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作本书有两个目的:一是用它来填补当代哲学文献中长期存在的空白。马克斯·舍勒(1874—1928)德语版的著作全集最近刚刚编辑完成,共有十五卷之多。本书正是从这些原始文本出发首次对舍勒的哲学进行了全面研究。就此而言,本书是完全建立在舍勒的德文原著以及与之相应的手稿之基础上的。二是用它来就教于那些熟悉各种和上述版本及其英文译本相关的研究著作的专家们以及那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最近才成长起来的舍勒研究的初学者。
我的这本著作是我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对马克斯·舍勒的心灵进行研究的结果。我所研究的舍勒的心灵就体现在他的著作全集以及长达数千页的遗稿当中。我一直都在对舍勒的著作及遗稿进行研究:不仅要发现其思想的统一性,而且要表明舍勒通晓的文献范围之广,甚至超出了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范围。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经意地发现,从读者的角度考虑,对二手文献及其中的各种论据、评论和论点的参考不应该让本来就具有挑战性的文本变得更加晦涩难懂。
我希望,借助这种研究方式,我已经成功地对20世纪早期头绪纷乱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进行了清晰的概括。这个哲学思想体系一直构成了诸如海德格尔、胡塞尔、列维纳斯、梅洛一庞蒂、尼采、罗素、萨特、维特根斯坦等思想家的研究背景,也构成了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他们的其他思想家的研究背景。
因此之故,我想就我的同事的名字以及各种二手文献的标题没有出现在正文中表示歉意。不过,为了方便读者,我已经选择在书后增加一个经过筛选的、最近才出现的二手文献的清单。在此,我也要一并向所有这些作者、特别是那些他们自己的研究让我受益匪浅的人表示感谢。
由于我们即将迎来第三个千禧之年的曙光——在其中充满战争的罪恶、饥饿、社会动荡、信仰衰落以及大屠杀的那些世纪已经成为过去,这些世纪同时也部分地由于技术进步并通过实现艺术、文化和创造的最高价值让人类过上了健康、幸福的生活——“我们人是什么?”、“我们人是谁?”的问题就首先成了哲学研究的课题。近代哲学对人的研究是从笛卡尔、帕斯卡开始的,这种研究也根源于这样的事实,那就是,人们日益认识到,他们生活在许多对立的力量当中。在众多对立的力量当中,就包括善和恶、正义与不义、贫穷与富裕、信仰与无神论、堕胎与生命权利的对立。人的这种境况如果不是悲剧性的也是充满悖论的,因此需要哲学给出答案。更进一步讲,现代人的生活被技术的光环笼罩着,但技术本身却充满了悖论——人对技术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但有时却对技术持排斥态度。也许,是某种超乎我们认识的东西在勾画着人类未来的方向。
如今,我们对从漆黑的太空拍摄到的我们这个小小行星的照片都非常熟悉。在希腊语中,“planetai”一词的字面意思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的行星正在“漫游”。“行星”一词很适合传达一个极为重要的现代经验,那就是,生活在巨大的时空当中。伴随着人们对技术尤其是西方文化的信任,这种宇宙经验逐渐取代了生活在上帝之中的经验;或者说,就此而言,取代了远古神话时期那种与诸神一道生活的经验。
如果从太空来欣赏我们这个有蓝、白两色有时又略带红色的、漫游着的有色行星——地球的美,我们也许会得到不同的印象。不过,如果做个简单的心理实验一——把这个行星遮蔽起来而用人类替代它的话,那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人类孤独地漂浮在宇宙那沉默而奇异的漆黑中。在此景象中,人立刻会为尘世上那与人类的积极成就一道漂浮着的堕落、邪恶、愚蠢的自我毁灭等现象的数不胜数而感到震惊。
在我们即将跨入新千禧之年的门槛之际,从太空中观察到的人类历史的这番景象会立刻促使我们去思考和我们所有入都有关的这样一个问题: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这些地球人会是完全孤单的吗?
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像很多当代的哲学家一样,马克斯·舍勒也敏锐地意识到,与从前相比,人越来越想知道自己的生存意义。在其生命晚年,他承认,与其他任何哲学问题相比,“Was ist derMensch?”(入是什么?) 以及“人在自然界的地位是什么?”的问题更让他着迷。
对“我们自身存在的本质”这一问题,舍勒不仅进行哲学的思考,而且也进行社会学的、形而上学的、宗教哲学的、心理学的、伦理学的和人类学的思考。在他的《论人身上的永恒》一书中,他所揭示的现代人的本质特征正是这种独自在宇宙中生存的孤寂感:“因为,在辽阔的宇宙中,人第一次感到了孤单。”
舍勒的同代人承认存在的孤独,赞同直至今天仍不时出现在20世纪哲学中的否定论(negativism)。他们的思想多少遮住了舍勒思想的光彩。与同代人的思想以及后来现象学和解释学的发展——包括当今的解构主义一一相比,舍勒的哲学是一个积极的备选方案。与前者的观点相反,舍勒认为,的确存在过各种享有特权的文本和文化,但它们并不是公正的社会结构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舍勒的哲学就是要坚定地维护独一无二的位格的个体价值。因此,在舍勒的思想中,平等主义运动就受到了持续不断的审视和怀疑。
在此,因本书的完成,我要向我在参考书目中列出的很多学者致以深深的谢意,同样也要向参加我的舍勒思想研讨班的很多学生致以深深的谢意— —从他们的哲学发问中,我得到了很多启发。
对书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我愿承担全部责任。
中译本前言
序言
导论
第一章 价值伦理学与位格
引论
一价值的功能性存在
二道德价值的特性:善和恶以及价值领域
三律令的、自由的价值伦理学的精髓与位格,爱
的秩序,重大时刻的召唤
四 道德发展的媒介:位格典范、模范位格和行为
榜样
第二章 现象学的主体问性
引论
情感经验中他者的原初性
第三章 与他人共在的四种社群形式
引论
一人群
二生活共同体
三社会
四总体位格
第四章 宗教经验的现象学
引论
一现象学中有争议的方面
二各种内在的意识区域和绝对区域
三宗教行为在意识中的特殊地位
第五章 怨恨
引论
一怨恨的情感结构
二社会风气中的价值判断错觉
第六章 资本主义与伦理扭曲的社会道德品味
引论
一资本主义的起源:现代心性
二对作为心性的资本主义的赞同和反对
三资本主义人
第七章 潜意识的现象学
引论
一舍勒现象学的细节
二狄奥尼索斯式的还原
第八章 知识的诸形式与社会
引论
一知识社会学的诸问题
二认识与劳动
第九章 上帝、世界与人类的生成
引论
一术语的澄清:形而上学、哲学人类学、元人类学
二哲学人类学:一般性讨论
三哲学人类学:专题性讨论
附录一
附录二
译后记
仰望老子4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它既复兴了古老中华文明的精华,又创造了现代新的哲学理论。它既突破了传统功利的实用主义思维方式,又恢复了自然智慧的形式逻辑思维方式。...
易学通论 目录 序本书大旨卷一学《易》须知《河图》、《洛书》古易《周易》《易》学源流汉《易》授受孟喜卦气京房纳甲京房伏卦苟爽升降苟爽互卦苟爽卦变苟爽反《易》郑玄...
张三丰全集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内容是元明时丹道修炼的代表性人物张三丰的丹道修习及太极、内家拳的集成。在我国历史上张三丰是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其修道有成但大多...
理性.美德和灵魂的声音 本书特色 国内西塞罗研究专家、完整《西塞罗全集》译者王晓朝先生的著名译作,古罗马高度智慧精华,周国平倾情作序推荐。理性.美德和灵魂的声音...
周易古礼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共分5个章节,对周易古礼作了系统的探讨和研究。书中考察了易学史上以礼释易的学术源流,研究了相关的以礼释易著作,对《周易》经传中蕴含的...
华学科学与哲学 本书特色 收藏价值:1.胡兰成巅峰之作,孔子子旧书网单本开价上千元,绝版20多年的经典之作,纵论文学、科学、哲学、佛学,究天人之际,穷东西之辩,...
人生的智慧:典藏版 本书特色 《人生的智慧》一书即取自《附录与补遗》,它其实也独立成书。在此书中,大叔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这本书讨...
《周礼》,原名《周官》,据说讲述的是周代的官制,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每官下又设若干下属,掌管国家的治教礼政刑事六典。但
傅佩荣-一本书读懂西方哲学史 本书特色 哲学所谓的爱好智慧,就是以理性去探讨宇宙与人生的根本真相,由此获得启发,指导一般人的现实生活,并且评估我们生存于其中的文...
序现在将我发表过的研究或论及古代印度文化的24篇文章结成一集出版,以便读者参阅。这些多是“草创”之作,不足人“方家法眼”,但也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修订版) 本书特色 我们随意的生活,不大费脑筋去深入思考一些周围的事情,例如哲学。当作者把一些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在你面前,你会突然发...
釋老志,是以北魏、東魏帝王及政治中心所撰寫的佛、道二教歷史,也是中國唯一載入正史的佛教歷史。本書歷史簡則由日本知名學者塚
传习录全解-彩图全解版 本书特色 《传习录》是王阳明门人子弟所记录的王氏讲学言论及其答友人弟子的论学书信的汇编,包含了王阳明思想的哲学体系及基本主张,是研习王阳...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与19世纪 本书特色 西洋古典学研究 海国图志系列丛书1、反思历史事件中革命派与反革命的简单划分、马克思思想理论中科学与价值的二元割裂 ...
美的历程 本书特色《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今配...
理想国 本书特色 ★没有理想就没有未来,每一个理想国,都会在你的心目中培植和平、正义与博爱的美好希望。 ★千年智者的理性之作,引领西方理想的旷世奇书,奠定人类幸...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古人的服装和佩饰、饮食和器皿、宫室和起居、车马与交通作了介绍。作
庞思奋-爱灵魂自我教程(哲学) 本书特色 philopsychy,爱灵魂,指的是这样一种活动:它把哲学、心理学等学科中的洞识结合起来,提高一个人对自身以及他人的...
卡尔·萨根的上帝 本书特色 美国超级畅销书卡尔·萨根《宇宙》的姊妹作! 1985年著名的苏格兰吉福德讲座(giffford lectures)百年纪念的献礼,阅...
佛教百科知识:长久燃烧的心灵香烛 本书特色 佛的教诲在他灭度500年后来到一山之隔的中国。达摩一苇渡江,玄奘万里西行,鉴真六次东度,佛教由于这些大德高僧的努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