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六篇文章组成,作者都是计算语言学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这是他们在第19届国际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COLING2002)上发表的特邀报告或综合评述。这些文章评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一些尖端成果,昭示了21世纪计算语言学的发展前景。
[前言]前言:与社会信息化进程密切相关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计算语言学,近年来在中国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都对相关课题给予了支持。两年一度的全国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于2003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了第7届会议,第2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也于2004年8月下旬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其他相关的学术会议也很多。本领域的研究、教学工作和学术交流都是相当活跃的。本领域的学者当然了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故一直努力学习和引进境外的先进理论与经验,不断加强与境外同行的交流。ComputationalLinguisticsandBeyond(黄居仁,WinfriedLenders联合主编)一书于2004年7月由台湾AcademiaSinica语言学研究所出版,这应该是*新问世的计算语言学著作。这本书由六篇文章组成,作者都是计算语言学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这是他们应2002年于台北市召开的第19届国际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COLING2002)之约,在大会上发表的特邀报告或综合评述,会后整理成文。第19届国际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双年会,已于2002年8月在台北成功召开。这次会议有两个特殊的意义:——这是21世纪的**次COLING会议。正好提供了计算语言学界集思广益、为新世纪发展定调的绝佳机会。——这是国际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次在欧美日等先进国家以外的地方召开。不但代表了亚太地区步入科技开发国家之林,也凸显了这个地区的语言,特别是中文,在信息处理的国际舞台上将扮演关键角色。在大会发表的近三百篇论文中,每篇在该领域中都有其贡献。其中有六篇*具标杆性,值得注意。六篇中有三篇论文的作者是大会的特邀讲席,讲席的国际学术泰斗地位固不需赘言。这三篇论文在学术上所具有的前瞻性,更是令人瞩目。不但是当前学界必读之作,更将成为后世的经典。另三篇论文,则分别由三个不同领域*有影响力的学者,对该领域现状作了全面评估,并为未来的发展勾勒出蓝图。这六篇论文不但是计算语言学的经典,对2l世纪的语言科技,更有重要的启发。特别是网络时代,如何运用语言科技解决知识经济的问题(如2008年奥运的多语信息问题),将是计算语言学研究回馈于社会的*大贡献。而在学术上,如何在神经、心理与计算机交叉的这一块领域,以跨科际研究来解答智能为何、语言从何处来等人之为人的*基本问题,正是学术研究的*高挑战。本书汲取了学术与科技的精华。若能以中文出版,不但能嘉惠莘莘学子,更可以提升国内学术水平,与国际*高水平接轨。黄居仁也是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的境外兼职教授。根据黄居仁的建议,俞士汶组织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的一批博士完成了这六篇文章的翻译。翻译得到了原文作者的授权。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本译作,是对计算语言学这门新兴学科的扶持,也是对译者的鼓励。大家都了解,翻译这样高水平的、具有前瞻性的学术著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保证翻译的质量,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采取了以下措施:(1)翻译者和校对者都署名,以示负责。(2)翻译者在讨论班上报告每篇原文的内容以及学习心得,报告过程和听众的质疑都检验了译者的理解程度。(3)成立编委会,成员包括俞士汶、黄居仁、刘玲、刘扬、吴云芳。编委会对全书的质量和体例把关,并编制了“计算语言学前瞻”翻译文稿的体例。实际上,每篇文章都是在译校者和编委会的多轮交互中才*终完成的。(4)原文作者有通晓汉语者,译者均将译文初稿送呈原作者确认。非常感谢相关原作者的合作与指导,他们的奉献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对译校者是极大的鼓励和鞭策。还要特别感谢王士元先生,他在英文版出版之后,又为翻译提供了原文的更新版本,因此这篇文章的中文版比英文版更完善。学术著作无论是原文还是译文都比较难懂,这是正常的,不难理解。正因为考虑到这一点,这本书的一个特点是每篇文章前面都有一个“导读”。对于科技作品的翻译,常有这样的议论:译文看不懂,看原文倒反而看懂了。这是翻译工作的*大失败。本中文版力求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科技作品的翻译也不能随意再创作,应当忠实反映原文的内容与风格。本书的翻译基本采用直译方式,必要的时候加“译者注”。第六篇文章在介绍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时,由于作者一直在香港工作,把重点放在了中国内地以外,这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正好与中国内地出版的相关论著、期刊和学术会议文集互相补足。六篇译文都包括以下组成部分:题目、作者、译者、校者、导读、正文、作者简介。书后附有两个附录:中英文术语对照表、英文术语索引。译校者刘扬(liuyang@pku.edu.cn)、刘云(liuyun@pku.edu.cn)、李芸(1iyun2003@pku.edu.cn)、吴云芳(wuyf@pku.edu.cn)、李素建(1isujian@pku.edu.cn)、吕学强(1xq@pku.edu.cn)、詹卫东(zwd@pku.edu.cn)、常宝宝(chbb@pku.edu.cn)都是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的博士,李佐文博士现在是河北大学教授,李晋霞博士是《语言文字应用》杂志的编辑,彭国珍同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在读博士生,谌贻容是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在读硕士生。除署名者外,还有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的其他同仁为中文版的问世贡献了力量,恕不一一具名致谢。衷心感谢商务印书馆周洪波先生的支持和刘玲女士为编辑这本书付出的智慧和辛劳。本稿曾在第2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之前少量印发了一些给与会代表(未包括术语表及索引),目的是希望在正式出版前广泛征集对译文的修正意见,尽可能把瑕疵、错漏消灭在出版之前。现在确实收到了效果。期望《计算语言学前瞻》的中文版能为中国计算语言学的发展奉献绵薄,更期盼广大读者把发现的错误和瑕疵反馈给我们。俞士汶黄居仁2004年10月12日
BruceTate身为一个顾问,经常在学术会议上发表讲演,他着力推广和讲授有效的Java设计。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本书特色 谚语和歇后语是中华文化经典的部分,凝结了民间百姓生活智慧,它们以简单通俗的话语反映深刻的人生道理。本书精选谚语与歇后语中的精华...
字脉-撩起汉字的面纱 内容简介 《字脉:撩起汉字的面纱》主要内容包括:如果说中国有四大发明的话,那么汉字就是第五大发明;如果说世界有七大奇观的话,那么汉字就是第...
「妳叫什?名字?」廬陽王語氣憨憨的問顧瑾之:「我母后叫我仲鈞,妳母親叫妳什??」他也叫朱仲鈞,跟她前世的丈夫一般,顧瑾之心裡彷彿有什?閃過。她說:「小七。」她在...
中国古代官制 内容简介 学习中国古代官制,首先要明了官和官制的概念。所谓官,作为一个整体,有两方面的意思。其一是说权力所在之处,也就是官府。这是官字的本义。由本...
中国东北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 内容简介 西辽河地区的考古文化,经过几代考古学家执着地追求探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现已基本廓清了从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到夏家店下...
汉语词汇语法化和语法词汇研究 内容简介 《高校社科文库》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各高等学校和出版单位共同建立的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旨在推动高校哲学...
方立天,浙江永康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著有《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佛教哲学》、《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书山囊语 本书特色 《书山蠹语》是作者顾犇以书蠹精为名所写博文的精选,涉及作者的工作、研究、业界交流、各地见闻和爱好等各个方面。**部分“书城印记”,主要包括从...
王小波(1952-1997),男,汉族,当代著名学者、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黑铁时代》《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思维的乐趣》等。...
安溪寻茶记-名山名茶名人 本书特色这是一张勾连安溪茶叶的“江湖图谱”。作者选取了安溪县内32个有代表性的山头,以人文为关注点,循着茶叶的脉络,历数山上地中凡“重...
中国藏族服饰(英文版) 本书特色 ★ 8开精装,北京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 藏族服饰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点、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它们大胆地运...
遇见台湾-最亲切的台湾辞典 本书特色 这是——*特别、*有趣、*接地气的台岛辞典*详尽、*深情、*原生态的湾湾大全遇见台湾-最亲切的台湾辞典 内容简介 去台湾,...
《自愈力》内容简介:自愈力,就是要整合这种分裂,帮助心灵重返自然而然的原本状态,自愈力无须外部强加的任何力量,因为真正治好
当代国画流派地域风格史 本书特色 《当代国画流派地域风格史》可能是目前国内**部有关当代国画流派地域风格史方面的论著。这样说并不是自矜,而是意在表明当时选择这个...
解厄鉴-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柒 本书特色 《解厄鉴(趋利避害书)》趋利避害书:先有血泊与泪水而后可驭人生 ——解厄鉴晏殊位极人臣,官拜宰相,享极盛名;如此骄人之...
人类解放的故事 本书特色 古今中外的历史著作浩如烟海,但是真正可读的、诉之于广大群众的历史通俗读物却不多见。房龙的书是以西方历史为背景的,至今在西方仍不失为优秀...
祈财民俗 本书特色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中,“财”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吉祥意义,它常常与“福”、“禄”、“寿”、“喜”一起,被视为能够为人们带来幸福吉祥和美好运气...
太庙和皇帝的家务事-解密清朝皇家祭祖规仪 本书特色 徐广源、韩熙编写的《太庙和皇帝的“家务事”——解密清朝皇家祭祖规仪》以清廷编纂的《大清会典》、《清实录》和清...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增订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大学中文学科编写的一部教材,也或供具有同等学历的读者使用。本教材在学习古代汉语课程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介绍古代汉语...
中外名人长寿录 本书特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不断加强。我国自古重视养生之道,《黄帝内经》中就有“享其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