标是将所有噩梦,经过欢乐的文字雕琢,打造成世间最美的爱情故事,奉献给每一位喜爱自己的读者。已...
作者 |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国颇富盛名的作家之一,也被公认为是二十世纪“用英语写作的...
波普尔的生平波普尔的一生是一个化绚烂于平淡的故事。这位犹太裔思想家于1902年出生于维也纳,10岁时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17岁时曾为弗洛伊德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