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方法:科技企业渐进变革成功之道》由看板方法创始人David J. Anderson亲自编写,是看板方法的奠基之作。看板方法脱胎于丰田生产方式和约束理论,是精益方法的进一步延伸。它将软件开发过程视为一种价值流,并且相信拉动式的管理能产生更好的结果。它通过限制在制品的数量等一系列简单可行的技巧,发现和缓解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压力和瓶颈,提高生产效率。看板方法的奇妙之处,在于它与企业原有的开发流程无缝结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生产效率。换句话说,它是一种渐进式的改良,不是翻天覆地的革命,因而更容易被企业接受。实施阻力小且切实有效是看板方法在软件开发社区中迅速流行起来的原因。
第一部分 导论
第1章 解决敏捷管理者的困境
1.1 我对可持续步调的探索
1.2 我对成功变革管理的探索
1.3 从“鼓-缓冲-绳”转向“看板”
1.4 看板方法的出现
1.5 看板方法被社区采纳的过程
1.6 看板的价值是反直觉的
第2章 什么是看板方法
2.1 什么是看板系统?
2.2 把看板应用于软件开发中
2.3 为什么使用看板系统?
2.4 看板方法模型
2.5 识别看板方法的应用实施
2.6 作为权限授予者的看板
第二部分 看板方法的益处
第3章 一种成功秘诀
3.1 使用秘诀
3.2 成功秘诀和看板方法
第4章 在五个季度内,从最差变为最好
4.1 问题
4.2 可视化工作流程
4.3 影响效能的因素
4.4 明确过程策略
4.5 估算是一种浪费
4.6 限制在制品
4.7 建立输入节奏
4.8 达成新契约
4.9 实施变革
4.10 调整策略
4.11 寻求进一步的改善
4.12 成果
第5章 持续改进的文化
5.1 改善文化
5.2 看板方法会加速组织成熟度和能力的提升
5.3 社会学变革
5.4 文化变革也许是看板方法带来的最大好处
第三部分 实施看板方法
第6章 价值流映射
6.1 定义控制起点和终点
6.2 工作项类型
6.3 绘制卡片墙
6.4 请求分析
6.5 根据请求分配产能
6.6 工作项卡片详解
6.7 电子跟踪
6.8 设置输入和输出边界
6.9 应对并行活动
6.10 应对次序无关的活动
第7章 使用看板进行协调
7.1 可视化控制和拉动
7.2 电子跟踪
7.3 每日站立会议
7.4 会后讨论
7.5 队列填充会议
7.6 发布规划会议
7.7 鉴别分类
7.8 问题日志的审查与升级
7.9 现场贴纸代理
7.10 跨多个地理位置保持同步
第8章 建立交付节奏
8.1 交付的协调成本
8.2 交付的事务成本
8.3 交付效率
8.4 确定交付节奏
8.5 通过提高效率来提升交付节奏
8.6 进行随需或临时交付
第9章 建立输入节奏
9.1 优先级排序的协调成本
9.2 确定优先级排序节奏
9.3 优先级排序的效率
9.4 优先级排序的事务成本
9.5 提高效率以支持更频繁的优先级排序节奏
9.6 进行随需或临时性的优先级排序
第10章 设置在制品限额
10.1 工作任务的限额
10.2 排队队列中的限额
10.3 瓶颈前的缓冲
10.4 输入队列大小
10.5 工作流中不设WIP限额的区域
10.6 不要使组织压力过大
10.7 不设置在制品限额是错误的
10.8 产能分配
第11章 建立服务水平协议
11.1 服务类别的一种典型定义
11.2 为服务类别设置规则条款
11.3 确定服务交付目标
11.4 设置服务类别
11.5 应用服务类别
11.6 根据服务类别来配置产能
第12章 度量和管理报告
12.1 跟踪在制品
12.2 前置时间
12.3 准时交付率
12.4 交付速率
12.5 问题和受阻工作项
12.6 流动效率
12.7 初始质量
12.8 破坏负载
第13章 使用两层系统扩展看板
13.1 层次化的需求
13.2 将价值交付和工作项的变异性解耦
13.3 两层卡片墙
13.4 引入泳道
13.5 应对规模变异性的另外一种方法
13.6 和服务类别结合在一起
13.7 系统集成
13.8 管理共享资源
第14章 运营回顾
14.1 会前准备
14.2 在开始时设置好业务基调
14.3 邀请嘉宾扩大听众范围并带来附加价值
14.4 主要议程
14.5 精益转型的基础
14.6 适宜的节奏
14.7 体现管理者的价值
14.8 组织层面的专注能培育改善文化
14.9 一个早期案例
第15章 启动看板变革
15.1 看板系统的首要目标
15.2 看板系统的次要目标
15.3 理解目标,阐明益处
15.4 实施步骤
15.5 看板方法带来新的谈判模式
15.6 启动看板实施的谈判
第四部分 继续改进
第16章 三类改进机会
16.1 瓶颈、消除浪费和降低变异性
16.2 看板方法与公司文化的适配
第17章 瓶颈和非即时可用资源
17.1 能力受限资源
17.2 非即时可用资源
第18章 精益的一种经济学模型
18.1 重新定义“浪费”
18.2 事务成本
18.3 协调成本
18.4 如何识别一项活动是否是成本
18.5 破坏负载
第19章 变异性的根源
19.1 变异性的内部根源
19.2 变异性的外部根源
第20章 问题管理和升级策略
20.1 对问题的管理
20.2 问题升级
20.3 问题跟踪和报告
参考文献
致谢
索引
关于作者
前一段时间,在报纸上看到一片报道,说销售工作已经成了大学生找工作的“禁区”。作为一名职业的企业培训师,心中不禁感到很沉重
企业管理研究方法(第10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本书特色 唐纳德·库珀和帕梅拉·欣德勒专著的《企业管理研究方法(第10版)》这本教材如今是第10版,海内外使用...
卖轮子-选择最佳营销方式 内容简介 故事中的主人公麦克斯从发明轮子到创立公司,每一阶段的发展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先知者则带领麦克斯拨开营销的层层迷雾,发现营销的...
营销管理第12版 内容简介 自1967年科特勒推出第1版的《营销管理》后,历经40年的发展,《营销管理》的理论体系愈加成熟,案例也更加丰富,全书信息量巨大但不庞...
拐点-世界金融巨头大败局 本书特色 本书对危机中败落的美国四大国际金融巨头的成功历史和它们落败的原因,以及美国政府救助与袖手旁观的理由、救助的方法和公平性问题,...
2020-中国金融战略 本书特色 中国金融未来十年的战略利益是什么?大国崛起。面对世界不同的声音,什么是人民币下一步战略?“战略未必一定是敌对的”。我们该告诉世...
最高效的领导者在团队身后:彻底改变团队、商业及组织的服务型领导力五大法则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采用特定的叙事手法来勾勒基本框架,以短小精悍的故事娓娓道来主人公迈克...
修炼:我的职场十年 本书特色 中国**部整体概念博客图书,连载47天,博客人气指数达7329152。这十年,我经历了一个从学生到职业人,从员工到管理者的转变,感...
比较制度分析 本书特色 在本书中,青木教授生动地叙述了比较制度理论*近的发展,这一项杰出的贡献。本书运用比较制度揭示了从日本德川时代的灌溉系统制度一直到硅谷崛起...
《创业中的陷阱》中精辟的解答和经典的案例,涵盖了创业者初入商圈所面对的全部内容。创业者真正需要知道什么?需要做什么?只有
李妍珠所著的《脱俗的设计经营开发设计与时尚的新思维(全彩)》通过一些成功的品牌经营与管理者的实际设计项目案例,来分析成功的
《冰雪运动趣味解读》内容简介:本书为冬季冰雪运动趣味知识图解类书籍,分为冬奥会历史、北京冬奥会、冬奥会项目介绍三部分,重点
完美陈述 本书特色 《完美陈述:推介理念和赢得商机的艺术》:全球广告巨头奥美环球CEO,北美*大的独立媒体服务公司克拉美国CEO,全球第二大消费用品制造商联合利...
大话普商 本书特色 莽莽太行赋予晋商性格太多黄土地的烙印。晋商朴实、忠厚,输诚慕信,又具有果敢的商人特质。他们敢作敢为、富于开拓精神,同时又自足保守、固步自封。...
在图书市场竞争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图书营销?本书提供给你营销实践指南。《图书营销》以图书设计、印刷、预算等整个出版环节和过
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 本书特色 《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的每个章节都经过仔细规划,引导读者逐步学习。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 内容简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采购的核心问题之...
中国农村普惠金融研究报告:2017:新时代农商银行网点转型研究 本书特色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农商银行网点转型的历史经验、探索成就以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课题组用...
小周会计出师记-跟我学会计实务操作技能-2-全彩版 本书特色 资深会计师倾情奉献,彩色票据贴实际,经济业务零距离,会计名师如影随。拥有本书,作为会计的你:不必为...
本书站在经济学的高度颇具预见性地展示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之路。本书覆盖了以下几方面内容罗纳德·科斯的制度经济学理论是如何影
《品类管理:教你如何进行商品梳理》一方面以具体的商品梳理来诠释抽象的品类管理原则,另一方面用品类管理方法来总结商品梳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