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是一个争议且传奇的人物,一位神秘的政治哲学家。他被认为是20世纪极其深刻的思想家。他对经典文本的细致阅读与阐释方法,构成了20世纪解释学的一个重要发展:他的全部政治哲学研究致力于检讨西方文明的总体进程,强调重新开启古人与今人的争执 ,并由此审视当代思想的种种潮流。由现代性向古典政治哲学的回归是贯穿施特劳斯思想的主线。
摩西·门德尔松(1729-1786年),德国犹太哲学家,被称为“德国的苏格拉底”,他是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的领导人,近代犹太史上的重要人物。在《斐多》(1767年)中,门德尔松为灵魂不朽的思想做了辩护。在《耶路撒冷》(1783年)中,门德尔松指出在犹太教中信仰和理性之间 是没有冲突的。他支持宗教信仰自由、政治宽容,倡导公民平等而不必遵循教条。因而是帮助犹太人从犹太人生活与文化中获得解放的领导者。尽管他坚持犹太传统和犹太教律,门德尔松还是鼓励他的人民参与到欧洲的文化和教育当中去。1783年门德尔松把《摩西五书》和《诗篇》翻译成了德文。门德尔松出生在德绍,但他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柏林度过的,在那里他是一个丝绸商人的合伙人。他的两个儿子亚伯拉罕和约瑟夫都是德国首屈一指的银行家,开创了著名的门德尔松银行。而他的孙子就是享誉世界的19世纪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
1783年,由于在莱辛死后,雅各比挑起关于莱辛究竟是否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的“泛神论”之争,门德尔松以柏林启蒙派领袖的身份与雅各比论战,力证莱辛不是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论战逐渐从莱辛究竟是否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的问题扩展到“启蒙”与“反启蒙”之争。1785年冬,柏林天气极为寒冷。就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门德尔松冒着凛冽寒风离开住所,将自己的手稿《致友人莱辛》交付出版,以回应雅各比与稍前出版的《关于斯宾诺莎学说的书简》(1785)——没想到由于出门时过于匆忙,这位著名的启蒙哲人居然忘记穿上外套······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由于本来孱弱的身体经不住寒风的侵袭,他回家后不幸病倒,病情迅速恶化,于1786年初不幸去世。他的死可以被认为是死在与反启蒙的雅各比的论战战役中的,他的死意味着“启蒙之死”。
莱辛(1729.01.22~1781.02.15),德国人,生于德国的萨克森,莱比锡大学毕业,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剧作家、美学家、文艺批评家。生于劳西茨地区的卡门茨(Kamenz),父亲是牧师。
1746年入莱比锡大学学神学,同年写出处女作是喜剧《年轻的学者》。1760年之 前,从事编 辑和撰稿工作,主编过《柏林特许报》文学副刊等。创作了《萨拉·萨姆逊小姐》(1755)和翻译了《狄德罗先生的戏剧》(1760)。之后完成了反普鲁士的喜剧《明娜·封·巴尔赫姆》(1767)。汉堡剧院成立后任戏剧艺术顾问,并写成《汉堡剧评》。之后又完成名悲剧《爱米丽雅·迦洛蒂》(1772)、《智者纳旦》(1778),与《萨》剧构成莱辛的三大名剧。评论集是《新文学通讯》和《汉堡剧评》。前者有17封信,基本上包括了他戏剧理论的主要观点:创立与本民族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的民族文学和戏剧;民族戏剧不应以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为模式而应以莎士比亚和英国戏剧为榜样,同时还吸收自己的民族传统。后者是由104篇评论组成,也概括了他的理论观点,崇尚亚里士多德和莎士比亚而泛古典主义戏剧。
莱辛1781年死于Braunschweig。
中译本说明
早期文稿
评奥托《神圣》(1923)
社会学的史学?(1924)
评列夫科维茨《当代宗教思想家》(1924)
论与欧洲学术的讨论(1924)
纵览主义(1929)
评艾宾浩斯《论形而上学的进步》(1931)
当代思想状况(1932)
门德尔松篇目题要(1931-1937)
蒲伯,一个形而上学家!
致莱比锡莱辛硕士先生的公开信
迈蒙尼德《逻辑术语》注疏
论自明
斐多
论人类灵魂的无形
论德吕克先生一文
灵魂
上帝的事业或获救的天意
“晨时”和“致莱辛的友人”
一、成文史
二、内容分析
追忆莱辛
索引
敦煌佛教感通画研究 内容简介 《敦煌佛教感通画研究》是张小刚同志在其同名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自2001年开始从事敦煌瑞像图等题材的研究工...
文化艺术大讲堂—大音希声—妙悟的审美考察(上下卷)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重生命的体验, “妙悟”学说是生命体验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美学的审美认识活动以妙悟活动...
道德理想主义与伦理中心主义:儒家伦理及其现代处境 内容简介 本书写作受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基金重大项目资助,本书出版受华夏英才基金资助道德理想主义与伦理中心...
德国古典哲学 本书特色 《德国古典哲学》作者贝尔纳·布尔乔亚将至黑格尔为止的德国哲学史概括为三个阶段,正好呈现为“正-反-合”的类似于三段论式的结构。**阶段,...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本书特色 《经典天天读、哲学经典: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经典天天读·哲学经典》系列丛书之一,是一本哲学类的图书,适合喜爱哲学或研究哲学...
李泽厚对话集-浮生论学 本书特色这是“小老乡”陈明“勾引”出的李泽厚思想读本。 完全实录,真实现场, 这里有生活中的李泽厚, 这里有真性情的李泽厚, 这是...
谈美 本书特色 《谈美》是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以书信形式为青年所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以及美的特点等问题层层展开,提出了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
民俗文化审美探究 本书特色 杨庆黎所著的《民俗文化审美探究》中认为:民俗是一个地方长期形成的风尚、习惯。“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民族大家...
理想国 本书特色 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朱光潜理想国 内容简介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部重要对话录、一部典型的大综合...
我的禅修生活:日本当代临济宗云水僧修行实录 本书特色 日本当代临济宗云水僧修行实录以日记的方式书画而成,引起日本禅学家的重视,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我的禅修生活:日...
中国禅宗思想史略 内容简介 一般说来,宋代以降,中国佛教基本是走向衰落了,但是它在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诸领域却依然有着相当巨大的影响。一个重要原因是佛教在中国发展...
庄子解说 内容简介 《庄子》是一部关于生命哲学的书,它是庄子的思想精华,是庄子的精神世界,也是庄子的现实世界。有了这部《庄子》,庄子的世界仿佛离我们就不再那么遥...
道德经 本书特色《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等,相传为春秋时期的老子所著。全书八十一章,含《道经》三十七章及《德经》四十四章,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做为中国...
《利玛窦中国札记》主要撰写者是一位在中国生活了多年的欧洲人,他以灵敏的感受和一个旁观者的态度,详尽记录了在中国的传教经历
博丹论主权 本书特色 本书是“经典与解释”第44期,以“博丹论主权”为论题,围绕博丹的主权理论收集了多篇很有参考...
图说《共产党宣言》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大量的历史事件、故事和图片,介绍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背景、产生的历史影响和在中国的传播,便于读者阅读和了解。图说《共产党...
周易相学点窍 内容简介 《周易相学点窍》反映了几千年传统文化对自身和他人探究的欲求。对当今读者来讲,认识了解这一复杂的传统文化内容,同时又鉴别其消极因素,是一项...
读黑格尔 本书特色 黑格尔的历史意义在于他以杰出的、系统的彻底性完成了康德哲学所说的不可能完成之事。黑格尔一生著述颇丰,其代表作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
河洛理数 内容简介 本书为《故宫珍本丛刊》术数类阴阳五行属中之一种,原书藏故宫,宋陈抟撰、宋邵雍述,明崇宗刻本。刻书以易经和河图洛书为本,配合人生年月日时八字,...
新校命理探原-四库存目子平汇刊-7 本书特色 根据《四库全书·卷首》凡例及所载乾隆帝有关编纂工作的历次上谕,《四库存目丛书》是编纂《四库全书》时未...