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日本社会上的右倾化趋势日益明显,一些学者、文化人从极端民族主义的右翼立场出发,打着反对“自虐史观”的旗号,极力复活“皇国”史观,为侵略中国及亚洲的历史翻案,抹杀史实、美化侵略、推卸罪责、散布反华仇华言论、毒化中日关系、混淆日本国民之视听,遂使右翼思潮成为一股持续不退的逆流。
本书以十几位有代表性的、民间身份的日本当代右翼学者文化人的主要著作为研究对象,站在中国民间学者的立场上,对他们美化和否定侵华历史、推卸侵略罪责、敌视中国及中国人民的右翼历史观做了深入的剖析与批判。
全书从深层次文化视角出发,史论结合地研究日本右翼学者、文人的种种劣行。全书以大量的**手资料触目惊心地揭示了日本右翼文人的文化侵略以及抹杀史实、美化侵略、推卸罪责、散布反华仇华言论、毒化中日关系、混淆日本国民之视听的行为。作者站在中国民间学者的立场上,对他们美化和否定侵华历史、推卸侵略罪责、敌视中国及中国人民的右翼历史观做了深入的剖析与批判。
书摘
田中正明的这个“证据”与第九个“证据”属于同一类性质。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没有参加南京保卫战,当然也不可能做关于大屠杀的调查,故未提南京大屠杀。这只能表明中共的严谨态度。只有等到日本战败后才有可能对南京大屠杀进行详细调查,所以,南京大屠杀到了东京审判时,真相已经得以大白于天下了。有谚语云“时间是*好的证人”。南京大屠杀在日军的严密封锁下可以掩盖一时,但终究会水落石出。换言之,水落石出需要时间。这再次表明,田中正明处心积虑预设的“前期资料”、“后期资料”说,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对法律和公正而言,材料不分前后,只分正确与否、可靠与否。
田中正明提出的“第十一个证据”是“国际联盟没有作为议题”。“第十二个证据”是“美英法都没有提出抗议”,“第十三个证据”是“美国英国的新闻媒体几乎没有触及”。
实际上这三个所谓“证据”说的都是一回事。根据已有的中13学者的大量研究和史料证实,日军大屠杀大都是有预谋、有组织的,他们将中国人成批成群驱赶到河沟、洼地、江畔,然后扫射“处理”。这样“处理”便于尸体掩埋,或容易让江水冲人大海。而暴露在南京的主要街道上的尸体则不占多数,故短期内清理完毕。另一方面,日本占领南京初期出于不言而喻的原因,对南京进行了严密的信息封锁,不许外国记者自由采访,在刺刀枪炮底下的中国人幸存者为保生存也不敢提供、无法提供事实真相。正如田中正明所说:一直到了“事件的第二年(1938年)夏天,美、英、法等国媒体提出视察南京战迹,日军对他们说OK,他们十五六个人乘专机到达南京”。(《总结》第224页),而这时距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了半年;又如田中正明所说,国际联盟第十八次大会是在1937年8月13日至10月6日召开的,**百次理事会是在1938年1月26日开幕的,**百零一次理事会是在5月召开的,这些会议均在这些记者采访之后。在消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国际联盟没有将南京大屠杀作为议题,岂不是很正常的吗?
田中正明提出的“第十四个证据”是“没有颁布钳口令”。说日本教科书上写的“国民不知道[南京大屠杀]”是“谎言”,说当时日本军部政府都没有颁布关于“南京事件”的钳口令,而只有“流言蜚语取缔法”,也没有禁止对“南京事件”的报道。
此条“证据”更是不值一驳。众所周知,日本战时已经完全没有言论自由,新闻报道全在军国主义战时体制之下,并用一系列的法规予以强制实施。在此情况下,完全不必对“南京事件”特别发出所谓“钳口令”。因为日军在中国屠杀无辜中国人已经是家常便饭,南京大屠杀虽然数量巨大,在日本军部政府看来也没有什么特别,不发特别的“钳口令”,意味着实际上已经有了控制舆论和信息的全面的“钳口令”。
田中正明提出的“第十五个证据”是“没有目击者的‘大屠杀”’,说当时的日本记者没有谁看到过南京大屠杀,并援引阿罗健一在1986年的《正论》杂志上发表的旧日军及其随军记者的访谈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后还把自己也摆了进来,以“笔者所看到的南京”作为证据。
田中正明的“没有目击者的大屠杀”,完全是欺世之谈。“目击”到南京大屠杀、如今见诸于文字资料的,不知凡几。例如,著名的东史郎先生不是目击者吗?然而田中正明等日本右翼分子对此一律采取不承认的蛮横态度,并指这些目击者为“污蔑”,为“损害皇军名誉”。这样将目击者抹杀掉了,在田中正明眼里就“没有了目击者”。同时,田中正明又搬出了阿罗健一在80年代对原侵华日军及随军记者的采访作为依据,说他们都“没有看到屠杀”。采访那些死不反省的侵华分子,让他们来作证明,则无异于作伪证,结果当然只能是“没看到大屠杀”。问题是,田中正明早在《虚构》一书中,就表示“后期资料”不可信。这些对老兵的采访文章难道不是田中正明所说的那种“后期资料”吗?这前后的矛盾,说明了田中正明“证据”到此处,仍然无法掩盖南京大屠杀真相,只好顾头不顾尾了。*后甚至把自己也拿出来作“见证人”,实在是自欺欺人的拙劣伎俩而已。
总之,田中正明是日本右翼分子中大屠杀抹杀派的代表。他将其后半生的时间和精力全都投注于对日本侵略战争的辩护、对日本战犯的美化、对南京大屠杀等日军暴行的抹杀。他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南京事件的总结》等书中,表现了一个抱着为侵略战争免罪、为战后被处死的松井石根等战犯复仇的强烈冲动,显示了为掩盖罪行而不择手段的那种病态的顽固与执拗。田中正明这种献身于“抹杀”事业的执著“精神”、他在实施其抹杀“作业”中所使用的手法、所寻找的“空子”、所提出的论点、所下的判断,所做的“总结”,为后来的右翼抹杀论者们——如松村俊夫、东中野修道、小林善纪等人——悉数继承,并“发扬光大”。而且从抹杀论者的手段伎俩与“水平”上看,田中正明的后继者们,似乎还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越田中正明。可以说,田中正明及其抹杀论是20世纪90年代后形成的日本右翼文人南京大屠杀抹杀思潮的一个源头。P.211-214
王向远,1962年生于山东,文学博士。1987年起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96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起担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东方文学、比较文学、翻译文学、中日关系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近十年来独立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文章100余篇。已出版《东方文学史通论》《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笔部队”和侵华战争——对日本侵华文学的研究与批判》《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东方各国文学在中国——译介与研究史述论》《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二十年》《翻译文学导论》《中国文学翻译十大论争》(与陈言合著)《比较文学一百年》(与乐黛云教授合著)《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日本右翼言论批判——“皇国”史观与免罪情结的病理剖析》等论著及《初航集——王向远学术自述与反响》13种。另有译著4种,合作主编丛书4套50余册,主编《中国比较文学论文索引(1980~2000)》等工
【作者简介】托马斯•德•帕多瓦(Thomas de Padova)1965年生于莱茵河畔诺伊维德(Neuwied am Rhein,位于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起始于东汉建安年间曹魏、蜀汉、孙吴三个政权实际形成, 自此古代中国从大一统进入长期分裂混乱的格局, 直到隋朝重新统一全国, 长达四个世纪之...
萨特:一种风格的始源 本书特色 《萨特:一种风格的起源》(詹姆逊文集?第10卷)专门分析了萨特的时间技巧,探索主人公的意识在现象学基础上的时间性特征及其运作状况...
《课本里的古诗词》内容简介:"这是一本我们一直期盼的书,一本值得推荐给孩子、介绍给家长的好书。——王宁(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传播的观念 内容简介 在跨学科和跨文化的学术背景下,作者通过翔实的理论背景分析,系统评析了传播学的基础观念,深入剖析了传播媒介如何建构传播关系、传播技术的社会应...
热言时代:南方都市报2008年度名家评论精选:第三辑 本书特色 名家荟萃,精英发言,天下大事,尽我评说。如果将来全国人大开会时有此议题,希望有关人士转达:在国家...
大众媒介与社会 本书特色 在英国情境之中,很难想象会有什么“新闻无学”的焦虑,也不会发生什么新闻学传播学之争议;媒介也好,文化也好,传播也好,只是一个研究对象,...
数学史辞典新编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原作《数学史辞典》曾荣获2001年第四届国家辞书奖二等奖★ 本书实为历时三十余年数学史辞典编撰工...
人文主义的力量-韦政通文集 内容简介 《人文主义的力量》为“论世”部分,列三个专题:“巨变与传统”专题主要体现先生对时代变迁的体认;“知识分子的责任”专题意图体...
刘韧 《计算机世界》总编助理兼采访部主任,长期致力于中国信息产业深度报道。著作有:《知识英雄》、《中关村问题》、《企业方法》,并称中关村三部曲。
《时光会记得》内容简介:“每天读点好英文”系列为中英双语对照读物,优美的语言、深厚的情感、地道的英文,让读者既能欣赏到原汁
陈乃乾文集(全二册) 本书特色 陈乃乾是浙江海宁盐官人,他也是清代乾嘉年间著名藏书家陈鱣(字仲鱼,1752—1817)之后裔,但到了他的父辈已经开始从商了.他早...
金性尧集外文编:第3卷 本书特色 金性尧(1916—2007),浙江定海人,著名文史学家、散文家、编辑家。金性尧生前出版的各种文集已收入《金性尧全集》(9卷),...
张超写最实用的职场书,帮助读者解决实际问题。出版有《职场潜伏心理学》《职场潜伏心理学2》《职场头三年》《职场中50个第一次》等。
易家之言 本书特色 易中天是著名学者,更曾是家喻户晓的“学术明星”。它既有学者的见识与功夫,又有草根悲悯的情怀。他身居学术庙堂,心系家国天下;他处江湖之远,也从...
《离婚不受伤》内容简介:有多少佳偶可以白头偕老?又有多少亲密关系能够历久弥新?如果当婚姻不得不走向分别,本书将为你提供一次
《中信国学大典·孙子兵法》内容简介:《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全书共十三篇,约
中国新闻奖-2012年度.第二十三届 本书特色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2...
丹·琼斯(Dan Jones),历史学家、广播节目主持人和获奖记者,著有《血夏》《金雀花王朝》《空王冠》和《大宪章》。他撰写并主持Channel 5/Netfl...
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 本书特色 自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及其成功实践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如何系统、全面地描述中国道路的世界贡献,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