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打量每个生命,这是《南方人物周刊》创刊以来所一直秉承的对人的认识理念。作者希望一改过往的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把人还原到人性原点上,抛弃意识形态化的功利性和道德的简单化,回归到人物应有的多元、复杂、善恶并存、变化莫测的基点上。可以想见,世事有多繁复,人心就有多微妙,在对人的认识上,我们只有心怀谦卑敬畏又冷峻谨慎,才能更接近人物本身,才能*大限度地还原人物的真实。
理念无疑是思想的指南,方法则是行动的利器,器物层面的方法论可以使记者的采访进入一个良性的轨道,而掘进到人物的内心和实质。就人物采写的方法论而言,因记者个性的不同常常呈现出不同的样式,但大致可定位在从人的本性出发,进而推及到人的阶层和职业属性,*终拓展到人的社会属性。
《重新打量每个生命:<南方人物周刊>人物报道手册》是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
PART 1 调查
作品1调查张海
张海,一个年轻的亿万富翁,一个所谓的“资本大鳄”,一个*新的健力宝事件出局者,一个谜一般的人。
仿佛从雾里走出来。
有人说,他“肯定”是中央某前部长级官员的孙子;有人说,他“一定”是某曾非常著名的高科技投资公司负责人张某某的儿子,而这个迄今一直藏身海外的张某某仍在遥控指挥国内的金融投资业务;有人说,他“应该”与某国家领导人的亲属集团有着密切联系;还有人说,他是某著名藏密大师的大弟子。
如此多的神秘传言,笼罩在这个看上去其貌不扬、不动声色的30岁年轻人的头上。
两年多前的2002年8月,在新加坡的顶级豪华邮轮“处女星号”上,千余名从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前来的嘉宾,共同见证了张海的首次亮相。这个“神奇小子”在收购了健力宝后,选择了以一种“极尽奢华之能事”的方式出场(曾受邀参与该活动的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如是描述)。
自此后,张海开始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除了经营健力宝,他还投资足球,收购健力宝足球队,甚至一度想收购多家足球俱乐部,组建足球界的“张海系”。
特别是在2004年10月的中超“足球革命”中,张海以揭竿而起的革命者姿态,和徐明等一起,公开向中国足协叫板,一时风头无两。这样一副无畏姿态、斗争精神,在“稳定压倒一切”的现实政治格局下,不能不吸引了多数球迷,也包括众多中国人的注意。
他是谁?是从不为人知的角落里,靠天赋、本领、狡黠和运气杀将出来的一匹黑马,还是有浓厚的政经势力作背景的财团利益的前台代言人?
他从哪里来?他怎么有这么大的胆量?
他想干什么?他还能“神奇”多久?
现在当然远不是为他“做传记的时候”(张海自己语),当下的财经媒体格外关注的健力宝与他的财务纠纷,我们也无意涉入,作为一家以客观记录人的命运为己任的杂志,我们关心的,其实只有一点:
在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现在的十几年间,在南北大地,在云谲波诡的资本市场里,在这个宏大的历史舞台上,一个出身平凡(这一点已由我们的记者调查作了证明)、面目不清的中国人是如何闪转腾挪的,他做过什么?
从某种程度上说,张海好也罢,不好也罢,他的离奇发迹史,恰恰是我们这个混乱时代的一个缩影。
笔者为此深入到他的家乡河南开封、郑州,采访了大量与张海有关联的当事人,试图撩开笼罩在他身上的种种面纱,还原一个“神奇小子”的离奇人生。
财富前传:从“藏密大师”到“资本巨鳄”
入主健力宝期间,很多员工不叫他老总,而是喊他“老师”。他自己的说法是,从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开封相国寺的方丈净严法师学习佛法,“到十四五岁的时候,已经是相对专业的了”。
他又说,他的老师夏日东活佛曾经多次将他带到西藏,在西藏他前后待了两,三年,那时,他只有13岁。而在他的家乡和弟子当中,他6岁就开始到青海、西藏学艺的故事广为流传。传言没有源头。
突然暴露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张海的身世再次被人关注。
但对很多人来说,他仍是一个谜。公众隐约了解的是,他通过收购成立了深圳凯地投资有限公司,开始构建被业界称为“凯地系”的投资王国。此后,“凯地系”在股市频频出手……
对于当初是怎么发家的,张海一直语焉不详。他对外的说法是“18岁没有上完大学就到香港发展了……”
资料显示,张海早在1992年9月就曾经去过西安办讲学班。1992年10月在荆门举办全国性的提高班,1992年11月在武汉开过三个授课班……根据1993年张海讲课时的宣传资料上的数字,他到1993年春已经给数十万人讲过课,按*低标准每人40元的初级班算的话,10万人就是400万元……
是真是假?哪一个他是真实的?
据记者了解,这两种身份在张海身上都真实地存在着。分水岭也许是在1992年,此前的他是一个气功爱好者,所谓的“藏密大师”,此后,他逐渐消隐了这一身份,成为资本市场的操盘手。
不像20世纪90年代初“气功热”时期,他那些同样喧嚣一时的“气功大师”同行一样,张海居然巧妙地把他的人生命运完全改观了。
18岁之前的他是怎样的?记者奔赴河南开封——他的故乡——作调查。
“特异功能”者
开封,12月,冰天雪地。
但是,熟悉他的人们对他关注的热度丝毫不减。谈论他参与的“中超革命”,谈论他与健力宝的是是非非,以及谈论他是否娶妻生子。此时,他已离开开封接近十年。
为什么普通的人们这么关心一个资本市场上的高手?仅仅因为家乡人的缘故?
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许多熟识张海早年经历的人眼中:他拥有“特异功能”;他是“藏密大师”;更或许,隐隐约约的,张海就真的是活佛转世呢!
“不是这样的话,怎么来解释张海身上的那些特异功能昵?”张曾经的一位老师,至今依然对他拥有的“法力”怀有深深的敬意。
张海的母亲叫朱乐平,原开封二十五中的语文老师,父亲张智志,原开封市经委工作人员,此前也当过中学老师,张海是他们唯一的儿子。这原本是一个很普通的城市家庭,但是,这一切都因为张海的“特异功能”而变得神秘起来。
他的一个邻居回忆,整个小学乃至初中阶段,张海都没有表现出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一样的上学,一样的顽皮,一样的天真。天一冷,鼻涕拖得老长,爱蹦、爱跳,喜欢吃香蕉。但是,在初中毕业前后(1988年),张海开始传出有“特异功能”的消息。
“一天,张海兴冲冲地拿了一本杂志喊我说,姨,你看,上面说的‘特异功能’我也有啊!”张的邻居说,“后来就逐渐传出更多的关于他‘特异功能’的消息,什么把大树叶含在嘴里变成小树叶、意念拨表之类的东西。当时,正流行‘特异功能’,各个地方都有所谓拥有‘特异功能’的人,我也就没放在心上。谁知道后来有关张海‘特异功能’的传说越来越厉害,连他父母也都开始说他有了。”
张海曾经的班主任、河南大学体育学院退休的董超老师向本刊证实:“当时张海在我班上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听说他会什么‘特异功能’,后来他转走之后才慢慢听别人说起。但我从来没有见过!”
董超说,当时的河南大学体育系为了创收,登广告面向全国招收一批具有武术基础的学员,学历不限,结果刚刚初中毕业的张海就报名入学了。当时,学员的年龄参差不齐,大到40岁,小到张海这样刚刚初中毕业的。不过,张海没有武术基础,而且斯文、腼腆,加之常常旷课,没有过多久,不知何故,张海就被退学。
出身教师子弟,张海为什么不按部就班地读高中、上大学,而是初中毕业后就读了一个自学考试性质的武术专修班呢?
对于这个问题,当时的班主任、开封十三中的李九成老师语焉不详。但在许多当地人的记忆中,张海学习成绩不好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从河南大学退学后,张的父母很着急,年纪轻轻,没有学上,将来可怎么办啊?
不久,张的父母通过关系找到了当时河南大学另外一个武术专修班的班主任张宏梁,得以成功“转学”。
加入到爱好气功的张宏梁的班里,张海似乎找到了方向。
张宏梁回忆,当时,由于自己爱好气功,也特别注意学生是否有些“特异功能”,后来不知怎么得知张海具有这方面的特长,于是到外地开会、讲学什么的都带着他,让张海结识了一批人。慢慢地,一传十,十传百,知道的人就越来越多。而当时,张海的父母也正为孩子的前途发愁,看到这个,也都很支持。
更为神奇的是,张宏梁向南方人物周刊证实,他亲眼见过张海表演的“特异功能”:把一片大的冬青叶子含在嘴里,过一会树叶会自动变小,而且轮廓保持不变,甚是奇妙。他曾经亲自带着张海给来访的外国友人表演过这个功夫,并出具了当时的照片。
张宏梁透露,正是在他班上读书的这个时期,因为具有“特异功能”,张海开始给人治病。
张海母亲的同事徐月娥告诉南方人物周刊记者,知道张海能够用“特异功能”给人治病后,她曾经向张海的母亲提出请求,让张海给自己的朋友看病。由于朋友之间关系不错,当时,张海的母亲朱乐平直言,这个东西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张海的外公生病,张海就没有能够治好。
“后来,张海也没有能够把我朋友的病给治好。”徐月娥说。
就是在这种具有“特异功能”并且能够治病救人的光环下,张海迎来了河南大学的毕业考试。
由于是自学考试,*后的考试很关键,同学们都很重视。知道张海具有“遥感”功能,其他同学就让张海先把答案“看到”,写下来。张宏梁说,不知道老师事先预防还是故意与张海作对,搬个凳子就坐在张海面前。结果,这一次中国革命史考试,平时就不怎么上课和学习的张海只考了40多分。
当然,张海也无法取得专科毕业证书。张宏梁回忆,后来,还是张海的阿姨替张海领的结业证书。“大概由于不好意思吧。”
……
《南方人物周刊》独树一帜,以“人”立刊,体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洞察人与现实、人与历史。这里有事实与真相,这里有人性和常识。——资深报人/江艺平重新打量每个生命,因为每一个生命,无论贵贱高低,都必须受到尊重。尊重生命,才有南方人物周刊已经走过的五年。还有更多的五年,还有更多被真心打量的生命,也还有更多生命悲欢离合的纪录,更多震撼心灵深处的精彩。——凤凰卫视主持人/杨锦麟在当下,只要还有关注人并细品人心的媒体存在,就总还不是最差的时代!——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本书通过对新闻人物的追踪,对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大事都有深度的报道,又杜绝了专业主义的枯燥乏味,读起来舒适流畅,很合我的口味。——作家/杨显惠我阅读每一期《南方人物周刊》,常在人物专稿背后读到另一位人物:那位撰稿的记者。是“他”呈现了当今中国的种种“人物”——经由他的视角、笔路、焦点,还有,他的热情与性格——有时,我对这位记者要比被写的人物更感兴趣,更富印象——恕我不点名,我谨祝贺:这位记者可能是,或已经是,一位好的作家。——画家/陈丹青南方人物周刊的记者是可以将心事相托的朋友。——导演/贾樟柯
徐列,祖籍广东中山,文学硕士,1989年毕业后进入南方周末报社工作,历任新闻部主任、副刊部主任、副主编,其间著有《美国律师在中国》、《在追问中逼近真实》等专著。2004年领衔创办《南方人物周刊》,任主编,高级编辑。
中国文献史 本书特色瓦西里·帕夫洛维奇·瓦西里耶夫所著的《中国文献史》未分章,而是以连续的15个小节构成。介绍了儒、释、道以及历史、地理、律法、语言学、农业、自...
中国目录学:理论、传统与发展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王新才目录学方面的论文20余篇,内容主要涉及目录学基本理论、中国目录学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录学传统等方面。 在研究...
百年毛边书刊鉴藏录 内容简介 在图书这个大家族中,毛边本书籍堪称为书中的另类。时下,毛边书成为艺术品收藏尤其是图籍收藏的新宠,已是不争的事实。毛边书之所以成为图...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 内容简介 三、背景我们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解释学,如神学的、哲学的、法律的、革新的或浪温的。作为阐释的方法之一,解释学在神学和法学领域...
作者认为,在这个网红博主曝光率率远超耐克、可口可乐、沃尔玛的总和的社交网络时代,我们所熟知的传统市场营销模式已经消亡。世界各地的企业都不得不面对在汹涌袭来的数字...
语言文化学论纲 本书特色 本著作是在笔者多年研究语言文化学基础上写成的。它主要以2003年出版的《应用语言文化学概论》以及近5年多来本人在国内各种外语类核心期刊...
陇上学人文存:第六辑:李定仁卷 内容简介 《陇上学人文存》是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社科院负责编辑出版的省级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精选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人文社会科...
贵州苗夷社会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由吴泽霖,陈国钧等著的研究贵州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论文集。这本文集收集了吴泽霖、陈国钧,张少微等著名学者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
张宁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化交流史,在学术期刊发表与本书内容相关的文章多篇。
在理性与经验之间-论技术与现代性 本书特色 安德鲁·芬伯格编著的《在理性与经验之间(论技术与现代性)》分别从各个方面关注技术与经验的关系。在此,坚持运用技术批判...
应急决策知识管理系统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应用系统工程理论思想, 在分析了应急决策知识管理过程、知识管理系统结构以及应急决策领域知识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知识管理、...
陈寅恪卷-中西学术名篇精读-1 本书特色 《中西学术名篇精读(1陈寅恪卷)》收录了陈 寅恪先生的三篇经典论文:《读莺莺传》、《陈垣敦 煌劫余录序》、《...
2016-华中村治研究-立场.观点.方法-2016年卷 本书特色 本书从不同侧面对“华中乡土派”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了初步展示,&ld...
美学人类学: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及其文化表现形态 本书特色 《美学人类学》以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为“中轴”串起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及其文化表现形态两个部分来编...
青少年网络行为特征与网络成瘾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探讨了青少年网络行为。第1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青少年网络使用偏好、网络学习特征、人际关系特征、时间控制特征、...
江涌,1969年生,男,安徽人,经济学博士,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世界经济理论、经济安全与文化安全问题研究,主持、参加过多项国家重大课题,在境内...
《中国肾性贫血诊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简版)》内容简介:肾性贫血是肾脏疾病重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肾脏疾病进展
《山海雅韵》内容简介:从吴越文化的荟萃,到历代文人雅士的遗韵,金山的海派文脉源远流长,历久而弥新。数千年的人物风流,可制皇
《敦煌学记》内容简介:本书为问学丛书之一种。是浙江大学资深教授刘进宝先生的学术随笔集,共收录20篇文章,分别从先生治敦煌学之
金性尧集外文编:第3卷 本书特色 金性尧(1916—2007),浙江定海人,著名文史学家、散文家、编辑家。金性尧生前出版的各种文集已收入《金性尧全集》(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