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的教育
1、物质与文质: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反思(《光明日报》2000年12月26日)
2、社会心态的“贫寒子弟化”:从有与无的比较说起(《开放时代》2001年1期)
3、以平常心见证历史时刻(《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3期)
4、学会共处:“双不赢”未必“双输”——也说大学“土政策”(《开放时代》2001年2期)
二、社会的学术
5、学术与社会的互动有感(《读书》2001年5期)
6、业余“学术警察”心态与学术打假(《读书》2000年7期,题目有更易,后半部分删)
7、打倒与建立:再说学术打假(《东方文化》2001年6期)
8、学者立言宜谨慎——也说中美外交中的“承认”与“认识到”(《东方文化》2002年第2期)有“作者附志”
9、学术规范的主要目的是建设而非防弊——呼应王笛先生(《开放时代》2002年2期》
10、论文评审与学术创新(《文史知识》2003年9期)
11、人鬼共舞:学术的多重围城式表现(《东方文化》2002年4期)
三、学术的履迹
12、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光明日报》2002年3月26日)
13、“赛先生”与国学(《读书》2001年2期)
14、整理国故与文学史研究——致胡适的一封信(《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4卷)
15、与《光明日报》记者谈史学(《光明日报》2002年3月21日)有“作者附志”
16、史无定向:思想史的社会视角稗说(《开放时代》2003年5期)
四、史学的书
17、姑妄言之——历史专业本科生可读的一些书(《南方周末》2004年7月1日)
18、评《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集刊》第25卷)
19、2000年7月出版的两本“好书”(这是为《中华读书报》“好书告诉你”栏目写的新书介绍,刊于该报2001年11月28日)
20、通过日本认识西方的梁启超(《南方周末》2002年11月28日)
21、中国现代史上的自由主义(《二十一世纪》2002年12月号)
22、尝试大同:讲述老百姓的故事(《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2期)
23、历史的不完全:新诗的历史和几成历史的新诗(《万象》8卷9期,2006年12月)
24、从国际发现中国历史(《二十一世纪》2006年6月号)
五、从文化看政治
25、18世纪清代“多主制”与《宾礼》(《清史研究》2001年4期)
26、数千年中大举动:废科举百年反思(《二十一世纪》2005年6月号,有较大改动)
27、从文化视角看辛亥革命前夕的派别分野(《文史知识》2001年8期)
28、国粹与欧化:从清季到民初的观念传承(《读书》2002年1期)
29、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开放时代》2000年5月号)
六、影响历史的人物
30、张之洞与“中体西用”(《南方周末》2004年6月17日)
31、有计划的死:梁济对民初共和体制的失望(《南方周末》2006年11月30日)
32、国器章太炎(《南方周末》2005年8月11日)
33、疾病与历史:非常威尔逊(《南方周末》2004年8月12日)
34、尝试梦想的胡适其人(《万象》2006年5期)
35、两个质疑留学的留学生——读梅光迪致胡适书信,1910-1913(《东方文化》2003年4期)
36、话语四千年:傅斯年眼中的中国通史(《南方周末》2004年4月8日)
自 序/1
一 文化的教育
物质与文质: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反思/3
社会心态的“贫寒子弟化”:从有与无的比较说起/9
以平常心见证历史时刻/15
学会共处:“双不赢”未必“双输”——也说大学的“土政策”/26
二 社会的学术
学术与社会的互动有感/41
业余“学术警察”心态与学术打假/45
打倒与建立:再说学术打假/49
学者立言宜谨慎
——也说中美外交中的“承认”与“认识到”/56
学术规范的主要目的是建设而非防弊
——呼应王笛先生/64
论文评审与学术创新/77
人鬼共舞:学术的多重围城式表现/85
三 学术的屡迹
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97
“赛先生”与国学/102
整理国故与文学史研究
——跋胡适的一封信/111
与《光明日报》记者谈史学/125
答《三联生活周刊》问近代史/135
史无定向:思想史的社会视角稗说/138
四 史学的书
姑妄言之
——历史专业本科生可读的一些书/151
评《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155
2000年7月出版的两本“好书”/159
通过日本认识西方的梁启超/161
中国现代史上的自由主义/165
尝试大同:讲述老百姓的故事/171
历史的不完全:新诗的历史和几成历史的新诗/178
从国际发现中国历史/187
五 从文化看政治
18世纪清代“多主制”与《宾礼》/195
数千年中大举动:废科举百年反思/204
从文化视角看辛亥革命前夕的派别分野/222
国粹与欧化:从清季到民初的观念传承/228
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236
六 影响历史的人物
张之洞与“中体西用”/251
有计划的死:梁济对民初共和体制的失望/260
国器章太炎/269
疾病与历史:非常威尔逊/279
尝试梦想的胡适其人/287
两个质疑留学的留学生
——读梅光迪致胡适书信,1910—1913/296
语语四千年:傅斯年眼中的中国通史/309
品读历史感悟礼义 本书特色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载籍丰富,蕴蓄着无尽的宝藏,是我们走向现代化所凭借的精神支柱。正是“仁、义、礼、智、信、忠、孝、廉...
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录.大秦王朝 本书特色 杨志刚编著的《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录(大秦王朝)》讲述了中国**个大一统帝国如何崛起又如何崩溃的故事。在周秦之际国家形态转化...
本书用不足十万字的篇幅,厘清了明史上最为纠缠繁复又影响最深远的梃击、红丸、移宫三案。而在进入具体的“案情分析”之前,作者
中国.漫长的一年-1976与总理遗言案始末 本书特色 是谁制造了“总理遗言”这个惊天大谎? 为什么要伪造“总理遗言”? 为什么当时没有人怀疑这份遗言...
民族史视角下的近代中国论稿 本书特色 《民族史视角下的近代中国论稿》:中国民族史研究丛书民族史视角下的近代中国论稿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论文的撰著过程及我近年来学...
吕著中国通史 本书特色 《吕著中国通史》又名《白话本国史》,是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的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作品1923年出版后不断重...
玉石之路踏查记 本书特色 叶舒宪所著的《玉石之路踏查记》为“华夏文明之源·历史文化丛书”之一。玉石之路是中国学界近二十年来提出的考古学新概念,随着大量史前期和文...
宋朝饭局-吃货穿越宋朝必备生存手册 本书特色 宋代是*具生活情趣的朝代,生活情趣*直接的表现在美食。本书是历史专栏作家李开周在《南方都市报》的专栏合集,作者在文...
教育 士人 社会元史新探 本书特色 《教育 士人 社会:元史新探》一书收录了申万里教授近年来元史研究的代表性论文,涉及三个方面:元代教育研究,关注文庙祭祀、儒士...
衙门口-为官中国千年史 本书特色 * 语言通俗、轻松有趣,内容丰富、考据扎实* 以信史的眼光、人文的视野,剖析官本位文化* 著名历史作家、一级作家、央视“百家讲...
《智能原理》内容简介:本书全面梳理了各个学科与智能研究相关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一般智能的构成要素,形成了生物智能和非生
满城尽带黄金甲 本书特色 钱穆:这是中国历史*有价值的一个大题目!从唐玄宗到宋太祖,一场席卷晚唐五代的乱世风云。《1644中国式王朝兴替》作者再掀新史书阅读狂潮...
《历史与记忆》内容简介:近年来,“记忆”已成为历史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记忆”一词既代表着一个新的、独特的研究领域,又代表
社会形式发展史大纲-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历史学-(第二辑)-(上.下册) 本书特色 《社会形式发展史大纲》一书内容有:上册为原始社会、氏族社会、封建社会3部分...
中国历史文集丛刊---述学校笺(上下册) 本书特色 汪中(1744—1794),字容甫,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在学术研究上,他于经学、小学、史学、金石学、诸子学...
《证之于:爱》是作家最著名的长篇巨著。小说描述的是大屠杀辛存者的下一代人的“非正常“生活,为了从过去的恶梦中挣脱,作家借
“太阳之子”与亡灵迫害-埃及法老阿肯那顿传 本书特色 20世纪早期,埃及帝王谷曾有过一次非同寻常的考古发现,阿肯那顿法老的外祖父、外祖母、母亲的墓被相继发现,在...
知情者说(第3辑)-7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上百幅资料图片提供了中国现代史的史料,事件有:鲜为人知的公安部外宾处,钓鱼台内外的江青,尼克松访华前后的接待警卫工作细...
《竹书纪年》原本据说有三十篇,记载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史事,其中从周幽王开始用晋国来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魏
日本武士战争史 本书特色 ★ 横跨七个世纪,纵览政治、战略及战术,一部完整的日本武士历史★ 20万字严谨考证,忠实还原各重大会战始末,深入解读转折性事件★ 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