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作本书有两个目的:一是用它来填补当代哲学文献中长期存在的空白。马克斯·舍勒(1874—1928)德语版的著作全集最近刚刚编辑完成,共有十五卷之多。本书正是从这些原始文本出发首次对舍勒的哲学进行了全面研究。就此而言,本书是完全建立在舍勒的德文原著以及与之相应的手稿之基础上的。二是用它来就教于那些熟悉各种和上述版本及其英文译本相关的研究著作的专家们以及那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最近才成长起来的舍勒研究的初学者。
我的这本著作是我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对马克斯·舍勒的心灵进行研究的结果。我所研究的舍勒的心灵就体现在他的著作全集以及长达数千页的遗稿当中。我一直都在对舍勒的著作及遗稿进行研究:不仅要发现其思想的统一性,而且要表明舍勒通晓的文献范围之广,甚至超出了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范围。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经意地发现,从读者的角度考虑,对二手文献及其中的各种论据、评论和论点的参考不应该让本来就具有挑战性的文本变得更加晦涩难懂。
我希望,借助这种研究方式,我已经成功地对20世纪早期头绪纷乱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进行了清晰的概括。这个哲学思想体系一直构成了诸如海德格尔、胡塞尔、列维纳斯、梅洛一庞蒂、尼采、罗素、萨特、维特根斯坦等思想家的研究背景,也构成了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他们的其他思想家的研究背景。
因此之故,我想就我的同事的名字以及各种二手文献的标题没有出现在正文中表示歉意。不过,为了方便读者,我已经选择在书后增加一个经过筛选的、最近才出现的二手文献的清单。在此,我也要一并向所有这些作者、特别是那些他们自己的研究让我受益匪浅的人表示感谢。
由于我们即将迎来第三个千禧之年的曙光——在其中充满战争的罪恶、饥饿、社会动荡、信仰衰落以及大屠杀的那些世纪已经成为过去,这些世纪同时也部分地由于技术进步并通过实现艺术、文化和创造的最高价值让人类过上了健康、幸福的生活——“我们人是什么?”、“我们人是谁?”的问题就首先成了哲学研究的课题。近代哲学对人的研究是从笛卡尔、帕斯卡开始的,这种研究也根源于这样的事实,那就是,人们日益认识到,他们生活在许多对立的力量当中。在众多对立的力量当中,就包括善和恶、正义与不义、贫穷与富裕、信仰与无神论、堕胎与生命权利的对立。人的这种境况如果不是悲剧性的也是充满悖论的,因此需要哲学给出答案。更进一步讲,现代人的生活被技术的光环笼罩着,但技术本身却充满了悖论——人对技术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但有时却对技术持排斥态度。也许,是某种超乎我们认识的东西在勾画着人类未来的方向。
如今,我们对从漆黑的太空拍摄到的我们这个小小行星的照片都非常熟悉。在希腊语中,“planetai”一词的字面意思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的行星正在“漫游”。“行星”一词很适合传达一个极为重要的现代经验,那就是,生活在巨大的时空当中。伴随着人们对技术尤其是西方文化的信任,这种宇宙经验逐渐取代了生活在上帝之中的经验;或者说,就此而言,取代了远古神话时期那种与诸神一道生活的经验。
如果从太空来欣赏我们这个有蓝、白两色有时又略带红色的、漫游着的有色行星——地球的美,我们也许会得到不同的印象。不过,如果做个简单的心理实验一——把这个行星遮蔽起来而用人类替代它的话,那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人类孤独地漂浮在宇宙那沉默而奇异的漆黑中。在此景象中,人立刻会为尘世上那与人类的积极成就一道漂浮着的堕落、邪恶、愚蠢的自我毁灭等现象的数不胜数而感到震惊。
在我们即将跨入新千禧之年的门槛之际,从太空中观察到的人类历史的这番景象会立刻促使我们去思考和我们所有入都有关的这样一个问题: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这些地球人会是完全孤单的吗?
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像很多当代的哲学家一样,马克斯·舍勒也敏锐地意识到,与从前相比,人越来越想知道自己的生存意义。在其生命晚年,他承认,与其他任何哲学问题相比,“Was ist derMensch?”(入是什么?) 以及“人在自然界的地位是什么?”的问题更让他着迷。
对“我们自身存在的本质”这一问题,舍勒不仅进行哲学的思考,而且也进行社会学的、形而上学的、宗教哲学的、心理学的、伦理学的和人类学的思考。在他的《论人身上的永恒》一书中,他所揭示的现代人的本质特征正是这种独自在宇宙中生存的孤寂感:“因为,在辽阔的宇宙中,人第一次感到了孤单。”
舍勒的同代人承认存在的孤独,赞同直至今天仍不时出现在20世纪哲学中的否定论(negativism)。他们的思想多少遮住了舍勒思想的光彩。与同代人的思想以及后来现象学和解释学的发展——包括当今的解构主义一一相比,舍勒的哲学是一个积极的备选方案。与前者的观点相反,舍勒认为,的确存在过各种享有特权的文本和文化,但它们并不是公正的社会结构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舍勒的哲学就是要坚定地维护独一无二的位格的个体价值。因此,在舍勒的思想中,平等主义运动就受到了持续不断的审视和怀疑。
在此,因本书的完成,我要向我在参考书目中列出的很多学者致以深深的谢意,同样也要向参加我的舍勒思想研讨班的很多学生致以深深的谢意— —从他们的哲学发问中,我得到了很多启发。
对书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我愿承担全部责任。
中译本前言
序言
导论
第一章 价值伦理学与位格
引论
一价值的功能性存在
二道德价值的特性:善和恶以及价值领域
三律令的、自由的价值伦理学的精髓与位格,爱
的秩序,重大时刻的召唤
四 道德发展的媒介:位格典范、模范位格和行为
榜样
第二章 现象学的主体问性
引论
情感经验中他者的原初性
第三章 与他人共在的四种社群形式
引论
一人群
二生活共同体
三社会
四总体位格
第四章 宗教经验的现象学
引论
一现象学中有争议的方面
二各种内在的意识区域和绝对区域
三宗教行为在意识中的特殊地位
第五章 怨恨
引论
一怨恨的情感结构
二社会风气中的价值判断错觉
第六章 资本主义与伦理扭曲的社会道德品味
引论
一资本主义的起源:现代心性
二对作为心性的资本主义的赞同和反对
三资本主义人
第七章 潜意识的现象学
引论
一舍勒现象学的细节
二狄奥尼索斯式的还原
第八章 知识的诸形式与社会
引论
一知识社会学的诸问题
二认识与劳动
第九章 上帝、世界与人类的生成
引论
一术语的澄清:形而上学、哲学人类学、元人类学
二哲学人类学:一般性讨论
三哲学人类学:专题性讨论
附录一
附录二
译后记
玄学史话-中国史话-079 本书特色 《中国史话》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
中国儒教史(下卷) 本书特色“儒教是教说”是中国大陆近二十年来在宗教和传统文化研究领域*重要的创新学说。它否定了近百年来学术界一致认为中国古代是“非宗教国”的“...
康德前批判期哲学研究 内容简介 康德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本书主要研究前批判期的康德哲学,用了四大部分即总括导引篇、自然哲学篇、前批判哲学篇和人本哲学篇来概述这一...
了凡四训-升级版 本书特色 《了凡四训》是一本劝善之书,蕴含了中国文化的深邃和智慧。曾国藩对《了凡四训》极为推崇,将此书列为子侄必读之书。看人生贫富之真相,明改...
老子本原 本书特色 《老子本原》由黄瑞云所著,共分为上、下两篇,主要内容包括:道可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不尚贤、道冲、天地不仁、谷神不死、天长地久、上善若水、持...
城市名片(美创造财富的文化报告)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城市系统与新人文精神;城市品牌及财富创造的人文关怀;创造城市品牌的美学原则;城市美:世界城市名片等。城...
世界人学史 本书特色 ★ 16开硬精装,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所说的人学,即是古今中外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在哲学高度上关于人的各种观点、理...
《现代西方哲学辞典》按西方现代哲学的各流派分类编排,不仅考虑到了为读者查阅提供便利,更从全面系统了解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概
尧山圣母庙与神社 内容简介 本书所介绍的资料,都较为具体地描述了这方面的内容。我们的调查选点标准如下:一、有相对丰富的、能被搜集到的,基本上属于未发表的地方资料...
中国易学史略 本书特色 该书以时代为线索,从易学的产生开始,将中国易学的发展分为先秦易学、秦汉易学、两晋南北朝易学、唐代易学、宋代易学、元代易学、明代易学、清代...
观念史论文集 本书特色 如果我们能够始终保持自然给我们安排的简朴、单纯、孤独的生活方式,我们几乎能够完全免去这些不幸。如果自然曾经注定了我们是健康的人,我几乎敢...
对于缺失的意识-一场与哈贝马斯的讨论 本书特色 “利徐丛书”是为纪念明末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和明代学者徐光启而命名,他们二人为西方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丛...
宗镜录略讲-(卷三) 本书特色 南怀瑾著作权合法拥有者台湾老古公司授权,南师生前多次亲加审定,风行大陆三十载。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论三大道,出入百家言。宗...
分配公平论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角度深入研究分配公平问题的专著。首先,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分配公平理论:既包括公平的含义和属性、分配公平何以...
沉思录·英文 本书特色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
一日参佛一世缘 本书特色 1、看洪丕谟的佛学经典之作,解读我们每个普通人身边的佛学理念。2、予佛理禅趣于浅显易懂的文字当中,点滴时间即可获得生活智慧。一日参佛一...
劝勉希腊人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宣教性质的书,劝勉希腊人归信基督教。作者以强烈尖锐的字眼描述希腊诸神和民众文化的堕落、无耻与淫乱,并依据圣经,以清楚、雄辩的论证,...
《意向(第2版)》试图详细表明,我们关于何谓意向的那种普通的、广为接受的描绘产生的难以克服的问题必须予以抛弃;同时明确,意向
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著名学者侯外庐主编的五卷本《中国思想通史》中的一册。作者通过充分掌握**手资料,试图将中国古代社会史与思想史的研究熔为...
发展伦理学 内容简介 “发展”提出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美好生活是什么?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什么?人类对大自然应采取什么立场?发展伦理学近来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