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的教育
1、物质与文质: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反思(《光明日报》2000年12月26日)
2、社会心态的“贫寒子弟化”:从有与无的比较说起(《开放时代》2001年1期)
3、以平常心见证历史时刻(《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3期)
4、学会共处:“双不赢”未必“双输”——也说大学“土政策”(《开放时代》2001年2期)
二、社会的学术
5、学术与社会的互动有感(《读书》2001年5期)
6、业余“学术警察”心态与学术打假(《读书》2000年7期,题目有更易,后半部分删)
7、打倒与建立:再说学术打假(《东方文化》2001年6期)
8、学者立言宜谨慎——也说中美外交中的“承认”与“认识到”(《东方文化》2002年第2期)有“作者附志”
9、学术规范的主要目的是建设而非防弊——呼应王笛先生(《开放时代》2002年2期》
10、论文评审与学术创新(《文史知识》2003年9期)
11、人鬼共舞:学术的多重围城式表现(《东方文化》2002年4期)
三、学术的履迹
12、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光明日报》2002年3月26日)
13、“赛先生”与国学(《读书》2001年2期)
14、整理国故与文学史研究——致胡适的一封信(《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4卷)
15、与《光明日报》记者谈史学(《光明日报》2002年3月21日)有“作者附志”
16、史无定向:思想史的社会视角稗说(《开放时代》2003年5期)
四、史学的书
17、姑妄言之——历史专业本科生可读的一些书(《南方周末》2004年7月1日)
18、评《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集刊》第25卷)
19、2000年7月出版的两本“好书”(这是为《中华读书报》“好书告诉你”栏目写的新书介绍,刊于该报2001年11月28日)
20、通过日本认识西方的梁启超(《南方周末》2002年11月28日)
21、中国现代史上的自由主义(《二十一世纪》2002年12月号)
22、尝试大同:讲述老百姓的故事(《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2期)
23、历史的不完全:新诗的历史和几成历史的新诗(《万象》8卷9期,2006年12月)
24、从国际发现中国历史(《二十一世纪》2006年6月号)
五、从文化看政治
25、18世纪清代“多主制”与《宾礼》(《清史研究》2001年4期)
26、数千年中大举动:废科举百年反思(《二十一世纪》2005年6月号,有较大改动)
27、从文化视角看辛亥革命前夕的派别分野(《文史知识》2001年8期)
28、国粹与欧化:从清季到民初的观念传承(《读书》2002年1期)
29、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开放时代》2000年5月号)
六、影响历史的人物
30、张之洞与“中体西用”(《南方周末》2004年6月17日)
31、有计划的死:梁济对民初共和体制的失望(《南方周末》2006年11月30日)
32、国器章太炎(《南方周末》2005年8月11日)
33、疾病与历史:非常威尔逊(《南方周末》2004年8月12日)
34、尝试梦想的胡适其人(《万象》2006年5期)
35、两个质疑留学的留学生——读梅光迪致胡适书信,1910-1913(《东方文化》2003年4期)
36、话语四千年:傅斯年眼中的中国通史(《南方周末》2004年4月8日)
自 序/1
一 文化的教育
物质与文质: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反思/3
社会心态的“贫寒子弟化”:从有与无的比较说起/9
以平常心见证历史时刻/15
学会共处:“双不赢”未必“双输”——也说大学的“土政策”/26
二 社会的学术
学术与社会的互动有感/41
业余“学术警察”心态与学术打假/45
打倒与建立:再说学术打假/49
学者立言宜谨慎
——也说中美外交中的“承认”与“认识到”/56
学术规范的主要目的是建设而非防弊
——呼应王笛先生/64
论文评审与学术创新/77
人鬼共舞:学术的多重围城式表现/85
三 学术的屡迹
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97
“赛先生”与国学/102
整理国故与文学史研究
——跋胡适的一封信/111
与《光明日报》记者谈史学/125
答《三联生活周刊》问近代史/135
史无定向:思想史的社会视角稗说/138
四 史学的书
姑妄言之
——历史专业本科生可读的一些书/151
评《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155
2000年7月出版的两本“好书”/159
通过日本认识西方的梁启超/161
中国现代史上的自由主义/165
尝试大同:讲述老百姓的故事/171
历史的不完全:新诗的历史和几成历史的新诗/178
从国际发现中国历史/187
五 从文化看政治
18世纪清代“多主制”与《宾礼》/195
数千年中大举动:废科举百年反思/204
从文化视角看辛亥革命前夕的派别分野/222
国粹与欧化:从清季到民初的观念传承/228
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236
六 影响历史的人物
张之洞与“中体西用”/251
有计划的死:梁济对民初共和体制的失望/260
国器章太炎/269
疾病与历史:非常威尔逊/279
尝试梦想的胡适其人/287
两个质疑留学的留学生
——读梅光迪致胡适书信,1910—1913/296
语语四千年:傅斯年眼中的中国通史/309
唐史解读(精编本) 内容简介 《唐史解读》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答问的形式,从《唐朝史》中提炼出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并用原典中所载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回答,...
本书就中国近代思潮之涌动,推考展现于近代知识分子中之面面反应与理解。分别论及:醒觉意识,思潮动向,时代变局之认识,国际观
生生之德哲学论文集-方东美作品系列 本书特色 他是我们当代一位伟大的学者兼良师。作为一位哲学家,方东美先生不愧是体现了他自己的人格理想——集诗人、先知、圣贤三重...
隋唐随谈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随唐英雄真伪辨;是谁杀死了张须陀;神秘“酷哥”罗士信;八个大和一个小——谈李密;秦王不是小白脸——谈青年李世民等。隋唐随谈 目...
中国历史的后门 内容简介 鲁迅先生说中国历史都是“瞒和骗”的历程。从孔子开始,中国历史就一直被有计划地篡改。统治者和统治者所依特的主流意识形态,出于一种莫名的恐...
秩序与生活:中古时期的吐鲁番社会(西域历史语言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历史研究严重依赖史料,没有史料就没有历史研究。因为吐鲁番考古事业的进展,这个地区的历...
《无畏:为什么以色列能成为创新强国》内容简介:揭秘以色列创新奇迹背后的5步创新法则。作者英巴尔·阿里埃利是以色列知名连续创业
《补锅匠的婚礼(西方经典戏剧系列)》内容简介:本剧是一部严肃的作品——从法语的意义上而言——不是说剧目的主题涵盖着严肃的问
★ 资深华尔街预言家彼得•D•希夫的最新作品★ 特别撰写中文出版序,内容更加精彩★ 著名财经评论家时寒冰专文倾情推荐作为准确预
中国史学史 本书特色 金毓黻是20世纪上半叶很有成就的史学家,以精于东北史研究、宋辽金史研究和中国史学史研究为世所重。这是中国史学史这门专史在开创时期的代表性作...
中国历史故事 本书特色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下来无数 脍炙人口的故事。历代王朝的兴衰*替,风云人物的 功过是非,历史事件的波诡云谲,除了能增长后人...
全宋笔记-(第二编)(十) 本书特色 宋人笔记是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庞大,《全宋笔记》是中国宋代文史学界继《全宋诗》和《全宋文》后第三部大型总集,是一部...
二十四史谋略故事-全彩精华版 本书特色 白衣如雪的刘琨是一代名帅还是西晋版的民乐天团,他吹奏的《胡笳十八拍》匈奴人会怎么看?悲催的张籍遇到了蛮横的李师道,诗人和...
乾净衕笔谈-清脾录 本书特色 《乾净衕笔谈·清脾录(繁体竖排版)》:朝鲜人著作两种乾净衕笔谈-清脾录 内容简介 《乾净衕笔谈》是一册对话录,朝鲜人洪大容记录了自...
凯撒战记:内战记 本书特色 《恺撒战记·内战记》对西方史学界、文坛和兵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书中坚持和谈为先、争取社会舆论的高招,颇有特色,深为古今有识之士所...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导读》内容简介:该书针对一般读者尤其是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标志的《关
《显微镜下的成都》内容简介:★一只四川蟋蟀,远离故乡,“在乡愁者的心窝”,唱了近30年的歌 ★数十年心血构筑迷人微观世界,百年
中国史学入门-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这部书自从初版以来,曾有日文译本在日本出版;还有香港刊行的本子。据知也有人译成英文。可惜的是,这些本子缺了一大块,原因是编者自...
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 内容简介 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出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发展的大致脉络。全书从“拨乱反正”思潮写起,接着是对唯物史观的再认识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
府兵制与北朝隋唐国家政治生态研究 本书特色 上篇探讨魏周府兵制整合关陇地域政治与社会力量的过程,包括魏周府兵制创设条件及其与关陇地域政治、社会力量的关系。分析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