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题是探讨现代中国哲学对建构平民化人格的思考。我称之为现代中国的平民化人格建构的可能性话语。在辨明人格话语的框架体系之前,需要先澄清人格概念和基本含义。
人格概念是一个多义词。在有的语境里,人人都有人格。连刑事罪犯也有有人格,有其人格的尊严。这个人格概念当然不是从道德品质的意义上界定的。而在别的语境里,只有那些品德高尚、事业显赫的英雄人才是有人格的。中国人讲人格常常与道德品格相联,赋予人格一词浓厚的道德与伦理色彩。
感应自得是*初的心灵共鸣;体认气象则是对感应的内容进行再省察,“体认是把那听得底自去心里重复思绎过”;顿然觉悟不仅提升了对气象的体认,而且是在更高阶段对感应自得的回归,即把后者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变为前者的豁然贯通。从以上简略的考察,可以体会到作者所说的“在现代哲学的视域里重新阐发传统的道德认识论”,还有不少课题有待于深入。
感应自得是*初的心灵共鸣;体认气象则是对感应的内容进行再省察,“体认是把那听得底自去心里重复思绎过”;顿然觉悟不仅提升了对气象的体认,而且是在更高阶段对感应自得的回归,即把后者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变为前者的豁然贯通。从以上简略的考察,可以体会到作者所说的“在现代哲学的视域里重新阐发传统的道德认识论”,还有不少课题有待于深入。
1472-1509-青年王阳明-行动中的儒家思想 本书特色 在各个时期,杜维明的思想和著述重点有所不同。1966-1978年,他诠释儒家传统,确立了对儒家精神价...
法家新识:道法、儒法与王法 本书特色 本书以传统法文化研究中的关键概念之一——“法家”为研究对象。书中首先批判了近代以来形成的“法家”概念误区,同时证明了历史上...
庄子研究 本书特色 《庄子研究》: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乌,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
美学原理 内容简介 《美学》是克罗齐的**部著作,它所讨论的不仅是普通的美学问题,尤其是美学在整个哲学中的地位,审美活动与其他心灵活动的分别与关系。克罗齐认为哲...
《儒家主体精神探索:丁为祥学术论集》 本书特色 这里所选的十五篇文章,主要通过主体生存实践的视角,对儒学之发展历史进行了“点”式的解剖。...
江藩(1761-1830),字子屏,节甫,号郑堂,甘泉(扬州)人,清代著名经学家,曾参与编修《皇清经解》及《广东通志》。江氏最著名
中国佛教伦理研究 本书特色 王月清编著的《中国佛教伦理研究》以佛教伦理的中国化进程以纵向线索,以佛教伦理和儒家伦理的相互关系为横向线索,通过考察善恶观、戒律观、...
儒家生活世界 内容简介 近十几年来,出版界愈益为生计所累,纯学术著作因印数较少,出版颇为困难。而在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高校招生的迅速扩大,整个...
本书以科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即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为主题,论述了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下,西方近代科学自诞生以来,在其起源、发
《学略》以评论之体,寓目录之用,俾学者入一门则知一门之疆略概略,对于中国传统学术之各方面,均有简明亲切之指点。先生撰时年
悲剧的诞生 本书特色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视为一部美学或艺术哲学名著,它主要就是讨论“希腊悲剧”这个艺术样式及其“生”与“死”的。而此《悲剧的诞生》是根...
美国犹太教史 本书特色 《美国犹太教史》是萨纳对其漫长的美国犹太宗教史研究的总结和提炼。作者在《美国犹太教史》中叙述了美国犹太教自殖民地时代开始以来长达300多...
吕氏春秋-四季的演讲 内容简介 简介《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
西方创新思维方式论 内容简介 本书以哲学史、逻辑史、科学史、社会发展史为基础,研究了西方原始形象思维、探索发散思维、神学信仰思维、游移怀疑思维、经验归纳思维、理...
本书以马王堆帛书本《老子》为底本,参校以郭店竹简本和世传本,进行全面的校释和解读。作者认为,老子思想的中心问题,就是解决
西藏宗教 本书特色 从整体上认识西藏宗教,应该从了解苯波教开始,因为苯波教是青藏高原固有域性文化特色。同时,苯波教又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未传入青藏...
刘师培与中西学术 本书特色 《刘师培与中西学术》,正是着重从学术的角度来研究刘师培。刘师培生于经学世家,自幼承传家学,少年时即“以绍述先业、昌扬扬州学派自任”,...
易图探秘-张其成讲读《周易》-(修订版) 内容简介 了解了中华文化的主干之后,又会为远古所留下来的神秘图谱所吸引,真是“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啊。...
心灵.语言与实在-对笛卡尔心身问题的思考 本书特色 心身问题——自笛卡尔以其特有的方式提出以来——一直是哲学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的论证著称...
中国哲学史 本书特色 林晓丹编著的《中国哲学史(精)》探讨了中国哲学中的精神境界学说,具有探究人类精神发展史世界意义。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先秦时期、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