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膳学》由著名中医文献学家、医史学家马继兴研究员集悉心积累编写而成。共4篇28章,广泛收集了历代史书、类书、文集以及中医养生、药学、膳食等古籍中有关药膳学的内容,进行系统深入地整理研究而成,是一部中医药膳学专著。
第一篇,作者以现代及历史发展的不同视角,诠释中医药膳学的概念、研究范畴、现实意义。并指出中医药膳学应包括“食论、食养、食药、食治、食禁、食谱、食史、食制”8个部分。它的形成与中国历代药膳官制的发展及民间饮食习俗紧密相关,对世界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第二篇,以翔实的资料,展现自周朝以来的丰富药膳著作的分布状态,乃至日本、朝鲜等国早期的药膳研究情况。这些内容为构建中医药膳学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理论基础。
第三篇,复辑现已亡佚的药膳文献54种,反映了当时药膳发展风貌。
第四篇,精选存世的药膳文献14种,以备读者查阅。
通过《中医药膳学》药膳文献的展现,将有助于拓宽中医药膳学研究的视野,深化该学科理论研究的范畴与层次。随着药膳学的深入发展,《中医药膳学》为中医药膳学教育提供了系统而明确地研读方向。为从事中医药膳研究和开发人员提供一部难得的案头必备书,对当今大众使用药膳方法达到养生保健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第一篇 中医药膳学综述
第一章 中医药膳学概论
一、药膳学的名义
二、药膳学的内容
(一)食论
(二)食养
(三)食药
(四)食治
(五)食禁
(六)食谱
(七)食史
(八)食制
三、辑复失传药膳古籍的重要性与初步成果
表1中国典籍所引药膳古籍佚文条数
表2日本典籍所引中国药膳古籍佚文条数
四、促进中医药膳学发展的宽阔领域
五、药膳学的世界化发展趋势
第二章 中国历史上的药膳官制与民俗
一、周代的药膳官制
二、晋代的药膳官制
三、唐代的药膳官制和民俗
四、宋代的药膳民俗
五、元、明、清各代的药膳官制
第二篇 中医药膳学史略
第一章 先秦及汉魏时代的药膳学
一、出土先秦(公元前三世纪以前)古籍中的药膳方
二、传世的秦汉前后(公元前三世纪一公元三世纪)医书中药膳学内容
三、已佚的秦汉前后(公元前三世纪一公元三世纪)药膳著作
第二章 晋、南北朝的药膳著作
一、晋代的药膳著作
二、南北朝的药膳著作
三、六朝以前撰年及撰者均不详的药膳类著作
第三章 隋、唐、五代的药膳著作
一、隋朝的药膳著作
二、唐朝的药膳著作
三、五代的药膳著作
四、隋、唐、五代时撰年及撰者均不详的药膳类著作
第四章 宋、元时期的药膳著作
一、宋代的药膳著作
二、元代的药膳著作
三、宋、元时期撰年及撰者均不详的药膳类著作
第五章 明代的药膳著作
一、十四、五世纪的药膳著作
二、十六世纪的药膳著作
三、十七世纪前、中期的药膳著作
四、明代具体撰年不详的药膳著作
五、明代撰年与撰者均不详的药膳著作
第六章 清代的药膳著作
一、十七世纪中、后期的药膳著作
二、十八世纪的药膳著作
三、十九一二十世纪初的药膳著作
四、清代具体撰年不详的药膳著作
第七章 日本历史上的药膳类著作
一、公元十五世纪前传人日本的中国药膳著作
二、十六、七世纪日本的药膳著作
三、十八世纪日本的药膳著作
四、十九一二十世纪初日本的药膳著作
五、撰年未详的日本药膳类著作
第八章 朝鲜历史上的药膳类著作
一、朝鲜撰写的药膳类著作
二、朝鲜人撰写的医书中有关药膳部分
三、中国人撰写的药膳类著作
第三篇 中医药膳著作辑佚
第一章 先秦及汉魏时期药膳文献辑佚
一、《神农(食)经》
二、《黄帝(食)禁》
三、《七卷食经》
四、《扁鹊(食禁)》
五、《华佗食论》
六、《养生要集》
七、《(嵇康)养生论》
八、《魏武四时食制》(《四时食制经》)
第二章 晋、南北朝时期药膳文献辑佚
一、《食经》
二、《食疗经》
三、《新撰食经》
四、《食科》
五、《崔禹锡食经》
六、《(汤)胡(壶)居士(食志)》
七、《(徐之才)逐月养胎方》
八、《产经》
九、《神仙服食经》
十、《养生志》
十一、《养生禁忌》
十二、《养生方导引法》
十三、《养生方》
十四、《黄帝养身经》
十五、《服气导引抄》
第三章 隋、唐时期药膳文献辑佚
一、《马琬食经》
二、《千金方(食治)》
三、《孙真人(食忌)》
四、《食疗(本草)》
五、《孟诜食经》
六、《晤玄子张食经》
七、《食医心镜(鉴)》
八、《朱思简食经》
九、《卢(仁)宗食经》
十、《膳夫经手录》
十一、《茶经》
十二、《茶谱》
十三、《延寿赤书》
十四、《养生抄》
十五、《养生秘要》
十六、《养性志》
十七、《养性要抄》
十八、《养性要集》
十九、《养性要录》
第四章 五代、宋、元时期药膳文献辑佚
一、《食性本草》
二、《南唐食医方》
三、《本草食疗》
四、《本草食禁》
五、《本草食禁杂法》
六、《本草杂禁》
七、《食疗经》
八、《食疗方》
九、《神仙芝草经》
十、《神仙服饵方》
十一、《食禁方》
十二、《食治通说》
第四篇 药膳古籍选校
第一章 马王堆出土医书
一、帛书《五十二病方》中的药膳方
二、帛书《养生方》中的药膳方
三、帛书《杂疗方》中的药膳方
四、帛书《胎产书》中的药膳论
第二章 《黄帝内经》
一、《素问》中有关的药膳理论与药膳方
二、《灵枢》中有关的药膳理论与药膳方
第三章 《神农本草经》
一、序录
二、上品药,草部
三、上品药,木部
四、上品药,谷部
五、上品药,虫部
六、中品药,草部
七、中品药,木部
八、中品药,谷部
九、中品药,虫部
……
第四章 《金匮要略方论》
第五章 《养性延命录》
第六章 《备急千金要方》
第七章 《太平圣惠方》
第八章 《奉亲养老书》
第九章 《圣济总录》
第十章 《三元参赞延寿书》
第十一章 《饮膳正要》
第十二章 《养生类要》
第十三章 《本草约言》
第十四章 《食治养老方》
《资产负债扩张与实体经济增长》内容简介:本书主要讨论作为金融基本特征的资产负债扩张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者为此构建了
《养生看体质》主要内容简介:阴虚——谁也逃不掉的自然规律。阴虚不是病,人到一定年纪随着身体的衰老,通常在四十岁以后,都会
卓越的医生反对药物。在《你可以不吃药》中,你可以学到古老瑜伽在20世纪最伟大的传承者希瓦难陀大师的自然治疗法,仅仅通过清洗
《拯救视力图解指南》内容简介:随着智能手机、在线学习、花粉症、糖尿病等造成的各种视力问题的出现,现代大多数人深受眼部疾病或
《易经经络使用手册(附赠品)(国医健康绝学系列)》《易经》的奥妙是“变”,经络的神奇是“通”生命最终需要的可能不是医生和药物
《黄帝内经使用手册》内容简介:阳气决定长生,阳虚是造成绝大多数疾病的罪魁祸首,因此治病养生首先要扶阳。阳虚是湿邪在作祟,
舒新城(1893—1960):原名玉山,学名维周,字心怡,号畅吾庐,曾用名舒建勋,湖南溆浦人。出版家、教育家。1928年,应中华书局总经
几年来,我翻阅了全部《道藏》、《道藏辑要》以及几千种著作文献,整理了8000余张道教分类卡片,编写了道教气功养生学著作目录与
常见病食疗菜谱丛书:防癌抗癌食疗菜谱 内容简介 《高血脂食疗菜谱》精选了近百种适合于高血脂患者的食序菜谱,你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食疗的好处。并且其菜肴色、香、昧俱...
《食物是最好的医药》(3补脑直通车):你是否正感觉自己:记忆力衰退、学习能力降低、失眠或一觉醒来仍然疲惫不堪、焦虑、抑郁、更
《一个女人的自传》内容简介:本书分为《一个女人的自传》和《杂记赵家》两部。《一个女人的自传》是杨步伟前半生的回忆录,记录了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7》内容简介:《资治通鉴》一共写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超级案例集”。本书用“通篇大白话
《养生堂》是北京卫视重磅打造的一档健康养生类日播栏目。作为中国电视健康养生知名品牌,北京卫视《养生堂》栏目开播八年来,收视率始终位列全国同时段前茅,是全国品牌美...
《“中国之治”背景下的我国税制改革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从历史沿革的视角对我国税收制度的变迁和改革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按照新中
本书由《医间道》作者任之堂主人余浩指导,《任之堂跟诊日记》作者曾培杰、陈创涛创作完成。书中细数了当代中国大众中普遍存在的
《朱自清散文精选》内容简介:朱自清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本书精选能代表作者艺术水平的散文,其中《匆匆》《背影》《荷塘月
《女人暖养更年轻》内容简介:暖是女人健康、美丽的基础和前提。身心养生专家佟彤针对中国女性多体寒的身体特质,特别定制并首次分
《餐桌上的发物与忌口》对老百姓口耳相传的“发物”与“忌口”进行科学的评述。主要分五部分:在“认识发物”的基础上,列举介绍
《做个聪明病人》中,一个临床医生用自己多年工作经验,为你开具了聪明病人的各级”处方笺”,由浅入深,引导你解开医院里曲曲折
《双重冲击》内容简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主要大国之间的博弈日趋复杂、多变且合作竞争并存,其另一个特征便是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