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者,大智慧大学问家也。他们是民族智慧的象征,人类文明进步的明灯。人们呼唤大师,尊重大师,乃至崇拜大师,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民族文化的传承,现代文明的构建,必须对大师的思想进行深入的阐释和弘扬,对大师的论著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解读。在中国文化迈向现代化的今天,大师的理念、精神和人格,尤显得那样可亲、可敬、可爱。可以讲,大师是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和难得的原动力。有鉴于此,我们经过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决定推出这套《大师讲坛》丛书。基本创意是: 1.选取为社会所普遍认可的学术大师的原著编辑成册,让读者原汁原味不走样地去品味大师;2.按照大师众多论著的不同主题和不同特色进行大致的分类,如分为经济、文化、法律、社会、人生、教育、宗教、家庭等,分册出版,给读者理解和把握大师提供一定的方便;3.以“讲坛”作为平台,大师用“讲授”的姿态娓娓道来,读者以“听讲”的心态去领略大师的智慧和才学,以达到心灵的对话和学术的沟通。 大师以其独特的社会贡献,大都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无形中就拉大了和广大民众的社会距离,为准确地理解大师设置了某种障碍。再加上现实和历史的差异,以及大师往往个性超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些“隆癖”,理解大师就不那么容易了。其实,我们应该破除对大师的“迷信”,将大师“ 拉到”平民行列中来,以平常心去面对不平常的大师,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道理很简单,大师是人不是神,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而真正的大师,从来不会去包装和卖弄自己,更不会装腔作势,故弄玄虚,他们总是温文尔雅,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大师的亲和力往往是一般人所想象不到的。他们一点儿都不神秘。他们还常常用通俗易懂的平民化语言去表达高深的学理,让人叹为观止。前不久在南开大学刚刚去世的数学大师陈省身讲“数学就是好玩儿”;近百年数一数二的哲学大师金岳霖讲“哲学就是概念的游戏”;而大名鼎鼎的胡适在谈到历史研究的艰巨性时则将历史说成是“十七八岁的大姑娘”。这些看似戏言的调侃,其实藏着艰深的学理和哲理。是一般循规蹈矩的教授和学者讲不出来的,只有大师才会有此惊人之语,大众之语,真诚之语。实际上,用一颗真诚和平常的心去认识、理解大师,才能比较真实地窥见大师的本来面目,才能有所收获。 此外,从读书的一般常识上讲,关注历史、把握精神、不断思索,也是阅读大师作品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所谓大师,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是时势造就了大师,而不是大师造出了时势,大师的高明之处是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能够触摸文化的前沿,在解决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学术问题中闪烁出其超人的智慧光芒,所以历史感和时代感是理解大师的前提。换言之,就是首先要将大师放在他所处的那个历史的特定的社会文化乃至学术文化背景中去领略其风姿。也正因为大师是从历史走过来的大师,要汲取和传承的核心就应该是大师的思想,尤其是精神,而不是寻章摘旬,照抄照搬,甚至于生搬硬套,出现东施效颦的偏颇。大师具有永恒意义的是他们的精神,而不是具体的社会文化主张。文化的传承,说到底是精神的传承。只要民族和国家的精神不死,民族和国家就不仅不会灭亡。而且还有振兴的希望。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师的精神,大师的灵魂,总是从不同角度代表着民族文化的走向。。在追寻大师精神风貌的过程中,必要的思考是必须的,而且要勤动脑,多思索。应该是在理解后的接受,而不是生吞活剥地照搬。盲目的崇拜式的照抄,不仅是不可取的,而且是有害的。大师是追求真理的典范,决不是真理的化身。以为只要是大师的东西就不假思索地盲目认同,那就不自觉地走到了大师反复倡导的怀疑精神、科学精神的反面。这些几乎人人都知道的道理,看似简单,但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这里又在罗嗦,是求共勉也! 通常情况下,大师多是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上有突破性的研究,对自然、人类、社会有永不磨灭的贡献。但也有另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思 想文化启蒙大师,就是在许多方面都有独到的研究和闪光的亮点,这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比较突出。例如,梁启超就是一个典型。梁启超(1873—1929) 一生虽然只度过了56个春秋,却留下了一千四百多万字的宏篇巨著,涉及史学、文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新闻学、图书文献学、佛学、伦理学、美学等许多方面,而且论述精当,创新意义明显,不少属经典之作。梁启超既能用学术语言、学术思维来写高深的学术专著,也善于以报章文体,笔尖常带感情地去向大众宣传。他主办的《新民丛报》,影响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时期的几代青年。毛泽东、周恩来、胡适等都曾是梁启超的崇拜者。梁启超还十分注意和善于观察政治和文化的走向,总是从中国和世界的前途及命运着眼,提出一些惊人的新见解,给民众以宝贵的精神食粮。他的很多论断对今天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在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宝库里,梁启超是占有一定位置的。所以,他的作品从在世时就一再翻印,到如今仍为广大读者所欢迎。除了各种单行本之外,曾印有不同版本的文集、专集、合集,也出版过按专题编的类编等。这里推出的梁启超讲文化、讲教育、讲读书、讲修身、讲诗词书画等,虽然也有类编的味道,但还不尽相同。一则是从相关内容中选取*具代表性的精华编为一册,只求精,不求全;二则不做绝对的分类,一些经过历史检验又为广大民众所喜爱的佳作,即使和分类略有出入,也保留原貌,一并收入,给读者以选择的自由和想象的空间;三则不是简单的编排,在版本的选定和文字、内容的校订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还适当插入一些图片,以求图文互动。。这些尝试,主观愿望当然是不错的,但有待实践来检验。所以,衷心希望读一者多提宝贵意见。 李喜所 2005年5月25日于南开大学书来堂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在学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本书记录了这位革命伟人在文化方面的独特见解,其中包括作者欧游心影录节录,对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对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的研究、印度与中国文化之亲属的关系等内容。
四海南音话文学 本书特色 本书从四个大方向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了研究,主要就是中国现代文学现象的研究;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的释义;海外华文文学身份的探源和文学文化批评...
红雪 本书特色 美丽善良少女曲折的求学心路历程,深深地折射出底层现实社会的复杂。她用自己的纤弱单纯的生命与不公平的社会遭遇进行着顽强的抗争,以保持自身的清白。这...
王小波研究资料-上.下 本书特色 《王小波研究资料(套装上下册)》是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小波研究资料-上.下 内容简介 简介《王小波研究资料(套装上下册)...
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徐季子卷 本书特色 而今,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的社会文化也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新面貌,其中,我国的学术研究也取得了巨...
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在朱自清《诗言志辨》、赵沛霖.《兴的源起》及20世纪赋、比、兴研究的基础上,把赋、比、兴这一组诗学概念置于中国诗学和民族艺...
环境·动物·女性·殖民地:欧美生态文学的他者形象 本书特色 国内首部尝试以群体视角研究欧美生态文学他者形象的学术专著。文本与理论相结合,颇具研究价值。环境·动物...
布老虎丛书--比如女人 内容简介 本书故事的读者群应该是女性。不管她们或者被爱,抑或受过伤害,作家皮皮都替她们向生活讨了一个严酷但却神圣的说法,并捕捉到女人们容...
好诗共欣赏-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家诗讲集 本书特色 中国诗歌有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这种感发生命的特质,确可对...
邊遠的橡樹小鎮,殘破的軀體陳屍在灌木叢裡,報案人是鎮上女士們的夢中情人──亞瑟先生。貴氣優雅的灰色大衣上染著刺眼的血漬。
新功能主义及其后 内容简介 《新功能主义及其后》这本书将会告诉我们大家,究竟我们这一代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于那些有文化但轻视理论著作...
新编图文对照少儿趣味英语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图解词典,介绍了1200个基本词,用简单的句子示范其用法,并配以妙趣横生的插图,适合于各年龄段的少儿阅读。本书是一...
从抗战爆发——1949年后——“文化大革命”这四十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特殊阶段,战争因素深深地锚入人们的意识结构之中,影响
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上下卷)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文明史著作,时间跨度100年,从19世纪留给人类社会的问题谈起,分别讲述了美国...
现代文学研究论衡 内容简介 收在这个集子中的20篇文章,前10篇写在北京读书及河南大学工作期间,后10篇写在清华工作期间。作者*初写作学术评论,是以锻炼个人的学...
ASP NET培训教程 内容简介 本书共有十一课,分为三部分:**部分分为基础知识,从微软*新推出的.NET平台整体框架着眼,介绍新一代的ASP.NET的完整架...
海鸥飞处 内容简介 从香港到台湾的她扮演各种全然不同的角色,也不断捉弄著俞慕槐的感情。海鸥是个杀了丈夫的女人;叶馨是个二流的驻唱歌女;只有杨羽裳是她——一个从小...
明四大家--文征明 内容简介 绘画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表达观念与情感的一种特殊方式。世界各民族的绘画,由于其历史背景各异,美学观念的...
怎樣的衰運算是最倒楣?先有傭兵團逼迫製造殺人武器,接著被人半夜摸到身邊把頭給砍了,好好的死靈法師變成年輕英俊的金髮王子,
华夏文库·经典解读系列(50册套装)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海燕出版社出版★ 内容丰富,主题涵盖50部传统文化优秀典籍,从不同的角度将华夏文明史上的种种精彩...
韩东以诗歌和长篇小说为人所知,但他的中、短篇小说亦堪称当代汉语文学的经典杰作。他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于细微处见真情,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