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章 坎坷求学的少年 (1)
耕读之家 (1)
滴水穿石的座右铭 (5)
兄长如父 (6)
效实的新闻人物 (8)
第二章 如冰似火的青年 (14)
猫鼠实验的启示 (14)
三位老师 (16)
这不是我呆的地方 (23)
从此走上科研路 (29)
爱妻叶毓芬 (31)
赌气留洋 (35)
初露锋芒 (37)
热血青年 (43)
获博士学位 (47)
第三章 国破人流离 (52)
投奔陈铭枢 (52)
北上山大 (54)
抗日学潮 (58)
战火纷飞西迁路 (61)
在中大的日子 (65)
“同济”难同心 (67)
来自李约瑟的敬意 (71)
受聘复旦 (74)
与三青团的较量 (77)
艰难岁月里的科研成果 (80)
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 (84)
第四章 建设新中国 (90)
冒险回国迎解放 (90)
肝胆相照 (94)
**副校长 (98)
组建海洋研究所 (110)
有关海鞘的后继研究 (120)
文昌鱼 (122)
李森科学派 (132)
首届遗传学座谈会 (148)
第五章 风雨中的坚持 (158)
步履维艰 (158)
五教授案 (161)
四国渔业会议 (169)
克隆先驱 (173)
“文化大革命”风暴 (183)
肿瘤免疫实验 (194)
核质杂种鱼 (198)
第六章 老骥负重在征途 (203)
**次中美科研合作 (203)
童鱼出世 (209)
忍辱负重 (213)
硕果累累 (220)
鸳鸯失偶 (222)
长了平衡器的金鱼 (225)
第七章 重生的喜悦和生命的遗憾 (228)
乔木春华 (228)
良师益友 (234)
科研是靠双手做出来的 (242)
放眼看世界 (245)
筹建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248)
鞠躬尽瘁 (255)
永远的怀念 (258)
童第周大事年表 (261)
参考文献 (272)
后记 (274)
本书致力撷取可信的一手资料,描绘出童第周真实一生的大致线条,显现其独特经历所孕育的丰富个性色彩,并解释为何童第周能在生活清贫的家庭环境中还能成为一代科学名家,正视与正确评价他作为近代科学界偶像的真实文化意义。 本书语言平实,资料翔实,重现了童第周坎坷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塑造了一位形象饱满可亲的科学巨匠,值得一读。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闻此噩耗,童第周夫妇的心情都十分悲痛。叶毓芬的心脏病一直比较严重,但那P222时因为她的级别不够,还不能去北京医院而只能在附近的医院就诊,医生误诊她的背痛是神经痛,让她采用锤打肌肉的松弛疗法,但无效并日益严重。受此噩耗刺激后,更是一蹶不振,于3月11日因心绞痛抢救无效而去世。 风雨相伴40多年,夫妇俩很少分开过,如今一个撒手而去,留下的一个悲痛欲绝。据童第周之子童时中回忆:“母亲的去世给父亲带来沉重的打击、无限的悲痛,常见他坐在那里陷入痛苦的深思,他流着泪对我们说,我对不起她,她这几天不舒服,我没有陪她去看病她工作成绩很出色,但由于我,她却未能升为教授。”20世纪30年代初叶毓芬从中央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高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40余年,有相当的科研成果,论资历,论水平,早就应该被评为教授了。60年代,有个日本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拿着一本书指着书上叶毓芬的照片,指名要见这位著名的科学家(当时形势下未能会见),却不知这位他们眼中的著名科学家至死都只是个副研究员。原因就是童第周一直是叶毓芬所在单位的领导,叶毓芬的晋职材料一次次报到他手里,却一次次被卡下了,把名额让给了别人。在山东大学的时候,叶毓芬就有资格提教授了,但童第周当时是校务委员会负责人,把她拿掉了。到北京中科院动物所工作后,副研究员中曾有两个提升研究员的名额,大家都说叶毓芬有那么多论文,这回总该轮到她升了吧,但任所长的童第周又把她给拿掉了,升了别人。 “我要是早点带她到大医院去看看就好了”,这是童第周在叶毓芬去世后常常自责的一句话。因为3月5日那天早上,因病在家休息的叶毓芬听说严绍颐要到广西去出差,生性重情重P223义的叶毓芬就一个人摸到实验室,嘱咐严绍颐代她向在广西水产研究所工作的学生和朋友们问好,严绍颐连忙应承了,见叶毓芬脸色非常不好,行动迟缓,就劝她赶快回家休息,并一直把她送到了动物所的大门口。下午出差前去向童第周告别时,就顺便说了叶毓芬的情况,劝老师早点回去陪陪师母。童第周原来认为他又不是医生,在家陪着也没用,又治不好她的病,但严绍颐认为有亲人陪着,至少病人的心情会好些,童第周被严绍颐说动,答应马上就回家去陪陪叶毓芬。但有些事情是无法弥补的,童第周正准备回家,家里的电话就到了,叶毓芬病危。童第周急忙赶回家,情急之下,靠家中的保姆和一个邻居的帮忙,才七手八脚地把叶毓芬送进了附近的中关村医院。童第周放下所有的实验工作,在医院里守着妻子,看着叶毓芬苍白的面容,他才意识到一向坚强能干的妻子已是一个衰弱的老人。11日,叶毓芬去世。 叶毓芬与童第周在性格上属于互补型,童第周性格内向,不大讲话,一心放在工作上,不考虑生活,出差时都是由叶毓芬为他整理好行装,平日在家则都是叶毓芬给他做饭吃。叶毓芬非常乐观,很健谈,整天有说有笑的,甚至在晚年还会描眉点唇地淡妆一下,把自己打扮得精精神神,很有女人味。P224她一辈子乐呵呵地相夫教子,从没有因繁重的家务影响了自己的科研工作而怨天尤人,几个孩子也培养教育得非常成功,一个个都学有所成。同时,她又是一位勤奋努力,自尊自强,与丈夫在事业上并驾齐驱的女强人。有人统计,夫妇俩合作的科研论文有29篇,占童第周主要论文的60%以上,他俩由此被誉称为中国生物界的“居里夫妇”。童第周对她的评价也非常高:“她工作非常突出,观察仔细,甲是甲、乙是乙,反复观察。统计也非常仔细,她总是反复计算,以求绝对准确。” 现在,实验室里只剩下童第周一个人了,“但他一直保存着叶毓芬使用过的桌椅和实验用具,每天都要仔细地擦拭一遍,像是等待着妻子安详地走来和自己一起做实验似的。”一个女人,*后能得到丈夫这样的尊重和怀念,她是幸福的。P225
大明洪武年间,盛世江山初定。朱元璋南巡,西湖万顷碧波,张士诚遗部策划了一起刺杀案,幸而有徐达后人徐云起与塞外遗族孤儿拓跋
心之形《怒河春醒》序韩松落从新疆回到内地两年后,陆天明的小说《桑拿高地的太阳》刊登在了一本文学杂志上,母亲读过这部小说后
启迪(本雅明文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系列之一的《启迪(本雅明文选)》分册,书中具体收录了:《从“资产阶级世纪”中苏醒张旭东》、《瓦尔特·本雅...
《那些课本没教我们的事》是漫友文化继《男孩的心思你始终不明白》后重磅打造的第二辑主题书。本书有最大胆的主题:真实世界和青
目录苹果树[英国]高尔斯华妥董衡撰译亚尔培.萨伐龙[法国]巴尔扎克傅雷译两姐妹[印度]泰戈尔如珍译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奥
在“小历史”中发现“大历史”,回溯知识分子及其祖国的苦涩转型……………※编辑推荐※☆有一种青春,叫作战火纷飞、家园破碎。
解析秦可卿 内容简介 本书列举了秦可卿身上存在着的34个“谜”,并将所有这些“谜”都作了解析。当解开这些“谜”之后,人们发现:原来秦可卿的居室,竟然隐写的是皇后...
诗镜 本书特色 ★ 大16开精装,1252页,丰厚翔实★ 明末学者陆时雍选评,著名学者任文京、赵东岚整理、点校★ 《诗镜》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古代诗歌选本,共九十卷...
明永乐年间,苏州。我睁开眼睛,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我生在现代,长在现代,标准新新人类,父母副业是医生,正职是巫师,两口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之争(精 文学卷)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之争》搜集整理了20世纪百年间有关翻译方面讨论的一些主要问题,...
诗经讲义稿 本书特色 这本《傅斯年诗经讲义稿》是傅斯年先生在1927年担任中山大学教授时,为学生讲授《诗经》所写的讲义。讲义涵盖了诗经研究史、诗经研究方法、诗经...
中国文学俄罗斯传播史 目录 前言上篇**章 18一l9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 一、俄国引进中国文学的开端 二、从西欧文字转译的中国文学作品 ...
吴颐人汉简书法新编 本书特色 自《吴颐人汉简书法》出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这次《吴颐人汉简书法新编》是在原书的基础上,除保留大部分文字内容之外,所有各种形式的书...
惊鸿一瞥:文学中国:1949~1999 本书特色 本书目录简介:**篇历史与人生的风雨卷舒,第二篇从五十年代烟云到红高粱家族,第三篇立体交叉桥上的剪影,第四篇从...
丁玲与文学研究所的兴衰 内容简介 1949年以后,随着意识形态的高度一体化,文学教育和文学欣赏的趣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大特点就是抛弃中国现代文学30年间所...
神话与诗-世纪文库 内容简介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 “厘清西方...
风挽秋觉得自己很衰,潜入宫寻找失联的妹妹,却不小心听到帝王酒後吐心声,不仅被误认为太监,还被皇帝收为贴身随侍……但看在这
小说中会议执行主席贾兰坡教授突然神秘自杀,紧接着发生了一系列离奇的事件宋子衿疯狂、会议赞助商被捕……而曾山与张末的爱情更
象棋古谱全局谋略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系女子象棋大师,其成功行益于研究古谱。书中作者将自己体会*深的全局古谱,以大师慧眼,做了深入浅出的注解,在涉及象棋思维、大局...
新文学评论:2016/2:Vol.5, No.2 内容简介 本书为新文学学会主办的文学评论集刊, 本期设有有“作家语录”、“文学新势力”、“诗人档案”、“新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